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黎圣母院》有感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2-04 21:55:01 阅读量: 优秀作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这是一部抨击封建神权束缚人的思想的著作,反叛的精神在雨果身上以及那个时代竟演绎得如此惊心动魄。通过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人生悲剧为线索,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一边是以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为代表的真善美,一边则是以副主教弗罗洛与骑士弗比斯为首的假恶丑。正是这鲜明的对比,成就了各自的人物形象。

卡西莫多从助纣为虐到将弗罗洛推下钟塔致死,一系列的转变源于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慕,燃起了他心中爱与善良的火花,外表奇丑无比的他内心却是圣洁美丽的,到最后拥抱着爱斯梅拉达死去。爱斯梅拉达美丽善良却愚蠢,他为了弗比斯竟敢放弃寻找母亲的护身符,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造成了后文的悲剧。在找到母亲后,她却因为呼唤弗比斯落入军队被绞死。

弗罗洛是个可怜的人,他学富五车,潜心修学,有极强的自制力。可他含辛茹苦养大的两个孩子——弟弟约翰和卡西莫多,一个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一个害死了他。但占有的欲望却让他遭唾弃,成了丑恶的典型。骑士弗比斯顶着太阳神的名字做事却并不光辉,尤其是当他轰轰烈烈的爱着的爱斯梅拉达被送上绞刑架上时,他看得清清楚楚但却无动于衷。异常冷漠的他令我非常失望。

另外有些人物在小说中也有非常重要。诗人皮埃尔·甘

果瓦始终是个可爱的存在,他爱着他的妻子以及她的小山羊加里,以诗人的眼光面对这个世界,会用真心呵护他所爱,认真出演圣迹剧,会欢喜会悲伤。他始终站在悲剧故事之外,最后他很成功,我很喜欢这个诗人。古杜尔即花喜儿帕盖特因女儿丢失,便在格雷沃广场的“老鼠洞”里一祈祷就是15年,这是他灵魂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人们思想麻木,将希望寄托于上帝。于是,她便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如同封建中国的孔乙己。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好运呢?在最后得知爱斯梅拉达是他的可爱的女儿时,她虽拥有了短暂的极大的快乐,但随后便陷入了更痛苦的深渊。

现实生活中同样有两种角色的演绎,善良如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最孝女儿朱晓晖;丑恶如刘志军、陈希同、王锦思。我们要保持心境的冷静与淡然,行善成远,大善无言,用至爱行善。

篇二:1000字《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美与丑——读《巴黎圣母院》

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循着雨果巨大的画笔,轻轻拨开了岁月的迷雾,穿越到了十五世纪的巴黎,进入巴黎圣母院这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寻觅答案。我登上把她从地基加高的庄严的十一级台阶,穿过摆放着法国古代二十八位君主的肃穆的回廊,徘徊于富丽堂皇的哥特式祭坛,我无比虔诚地瞻仰这伟大的教堂,小说中的一幕幕逐渐清晰:

十分丑陋且多处残疾的弃儿伽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孚罗洛收为义子,长大后当了圣母院的敲钟人。流浪街头的波希米亚姑娘爱斯梅拉达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很有名望的副主教本来专心于圣职,欣赏爱斯梅拉达的歌舞后竟千方百计要把她据为己有,对她进行了种种危胁甚至陷害,还卑鄙地欺骗和利用他的义子和学生。眼看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他的罪恶企图,他亲手把那可爱的少女送上了绞刑架。另一方面,伽西莫多也爱慕着这少女,在她遭到陷害后一度将她救出,用纯真的感情去安慰保护她。他看到“义父”和“恩人”远望高挂在绞刑架上的柔弱的身影时发出了恶魔般的狞笑,终于看清了他是多么丑恶,于是亲手把他推下高耸入云的钟塔。最后伽西莫多在隼山与死友一起化为尘土。

最后一个逗号缓缓缩成句点,雨果给了美与丑一个裁决:再渊博的学识、再高的地位,也不能掩盖藏在内心中的丑恶;再丑陋的外表、再多的残疾,也无法尘封镌于灵魂上的美丽。

我的思绪重归现实。今天也不缺少美与丑的激烈碰撞。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顾史证如山、受害者伤痕未平,矢口否认二战期间日军强掳慰安妇的史实,还妄称慰安妇为赚钱自愿卖身;宁德官员游某强奸一名年仅十三岁的少女。他们二人身居要职、道貌岸然,游某还曾多次见义勇为、连续四年被上级表彰,然而他们已经丧失了人类最基本的良知,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们光彩夺目的礼服里面的心无疑是丑恶的。相反,冲入火场救人不幸遇难的周江疆烈士、身受重伤却忍痛安全停车的大客司机吴斌,在危险的面前首先想到的是他人,为了别人他们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已经去世了,但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的美将被我们传承,犹如夜空中的北极星,为后人指引方向。

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渐渐远去,中世纪华丽的装饰慢慢变得朦胧,哥特式的尖顶缓缓淹没在字里行间。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的心中已有了答案:美与丑不在于外表,取决于心灵。

篇三: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教育科学学院经典阅读

书心得

题 目: 读《巴黎圣母院》后感 学院班级: 教科学院 2012级4班

学 号: 20121241019

姓 名: 陈倩 日 期: 2015年03月15日联系电话: 15708322966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巴黎圣母院》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正义和邪恶纠缠纯洁和淫邪并存的鲜血淋漓的爱情画卷。

