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党校姓党
更新时间:2024-02-20 05:1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对党校的理解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
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
□ 张亚丽
一、工作理念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着她始终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建立并工作的。“党校姓党”,才能真正发挥其培训阵地、党性熔炉的作用。这就要求党校必须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逻辑起点,放到最基本、最直接、最本质的层面来把握,一切工作坚持“党校姓党” 原则,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来开展,在办学思想、教学管理、社科研究、学员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在理想信念、理论武装和提高领导能力上下功夫。要始终把提高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质量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布局,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着力夯实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基础。
二、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党校要把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在领导干
部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承担起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把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水平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理论武装放在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首位,充分凸显“党校姓党”的特点和优势。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理想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党员干部讲党性的精髓和灵魂。坚定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校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学培训中的分量,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培训形式,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领导干部要搞好本职工作, 时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思想理论上的清醒,是保证政治成熟、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的前提和基础。党校要坚持马列理论教学的主课地位不动摇、主课分量不减轻、主讲力量不减弱,每个主体培训班都要加强马列经典著作教学,加深各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夯实党性熔炉基础
理论研究是党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科研中,党校要处理好教学有纪律和研究无禁区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
在理论和观点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中央所确定的战略、方针、策略和政策保持一致。但是, 这并不是说对中央的精神照本宣科,而是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清楚内在关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向党员干部讲深、讲透、讲准、讲出新意。在党校的科研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让教学科研人员和广大学员畅其所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思路,研究对策。党校要坚持普及推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与本地的改革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既推动理论创新,服务中心工作,又夯实教学基础,增强培训效果。
四、教学管理必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弘扬优良教风学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强调,要把“党校姓党”原则与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要求贯彻到党校全部工作中、落实到具体制度上。这就要求党校的领导管理人员、教学科研人员都要带头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性意识和党校意识,坚持爱党、信党、为党、捍卫党,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决果断地同错误的社会思潮做斗争。同时,要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以优良的“三风”增强党性。学风是党风的重要内容,制约着党性的形成和巩固。
加强学员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培训。党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要模范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组织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教育学员自觉用党员标准、党的纪律和学员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政准则,争当优秀学员、优秀党员、优秀干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和行动相统一。党校学员只有具有了优良的学风,以认真的态度参加培训,以谦逊的心态接受教育,以科学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到手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作者系中共镇原县委党校副校长)
篇二:党校姓党 怎么办
党校姓党,我该怎么办?讨论发言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在讲话中总书记专门就党校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党校教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党校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之基,对党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一、牢记党校教师的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党性是党校教师的立身之本、立德之基和立言之向。把自觉坚持党校姓党作为自己首要的政治品格和政治底线,在课堂上、 在理论和观点上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课堂上不能打折扣、搞变通,确保自己授课无“杂音”、无“噪音”,同时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操守,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国法以及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正心、修身,提升精神“钙质”,在党校内外始终保持言行一致。
党性的提高能为工作增添动力,具体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履职的主动性、工作的高效性,为此要对自己提高严要求和高标准,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业务工作上有成效。 二、不断加强学习,树立高标准,实现自我加压。 党中央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校教师也面临“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的能力”的新挑战。为此作为党校教师,要按照“按需施教”的原则,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内容,跟得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能给学员不同视角的理论,使学员在思
考中受到教育,在党校教育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提高干部素质服务中为自己施压。
党校课程质量事关事关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种态度和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员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教师要终身学习,自觉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增强自身修养与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只有不断学习、进取、完善自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驾驭,才能在教学中渗透符合时代休息的活水,才能常教常新。
三、守纪律讲规矩,突出制度的约束力,形成合力。 严格遵守党校各项制度,以制度为导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坚持廉洁自律,严格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按照“敢于担当、善于履职、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要求,要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党校工作,尊重领导,服从安排,以本科室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找准“坐标”, 认真负责,开拓创新,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责任,加强与其他科室的交流,注重向其他老师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密切配合,真正达到合心、合拍,尽快形成强大的合力。
