中心实验室质量手册全册

更新时间:2024-04-17 0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质量手册 第1章 概述 主题:简介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1.1简介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至2011年3月仪器设备已基本齐全。

本单位现有专职检测人员16人,其中检测工程师7名,检测员9名。试验人员大部分毕业于公路、桥梁、土木、建筑等专业,多年从事试验检测工作,具有丰富的试验检测工作

2

经验。本单位占地面积650m,设有总经理室、力学室、水泥室、养护室、水泥砼室、集料室、土工室、化学分析室、现场检测室、来样室、留样室、抽提室、沥青原材料室、沥青混合料室。现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500万元左右。本单位是一个检测设备比较齐全,室内环境条件较好,检测人员机构比较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的检测机构。

本单位按照《实验室资认定评审准则》建立了质量体系,编写了第A版《质量手册》。本单位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运行,还将根据顾客的要求,不断提高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以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及其结果的准确可靠。

质量手册 第1章 概述 主题:公正性声明 1.2 公正性声明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负责公路工程建筑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试验检测,各种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及范围内的公路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作。根据《实验室资认定评审准则》的有关规定,为确保本单位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特作如下声明: 1.2.1 保证严格按照国家或交通部最新颁布的技术规范、试验规程、标准进行试验、检测和评定。

1.2.2 具有独立开展业务的权利,试验检测工作不受任何外界和行政部门的干预,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2.3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干扰试验检测工作。

1.2.4 全体人员坚决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坚持标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工作中不受外界压力和舆论影响。

1.2.5 保证对任何委托单位一视同仁,提供同样工作质量的试验数据和试验报告。 1.2.6 保证维护委托单位的合法权益,不泄露数据结果,负责保护委托单位的技术机密。 1.2.7 保证不将委托单位的数据结果用于本单位的技术开发。 1.2.8 所有试验检测报告必须盖有试验报告专用章,否则无效。

以上声明,请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给予监督。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2011年3月25日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第2章 质量方针、目标 2.1 质量方针 严谨科学、独立公正、规范管理、优质服务

解释:

严谨科学:试验检测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一切用数据说话;所有的工作坚持科学的方法,同时通过技术进步、消化吸收、技术应用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独立公正:保持本单位的工作独立性,公正客观地进行试验检测工作。 规范管理:管理、技术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一切按国家、行业规范、制度办事。无“法”可用时,按相关规定制定制度,确保工作按制度(规章、规程)办事。

优质服务:用热情的服务留住顾客,用严格的管理取信于人。 2.2 质量目标 测试设备完好率 100% 测试人员持证率 100% 检测报告准确率 100% 委托方满意率 98%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第3章 术语和缩略语 3.1总则 管理术语和技术术语是单位管理和试验检测工作中的基本知识,为了保证机构的方针和程序能得到贯彻,保证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必须正确理解应用术语和缩略语。 3.2术语和缩略语

3.2.1本手册采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的术语。 3.2.2定义缩略语如下:

(1)《评审准则》指《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 本单位指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3) 委托方指委托本单位进行试验检测的单位或个人。 (4) 手册指《质量手册》(第A版)。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4.1组织 4.1.1 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合理且有效的组织,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机运转,充分发挥骨架的支撑作用,达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相互作用,相互监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1.2 范围

4.1.2.1 按照质量体系运行的要求,建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见附图:组织机构框图)。 4.1.2.2 各主要负责人的任命及职能分配。 4.1.3职责

4.1.3.1 最高管理层负责组织及授权,进行合理化资源配置(包括人、财、物)以及有效的组织框架的建立,同时负责对主要负责人的任命和授权。 4.1.4 控制要点

4.1.4.1 满足客户及法定管理机构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 4.1.4.2 各部门各负责人严格执行相关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

4.1.4.3 本单位在服务的全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内审工作,提供满足确定的资源要求所需的资料,包括经过培训,具有相应资格和授权的人员。 4.1.4.4 本单位总经理作为管理者代表。

4.1.4.5本单位设总经理一名,负责单位的全面工作;本单位设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各一名,受最高管理层的直接领导,分别负责单位的技术工作和质量保证工作;本单位下设检测室和综合办公室,二个科室,分别负责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后勤保障的工作。本单位设质量监督员,负责检验工作的管理和检验质量保证的工作;本单位设有总经理室、力学室、水泥及混凝土室、材料室、土工室、化学室、检测室、沥青及沥青混凝土室,并任命责任人。(见组织机构框图)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4.1.4.6各部门职责 4.1.4.6.1综合办公室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a.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内务管理,并对其符合性进行检查; b.负责委托试验业务联系的有关手续办理;

c.负责文件的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记录的收集、管理工作; d.负责试验检测仪器的管理和量值溯源策划、实施工作; e.协助技术负责人做好人员培训的实施工作。 4.1.4.6.2检测室

a.负责按标准开展各项检测活动,并按照规定填写各类原始记录,编制试验报告; b.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组织实施检测工作;

c.负责设备购置计划的提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在检测周期内正常使用; d.负责提出设施配置和检测环境的技术要求,负责检测过程中温、湿的监控和记录; e.负责检测过程中样品的保管和检测状态标识。 4.1.4.6.3分室

a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规程和质量体系文件。 b根据任务单,负责组织有关本室的试验检测任务。 c负责对本室业务所涉及的计算机文件、软件备份。 d负责本操作室的环境卫生。

e正确操作、维护检验设备,填写检验设备使用记录与维修记录,建立、健全检验设备档案,搞好检验设备的内业管理,保证其在受控状态和有效期内使用。 f负责本操作室仪器设备、易耗品的采购申报工作,编写采购申请。 g负责检查操作室的环境卫生,仪器使用记录及仪器保养情况。 h负责登记本操作室的环境记录。 i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1.4.7岗位职责 4.1.4.7.1 总经理职责

a 颁发组织的方针、目标,负责方针适宜性的保持,考核目标实现程度; b 负责批准颁发质量手册;

c确定组织结构,任命分室负责人、质量监督员等;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d 负责资源的配置,确保资源适宜性和质量;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3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e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的公正性、独立性、诚实性的实现; f 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g负责组织管理评审及持续改进的重大决策; h 负责开展新项目的审批;

i审批年度培训计划,确保资金落实;

j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调动员工积极性以实现方针、目标; k采取措施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规程在本组织的实施; l审批测试设备的购置、更新、降级、报废和调拨; m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负全责;

n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临时交办的有关任务。

4.1.4.7.2技术负责人职责

a负责审批《作业指导书》和检验程序、检验报告格式; b负责组织新项目开发的策划、实现和验证;

c负责推荐获准签字人,负责人员技术学习培训和考核; d负责编制实验室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计划并组织实施; e负责审批量值溯源计划,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f负责组织测试设备运行检查的实施; g负责组织对特定环境符合性验收/验证; h负责重大合同评审;

i负责参考标准使用的审批,组织非标准方法开发、研究、运用,确认选择的非标准方法; j负责审核测试设备降级、报废;

