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吃小食品的危害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09 09: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吃小食品的危害的调查研究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中心校王刚

一、确立活动主题

每天午学晚学后,学校附近的食杂店聚满了身穿校服的小学生。他们中有的正有滋有味地嚼着麻辣丝,有的则捏着钱,踮着脚尖从别的孩子头顶往里伸。“来袋小当家!”“我要五毛钱的麻辣条!”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时间老板都有些应接不暇。中小学校园周围,像这样色泽可疑、包装粗陋、甚至“三无”的问题小食品———麻辣条、小麻花、锅巴、馍片、麻辣丝等,几乎四处都是。对这类食品,一位小学附近的商店老板说:“别小看学生的几毛钱,一天下来也几

十块钱呢!”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周边的小商店、小摊点以麻辣条、香米条、沙琪玛、麻辣丝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然而,这些色彩斑斓的小食品,能保证孩子们最起码的营养、健康与安全吗?

香、脆、甜、酸、咸等多味的小食品,如话梅,奶糖,巧克力等是小孩最喜欢吃的食品。往往正餐时饭不吃,而这些食品不离口,结果孩子越吃越瘦小。孩子们之所以青睐这些外观可疑的小食品,主要是大多有吃零食的习惯。加上这类食品包装色泽浓艳,价格便宜,而口味上偏咸、偏重麻辣,又多有“嚼头”,故十分迎合孩子们的喜好。另外为了赚取最大利润,校园周边的摊贩还不时更换小食品;厂家也经常更换包装,满足孩子们追求新奇的心理。通过全班交流,

同学们一致认为研究吃小食品有哪些危害很有意义,而且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班内几乎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或多或少的的购买几包,有的同学甚至把吃午饭的钱省下来用于购买小食品。几乎每个孩子都听说吃小食品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但都禁不住其香甜可口的诱惑。因此,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吃小食品的危害的调查研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吃小食品的

危害。

2、引导学生通过办板报、手抄报,写标语、建议书等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吃小食品的危害”的宣传活动,提升分析问题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采访调查、资料收集的活动历程,学会尝试如何团结协作、与他人交往,锻炼动手实践,收集、分析、处理、

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方式

调查访问宣传资料收集参与体验

四、活动的实施

本课题共分4个阶段,约需4周时间。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小组拟订活动方案。教师宣布组织形式,活

动安排。

2、班内分组,分7组,每组7~8人。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注意男女的平衡及不同能力,不同性格倾向学生的平衡,明确组内分工,

选出小组负责人。

3、建立活动档案,要求各小组做好活动记录,保存活动资料。

第二阶段分组活动收集信息

1、调查校内不同年级学生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填写调查

问卷卡。

2、收集不同种类的小食品包装袋,提供信息以便研究。

3、通过调查咨询、查阅书籍,上网搜集等途径收集信息,填

写资料收集卡。

4、分析、总结、整理小组内获得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汇报开展宣传

1、全班集中,各小组交流汇报上一阶段的活动成果,并展

开讨论。

汇报校内学生小食品的消费情况:

校内学生午餐多是在校外购买,据统计每生每天带钱1.5元至2.5元左右,而多数学生把午饭钱买了不同种类的营养很低但包装花哨的小食品,每生每天购买小食品平均消费按0.8元计算,每月消费24元,一年则高达288元,有的消费更高,数目惊人。所购买的小食品价格多是0.1元至1元不等的诸如名称为麻辣片、香干子、小当家、嘴巴香、属我帅、真好吃等劣质小食品,购买地点多是学校附近的食杂店。而孩子在校内的午餐吃了什么,家长多是无从知道。

汇报小食品的危害的资料收集情况:

(1)劣质小食品中超标的化学物质能导致血液病

(2)劣质小食品多是三无产品

(3)小食品中混带廉价小玩具存在安全隐患(4)黑心作坊“生意兴隆”小食品生产线不正规、不卫生

(5)小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膨化剂、防腐剂等严重超标

(6)小食品当饭吃营养无保证

……

2、针对汇报,全班讨论:

(1)学校午餐该吃些什么

(2)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零用钱该怎么花

(4)怎样对校内学生进行吃小食品的危害的宣传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开展办板报、手抄报、写标语、建议书、

倡议书等活动,向全校学生宣传吃小食品的危害。

第四阶段活动评价

1、填写成长记录和自我评价卡,评价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

2、写出个人活动总结,汇报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与收获等。

3、整理活动资料,做好活动记录,上交活动档案。

五、活动的反思

本次活动主题的开展,是我和学生一道成长的心理历程,学生不是带着口袋来,装着答案去的简单的知识收获的过程,而是师生精神世界的一次旅游和探索。活动中学生们所迸发出来的探知欲望和合作的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使我知道学生身上存在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只要在活动中给学生搭建信任的平台、展示的天空,学生们

就一定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活动中折射出来的问题也引发了我深刻的思索:

1、班内学生的分组方式的实效性有待探究。

本次活动中的人员分组考虑了全班学生学习、能力优劣好坏的搭配,每一组力量较为均衡,以期达到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活动目的。但在实际运行当中出现了好生包办代替、差生依赖旁观的现象。因此,我想,在分组时可以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尝试把能

力强的分为一组,这样可以激发优秀学生的表现欲望,还可以达到活动成果的最优化。弱势群体分为一组,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可以增强完成活动任务的责任意识,挖掘潜能。

2、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角色从台前走向了幕后,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内容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但绝不是说教师成了旁观者,教师应以导师的身份出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旧有知识经验,又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预设。本次活动中进行小食品消费情况的采访调查这一环节时,我认为五年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因此,没有明确提出采访的要求和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等问题,结果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完成了调查卡的内容。而我们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要一堆确凿的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获得了哪些情感的真实体验,培养了何种能力与技巧,感悟了哪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注重的是应是活动过程

而不仅仅是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ak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