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单元《坛经》两则检测卷及答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6 16: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经典原文5 《坛经》两则

李叔同,留学日本首演《茶花女》,揭开中国话剧史的序幕;又以音乐绘画,刷新故国视听。他英姿翩翩,文采风流,从者如云,才名四播。现代中国文化,正待从他脚下走出婉约清丽一途。突然晴天霹雳,一代俊彦转眼变为苦行佛陀。娇妻幼子,弃之不顾,琴弦俱断,色彩尽失,只换得芒鞋破钵、黄卷青灯。李叔同失落了,飘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师,千古佛门又一传人。

(余秋雨《庙宇》)

美佛 法 本 无 顿 渐 分 , 人 性 却 有 迟 与 疾 。 字体

赏美文 慧能的“顿悟”说 要了解慧能的“顿悟”说,首先要谈他那著名的脍炙人口的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此偈是依据法海本敦煌《坛经》抄录。其中“佛性常清净”于后来惠听等本《坛经》则为“本来无一物”(后来这一偈语最为流行)。慧能的偈是针对神秀的偈而作。当时慧能和神秀同在安徽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弘忍门下,神秀在寺内为上座和尚,慧能在寺中为服劳役的行者。当时慧能和神秀都是响应弘忍的号召作偈的。神秀作偈先于慧能,他的偈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以上两首偈反映慧能禅学与神秀禅学之不同,即“顿悟”和“渐修”之不同。神秀求佛的途径仍不外传统的禅定,所谓“时时勤拂拭”,即是经过坐禅(禅定)获得智慧,坐禅时排除邪念如同拭去尘埃,以保持心性的清净。慧能则以“顿悟”取代“渐修”,否定禅定。他提出:“佛性常清净”,认为佛性本来清净,没有尘埃沾染,从而否定求佛要有渐修即拂拭之功。慧能这个主张标志着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场革新。 慧能常以“自悟”“言下即悟”“一闻便悟”来形容“顿悟”。“自悟”指主体觉悟,这种觉悟生于主体所固有的明觉,并非由于主体以外的启示。所谓“言下即悟”“一闻便悟”指觉悟之速,即“刹那”之间即悟。由不悟到悟没有认识上层次之分,无须经由坐禅去获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面所引慧能偈和神秀偈的区别,不仅表现为禅法上的不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禅学理论上的区别。慧能强调“佛性常清净”(或“本来无一物”),较之神秀“时时勤拂拭”,其佛家境界为高。当时弘忍评价神秀偈说:“汝作此偈,见即来(未)到,祗到门前,尚未得人。”(《坛经》第七节)弘忍认为神秀之偈有益于修行,但理论上尚欠深刻,因此说他“祗到门前,尚未得入。”慧能当时正在弘忍门下服劳役,听到唱诵神秀偈时,亦与弘忍看法相同,据《坛经》记载:“惠能一闻,知未见性。”“见性”指“明心见性”,喻谓对佛法之深刻领悟。慧能当时针对神秀之偈另作一偈。当弘忍见到慧能偈时,口上虽未称许,心中却甚佩服,于是便决定传法衣给他,要慧能继承法嗣,这即是慧能所以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根据。弘忍付法衣给慧能时说:“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坛经》第九节)法衣(袈裟)作为传法的凭证(信禀),而传法则是以心传心,说明法即是心法,心法要靠“自悟”,即“顿悟”。这说明弘忍已有“顿悟”主张,慧能即常说他提倡的大乘“顿教”受传于弘忍。

【课内挖掘】

佛经蕴含着极强的哲理,看似平淡的一句,却参透了人生的本质。请选取你熟悉的一句佛经进行阐发,并说说你的理解。

角度] 花未全开月未圆。 【课外运用】 示例:

花开半时偏妍,花开全时浓烈;月圆是一种贪婪,月半是一丝惆怅。花未全开,月未圆——半未全,才是一种境界。

一条抛物线,当它爬至顶峰,接踵而至的,必是急剧俯冲的悲哀。历史长河中的跌宕起伏也如此。贞观之治、康

乾盛世,巅峰之期,笑傲苍穹。而唐朝随着遗留的诗篇,香消玉碎;清朝则背着丧权辱国的骂名,灰飞烟灭。

“全”若是一时之幸,“半”则为一生之福。勿说人,且谈物。那在艳阳下绚丽多彩的肥皂泡,随风轻扬。那是大自然与人的杰作,人赋予其生命,阳光添其外衣,但它却是易碎之物。你若吹得过胀,则其命不久矣,但你若吹得适宜,不至饱满,化为飞沫固然是不变的结局,可至少延长了它的生命,也延长了它的美丽。正如清人李密庵所说:“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一、基础巩固

1.下列“传”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便传顿法及衣

A.世人尽传南能北秀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舍相如广成传舍

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动词,传授。A项动词,传说;C项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D项名词,招待宾客的馆舍。

答案:B

2.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为天下兴利除害 B.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衣将为信禀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悟言一室之内 D.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解析:A项,“拂”同“弼”;B项,“景”同“影”;C项,“悟”通“晤”。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何以渐顿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解析:C项,动词,作为。A、B、D三项都是介词,替。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讲解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

住:居住

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担任 .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解析:B项,住:停留。 答案:B

6.下列句子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五祖夜至三更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小学而大遗 ....

解析:A项,古义,鸟兽的爪和牙;今义,坏人的党羽。C项,古义,报仇;今义,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D项,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7~10题。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名词,原因) .B.温故而知新(名词,旧知识) .C.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 .D.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 .解析:A项,故:连词,所以,因此。

见: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9g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