k经授权签发检测报告,对有缺陷的检测报告下达召回令;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4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l主持未经定型设备的验证(目前情况下,本单位不存在此问题); m负责审批授权人借阅复制检验记录和报告的申请; n对政府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负全责; o负责组织实施技术校核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p负责组织确认检验依据的适用性、现行有效性。 q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1.4.7.3质量负责人职责

a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日常监督; b负责对管理程序进行审批; c负责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 d组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e会同技术负责人迎接外审,并对外审发现的不合格的整改措施的有效性负责; f负责纠正措施的审批,组织对其有效性的验证; g负责组织偏离规定的规范和程序的例外允许的策划;

h会同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对分包方进行评价,签订分包协议(在今后可能时); i负责组织对顾客满意度的信息收集、分析及抱怨的处理; j负责组织数据分析,提出相应措施、方案; k负责审批管理体系文件的借阅和复制的申请; l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1.4.7.4综合办公室科长职责 a负责组织处置三废;

b负责组织实施内务管理,并对其符合性进行检查; c负责组织实施文件控制;

d负责印证管理,做好印章的登记、保管、使用工作。

e负责仪器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维修,设备档案的建立,组织对其验收; f负责量值溯源的策划,计划编制、送检及保存溯源记录,校准状态的管理; g负责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控制和复评; h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1.4.7.5 检测室科长职责

a全面负责本检测室工作,安排检测任务、监督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5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b负责安排人员保管和维护由本组各分室使用的测试设备、设施、环境和技术资料等检测资源。

c负责本组人员、设施、环境和测试设备的管理。

d协调本组外部和内部的各项关系,抓好现场管理和安全文明管理。 e负责审核检验报告,对本组各分室发出的检验报告负责; f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1.4.7.6试验、检测员职责

a在室负责人领导下,进行试验、检测工作。

b严格执行试验、检测技术、规范和有关法规,认真按照试验规程和有关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检测工作,确保试验、检测数据正确和原始资料完整和规范。

c爱护测试设备,正确使用并做好维护保养,确保测试设备完好、整洁。 d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技术资料和档案,做到使用中的资料不损坏、不遗失。 e正确保管试验、检测样品和使用随样品资料,做到不损坏、不遗失。 f注意保持试验、检测场所清洁、整齐,负责试验、检测场所的清洁卫生工作。

g遵守保密规定,自觉维护委托方的所有权,做到不将客户的送检样品及资料用于科研开发的技术咨询,结果公布前不随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漏试验、检测情况。

h自觉遵守试验、检测工作纪律,忠于职守,热爱工作,刻苦钻研,工作认真,保质保量。 i正确使用和填写试验、检测用表格,保持试验、检测用表格的整洁,做好保密工作。 j有权拒绝任何影响试验、检测数据真实行为的干扰。 k现场检测人员应服从现场检测组组长的调度和安排。 l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1.4.7.7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检测组负责人兼) a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本单位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

b负责仪器设备和辅助物料的采购后验收、登记、保管、检定、检修等工作及计划的编制、实施工作,做好台账登记和资料归集工作,协助仪器设备安装单位做好仪器设备安装工作。 c负责测试设备的送检和组织自检工作。 d负责测试设备实行标志管理和建立设备档案。 e严格执行各种仪器的使用维修制度。

f负责本单位的测试设备的外借和送还登记手续。 g负责调查因试验事故引起的测试设备损坏的原因。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6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h负责环境保护和安全保卫工作,督促有关人员做好“三废”收集和集中排放,经常检查安全保卫设施的完好情况,督促安全保卫措施落实。 i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4.1.4.7.8资料管理员职责

a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资料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资料管理制度。

b负责试验规程、计量标准、技术资料和各种验收评定标准的搜集、分类、整理、登记、保管、借用和收发工作。

c负责试验、检测报告的编号、登记、发送工作,负责原始记录和试验检测报告、仪器设备帐册的归档和管理。

d负责试验、检测报告的打字和复印工作。

e负责室内微机、复印机等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工作以及微机的开发工作。 f有权拒绝无关人员进入资料室,有权拒绝打印、复印未经审查批准的资料、文件。 g做好技术资料的保密工作,未经室负责人许可,不得调阅技术资料。 h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1.4.7.9样品保管员职责(收样员兼任)

a负责样品入库时外观检查,并清点数量,核实无误后,登记入库,入库登记本应有样品保管员签字。

b样品应列架分类管理,未检、已检应有明显的标记。

c样品桶、样品箱、样品袋应清洁完好,不得用留有其它物料或未经洗清的存放工具存放样品。

d样品保管员应将各类样品立帐、设卡,做到帐、卡、物三者相符。

e保持样品室的环境条件符合该样品的贮存要求,不使样品受潮变质,不使其降低或丧失性能。

f样品人领取应办手续,领取者和发放者都应检查样品是否完好并签名。 g做好样品保管室的防火、防盗、防丢工作。

h样品的检后处理及备用样品的处理都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经办人及主管人员应签名。 i存放超期样品,由保管员向室负责人理提出申请处理报告,经批准后,统一处理。 4.1.4.7.10报告签发人(授权签字人)职责

a总经理负责提出试验、检测报告签发人(授权签字人)的建议。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7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b技术负责人为试验、检测报告签发人(授权签字人),经考核(根据有关程序)授权后,在其授权的领域履行签发试验、检测报告的职责。

c质量负责人经考核(根据有关程序)授权后,当技术负责人不在时,在其授权的领域履行签发试验、检测报告的职责。

d对样品进行试验、检测的资源要求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 e对样品的试验、检测依据、方法、过程及其情况进行审核。 f负责对相应的原始记录填写和核验情况进行审核。

g负责对试验、检测报告的编制、填写(打印)和核验进行审核。

h试验、检测报告签发人(授权签字人)应对所签发的试验、检测报告负有全部责任。 4.1.4.8本单位规定了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权力(见附件:任命文件)。

4.1.4.8.1技术主管因故外出时由质量主管代其职责,质量主管因故外出时由技术主管代其职责。

4.1.4.8.2授权签字人在其授权签字领域内行使签字权,批准相应领域的专业报告。 4.1.4.9 本单位实验室由熟悉检测工作全过程的人员担任质量监督员,对检测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4.1.4.10 由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有效的监督。

4.1.4.11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方可兼任质量监督员: 4.1.4.11.1具有技术员及以上职称并具有内审员资格; 4.1.4.11.2熟悉试验、检测方法和程序; 4.1.4.11.3掌握管理体系、资质认证的相关要求;

4.1.4.12 质量监督员为兼职人员,质量监督员人选由质量负责人提出,经由总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集体审核确定后,由总经理任命。 4.1.4.13 质量监督的内容:

4.1.4.13.1对检测过程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进行监督;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4.1.4.13.2 对环境是否符合检测要求进行监督; 4.1.4.13.3对试验检测规程的正确使用进行监督;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8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1.4.13.4对数据处理结果和判定结论的正确性进行监督。 4.1.4.13.5对新上岗试验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

4.1.4.14 质量监督员占试验、检测人员的比例不小于10%。 4.1.4.15 监督时机

4.1.4.15.1顾客申诉需作复检时; 4.1.4.15.2开展新项目和采用新设备时; 4.1.4.15.3进行技术校核时;

