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岑溪牛娘戏剧团现状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08 09: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岑溪牛娘戏剧团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前言

1.调查背景。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结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在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在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篇之年,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在第十篇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到,“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2011年 6月1日,历时十余载、几经磨砺,社会各界翘首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依法保护的新阶段。我们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拥有很多值得我们去调查、挖掘、搜集、整理和抢救的民族传统文化。广西岑溪牛娘戏,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它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独有的艺术魅力,在戏曲丛林中独树一帜。牛娘戏用它独有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纯朴的岑溪人。牛娘戏这一乡土文化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桂东南地区少有的优秀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2007年,岑溪牛娘戏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牛娘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电视、互联网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外来文化不断涌进人们的生活,使得这一原本就脆弱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挑战。因此我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特地成立“民族传统文化调查团”,对岑溪牛娘戏进行详细地调查。

2.调查目的。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精神;切实践行2011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我们开展2011年广西大学生“永远跟党走”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调查岑溪牛娘戏及其剧团(戏班)的发展现况,剖析目前牛娘戏及其剧团(戏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牛娘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出建议,引起社会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和保护牛娘戏。

3. 调查对象。岑溪市文化馆、岑溪牛娘剧团(戏班)、岑溪市居民 4. 调查方法。通过网络调查、实地发放问卷、实地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 5.调查时间。2011年8月2日至2011年8月9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牛娘戏简介

牛娘戏是广西岑溪市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主要流传于桂东南地区,这与其在演唱时使用的粤语语系的桂东南地区白话方言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以唱为主的牛娘戏,在多是以四三结构的七字句的唱词上做到了符合中国诗歌平仄规律,做到了唱起来字正腔圆,通俗易懂。牛娘戏的唱腔一般为四平调,没有音乐,一韵到底,不分角色行当,男女同腔,因此除了生、旦主角外,演员们串角是普遍存在的。牛娘戏的一大特色就是“爆肚”,所谓“爆肚”,就是演员们在演出时的唱词和道白工整对仗,押韵,朗朗上口,并且是即兴演出。牛娘戏的传统乐器主要是鼓、钹、锣三种,演员唱完上下两句后即打一次击乐。牛娘戏的演出剧目相当丰富,据粗略统计,传统剧目有340多个,代表剧目有《春色太平歌》、《陈世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传统剧目题材多为才子佳人的故事,或者是表现劳动人民对受苦受难的被剥削者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反抗。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牛娘文艺工作者不断给牛娘戏注入新鲜血液。现代牛娘戏的音乐曲调融汇吸收了粤剧、采茶、鹿儿、南音等剧种的音乐,最常用的有“山水调”、“采茶调”,增加了唱腔表现的多样化。为了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现代牛娘戏器乐伴奏音乐的表现多样化也得到了增加,其中,二胡、高胡、中胡、南胡、月琴、大提琴、笛子等乐器出现在牛娘戏的舞台上。现代牛娘戏的剧目有101本左右,有《鸡笼》、《酒不醉人》、《亲家》等优秀剧目。现代剧目中多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歌颂好人好事,批判旧思想、旧风俗。

传统牛娘戏的曲调、唱词及演出风格的特点依旧被现代牛娘戏沿用,但是现代牛娘表现手法更加灵活,对白比传统牛娘戏多,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剧中人物贴近生活,不受传统牛娘戏角色的限制。

现代牛娘戏的出现,离不开传统牛娘戏;没有现代牛娘戏,牛娘戏就谈不上改革和发展。传统牛娘戏和现代牛娘戏是岑溪牛娘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牛娘戏和现代牛娘戏能否得到传承和发展,能否做到比翼双飞,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牛娘戏的发展,必须要有载体,如果牛娘戏没有载体,那又谈何传承和发展。剧团(戏班)是牛娘戏的主要载体,它是牛娘戏的晴雨表。剧团(戏班)发展的好坏,关系到牛娘戏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一般把专门表演传统牛娘戏的剧团(戏班)称为传统牛娘剧团(戏班),而把专门表演现代牛娘戏的剧团(戏班)称为现代牛娘剧团(戏班)。

目前表演传统牛娘戏的都是活跃在岑溪各个乡镇,自负盈亏的民间戏班,共有16个,主要集中在南渡、马路、糯洞等8个镇,知名的戏班有9个。详细分布如图1所示。每个戏班的年演出场次平均为200场左右,年演出场次最高的戏班也只有260场左右。近年来,戏班的每场演出费用为300元至700元不等。而岑溪牛娘剧团是岑溪唯一一个表演现代牛娘戏的剧团。剧团成立于2010年,由岑溪粤剧团组建,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认。岑溪牛娘剧团目前是以粤剧团为主的多功能剧团。岑溪牛娘戏在政府的重视下,2007年被列入了第一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岑溪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图 1:部分知名牛娘戏剧团戏班分布图 新庆乐班 塘坡牛娘剧团 安平牛娘队 五星牛娘队 陆庆班 归义牛娘队 岑溪牛娘戏剧团 梁丽堂牛娘队 盘古牛娘队 水汶牛娘队

