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1 21:17: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值得拥有的资料
是来自平时学习积累总结的
有问题的地方肯定有的
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刘明辉
摘要:本文就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体育教师职业思想不够稳定、改行等现象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
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福建省129位体育教师改行的问题进行研究
以控讨体育教师流动的特点、规律和原因
提出稳定体育教师队伍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良性运行

关键词:教师∥社会流动∥社会学∥研究∥福建省
A Sociological Study on the Mo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Fujian Province
Liu Minghui
Abstract: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study of documents and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ocial phenomen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changing their profession,129 cases concerning profession chang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from an angle of sociology to find ou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au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reer changing.Several work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brought forwar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nd promot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teacher∥mobility∥socilolgy∥study∥Fujian province
1 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是时代的呼唤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冲击下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少数体育教师职业思想不够稳定
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办法跳出教育口
特别是不少骨干体育教师离开教学岗位
流动到行政机关等其它部门、行业
削弱了学校体育师资力量
这是体育事业的一种潜在危机
由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古奇踪等人组成的调查小组曾对北京等10个省(市)进行了抽样调查
结论认为
"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流失率相当高"
一方面体育教师在流失
另一方面却有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市)体育教师严重短缺
可见
体育教师的改行或称流失的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

则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就难以实现
改革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关于社会流动问题的一些观点、理论、方法
对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的特点、规律及其产生的效应进行研究探讨
以引起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良性运行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对象
  福建省大、中专院校和各地(市)中、小学校改行的129位体育教师(只限1990年以来)

2.2 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内容
遵循社会学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
在访问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设计出一份《体育教师流动情况调查表》
经专家咨询、修改后
请有关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做效度检验
在1997年12月~1998年3月向全省33所大、中专院校和各地(市)中小学校发放体育教师流动情况调查表
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有效问卷129份
回收率达86%
并与部分改行体育教师进行面谈
还从省教委计财处和体卫处获取有关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的有关数据
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
根据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的变式
计算可得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47
p值小于0.01
达到了统计检验标准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社会学研究的要求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的流动情况
  从表1看出
青年教师流动多于中年教师(66人∶39人)
中年教师流动则多于老年教师(39人∶24人)
中、小学体育教师改行明显多于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84人∶45人)
据了解
老体育教师由于在多年的工作中已和自己的职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认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和崇高的意义
从而产生了坚定的职业信念
激励他们勤勤恳恳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然而
中、青年体育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尽管他们对体育是有感情的
但由于职业态度问题
结构尚未稳固
特别是在情感因素上还处于不稳定状态
因而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
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消极态度
不安心自己的工作
想方设法改行
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改行明显多于大、中专院校
是因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声望、待遇、住房、工作环境诸方面远不如大、中专院校的体育教师优越

表 1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情况一览表
  人数 % <35岁 % 36~39岁 % >50岁 % 高校 30 23.26 15 11.63 9 6.97 6 4.65 中专 15 11.63 7 5.42 5 3.87 3 2.23 中学 48 37.21 26 20.15 14 10.85 8 6.20 小学 36 27.90 18 13.95 11 8.52 7 5.42 合计 129 100 66 51.16 39 30.23 24 18.60 3.2 体育教师流动的趋势
3.2.1 流动人数比例大
  以我国目前体育师资数量、培养能力及发挥人才作用角度看
"职业间"的流动(系指离开教育工作而做其它工作)人数过多
显然不利于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圈
"内的流动(指工作单位虽有变化
但目前仍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人数比例过大
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合理配置和素质的提高也十分不利
据有关资料表明
"职业圈"内的流动人数多达40%
"职业间"的流动人数为30%
为此
对我国体育师资的分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布、配置、素质组合情况及体育教师的流向
应做认真研究

3.2.2 流速快
  流动速度反映了体育教师在本职业内的滞留时间及体育教师在分布、组合等方面的变化频率
对"职业间"流动而言
流速越快
意味着体育教师的职业寿命越短
在本职业内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小
对"职业圈"流动而言
流速越快
意味着师资的分布、组合等方面的变化频率越高
这种变化频率一旦越出稳定的限度
就会影响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
据调查资料显示
流动教师中
3年内改行的人占68.6%
可见流速之快

3.2.3 流向单向性
  流向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体育师资的数量分布、配置及素质组合
体育教师分布、配置及素质组合失衡
必然使某些单位人满为患或者师资短缺
无法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从而阻碍学校体育的发展
据调查
目前体育教师的流向主要是从待遇差的农村流向条件好的县城或城市的单向流动

3.3 体育教师流动的方向
  从表2调查结构来看
由体育教师这一职业向公检法、出国、管理干部、工商税务、银行海关旅游、三资企业以及个体户等工资、待遇、声望高的行业部门流动各占有一定比例
而以公检法、出国、管理干部行业居多

表 2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后所从事的工作类别
工作类别 人数 % 公安、检察、法院 35 27.13 出国 19 14.73 管理干部 17 13.17 银行、海关、旅游 13 10.08 工商、税务 14 10.85 三资企业 11 8.52 个体户 8 6.20 其他 12 9.30   现阶段体育教师的大量改行
改变了社会中各行各业就业人员数量和质量的比例关系
显然违背了社会流动的合理要求

  从调查中还了解到
很多已改行的体育教师靠的是其社会先赋条件即出身门第、家族关系的荫庇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现阶段体育教师的改行属于不合理的社会流动
必将产生劣性的运行结果