4.1.4.15.4进行比对和实验室能力验证时。 4.1.4.16 监督方式 4.1.4.16.1全过程的监督;

4.1.4.16.2重点岗位和操作步骤的监督; 4.1.4.16.3抽查报告、记录方式的监督。 4.1.4.17 监督的输出

4.1.4.17.1符合要求的监督结果直接输入管理评审;

4.1.4.17.2不符合要求的监督结果采取纠正措施,再输入管理评审。

4.1.4.18本单位实验室按要求配备了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同时指定了质量主管。在岗位职责上予以明确,赋予相应的权利,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4.1.4.18.1 特殊情况下,质量主管可以由技术管理者兼任。 4.1.5支持性文件:

4.1.5.1《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的程序》 MC-QP-11-4.2-1 4.1.5.1《管理评审程序》MC-QP-11-4.11-1

4.1.5.2《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MC-QP-11-5.6-1 4.1.5.3《内部审核程序》MC-QP-11-4.10-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质量职能分配表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9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总 技术综 检 质量设备质量 经 管理合 测 监督管理主管 管理体系要素 理 者 科 科 员 员 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 ★ ■ ■ ● ● ● ● 组织 ★ ■ ● ● ● ● ● 管理体系 ★ ■ ■ ● ● ■ ● 文件控制 ★ ● ● ● ● ● ● 分包 ★ ● ● ■ ● ● ● 服务与供应品采购 ★ ● ● ■ ● ● ● 合同评审 ★ ■ ● ● 申诉与投诉 ● ● ★ ■ ● ● 偏离反馈与纠正措施管理 ● ● ★ ■ ● 记录 ● ● ★ ■ ● ● ● 内部审核 ● ● ★ ■ ● ■ ● 管理评审 ★ ■ ● ● ● ● ● 人力资源控制 ■ ● ● ● ● 设施与环境控制 ★ ● ● ■ ■ ● ● 检测与校准方法 ● ● ★ ● ■ ● ● 仪器设备管理 ● ★ ● ● ● ● ■ 量值溯源 ● ★ ● ● ■ ● ● 样品采集控制 ● ● ★ ● ● ● 样品管理 ● ★ ● ● ● ● 结果质量控制 ● ● ★ ● ■ ● 证书与报告控制 ● ★ ● ■ ● ● ● 注:“★”表示主管人员,“■”表示主要负责部门“●”表示协办部门

职能部门 资料管理员 ● ● ● ■ ● ● ■ ● ● ● ● ● 收留样员 ● ● ● ● ● ● ● ● ● ■ ●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外部关系图

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资 计 质 量 认 认 定 证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组织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1 页 共 1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内部关系图

组 织 机 构 图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实验室主任:王干东 试验检测中心

技术负责人:陈永革 质量负责人:王瑞英

收样室标样室 水泥室水泥混凝土室力学室土工室集料室化学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检测室钢筋室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管理体系 4.2质量体系 4.2.1 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实现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履行承诺,必须建立并有效实施与其所承担的检测工作、范围、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最终达到本单位的目的。管理体系应将所有的方针、目标、程序、指令、承诺和结论予以文件化,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使管理体系得以有效运行和不断完善,才能保证试验、检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达到预期的目标。 4.2.2 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质量活动。 4.2.3 职责

4.2.3.1 总经理负责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建立,赋予相关人员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批准质量手册,发布质量方针和目标,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4.2.3.2 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体系中管理要求部分的运行和管理体系文件的维护。 4.2.3.3 技术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中技术要求部分的运行和管理体系文件中的技术性文件的维护

4.2.3.4其他工作人员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管理体系的良好运作和质量文件的实施。 4.2.4控制要点 4.2.4.1基本要求

4.2.4.1.1总经理应按本手册的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并确保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及持续改进。

4.2.4.1.2 质量负责人应保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并按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核,总经理应按规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 4.2.4.1.3 总经理应制定本单位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对检测工作及其质量作出承诺(见第2章质量方针与目标),保证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各类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4.2.4.1.4本单位全体人员应确保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及质量文件的实施。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管理体系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2.4.1.5 当涉及对本单位的质量方针、质量管理体系和本手册,或本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疑问时,应按规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4.2.4.2管理体系文件

4.2.4.2.1 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外来文件(含试验规程)和质量记录组成。

4.2.4.2.2 质量手册应包括下列内容: a.批准页和修订页 b.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概述; c.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d.对委托方的承诺及公正性声明; e.术语和缩略语 f.管理要求的描述; g.技术要求的描述; f.必要的附件。

4.2.4.2.3 程序文件应包括管理体系各要素程序的规定及过程。 4.2.4.2.4质量记录包括检测过程中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记录。

4.2.4.2.5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一起应构成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素的描述。本单位全体人员应确保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及质量文件的实施。

4.2.4.2.6 根据需要可编制作业指导书,对试验检测工作的程序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4.2.4.2.7 应定期组织针对全体员工的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学习,使全体员工理解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4.2.5支持性文件 1、《质量手册》MC-QM-11 2、《程序文件》MC-QP-11 3、《作业指导书》MC-WH-1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文件控制 4.3文件控制 4.3.1 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文件控制是指对与本单位有关的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图纸、软件、指导书、手册及其它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更改和管理等环节作出具体的规定实施控制,达到在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到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相应的现行有效的文件,防止采用已作废的文件。 4.3.2范围

本单位的质量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业指导书及其它有关质量控制和技术行为的文件等。 4.3.3职责

4.3.3.1 所有由本单位编制和发布的4.3.1条所述文件和资料,应按照文件和资料的层次由相应的授权人员审查批准。

4.3.3.2 单位的《质量手册》由最高管理层批准

4.3.3.3 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由质量主管批准;作业指导书和技术记录由技术主管批准。 4.3.3.4 单位建立4.3.1条所述文件和资料唯一性标识,由综合办公室负责。 4.3.4 控制要点 4.3.4.1

对于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场所,均应做到及

时发放到位,保证有关人员使用现行有效文件。

4.3.4.2 文件发放要建立发放记录,并注明是否受控的标记。 4.3.4.2

作废文件要及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并进行醒目的

标记,防止误用。 4.3.4.3

除非另有特别指定,文件的变更由原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

批准。被指定的人员应获得进行审查和批准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文件控制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3.4.4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适当的附件中标明。

4.3.4.5文件的修改应按照程序进行,本单位各个部门应根据修改通知单的要求,对文件进行修改(包括保存在计算机内的文件)。 4.3.5

支持性文件

4.3.5.1《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 MC-QP-11-4.3-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4.4.分包 本单位无分包,不适用。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5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5.1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使单位在外部服务和采购中,能满足检验质量要求。 4.5.2范围

4.5.2.1适用于本单位计量检定设施和环境的调试、培训等工作的服务。 4.5.2.2适用于采购与试验检测有关的各种仪器设备及物品。 4.5.3职责

4.5.3.1最高管理层负责制定特殊服务和主要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各操作室负责制定一般性服务和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