篇三:刘春:党校为什么姓党
刘春:党校为什么姓党 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主题和中心思路就是党校为什么姓党,为什么要强调党校姓党,以及在党校各项工作中怎样坚持和实现党校姓党。那么今天,我们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党校为什么姓党
党校为什么姓党?这个问题看似不复杂,但要论述这个机构姓党名校的由来,无论从理论分析上还是从实践发展上,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首先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由此可见,党校姓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姓和名的问题。党校因党而立,这就是它姓名的由来。那么,我们从什么角度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为什么党校姓党,为什么党的建设、党的事业需要党校呢?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个定性和定位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基于上述问题,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党校的由来和发展有一个认识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党校因党而立”这句话。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工人阶级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展开。随着现代的民主运动、阶级斗争的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团体和组织。第一类的政治团体就是政党。那么,政党产生以后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就是政党作为一个组织,它的干部如何产生。因为政党是从事政治运动的,其骨干就是干部,而干部不是凭空产生的,他需要选拔、培养、锻炼和培训。所以,工业革命近300年、大规模工人阶级运动200多年以来,绝大多数政党都高度重视干部培养问题,而工人阶级政党更加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原因就是工人阶级运动自起步开始便是大规模群众运动,这与资产阶级的运动有很大区别。由于群众运动需要有人组织协调并从中起到领导、管理和引导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培养干部的任务和使命比其他阶级的政党突出得多。比如,资产阶级的议会是上层少数精英在搞,但是工人阶级运动不一样,广大工人群众是需要教育的,群众运动是需要组织、动员和发动的,怎么把工人群众的力量都整合起来,而不会相互抵消、互相矛盾、相互摩擦,最为关键的就是有没有人来组织。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高度重视干部培养。
从最早的第一国际到德国社会民主党,早期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高度重视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比如,当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有学校,尽管不像我们今天的党校,但是它已经开始有培养干部的功能,并发挥这样的作用了。再后来,到列宁的政党,其组织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并有了党校。党组织需要培养、培训干部,党校也就应运而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校因党而立”,就是因为党组织有培训、培养干部的使命。如果没有这样一批机构源源不断地给党组织输送合格干部,不仅干部培养的任务和使命难以完成,更为严重的是在党面临重要任务、重大考验的时候就会造成干部队伍跟不上的问题。所以,列宁的党,尤其是苏联共
产党,作为执政党,高度重视干部。为什么?之前讲到工人阶级革命需要干部,那么,在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并开始治国理政之后,它对干部的迫切需要比革命时期更为突出。综上,近代以来,政党需要干部来组织群众,而工人阶级运动即群众运动更需要干部,在当时,对革命需要干部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列宁的苏联共产党执政之后,开始大规模培训干部,又形成了早期的党校系统。这就是“党校因党而立”的由来。
那么,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期就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培养的任务,并将此项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认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件里关于党的建设急需通过党校来设立人才的最早决议。根据这个决议,我们党在同年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中国共产党党校缘起于工人运动。大家都知道安源煤矿,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都曾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运动。北京党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重镇,造就了大批建党早期的优秀干部,并带动北方地区党组织的发展。
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干部培养尤其谈到要设立加强党校。党的四大重申:“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说:“那时,全国党员只有900多人,就如此重视设立党校问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干部培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
1926年2月,党中央特别会议通过《开办最高党校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北京及广州各办一长期党校”。刚才讲到党校的必要性与培养干部的使命和任务紧密相连。1924年后,随着革命战争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区域的大量组织建设、群众工作铺面而来,急需大批干部。党校在干部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此时更加凸显,甚至至关重要。所以,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广州成立两所最高党校,也是常设机构。1927年,党的五大同意在武汉创立中共中央党校,成立了筹备处,后因汪精卫叛变未能如期开学。1927年,蒋介石发动上海“四·一二”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白色恐怖的威胁。由此,党中央开办两所最高党校的决定也未能真正实行。
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局在苏区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央党校的前身,这一天是中央党校历史上的第一天。到1934年10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因红军长征而停办。在这一年半时间里,党校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对象,其教学内容、侧重点各不一样,已经形成一定办学规模和结构。比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3批学员、大约300多人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毕业,其中有基层干部也有高级干部,有党政军干部也有群众团体干部,为苏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1935年11月,中央党校在延安复校。党校要长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才能踏踏实实地学习。为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开好党的七大,从1939年至1943
年,党中央有计划、分期分批从全国各地抽调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群领导干部到延安进行培训。党校的教育规模由此急剧地扩大。党校因党而立,是因为党组织需要干部,那么,党校的地位、任务和规模也是根据培训干部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同时,抗日战争、根据地建设、军队建设和群众工作也需要大批干部,这就使党校的班次、类别有所增加。所以,当时的中央党校规模很大,分为6个学员部,六七千名县团级以上高中级领导干部集中在这里学习,同时参加整风。在这一时期,党校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大的一个标志是什么?1943年3月,毛主席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并亲自到党校讲课,先后讲了16次,讲的都是关于中国革命的重大的基本的战略性的问题,很多同志在听了毛主席的课之后对抗日战争、党的方针路线等都豁然开朗。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其他很多领导同志也都上党校讲台讲课,毛主席说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习近平总书记也在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2015年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一大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坚持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到中央党校讲课的做法。遵照这一文件精神,各级领导如省委领导也应该经常到省委党校讲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什么?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折过渡,这里面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大批干部如何适应这个巨大转折,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带领各地各部门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使命。所以,党校培训干部任务的迫切性就更为突出。党的任务的历史阶段性转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党校培训的主题、任务反映出来的。建国初期,党校系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层次、类别更具有结构性和针对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思想大解放等很多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在中央党校发生的。那么,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是从什么时候突破、引领和推开的呢?就是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年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时,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开启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于今天的党校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这又将问题聚焦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而在建设这支具有“四个铁”的干部队伍过程中,党校承担着关键的、主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从历史上看,党校因党而立,从现实中看,党校事
