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隧道洞顶特大坍塌处理措施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3-09-11 2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隧道洞顶特大坍塌处理措施的探讨

摘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工程案例,主要针对案例中的隧道坍塌事故处理措施作出了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坍塌;原因分析;事故处理

一、隧道坍塌概况

S13等级公路复建工程1#隧道全长881米(里程FK1+655~FK2+536),开工时间2010年6月,截止11月底,隧道完成开挖、初期支护约293米。由于设计围岩级别与实际围岩级别差异较大,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针对围岩的变化情况对施工方法进行了调整,缩小钢支撑间距,量测围岩收敛情况,及时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围岩。但是, 2010年12月1日在FK1+948~FK1+956.5段突然发生大坍塌,塌方段长度8.5m,同时隧道内出现裂缝,渗水量大,施工单位立即组织人员抢险和排水。12月10日交通局领导请设计院到现场指导,并召开了指挥部、设计院、地质、监理、施工单位参加的处理方案会议,会后施工单位依据会议确定的处理方案进行实施。2011年1月14日在隧道内又发生突发性坍腔冒顶,而后塌腔内出现多次大塌方;塌腔位于隧道轴线上方地表260m2的塌陷区域,地表沉陷最深处约15m。1月15日至3月11日多次召开专题会,确定处理方案。

塌方段隧道洞顶覆盖层厚度约45m,塌体为强风化岩夹残积土,呈黄色砂性土夹大小孤石结构,地下水丰富。据地质部门分析:受塌方冒顶的影响在 FK1+933~FK1+990段均为塌方扰动地段。从第一次坍方到现在先后坍塌达4次之多,每次坍方时泥浆铺满隧道80m以上,泥浆厚度从0~3m深度,施工人员都无法直接进入坍方面,累计清理坍方数量达4000余立方岩土;从2010年12月2日开始坍方抢险至2011年3月5日历时3个月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暂时跨越坍方段当前正抓紧进行围岩变化交界面区域的小断面掘进施工。

二、坍塌原因分析:

经指挥部、地勘单位、设计院、监理办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到现场调查分析后认为:该区域地质条件差,塌方段处于岩体断层变化的交界面,开完掌子面地质右侧属Ⅲ级围岩,左侧属于Ⅵ级;也就是说左侧属于全风化砂性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变成泥浆,右侧断面为花岗岩石,断面岩层结构复杂、节理发育,地下水丰富,属于不可抗力自然塌方。

三、坍体处理措施及过程:

坍体处理期间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向业主、设计、地质、监理汇报抢险方案,并及时修正优化后实施。在处理过程中业主、设计、监理均派人全程监督施工安全与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a1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