4.5.3.2综合办公室负责服务和采购的具体实施。 4.5.3.3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服务和采购的质量进行验收。 4.5.4控制要点

4.5.4.1对单位的检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支持服务有: a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工作。

b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服务工作。 c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等。

4.5.4.2对本单位的检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供应品是: a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试验设备、或辅助设备。 b使用的消耗性材料和试剂。 4.5.4.3计量检定工作

4.5.4.3.1操作室根据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情况,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日程表,填写计量检定计划,报技术主管审批。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5.4.3.2综合办公室根据技术主管审批的检定计划,并认真考察可提供检定服务部门的管理和技术,资质等信息情况,认真填写服务部门信息记录。选择合格的检定部门组织仪器责任人进行检定;需要外部支持服务的,综合办公室应负责联系,组织检定单位进行计量检定。 4.5.4.3.3 质量监督员应检查计量检定执行情况将检定证书存入仪器设备档案。 4.5.4.4设施和环境调试工作

4.5.4.4.1检测室应根据试验检测的规范,对环境及设施的要求,制定设施和环境调试计划。尤其应对环境标准要求较高的操作室,应增加调试的频率。以保证环境及设施符合性。对于设施和环境出现偏离,检修后应随时时行调试,将调试计划报技术主管审批。

4.5.4.4.2检测室负责对调试工作的服务部门,进行资质、技术情况和管理情况作认真考察,填写服务部门情况信息记录。对本部门不能进行调试的项目,综合办公室应选择合格单位,进行调试工作。

4.5.4.4.3质量监督员对调试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验收,作好记录,将情况和验收情况存入档案。

4.5.4.5培训工作应遵守人员培训程序 4.5.4.6采购工作

4.5.4.6.1各操作室负责人应根据工作任务计划(包括开展新工作)和本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的具体数量,提出书面申请交技术主管审批。

4.5.4.6.2技术主管根据实际情况及保管员提供的库存信息,对采购申请进行初审,并上报最高管理层进行终审。

4.5.4.6.3综合办公室根据采购申请,对供应方进行技术情况、生产情况、、管理情况及资源等其本情况,作出详细考察表。选择合格单位进行采购。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3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5.4.6.4质量监督员对采购的仪器设备,及物品的质量进行验收,对自己不能确定性能的仪器设备,应请有关部门进行检定。

4.5.4.6.5已验收的物品存库,根据有关细则进行库存保管。

4.5.4.6.6将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将购买、验收、 检定等情况存入仪器设备档案。 4.5.5相关性文件

4.5.5.1《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程序》MC-QP-11-4.5-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合同的评审 4.6合同的评审 4.6.1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1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确保试验能全面、按时完成所受委托的试验任务,取得客户信任,本单位应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委托合同,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并为其提供充足的人员、技术、物资等资源保障。 4.6.2范围

适用于所有受委托的试验项目的合同签订。 4.6.3职责

4.6.3.1来样室负责编制试验合同书,并与客户共同认真签写,并做主要讨论的记录。 4.6.3.2本单位各个部门应提供为满足客户要求必需的检验方法、人员、物资。 4.6.4控制要点

4.6.4.1本单位应建立和维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为客户提供文件化的检验方法,技术能力、资源,选择的方法应适当,工作开始前本单位和客户之间的任何差异必须达成一致,签订的合同需得到双方的认可。 4.6.4.2对于合同评审的记录应保存。 4.6.4.3合同的评审应包括本单位的所有工作。 4.6.4.4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必须通知客户

4.6.4.5合同签定后,如在工作时发现合同需要修改,应重新进行评审,并将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防止工作差错造成损失。

4.6.5支持性文件

4.6.5.1《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MC-QP-11-4.6-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申诉和投诉 4.7申诉和投诉 4.7.1 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改进本单位的工作,维护本单位的公正性,保护委托方和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 4.7.2适用范围

a.委托方的技术专利、商情的被泄露和利用的异议; b.检测的公正性、诚实性、独立性的异议; c.抽样和样品的处理的异议; d.检测方法和结果的异议;

e.服务态度、检测安排、收费的异议; f.检测员的行为规范的异议。 4.7.3 职责

a.综合办公室为申诉和投诉的受理部门。

b.质量主管负责申诉和投诉活动的处理及处理后的纠正及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 4.7.4 控制要点

4.7.4.1申诉和投诉的收集

申诉和投诉的收集方式有:发放顾客调查表;报告发出后的回访;设置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

4.7.4.2申诉和投诉的受理

a.对来访人员的申诉和投诉,由综合办公室专人进行详细记录,并填写申诉和投诉的受理记录,经来访人员确认后交质量主管处理;

b.如申诉和投诉为电话、信函等方式,综合办公室认真作好记录,将有关内容登记在申诉和投诉的受理记录表中,并附信函和记录等书面材料,交质量主管处理; c.本单位所有人员均有义务主动、诚挚地收集委托方对本单位的各种意见。 4.7.4.3申诉和投诉的处理

a.综合办公室应采用统计技术对收集和受理的申诉和投诉信息定期进行分类统计,对涉及检测质量的申诉和投诉,应对管理体系的公正性、独立性做出评价,并向质量主管汇报,同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输入管理评审。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申诉和投诉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b.当申诉和投诉内容涉及到检测报告正确性时,应由质量主管立即填写申诉和投诉处理意见书,并会同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确认无误的,可通知申诉和投诉人;需要复检的(可能时),由质量主管下达复检通知,指定有关人员复检,复检应在质量主管指定的人员监督下进行。当调查分析或复检确认检测数据和结论有误,应予以更正,另行编制一份检测报告,同时收回原报告。并向客户道歉或补偿必要的损失。

c.当申诉和投诉涉及本单位工作人员失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泄露委托方秘密的,由质量负责人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对确认的视情节轻重,由质量主管提出处理意见,报单位总经理批准,对当事人做出行政或经济处分,违反保密规定的按规定执行。必要时,对受损方进行赔礼致歉,需要时予以赔偿。

d.单位自接到申诉和投诉之日起,应在5日内处理完毕,由质量主管书面通知申诉和投诉人; e.申诉和投诉人对处理结论不服的可向本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或上级主管部门投诉。 f.如申诉和投诉涉及本单位有关政策、程序、工作质量,则由质量主管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管理体系的要素或部门进行审核。 4.7.4.4申诉和投诉的相关信息及记录

申诉和投诉的相关信息、记录以及处理情况应输入管理评审。有关申诉和投诉的受理、处理等记录由综合办公室和质量主管整理后交资料管理员归档保存。 4.7.5支持性文件

4.7.5.1《处理客户申诉和投诉的程序》MC-QP-11-4.7-1 4.7.5.2《记录管理程序》MC-QP-11-4.9-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4.8.1 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确保检测和服务的质量及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须对不合格严加控制,通过采取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弄清已发生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问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程序》对不合格的识别、处置、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跟踪验证和记录作出了规定。 4.8.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试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的确定、实施以及对措施的评审全过程。 4.8.3 职责