我们在看到了岑溪牛娘戏取得成绩的同时,岑溪牛娘戏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我们取得了什么样成绩,把未来的道路描绘得何等的美好,而看不到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牛娘戏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传统牛娘戏剧团(戏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

(1)班主和演员。戏班的班主既是戏班的老板(传承人)又是演员。当需要演出时,班主就会召集其他演员参加演出,当没有演出任务时,演员们就各自回家务农。班主会在每场演出所得的收入中拿出一小部分作为戏班今后购置服装,器乐等日常开销的费用,剩余的都平均分配给参加演出的演员。

传统牛娘戏班的演员受教育程度很低,普遍是小学文化的本地农民,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教育。有的演员从小就向有造诣的牛娘艺人拜师学艺,有的则是从看戏到演戏,对牛娘戏产生浓厚的兴趣,跟着戏班边学边演。一个戏班一般有8至15个人组成,而且演员们的平均年龄都在45岁以上。演员们不但会演戏,还会伴奏。当一个演员退出舞台后,就坐到舞台的角落伴奏,而之前伴奏的演员就上台表演,所以剧团中没有演员和乐队之分。由于传统牛娘戏的器乐不多,一般为鼓、钹、锣,所以只要有两到三个人伴奏就可以了。

(2)创作人。戏班的传统剧目都是师传或者家传,由于传统牛娘戏的演出方式多为“爆肚戏”,一个戏班中有没有创作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然而,一些觉悟高的牛娘艺人会把“爆肚戏”的优秀内容编写成书,保存下来,或者需要演出剧本戏的时候,就由班主编制,如五星牛娘队第七代传承人唐远桐,在进行岑溪计划生育宣传巡演前,就编制了《计划生育好》的优秀现代剧目。唐远桐老艺人共收藏了200余本传统牛娘戏剧本,自编剧目100多本。

(3)演出活动。戏班的主要活动方式为下到乡镇包场演出。演出时,只需要挂出一块与表演主题相一致的幕布就可以了,如此简单的布景,使得戏班随时随地都能演出。小孩满月,老人过寿或者离世以及一些重要的节日,戏班都会被包场演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店铺开张,或者企事业单位创立,都会邀请戏班来表演,扩大宣传。如岑溪益桂房地公司曾邀请“五星牛娘队”到刚刚竣工的小区进行宣传演出。当地政府部门也会邀请比较出名的戏班到各个乡镇进行国家政策宣传的公益性演出。戏班演出时,主家会根据戏班的知名度和班主商定演出费用,比较出名的戏班,如五星牛娘队、梁丽

1

图11:请修改此图,数据不对

有24.252.25%没有有一点,但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扇面 443.50%

12.很多人觉得没有大力发展传统牛娘戏的必要。如图12所示,由400个被调查者中发现,18岁以下的人中有12人觉得传统牛娘戏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有63人认为没有必要,有25人觉得有一点,但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财力;19-39岁的人中有9人觉得传统牛娘戏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有59人认为没有必要,有32人觉得有一点,但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财力;40-59岁的人中有30人觉得传统牛娘戏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有20人认为没有必要,有50人觉得有一点,但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财力;60岁以上的人中有63人觉得传统牛娘戏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有6人认为没有必要,有31人觉得有一点,但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图12:

12

12.对大力发展传统牛娘戏不同态度比例34.50(.50%有没有有一点,但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财力37%

13.绝大部分人觉得牛娘戏的消失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影响。如图13所示,由400个被调查者中发现,18岁以上的人中没有人觉得牛娘戏的消失,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到影响,有32人觉得影响不大,有68人觉得完全没有影响;19-39岁的人中没有人觉得牛娘戏的消失,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到影响,有10人觉得影响不大,有90人觉得完全没有影响;40-59岁的人中有4人觉得牛娘戏的消失,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到影响,有11人觉得影响不大,有85人觉得完全没有影响;60岁以上的人中有12人觉得牛娘戏的消失,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到影响,有41人觉得影响不大,有47人觉得完全没有影响。 图13:

13.人们对牛娘戏消失不同态度比例80p`P@0 %0%

13

72.50#.50%4%有很大影响影响不是很大完全没有影响

14.大部分人即使有足够的资金和师资都不愿意去学牛娘戏。如图14所示,由400个被调查者中发现,假如有足够的资金和师资,18岁以下的人中只有1人选择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学习牛娘戏,有89人不愿意学,有10人觉得无所谓;19-39岁的人中有5人选择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学习牛娘戏,有78人不愿意学,有17人觉得无所谓; 40-59岁的人中有21人选择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学习牛娘戏,有63人不愿意学,有16人觉得无所谓;60岁以上的人中有12人选择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学习牛娘戏,有79人不愿意学,有9人觉得无所谓。 图14: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数据归纳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很少人知道现代牛娘戏的存在,而传统牛娘戏在却被广大人们所知道。人们普遍认为岑溪牛娘戏就是传统牛娘戏,而却都只是通过现场演出知道传统牛娘戏,这说明传统牛娘戏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体。人们在观看牛娘戏的时候,年轻人基本都是出于凑热闹,而因为喜欢牛娘戏而去观看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传统而古老的牛娘戏,大多偏向于流行歌剧。传统牛娘戏至今还能拥有一部分忠实的中老年观众是因为她通俗的艺术形式(如化妆,戏服,把式等)。但是调查中发现,很少人愿意去学牛娘戏, 很多年轻人都觉得那是落后的表现,而喜欢牛娘戏的中老年人

14

14.人们对学习牛娘戏的态度情况80.00`.00@.00 .00%0.00%9.75%有时间久学不愿意学13%随便 72.25%却也不愿意学牛娘戏,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来。总的来说,牛娘戏的观众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观众流失严重,并且对牛娘戏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牛娘戏这一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存在意义。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就目前传统牛娘戏班和现代牛娘剧团的现状来看,民间的传统牛娘戏班发展形势较现代牛娘剧团好。现存的传统牛娘戏班多则有300年历史,少则也有几十年,而现代牛娘剧团则还处在一个胚胎期。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艺工作,岑溪文化馆组织文艺工作者对牛娘戏进行了改革创新,编写了百余本现代剧目,对传统牛娘戏的唱腔进行了改革,运用了粤剧上的打击器乐,还配上了现代音乐,丰富了舞美和背景,使现代牛娘戏和传统牛娘戏相融相通,但是现代牛娘戏却一直依靠着少数的牛娘文艺工作者才得以生存,她并没有像传统牛娘戏那样在当地群众中广泛地流传。

2.现代牛娘戏还没有专业演员,大多都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地培训;而传统牛娘戏的部分演员是经过专门的师父传授。

3.传统牛娘戏的影响力在乡镇,现代牛娘戏的影响力在区地会演中。传统牛娘戏班的演出多是在本地乡镇,没有对外扩张,而现代牛娘则致力向外,如参加区、地两级会演,并且一批优秀剧目《亲家》、《酒不醉人》等在会演中获奖,还被搬上了荧屏。这样就出现了外地认为岑溪牛娘戏就是现代牛娘戏,忽略了传统牛娘戏的存在,而当地则把岑溪牛娘戏归结于传统牛娘戏的尴尬局面。

4.牛娘戏的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生存环境受到现代娱乐方式的挤压。孩子和年轻人因为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喜欢和学习牛娘戏的人越来越少,牛娘戏的观众和市场也越来越少。

岑溪牛娘戏作为岑溪民间的重要代表文化之一,有着重要的价值。它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对丰富和完善广西乃至中国戏曲史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对繁荣中华民族的戏剧艺术有不可替代的贡献;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对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振兴地方经济有着积极作用;对进一步研究桂东南地区的“农耕文化”研究和推动桂东南地区农村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文

15

化和科学价值。

如果我们不重视岑溪牛娘戏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这一系列的价值就有可能成为泡影,这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更是一个民族的损失。身为中华儿女,是乡土文化养育了我们,保护和发展乡土文化刻不容缓,当地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情况,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能够让现代牛娘戏和传统牛娘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二)建议

虽然当地政府对保护牛娘戏做出了详细地保护计划,但是执行的力度有限。为了牛娘戏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小组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方面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保护牛娘戏切切实实纳入到法律范畴中去。我国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但是,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在国家挖掘保护的同时,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慢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流逝而退出人类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的严格遵守,这样这部法律才真正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

(2)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加强对牛娘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能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动员全民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牛娘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方式要多样化,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旅游教育。第一,家庭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环节,政府要常抓不懈。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力量,如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对公众进行舆论宣传。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第二,学校教育。让牛娘戏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最有效的方式。要发挥学校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作用。把牛娘戏引入教学体系中,比如,合理设计相关课程,传承普及本土文化等,以实现多元化教育。让更多的儿童、青少年通过学习牛娘戏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广西、爱梧州、爱岑溪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三,旅游教育。牛娘戏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教育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有可持续发展观和牛娘戏的民族特征及文化特色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人人都自觉地去保护遗产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尊重当地社会文化,并使当地居民积极分享社会和经济利益。