3.4 体育教师流动的效应分析
  根据社会学理论
我们认为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的数量还远未满足学校的基本需要量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和城市一般中、小学
供不应求仍是体育教师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
体育教师的社会流动便违背了社会流动量的合理性标准的要求
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其效应为负
如果就某个超编学校体育教师的流
动来说便符合社会流动量的合理性标准
那些通过个人应聘被录用或因工作需要而调动改行的体育教师在流动时基本符合社会流动质的合理性标准
而那些靠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等一些非机会平等原因而导致的流动则违背了社会流动质的合理性标准
是不合理的社会流动
这将败坏社会风气
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的积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极性
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

3.5 体育教师流动的原因
  表3表示
认为体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而改行的占22.48%
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
尊师重教的风气还没有真正形成
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高
看不起教师的现象仍然存在
而学校的体育教师地位就更低了
体育课被看作可有可无的课
体育教师被看做不学无术、可有可无的人
在进职、晋级、评选先进、住房等方面不能与其它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缺少受训进修机会等等
使广大体育教师难以维持为师应有的职业尊严
从而产生消极和否定的体验
经常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生活
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职业缺乏兴趣
失去动力

表 3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的原因一览表
流动原因 人数 % 社会地位不高 29 22.48 待遇差、困难多 26 20.15 职业不吃香、没前途 11 8.52 对职业缺乏信心 14 10.85 工作量大 12 9.30 提任领导工作 5 3.87 身体不佳 9 6.97 女同志不适合当体育教师 3 2.32 领导不重视 8 6.20 工作需要改教其它学科 6 4.65 解决夫妻分居问题 6 4.65   约占20.15%的体育教师认为"困难多
待遇差"是他们改行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体育教师的待遇有一定提高
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物质待遇的确比过去好多了
但是他们仍然还有不少实际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
从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看
住房条件普遍较差
特别是乡村体育教师和边远地区体育教师的住房更差
加上许多种种不合理经济待遇等
迫使他们不得不改行到其它行业

  在调查过程中
认为自己"职业不吃香、没前途"而改行的体育教师有8.52%
在他们看来
其它学科的教师是越老越"吃香"
而体育教师则不然
到了一定的年龄做示范动作困难
况且体育课在学校被视为"小三门"
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
所以他们感到体育教师既没前途也没出息
还有10.85%"对职业缺乏信心"的体育教师
认为学校是"清水衙门"
没有额外收入
不如其它行业好
在提干或评选优秀教师中
体育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所占的比例少得可怜
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挫折与困难就想改行

  有2.32%的女同志认为她们"不适合当体育教师"是改行的原因
由于她们的心理、生理特点
以及她们在家庭中所肩负的义务
包括一些比男教师更为不利的外界因素干扰
一不顺心
便想改行

  由于"领导
不重视"而改行的体育教师有6.20%
现在一些学校领导仍对体育工作持"谈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态度
学校领导过份强调智育
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了学校体育
对学校的体育活动不闻不问
甚至把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的科目
即使在高校也有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类似的现象
体育教师见其领导如此不重视
课上得好坏一个样
使他们思想产生波动
千方百计找关系改行
此外
还有个别体育教师因长期夫妻两地分居
家庭生活极为不便
为解决这一困难只好改行
占4.65%

  认为体育教师"工作量大"而改行的占9.30%
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不仅要通过体育课教学
还要组织学生早操、课间操、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各种代表队的训练等
体育教师1年4季早出晚归
每天工作长达10小时
尤其是运动队训练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工作十分辛苦
年年都在超负荷运转
没有喘息的机会
而这往往又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导致对职业的倦怠而改行

  有4.65%和3.87%的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需要"改教其它学科"和"担任领导"工作
应该讲这都是学校根据他们的德才录用的
但是
在目前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尚待提高的情况下
不宜多向体育教师队伍抽人
使本来师资队伍并不雄厚的基础发生"动摇"

  因"身体不佳"改行的体育教师有6.97%
据了解
他们患有多种运动性疾病
难以完成示范动作
出于无奈
不得已而改行

4 结论
  1.青年体育教师流失人数多于中年
中年则多于老年
中、小学体育教师流失人数明显多于大中专院校体育教师

  2.存在于现阶段的体育教师改行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其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待遇差、困难多、对职业缺乏信心等
有关部门领导对此应引起重视

  3.体育教师改行后的职业多为工资、待遇、声望高的部门
如公检法、出国、管理干部等
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流动必将产生劣性的结果
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与制止这种不良现象的进一步扩大

  4.流动人数比例大、流速快及单向性流动是当前体育教师流动趋势的主要特点
从社会学角度看
这种趋势不尽合理

  5.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师还是短缺
就福建省范围而言
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流动属于不合理的社会流动
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就局部而言
少数体育教师的流动属于合理的社会流动

5 建议
  1.改变世俗偏见
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2.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改善体育教师的待遇

  3.各级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
理解体育教师的工作艰辛
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
从业务上、思想
上关心他们
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思想教育
使其热爱本职工作
强化他们的事业心
增强责任感

  4.采取必要措施
杜绝不正之风
各级教育部门要对体育教师流动现象给予高度关注
严格把关
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制止体育教师改行
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的现象
以确保

福建省体育教师流动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体育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本文为集美大学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刘明辉

1960年3月出生
副教授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厦门 361021)
参考文献
 1 刘明辉
等.略论集大体院师资"断层"的对策.体育科学研究
1998(1)
 2 刘明辉
等.福建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1997省高教研究会论文汇编
1997
 3 刘明辉.中小学体育教师改行的六大原因.体育春秋
1993(1)
 4 刘明辉.中小学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几个难题.体育教学与科研
1992(2)
 5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6 李金龙.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流动问题研究.体育科学
1994(1)
 7 戴建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8 黄文仁.体育教师社会流动的趋势、后果及其原因.体育科学
199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ad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