质量主管负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的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实施,综合办公室配合。 4.8.4 控制要点 4.8.4.1不合格分类

a.检测工作不合格,即向委托方提供的检测数据和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包括试验违反操作规程、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涂改记录、记录不真实、检测数据不准确、资料处理有误、检测报告有误等。

b.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合格,即体系运行中对政策、方针、标准、体系文件的偏离,或运行的效果不符合或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或预定的目标。 4.8.4.2不合格的识别

a.不合格的识别途径有现场观察;查阅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工作记录;通过对客户申诉和投诉的调查、核实;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第三方审核等。

b.不能确定的不合格,由质量主管组织调查核实后确认。已经确认的不合格,由经办人(或由质量负责人指定专人)填写不合格报告及纠正措施表,交质量主管。 4.8.4.3不合格的评审与处置

a.由责任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原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处置措施,包括复检、改正。

b.由质量主管组织有关人员,必要时会同技术负责对不合格的处置措施进行评审,并经其批准后实施。

c.责任部门实施纠正,质量主管或其指定 人员必要时会同技术负责人对不合格项进行纠正的跟踪验证。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4.8.4.4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的控制 a.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的实施流程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发现不合格→调查、分析、记录不合格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预防及改进的措施→审核、批准→实施→跟踪检查→验证效果与记录→文件更改(需要时)→输入管理评审。 b.纠正、预防措施及改进的实施

综合办公室将申诉和投诉、作业过程、服务回访中及各部门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了解的信息及时传递到质量主管,质量主管应确定是否采取纠正、预防及改进的措施;

对于检测工作中发生的不合格,质量主管应责成有关责任部门立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制订相应的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经质量主管批准,由责任部门实施,质量主管进行跟踪检查、验证;

在管理体系内审中查出的不合格,由质量主管责成有关部门立即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及改进的措施,经质量主管批准,由责任部门实施,责任部门应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纠正、预防及改进的措施的实施,并记录其结果,质量主管负责对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如纠正措施无效,责任部门应重新分析原因和制定纠正措施,再次跟踪、验证其有效性,直到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被消除为止。

c.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需纳入程序时,由质量主管按《文件控制和维护程序》的规定更改有关文件。

d.当不合格属于对单位的方针、政策、采用的标准偏离时,应尽快按规定对相关的要素和部门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评审。 4.8.5支持性文件

4.8.5.1《预防、纠正措施控制程序》MC-QP-11-4.8-1 4.8.5.2《内部审核程序》MC-QP-11-4.10-1 4.8.5.3《管理评审程序》MC-QP-11-4.11-1

4.8.5.4《处理客户申诉和投诉的程序》MC-QP-11-4.7-1 4.8.5.5《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MC-QP-11-4.3-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记录 4.9 记录 4.9.1 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序或为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达到复现检验过程。 4.9.2 范围

适用于质量和技术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存档、借阅、维护、清理等环节的控制。 4.9.3职责

4.9.3.1质量监督员负责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记录的整理并交综合办公室保存、质量主管批准质量记录格式。

4.9.3.2技术主管负责技术记录格式的批准。

4.9.3.3综合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记录、人员技术档案、质量记录的存档,技术记录,检验报告的管理及存档。

4.9.3.4操作室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档案、仪器检定证书的管理。 4.9.4 控制要点

4.9.4.1质量体系和技术运作中形成的各类记录均应及时收集、标识、编目、存档。 4.9.4.2质量记录应包括: a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 b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 c人员培训和考核记录。 d客户意见反馈记录。 E申诉和投诉记录。 4.9.4.3技术记录应包括: a检验原始记录及导出数据记录。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记录 b试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记录。 c期间核查记录。 d报告

e技术合同记录。

f仪器设备档案及检定记录。

4.9.4.4记录保管期为3年(特殊情况除外)。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9.4.5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记录的内容应满足追溯要求,即通过记录能确定当时的质量活动情况。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环境中。

4.9.4.6存储在电子媒体上的记录按《数据处理和保护程序》MC-QP-09-4.9-3进行控制。 4.9.4.7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

4.9.4.8检验的观察结果、数据应在工作时予以记录,不可追记。并应可识别为属于某项具体任务。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使检验可以在最接近原来条件下重复进行。 4.9.4.9当记录中出现差错时,应遵循记录的修改原则(杠改法),被更改的原记录应清晰可见,并有更改人签名,在可能的情况下找出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 4.9.5 支持性文件

4.9.5.1《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MC-QP-11-4.3-1

4.9.5.2《保证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的程序》MC-QP-11-4.2-1 4.9.5.3《记录管理程序》MC-QP-11-4.9-1 4.9.5.4《数据保护的程序》MC-QP-11-4.9-3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内部审核 4.10内部审核 4.10.1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保证管理体系按照文件要求运行,促进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运行,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通过内部质量审核,验证管理体系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以适时发现已发生和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10.2范围

适用于交通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4.10.3职责

4.10.3.1质量主管负责制定内部审核年度计划。

4.10.3.2总经理或质量主管负责批准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及实施计划,指定审核组长及审核员

4.10.3.3内审组长、内审员负责内部审核的实施,并负责不合格跟踪、验证。

4.10.3.4其他工作人员及受审核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配合内部体系审核,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 4.10.4控制要点

4.10.4.1应当有计划、定期对质量活动进行审核,一般采用集中式内审,一年不少于一次。 4.10.4.2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a.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出现严重问题或报告经常出现差错; b.质量手册管理体系的运行;

c.抱怨集中到本单位的质量体系等要素时,或对本单位的质量工作和管理工作提疑问时; d.本单位各部门有重大的变动涉及到管理体系和手册时, 或对本单位试验的质量工作和管理工作有矛盾时;

4.10.4.3单位每年开展的内部审核应当包括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应当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所有部门、岗位或工作场所,不允许出许遗漏。

4.10.4.4质量主管负责内部审核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参加内审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具备内审员的资格。要审核中应当保证内审员与审核的部门或工作无关,内审员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4.10.4.5质量主管指定内审组长,由组长年度计划编制详细的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提前发放到相关部门。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内部审核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10.4.6内审组按《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要求实施内审。 4.10.4.7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发生怀疑时,由内审员发出纠正措施要求,由部门负责人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经质量主管批准后,实施纠正。

4.10.4.8内审员跟踪纠正措施的实施,确保纠正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并防止再发生。 4.10.4.9综合办公室负责内审活动中的所有记录的整理归档。 4.10.5支持性文件

4.10.5.1《内部审核程序》MC-QP-11-4.10-1 4.10.5.2《记录管理程序》MC-QP-11-4.9-1

4.10.5.3《预防、纠正措施控制程序》MC-QP-11-4.8-1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管理评审 4.11 管理评审 4.11.1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衡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自身实际状况,评价管理体系对自身管理工作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够保证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确保管理体系持续和有效,并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4.11.2范围

适用于与管理评审有关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4.11.3职责

4.11.3.1本单位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管理评审工作,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4.11.3.2质量主管负责审核《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并提供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总结。

4.11.3.3综合办公室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4.11.3.4各相关部门、组负责人提供管理评审输入内容的准备。 4.11.3.5质量主管负责对改善事项的跟踪确认。 4.11.4控制要点