16

(3)建立牛娘戏发展专项资金。资金由梧州市政府、岑溪市政府分别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也可由企业或个人赞助。

(4)制定地方法律,对妨碍保护计划实施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处罚。牛娘戏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不能因为企事业和个人的利益而放弃关系到中华名族优秀民间文化保护的进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要加大打击力度,严格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相关负责机构要定期地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牛娘戏的保护计划按时按质得到实施,确保牛娘戏能够得到发展。对于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问责。只有进入制度化、程序化,牛娘戏才能得到切实的保护和发展。

(6)定期组织民间牛娘剧团的负责人开会,提高民间剧团的素质,让民间剧团意识到牛娘戏的重要性以及自己肩负的是民族重任;同时引导民间剧团发展现代牛娘戏,做到传统牛娘和现代牛娘比翼双飞。

(7)定期公布保护计划实施资金的使用情况,让人民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是人民最关心问题,保护资金能够做到透明化,公众认为资金使用得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会支持政府为保护岑溪的地方戏种。

(8)设立建议意见信箱。只用广听众言,才能很好的制定保护计划,才能充分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才能当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做到有效的控制。设立了建议意见信箱,让民众居然得保护牛娘戏不单单是政府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岑溪人的事情,这样,民众就会在保护牛娘戏的工作上给予政府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9)牛娘戏进社区、进村子。培育牛娘戏的传承人、观众和票友。

(10)让牛娘戏融入当代生活。在梧州市的“节会”期间除演出其余类型的节目外,邀请演出原生态的牛娘戏舞台节目,还可以邀请其他广西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节会期间展演。用“文化盛会、市民节日”的理念,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广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此外,通过牛娘戏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牛娘戏表演进旅游景点、进广场文化来达到保护的目的。 2.剧团方面

(1)定期向政府汇报剧团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剧团只有主动与政府沟通,才能让政府及时了解牛娘戏的发展情况,才能更好得对症下药。

(2)主动学习现代牛娘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了解牛娘戏的发展历程。作为牛娘戏

17

剧团,必须对牛娘戏有一定的认识,而不能只是会唱牛娘戏就行了。戏剧团有责任让更多的人听到牛娘戏,并且了解牛娘戏的历史。

(3)保留牛娘戏精华的同时要不断融入新思想、新理念,真真正正让戏曲与时俱进。 牛娘戏的传统剧目即便再优秀,人们听多了,也是会产生审美疲劳的,但是现代剧目却 只有百余本,根本满足不了观众们的需求。牛娘戏要跟进时代的步伐,把社会热点问题, 重大事件编写成剧本,才能让牛娘戏时时刻刻都能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让牛娘戏充满生 机。

(4)大力培养高素质演员。演员是一个剧团的灵魂,没有演员,剧团就无法运行。 培养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演员,关系到剧团的存亡,关系到牛娘戏的传承和 发展。

3.当地民众方面

(1) 要因为做为一个岑溪人为傲,更要以岑溪牛娘戏为荣。牛娘戏是一个地方剧种, 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因此,牛娘戏要发展,要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如果当地民众对本地的牛娘戏都不感兴趣,不以此为荣的话,那更不用说外边的人们能很好的接受牛娘戏,喜欢牛娘戏了。

(2) 履行监督牛娘戏保护计划实施进程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牛娘戏是岑溪人的遗产,没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保护她。民众的监督,对牛娘戏保护工作的实施过程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民众无处不在,牛娘戏的保护工作也就必须面对民众的监督,这就相当于为牛娘戏的保护工作装上了一个监视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牛娘戏当做是自己的兴趣来培养,努力学习牛娘戏的相关知识。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人们对牛娘戏产生了兴趣,难道还担心牛娘戏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么。因为兴 兴趣,人们才会深入地去了解、去学习牛娘戏,才能让牛娘戏根植与思想中,融入到生 活里。

(4)把发展牛娘戏当做自己的使命,在传承和发展牛娘戏的过程中,认真配合并服从

相关部门的安排。

中国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原本处处都充满着乡土气息的中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我们不断苦苦地去追寻新东西,然而我们却忽视了那些就在我们身边古老的乡土文化艺术的存在价值。盛极一时

18

的岑溪牛娘戏,最终还是摆脱不了科技时代的冲击,依靠口传心授的牛娘戏历经了时代的沧桑。我们有责任去保护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牛娘戏;我们也有责任让牛娘戏在戏曲界中独领风骚。

参考文献:

[1]覃绍礼主编.中国戏曲志〃广西卷〃广西岑溪县文化局、馆艺术集成编辑部[M],内部铅印,1989:6-16.