一、克洛德和伽西莫多都深深爱恋着吉普赛女孩爱斯梅拉达,但两人的爱情观却截然不同。

1.克洛德在文中这样说道:“我不得到她,谁也别想占有”。他的爱情观是这样的充满占有欲和强制力。

克洛德一心钻研神学,强迫自己熄灭一切人的欲念。但是当他看到美丽动人的爱斯梅拉达的时候,他却深深爱上了这个姑娘,教士黑袍下跳动着他一颗灼热滚烫着的心。克洛德在这场人性对神性的挑战中,是个既敢爱又敢恨的勇者,他爱得真切,爱得透彻,爱得疯狂!“但是这份爱却那么畸形和变异。他只知道单方面的求爱,甚至不惜恐吓、威胁、劫持去追求爱,却不懂得越是不择手段的获得爱,就越是令所爱人恐惧甚至仇恨,越是被拒绝的毫无余地;而他越是被拒绝,就变得越疯狂,越失去理智,也就越不择手段,最后导致了对爱人的迫害和残杀。爱斯梅拉达的抗拒促成了克洛德仇恨的增长,他“像辗转在炽火的铁耙上似的,辗转在爱情、嫉妒、绝望的思想上[5]”。克洛德把本来十分美好的爱变成了占有欲,又把占有欲变成了疯狂的嫉妒和迫害,畸形的情感转化为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仇恨,形成了“谁也别想得到她”的畸形的爱情观。

2.伽西莫多:自我牺牲精神和献身他人的爱情观

卡西莫多的爱十分真挚纯洁,他把爱斯梅拉达比作一道阳光、一颗露珠、一只鸟儿的歌声。为了爱,他痛恨自己所爱的人看他,他把一切痛苦都深藏在自己心里;为了爱,他主动为她去找弗比斯,从早到晚,“直站到后半夜”;为了爱,他冒着生命危险为她打破屋顶上她害怕的雕像。为了爱,他绝口不谈弗比斯对他的侮辱,平生第一次开口唱歌,安慰开导因弗比斯负心而痛心的爱斯梅拉达;为了爱,他痛打企图占有爱斯梅拉达的养父克洛德,并且最终亲手将他处死;为了爱,他独自来到蒙特佛贡的地窖里,将心爱的人的尸体紧紧的抱在怀中,殉情而死。

他爱的这样深沉,这样痴迷。爱斯梅拉达是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的痛苦和蒙昧的灵魂,使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光明、温暖和幸福。伽西莫多因而从心底

里感激这位带来光明的使者—爱斯梅拉达,并逐渐由感激、仰慕发展成为深沉而执着的爱情。爱继而使粗俗顽劣的伽西莫多变得无私无畏、正直善良、是非分明。也唯有此,他的爱才能这般坚固、这般持久。

二、不同的生活背景的影响造就了两种不同的爱情观和不同的命运。

克洛德很小就被送进神学院修习神学,他刻苦钻研学问,20岁就当上了神父。他宽厚、善良又富有激情。父母在瘟疫中丧生后,他担负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还悉心抚养可怜的弃婴。因为他一直生活在圣母院的高墙内,所以美好的天性逐日萎缩连道德观也变得畸形了,当他见到爱斯梅拉达时,他觉自己年轻有活力了,灵魂的血液苏醒了。

但是他的爱情始终于肉欲相联,也就是与禁欲斗争相随。被爱斯梅拉达吸引之初,他自觉的用他的意志、理性来回避、拒绝这份诱惑;而后又请求主教下令,将爱斯梅拉达逐离广场,以使心灵归于平静。但是,爱的欲望很快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击垮了其理性的堤防。这时他便指使伽西莫多掳取姑娘,纷至沓来的还有深夜尾随,在妒火中刺杀情敌;继而为了隐匿自己的罪行嫁祸姑娘而使其被捕,并惨受刑罚;当姑娘身陷囹圄,他借机要挟,威逼她用爱情换取自由;当他倾吐、跪求爱情而断然遭拒时,便利用权势和阴谋二度将姑娘送上绞架。

伽西莫多就是被克洛德抚养长大的弃婴。他“驼背、独眼、跛脚”,而且还是个聋子,是一个被别人当作笑料的丑怪畸形人。 “他从周围发现的只有憎恨,他也学会了憎恨”。他始终与教堂的钟相依为伴,他把沉到心底的爱全部倾注在它们身上。他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看似沉默寡言,内心却潜伏着深厚的情感,灵魂深处渴望着他人的尊重。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是一种心灵的爱情。从在广场的耻辱柱上领受爱斯梅拉达的施水之恩他就开始关注她了。他开始在钟楼上兴奋地搜索和追随爱斯梅拉达的倩影,悄悄地观赏姑娘惊人的美貌。在日复一日的欣赏中,他产生了对姑娘的爱慕。爱斯梅拉达即将受刑时,他迅猛地将姑娘劫持到圣母院保护起来。也是在这时,他们之间有了正面交往的机会。伽西莫多对姑娘极尽温存,但他极度的丑陋使姑娘惊恐不安。绝望、伤心之余,伽西莫多选择了退却和回避,却始终细腻地照顾着姑娘的饮食起居:送饭送水时总是侧过脸去,以免惊吓着姑娘;为了不让姑娘生厌,总是离得远远的。当姑娘在圣 母院消失了踪影时,他绝望长嚎,痛苦

万分。最终,他抱着爱人冰冷的尸骸死去,实现了其向往的爱情。

不同的爱情观造就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在爱情的追求中,克洛德原有的善性和理性之美渐渐殆尽,进而演化出狰狞的恶行。与之恰恰相反,伽西莫多散发出灵性与善性的光环,它们遮蔽了他丑陋的躯壳,闪耀着一种纯净的灵魂之美。所以最终一人走向了罪恶的深渊,一人走向了为了爱而牺牲自己的崇高的自我牺牲。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集中展示了两个男人的爱情悲剧,也让我们想到爱情双方的两个人应该灵魂等重,心灵契合,那样才会长久幸福的在一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9g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