4.11.4.1本单位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日期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一般每年进行一次,通常在年底进行,或在内部管理体系审核一个月后进行。)如有重大变化需追加评审。

4.11.4.2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情况和程序的适用性; b.管理人员、监督人员的报告; c.近期内部审核的报告;

d.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资源利用是否合适; e.纠正和预防措施

f.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 g.外部审核的报告;

h.客户的抱怨、投诉掌握的分析结果;

i.前次管理评审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价报告等; j.日常管理议题。

质量手册 第 4 章 管理要求 主题:管理评审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4.11.4.3由综合办公室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经质量主管审核后,报最高管理者批准。综合办公室在实施管理评审前2周下发放给有关人员。

4.11.4.4各部门、组准备各类总结性报告和有关资料,综合室收集并汇总职工合理化建议;汇总本年度审核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情况;汇总委托方的反馈信息及满意度。质量主管在此基础上结合内审报告编写《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4.11.4.5管理评审按《管理评审程序》实施。

4.11.4.6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和需要改进的事项,按《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的控制程序》执行。 4.11.5支持性文件

4.11.5.1《管理评审程序》MC-QP-11-4.11-1 4.11.5.2《记录管理程序》MC-QP-11-4.9-1

4.11.5.3《预防、纠正措施控制程序》MC-QP-11-4.8-1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人员 5.1人员 5.1.1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4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确保检验工作质量。 5.1.2范围

适用于对所有的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5.1.3职责

5.1.3.1技术主管审批有关技术方面的培训计划,负责年度考核。下达上岗培训任务,对各种人员进行授权。

5.1.3.2质量主管组织上岗培训。

5.1.3.3最高管理层审批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5.1.4控制要点

5.1.4.1从事试验检验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且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 5.1.4.2试验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

5.1.4.3在某些技术领域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获得有关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5.1.4.4对正在培训期内,尚未获得资格证的人员,指定指导人员,并在其充分监督下完成具体工作。

5.1.4.5本单位最高管理层对操作专门设备人员对报告的审核人,对特殊类型的抽样人员,对检验报告中的结果负责发表意见和解释的人员。经确认其能力后,进行授权。

5.1.4.6若用户对参加检验人员的资格有特殊要求时,本单位应根据实际与用户进行洽谈,并达成一致。

5.1.4.7最高管理层应制定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技能目标,并根据相关规定选择培训人员。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人员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4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1.4.8根据需要,单位可使用外部支持人员,但在使用前必须确定其相应的资格和能力。在使用中必须使其在有效的监督下,还要保证其工作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 5.1.4.9最高管理层应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制,相关岗位的上岗条件。 5.1.4.10关键技术岗位任职条件 5.1.4.10.1技术主管

a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规意识。

b本专业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工程师及以上资格,掌握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和作业指导书,以及质量手册的内容。 c参加本专业工作5年(含5年)以上。 d对检验数据有综合判断能力。 e熟知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 5.1.4.10.2质量主管

a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规意识。

b本专业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工程师及以上资格,掌握相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质量手册的内容。

c参加本专业工作3年(含3年)以上。 5.2.4.10.3检测室科长

a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规意识。 b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

c本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具备助理工程师以上资格,掌握相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质量手册的内容。

d参加本专业工作3年(含3年)以上。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人员 5.1.4.10.4报告签发人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3 页 共 4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a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公正,诚信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平时考核确定) b报告签发人应具备至少5年的本专业的工作经历。 c本专业专科(含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工程师以上资格。

d应掌握相关规程、规范、标准和作业指导书,以及质量手册的内容。 e应具有对检验数据综合判断的能力。 f报告签发人必须经过授权,才能行使职权。 5.1.4.10.5报告审核人员

a持有“试验检测人员”的资质证书及相对应的各专业证书。 b掌握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手册的内容。 c掌握各检验项目的操作程序,技术特点及结果评价。 d应具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e具备至少5年的专业工作经历。

f具有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资格。 g对工程设计,施工应有一定的了解。 5.1.4.10.6监督员、内审员

a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b具有“试验检测人员”的资格证书。 c具备至少3年的专业工作经历。

d掌握、检验项目的操作程序,技术 标准要求,结果评价。 e具有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以上资格。 5.1.4.10.7特殊类型的抽样、检验人员和操作特殊设备人员。 a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规意识。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人员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4 页 共 4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b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参加本专业工作3年(含3年)以上。掌握相关规程、规范、标准以及质量手册的内容。

c掌握专项技能,并获得专项资格证书。 d必须经过最高领导层授权。 5.1.4.10.8各专业组负责人

a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法规意识。

b参加本专业工作2年(含2年)以上,参加本专业业务技能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并取得试验员资格证书。

c熟知本专业组负责的仪器设备性能、基本操作规程及简单的维修技能;熟知本专业组相关的试验检测项目的规程、规范、标准以及质量手册的内容。

5.1.4.11建立工作人员的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培训、能力、教育、证书、授权书等。 5.1.5支持性文件

5.1.5.1《人员培训程序》MC-QP-11-5.1-1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设施和环境条件 5.2设施和环境条件 5.2.1目 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有效地控制用于检验场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使其对检验结果无不良影响,确保结果准确、有效、可靠。 5.2.2 范 围:

适用于本单位检验的所有场所。 5.2.3职 责:

5.2.3.1检测室负责组织制订相关试验室设施及环境条件要求; 5.2.3.2技术主管负责审核相关试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5.2.3.3本单位总经理负责批准试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 5.2.3.4检测室负责试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置;

5.2.3.5检测室负责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控、检验时环境条件的记录及内务整理。 5.2.4控制要点

5.2.4.1检验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的制定

5.2.4.1.1检测室根据检验项目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制定各检验项目进行

有效工作时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条件标准,经技术主管审核并报本单位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办公室进行配置并监控。

5.2.4.1.2 当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时,相关操作室应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2.4.1.3 用于操作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 动力和照明电按380V和220V供给;

b 对在检验过程中产生油烟及有害气体、有害液体及废渣的操作室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设施和环境条件 c 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操作室应配置相应的实施; d相邻区域的工作不相容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5.2.4.2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控与记录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2.4.2.1检测室制定监控要求,检测室对开展检验时的环境条件进行测量并记录。 5.2.4.2.2当环境条件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时检验人员应停止检验,并向室负责人报告,以采取措施保证检验的有效进行。 5.2.4.3试验室的内务

5.2.4.3.1操作室应清洁卫生、整洁规范、安全,方便检验工作的进行。 5.2.4.3.2对检验区域的基本要求为: a.不得存放与检验工作无关的物品;

b.与检验无关的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必要时执行《保护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和所有权的程序》MC-QP-11-4.2-1 c.电源、水源应确保安全;

d.消防、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灭火器不得随便搬动。

5.2.4.4固定场所外所需设施及环境条件,特别是保证安全的设施由检验人员按《试验检测管理程序》MC-QP-11-5.3-5规定进行配置、监控并记录,对影响检验结果的环境条件应停止检验。 5.2.5支持性文件