[2]覃绍礼主编.牛娘剧志[M]《岑溪县戏曲志》编辑部,内部铅印 1986:119-134. [3]岑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

后 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对岑溪牛娘戏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看到了岑溪牛娘戏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还让我们的心智在社会实践中更加成熟。中国是一个有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国家,我们作为中国当代大学生,传承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不可违背的使命。我们从研究牛娘戏,分析牛娘剧团现状,到想办法解决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充满意义与挑战的过程。我们衷心地感谢给予我们支持的岑溪人民,是你们的支持使得调查报告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要感谢学校领导以及岑溪文体局、岑溪市图书馆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是你们让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还要衷心感谢指导老师朱红晖,她的精心指导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她的客观而又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影响,让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熟练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我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更上一层楼。

调查完成了,我们小组在梧州学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岑溪牛娘戏宣传的行动小组,通过网络、板报等各种途径致力于在大学生中传承和保护牛娘戏。

调查成员:王海杰 曾德鹏 杨新茹 兰丹萍

朱雁萍 陆冬艳 黄葵 韦秋英 指导老师:朱红晖

19

联系电话:13481410296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附件:

附:2007年广西19个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名单: 宜州---------刘三姐歌谣 东兴---------京族独弦琴 靖西---------壮族绣球手工艺 博白---------采茶戏 马山---------壮族多声部民歌 东兰---------铜鼓 岑溪---------牛娘戏 环江下南乡---毛南族面具舞 平南大安镇---粤曲 融安大将镇---彩调

2007年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布洛陀 刘三姐歌谣 侗族大歌 那坡壮族民歌 桂剧 桂南采茶戏 彩调 壮剧 壮族织棉技艺 田阳县 宜州市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30 31 壮族天琴艺术 壮族春牛舞 瑶族长鼓舞 壮族蚂 舞 田林瑶族铜鼓舞 壮族春榔舞 壮族师公戏 岑溪牛娘戏 桂平杖头木偶戏 侗戏 龙州县、凭祥市 西林县 富川瑶族自治县 天峨县 田林县 东兰县 来宾市 梧州市 桂平市 三江侗族自治县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融水安陲乡--苗族芦笙 武宣通挽镇--壮师戏 柳城大埔镇--彩调戏 三江独峒乡--农民画 三江梅林乡--侗族大歌 阳朔福利镇--扇画 隆林德峨乡---苗族歌舞 那坡城厢镇---壮族民歌 金秀---------瑶族服饰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32 那坡县 自治区 博白县 自治区 自治区 靖西县 33 34 35 36 37 38 10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柳州市 三江侗族自治39 县 11 京族哈节 20

东兴市 40 邕剧 南宁市 12 瑶族盘王节 13 壮族蚂 节 14 佬族依饭节 贺州市 河池市 罗城 佬族自治县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41 42 43 44 桂林文昌场 舞狮技艺 钦州坭兴陶艺 贡川纱纸制作工艺 桂林市 藤县 田阳县 钦州市 大化瑶族自治县 15 毛南族肥套 16 壮族歌圩 南宁市 45 毛南族花竹帽纺织工艺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靖西县 17 苗族系列坡会群 融水苗族自治县 46 靖西壮族端午药市 18 壮族铜鼓习俗 19 瑶族服饰 20 柳州山歌 河池市 南丹县、贺州县 柳州市、柳城县、鹿寨县 47 48 49 梧州龟苓膏 那坡彝族跳弓节 德峨苗族跳坡节 梧州市 那坡县 隆林各族自治县 21 合浦珠还民歌传说 22 壮族嘹歌 北海市 平果线 50 51 52 53 54 宾阳炮龙节 瑶族祝著节 壮族盘古庙会 梧州龙母诞 壮族民间医药 宾阳县 巴马瑶族自治县 来宾市 梧州市 广西中医学院 23 壮族民间故事“百年衣” 横县 24 壮族三声部民歌 25 广西八音 马山县 玉林市、南宁市、桂平市 26 瑶族蝴蝶歌 27 京族独弦琴艺术 28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 29 高沙锣鼓 富川瑶族自治县 东兴市 凌云县 柳州市柳南区 55 56 57 58 壮族抢花炮 壮族伏波庙会 跳岭头 瑶族石碑习俗 南宁市 横县 浦北县 金秀瑶族自治县 21

- 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