业又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得非常清楚,他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党校工作。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七大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在此期间,他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先后到中央党校讲过19次课。我们看,5年10个学期,习近平总书记平均一个学期讲课两次,而且每次讲的主题都不同,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干部的养成、领导干部怎么读书等等,涉及的干部培训、干部建设的面非常广。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叫《习近平党校十九讲》,将这19次讲话的全文都发表了。那么,在十八大之后又去讲过多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要去党校讲课。省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应该到同级党校讲一次课,作形势报告、进行专题讲座、与学员座谈都可以,讲党课也行。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要根据需要不定期到同级党校讲课。中央党校是简称,其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校,那么地方上,比如县委党校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某某县委员会党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其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要求。我们过去贯彻的不到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提到这一点。另外,这次印发的《意见》中也提出,每年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这就对这一批领导班子成员到党校讲课的总课时提出了具体的数量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比例,我看做得到,也应该做到,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还可以更高些。要对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出制度性安排,实现教干部、干部教良性循环。比如,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0月到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了报告,反响特别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在本学期就统一战线建设做了报告,讲得也非常好。
所以,从历史到今天,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的这些要求不外乎就是在论证一件事,就是党校做这些工作,培养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的干部教育事业本身就是党的建设事业的基础,而且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现在,我们培训、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单位也不少,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4所,副省级党校15所,地市级党校360多所,县级党校近25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由此可见,党校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如果将中国共产党党校系统与全世界干部和公职员培训类别作横向比较的话,党校系统的规模是最大的。另外,不少党政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部队等也办了党校。此外,还有行政学院、五大干部学院、北京市委讲师团等等,也都是干部培训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而正是由于这个体系大,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机构很多,所以,才说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紧紧突出这一主题——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论证了党校因党而立。我们也要从这些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党校姓党的意义。
二、为什么强调党校姓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从1924年成立两所最早的党校到1933年创办中央党校前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
党校工作。十八大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党校姓党,是由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任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当今,我们在新形势、新环境、新阶段下,尤其要强调党校姓党,换个角度说,如果在当今背景下不强调党校姓党,甚至认为这既然是天经地义,那便不需要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引发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不能按照常规方式来解决。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发布的《意见》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为什么当前高度强调党校姓党,而这三个方面都打上了当前历史阶段的烙印。
(一)强调党校姓党是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在这一过程中,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党中央作了新的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十八大以来的新战略。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新战略呢?这是由于我们建设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见,我们建设发展的核心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总体实践框架。
当前,我们正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那么,“十三五”规划的这五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相当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是,这一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中存在大量的短板,也就是过去长期未能妥善解决的难点问题、焦点问题。这就决定了这一决胜阶段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压力、责任也更大。比如,党中央加大力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么,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就不能再有大量贫困人口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但是,中国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如何化解,这不就是短板吗?而扶贫工作既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问题,更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
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任务更艰巨,而潜在问题也更多,进而对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意见》明确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党员领导干部的高素质体现在实践中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但这些能力和素质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培养、培训中不断提升的。这就对党校的教育培训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要培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干部,就不能满足于改革开放初期或是常规条件下的培训水平。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对党校履行历史使命、历史职责的要求,就把加强党校建设,进一步提高党校的办学质量、培训水平和培训能力突显出来。目前,党校培养、
正在阅读:
如何理解党校姓党02-20
在平凡中感动 - 班主任教育案例11-26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培训班05-30
2004年7月自学考试保险学原理试题03-06
小学教学工作述职报告05-19
风来君相忆02-14
2022年5月23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理科数学试卷04-11
房屋建筑学考试试题(含答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