5.2.5.1《保护公正性和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的程序》MC-QP-11-4.2-1 5.2.5.2《安全作业管理程序》MC-QP-11-5.2-2 5.2.5.3《设施和环境保护程序》MC-QP-11-5.2-1 5.2.5.4《设备的管理程序》MC-QP-11-5.4-1 5.2.5.5《试验检测管理程序》MC-QP-11-5.3-5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检测和校准方法 5.3.1目 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合适的检测方法是实施检测工作的必要手段,是开展检测工作的必需的资源。所有用于试验、检测的方法都应经过确认。 5.3.2范 围

适用于所有用于试验、检测的检测方法。 5.3.3职 责

a.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和校准方法的选择和管理。

b.检测室负责作业指导书的草拟,经技术负责人确认批准后予以实施。 c.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确认、新标准应用的内部培训。 5.3.4控制要点 5.3.4.1方法的选择

a.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测活动。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于缺少标准的检测,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并经技术负责人确认。

b.委托检测时,委托方未提出试验方法要求的,应选择符合前款规定的试验、检测规范,所选用的试验方法应通报委托方;也可以使用委托方提供的方法,当客户提出的方法不合适或已经过期时,应明确通知客户。

5.3.4.2当采用新方法时,应按《开展新工作项目的管理程序》予以确认。定期到相关标准网站对在用的标准、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进行查新,保证使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的版本。 5.3.4.3对所有与检测工作有关的标准、技术规范、手册、作业指导书等实施受控管理,在检测现场应能迅速获取,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5.3.4.4检验人员应熟悉本岗位检验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操作规程,并经考试、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检验人员进行检验过程中应首先检查、记录样品状态并对检测设备和检测环境加以控制,做好相应记录。对样品有安装要求的,应当在检测前检查其安装(包括连接方式)状态,并予以记录。检测人员对检测样品状态加以标识:分为已检、未检。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检测和校准方法 5.3.4.5国际标准 文件编号: 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如果检测需要,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定于特定委托方的委托检测,并在本单位具备承担这种检测的技术能力时方可使用并进行合同评审。 5.3.4.6非标方法

本单位未采用非标方法进行检测。本条款予以裁剪。 5.3.4.7偏离

试验、检测没有规定的方法或有规定方法但在执行时需要偏离时,可以在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前提下,在已取得资质认定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本单位应根据公开资料和制造厂说明及预期用途编制检测方法,这种偏离应当经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进行。进行偏离的项目必须由单位最高管理者批准,同时征得委托方的书面同意后才能进行。这种偏离的方法应当文件化。 5.3.4.8数据计算与转换

5.3.4.8.1每个检测项目应有专人负责检测,原始记录应真实,需更正的数据应划双平行线并加盖划改人印章或签名,并在原始记录上方记录更正的数据。

5.3.4.8.2检测数据的计算,应由检测以外的人员对计算过程进行详细核查,手抄数据也应进行核查,保证没有错误输入。主要内容: a.临界散值是否异常,必要时应重测;

b.选择的数据转化公式、计算方法及其结果是否正确; c.数字修约是否符合《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d.原始记录填写是否规范,是否采用正式表格用钢笔填写并有签名,划改后是否加盖印章或签名;

e.影响检验结果的信息是否均有相应的正确描述,如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所用仪器设备、方法等;

f.原始记录的溯源性、真实性;

g.计量单位是否正确,文字表达是否正确;

5.3.4.8.3计算机出具检测报告时,应严格按《数据计算与保护程序》执行,保证数据输入、存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计算机操作人员实行专职制,移动硬盘、U盘由专人妥善保管,未经批准不得交叉使用;数据文件应有备份,对计算机定期进行维护,防止病毒感染。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检测和校准方法 5.3.5支持性文件:

5.3.5.1《新项目的评审程序》MC-QP-11-5.3-4 5.3.5.2《数据保护程序》MC-QP-11-4.9-3 5.3.5.3《记录管理程序》MC-QP-11-4.9-1

文件编号: GTJL-QM-2011 第 3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3.5.4《检测和校准方法的确定程序》MC-QP-11-5.3-1 5.3.5.5《量值溯源程序》MC-QP-11-5.5-1 5.3.5.6《现场检测管理程序》MC-QP-11-5.3-6 5.3.5.7《样品的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MC-QP-11-5.6-1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设备和标准物质 5.4设备和标准物质 5.4.1目的

文件编号: 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配备正确进行检验所要求的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有必要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实施有效控制。 5.4.2范围

适用于检验用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的配备、使用、维护、标识、档案管理等过程。 5.4.3职责

5.4.3.1综合办公室负责对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5.4.3.2技术负责人负责对采购和报废申请的审核。 5.4.3.3最高管理者负责对采购和报废申请的批准。 5.4.3.4各部门负责对在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5.4.4控制要点

5.4.4.1仪器设备的采购:

5.4.4.1.1各部门根据检测项目的需求,填写《仪器设备添(配)置申请表》报归口管理部门。

5.4.4.1.2综合办公室对《仪器设备添(配)置申请表》进行初审,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5.4.4.1.3综合办公室依据最高管理者批准的《仪器设备添(配)置申请表》上注明的采购数量,负责进行采购。

5.4.4.1.4综合办公室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首先要明确地、完整地说明拟采购品的要求,然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选择,并填写《供应商评价表》,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供应商的确认。 5.4.4.1.5对采购的仪器设备由综合办公室组织各有关人员,依照《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制度》进行验收,并开具《仪器设备调(领)用单》,一式二份,一份由使用部门保存,一份由综合办公室保存。

5.4.4.2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报废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设备和标准物质 文件编号: 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4.4.2.1各部门应对在用的仪器设备提供维护和保养,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按本公司《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执行。

5.4.4.2.2当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经维修后仍无法正常使用,或确需进行淘汰的,应实施报废。并按《仪器设备的降级使用及报废制度》执行,各部门负责填写《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单》,经综合办公室初审后,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 5.4.4.3仪器设备的标识

5.4.4.3.1综合办公室根据校准或检定的结论,按照《仪器设备的标志制度》规定,在仪器设备明显的位置贴上标签,以表示其校准状态。

5.4.4.3.2标签上应填写校准或检定日期、有效期、校准或检定人,标签分为三种类型: a合格标志(绿色):经计量检定或校准、验证合格,确认其符合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的。

b准用标志(黄色):仪器设备存在部分缺陷,但在限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的(及受限使用的)。包括: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准合格者,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等降级后使用的设备。

c停用标志(红色):仪器设备目前状态不能使用,但经检定校准或修复后可以使用的,包括:仪器设备损坏者、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者、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不符合检测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要求者。 5.4.4.4仪器设备的使用

5.4.4.4.1各部门不得对仪器设备随意进行调整,当确需进行维护调整时,应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当调整后可能会影响设备的准确度时,应重新校准或检定。

5.4.4.4.2各部门应保管好在用的仪器设备,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防止损坏、受潮、灰尘和失效。

5.4.4.4.3经校准或检定的试验和测量设备在使用中发现偏离校准状态时,技术负责人应对以往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对试验结果可疑时,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所有委托方。

5.4.4.4.4对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不正常、或功能出现可疑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由仪器设备的使用人提出修理并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单》,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5.4.4.4.5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过半左右时应选择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设备进行期间核查,检查方法有以下三种,可根据情况酌情选择: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设备和标准物质 a.外部比对试验法; b.留样再测法。 c.专业检定机构再检定。

文件编号: GTJL-QM-2011 第 3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4.4.4.6必要时,对于大型复杂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 5.4.4.4.7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4.4.4.8检测设备外借应经过技术负责人的批准。外借设备归还时应由设备管理员对其功能和状态进行检查,以确认设备完好。

5.4.4.4.9若设备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由技术负责人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发放给相关人员并保证得到正确应用。 5.4.4.5仪器设备档案

5.4.4.5.1设备管理员应对本公司所有仪器设备建立台帐,并对主要的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建立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制造厂名称、设备型号、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

d.固定设备在试验室内目前安装地点,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在不使用时存放地点; e.制造商的说明书;

f.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

i.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j.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操作规程。 5.4.4.6标准物质

5.4.4.6.1本单位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物质仅限于自校。 5.4.4.6.2按标准物质要求的环境存放标准物质。 5.4.4.6.3标准物质由所在室负责人保管。 5.4.4.7本单位不采用定型设备。本条款予以裁剪。 5.4.5支持性文件

5.4.5.1《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MC-QP-11-5.4-2 5.4.5.2《设备管理程序》MC-QP-11-5.4-1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量值溯源 5.5.1目 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所有用于试验、检测的仪器(包括辅助测量仪器),均应得到有效的检定和校准,以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最终溯源到国家基准。 5.5.2范 围

适用于所有用于试验、检测的仪器(包括辅助测量仪器)。 5.5.3职 责

a. 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量值溯源(检定和校准)程序、方法(自校)和计划的审查和批准。 b.质量主管负责量值溯源的管理和监督。

c.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量值溯源(检定和校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及仪器量值溯源(检定和校准)情况登记和资料整理。

d.资料管理员负责仪器量值溯源(检定和校准)资料归档。

e.其它有关人员负责仪器的量值溯源有效期检查和根据安排进行的校准工作。 5.5.4 控制要点

5.5.4.1仪器设备管理员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对于设备校准,应绘制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标准的量值传递方框图,以确保在用的测量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

5.5.4.2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计量器具,应依法送检(主要是度量衡方面的仪器);交通工程专用仪器,应通过江苏省交通工程试验专用检测仪器计量检定站进行校准。辅助性设备(如震筛机、脱模机等),技术负责人应与仪器设备管理员、仪器设备使用人员一起对设备的使用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进行验证,并填写验证记录。

5.5.4.3如检定(或校准)给出的是一组修正因子,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复印(复制)副本,随测试设备使用,测试设备的使用人不得丢失其副本。

5.5.4.4若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应通过设备比对、能力验证等手段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应当符合标准的要求。

5.5.4.5对于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仪器设备的关键值,要保证在仪器设备使用前对其进行检定/校准。设备管理员应根据仪器设备的工作周期要求制定对检测有影响的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按周期要求滚动实施。对于暂时封存不用的仪器,应办理暂停手续,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批准书存入该仪器档案,加贴停用标识,按期维护保养。经检定(或校准)不合格或未经检定(或校准)的仪器不得使用,修理后的测试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量值溯源 设备必须经检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2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5.4.6当在单位内部采用参考标准进行检定/校准时,设备管理员应制定对参考标准的检定/校准计划,参考标准应通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检定/校准证书应给出外部校准源核准结果的给定值和扩展不确定度。参考标准只能用于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设备管理员统一管理,不得将其作为工作计量器具使用,不应将其用于通用检测。 5.5.4.7当使用标准物质时,应选用有证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对于无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应通过检定单位进行检定,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5.4.8标准物质应按照制定的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期间核查,

5.5.4.9使用、运输和贮存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应按规定程序进行。防止污染和损坏,保证其完整性。 5.5.4.10量值溯源图 溯 北京市基典校准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源 北京港通路桥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试验 检测中心

5.5.5支持性文件

5.5.5.1《量值溯源程序》MC-QP-11-5.5-1

省、市交通计量检定站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院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抽样和样品处置 5.6抽样和样品处置 5.6.1目的: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1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公正、科学、对抽样行为进行控制。检验过程中,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检验样品实施控制。 5.6.2范围:

适用于抽样方案的制订、样品的抽取等过程。检验样品及抽样等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5.6.3职责:

5.6.3.1由来样室负责抽样方案的制订,抽样的组织。 5.6.3.2来样室负责样品的管理。

5.6.3.3技术主管负责抽样方案的批准,以及抽样人员的授权。 5.6.3.4抽样人员负责实施抽样。

5.6.3.5来样室负责检验样品的收发、标识、传递、储存、移交等管理;

5.6.3.6现场检验的样品检验完毕后,由受检方签字后作为退回处理,退回场地要有注明,并做足够信息的记录。

5.6.3.7试验员负责试验过程中样品的管理。 5.6.4控制要点 5.6.4.1计划

5.6.4.1.1来样室应根据客户的需要,编制抽样的计划,制定出抽样日程表。 5.6.4.1.2在上级部门有要求或监督部门的要求时,应按上级要求及时安排抽样。 5.6.4.1.3在有质量申诉时协同有关部门安排见证取样。

质量手册 第 5 章 技术要求 主题:抽样和样品处置 5.6.4.2安排

5.6.4.2.1来样室根据日程表组织人员抽样。

文件编号:GTJL-QM-2011 第 2 页 共 3 页 第A版 第1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1年03月25日 5.6.4.2.2在资源条件不足或技术水平不能符合要求时,组织培训。 5.6.4.3抽样

5.6.4.3.1技术主管应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抽样流程图。

5.6.4.3.2抽样员应根据有关抽样标准和流程图进行抽样。一定要保证样品具有公证性、代表性、完整性、有效性。抽样人员必须遵守抽样的规章制度。

5.6.4.3.3客户对实验结果怀疑有偏离时,应做书面记录。并书面通知抽样人员。 5.6.4.3.4抽样人员应认真做好抽样工作中各种记录。如:抽样的环境条件、抽样地点、样品的有关信息、样品的识别编号等,并做好抽样员及相关责任人的签字、认可工作。 5.6.4.3.5抽样员应将样品安全的运输,在保证样品原始性的基础上,交给来样室。 5.6.4.4样品的接收与标识

5.6.4.4.1检验人员在接受委托的试验样品和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的抽样样品时,应详细记录样品的状态及相关信息并登记归档。

5.6.4.4.2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加贴标识系统。以确保样品在实际工作中不会混淆。 5.6.4.5样品的传递

5.6.4.5.1样品按传递顺序传递,交接签收时应检查样品状态。

5.6.4.5.2在试验前应对样品进行检查确认,如发现状态与要求不符或对所要求的试验规定得不够具体时,试验人员必须询问委托方,要求给予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

5.6.4.5.3当委托方要求对样品进行准备(包括制备、装配等)时,相关操作室应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妥善完成,并应检查和确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am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