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无意于佳乃佳尔_苏轼_黄州寒食诗帖_鉴赏

更新时间:2023-06-10 07:4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进一步鉴赏

文化广场

书无意于佳乃佳尔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鉴赏

□张国宏

“乌台诗(1079)八月,苏东坡因元丰二年

案”被捕入狱。同年十二月被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寒食时节,阴雨绵绵。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因生活困顿,前景渺茫,心情非常沉重。由寒食节的来历,苏东坡想起当年晋文公欲起用介子推而误把他烧死,进而联想到自己无端受到猜忌打击,沦落到如此地步。面对此情此景,心潮难平。于是他凝情于诗,遣之毫端,写下了反映自己惨淡孤寂、凄凉苦闷心境的五言古诗《寒食》二首:

其一: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今年又苦雨,两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何殊病少年,病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起头已白。

其二: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雨舟,

云水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哪

眉州青神县,请黄庭坚为此墨迹题跋。黄庭坚见到东坡墨迹后,兴奋不已,欣然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苏东坡此诗诗意萧瑟、苍凉而不颓丧;诗情沉郁悲伤,但又怨而不怒,故跋文称此。评得十分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精当。《诗帖》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怆,字字饱含深情,令历代

观赏者为之动容。

当时,黄庭坚正处其书法创作的浑最佳状态,此跋文书法精神充实、厚苍劲、意态从容、气象万千,也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张浩喜得黄庭坚题跋,将其与苏诗墨迹装裱成长卷,作为传家之宝。数十年后,传到了其侄孙张款,张

手中。因苏东坡、黄庭坚皆未署名题就将此雅事的全过程,记录于苏、黄手

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以下简称《诗帖》)为牙《黄州寒食诗帖》

色纸本。纵34厘米,横78厘米,计17行,129字。墨迹几经周转,落到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张浩的父亲张公裕与黄庭坚的舅舅李常是(1100),张浩决定亲自赴四川密友。元符三年

迹之后。

《黄州寒食诗帖》在元代曾经归内府收藏,至明代流落民间,数易其主。明代著名书画家,并题跋:“余生平见东董其昌曾见过《诗帖》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帖为甲观。

进一步鉴赏

《秘书》2006.8

苏东坡书法

已摹刻《戏鸿堂帖》中,董其昌观并题。”

清代顺治年间,墨迹归大收藏家孙承泽(退谷)所有;康熙年间,落入著名书画家纳兰容若之手。数十年后,墨迹收归清廷内府,乾(苏轼在黄州寓居隆皇帝亲书“雪堂余韵”四字临皋亭,就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作为墨迹长卷的卷首题词,还将其刻入《三希堂法(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帖》。咸丰八年藏于园内的《黄州寒食诗帖》被烈火烤焦边沿,险些被毁。不久墨迹长卷流落民间,先后归冯展云、盛伯羲、意园主人、完颜朴孙、连平颜氏所有。

“天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从此,这件被誉为下第三行书”的稀世珍宝,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妥善收藏。

《黄州寒食诗帖》实际上并不是苏东坡书法的基本风格,真正能反映他书法特点的当数被誉为“东坡之兰亭”的《前赤壁赋》,《诗帖》只是东坡偶然写成的,一件超水平发挥的,具有不可重复性的佳作。历代传世佳作,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大都具

1922年颜氏后代颜世清在日本

江户将墨迹长卷以重金卖给了日本人菊池惺堂。1923年东京大地震引发大火灾,民居大半被焚毁,菊池惺堂冒险冲入大火,救出《诗帖》长卷和李龙眠的绘画《潇湘卷》,被世人传为佳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东京屡遭轰炸,此墨迹长卷安然无恙。二战结束后,国人王世杰探明长卷

黄庭坚书

进一步鉴赏

文化广场

有这个特点。

《诗帖》以宋人惯用的手卷形式写出,“用笔以侧锋为主,烂漫不羁,坚利凝重,一气呵(沈鹏语)因为是稿书,作者可以在无意成。”

于书的创作状态下任情恣性地挥洒,达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前人常说“告书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就是这个道理。苏东坡也有句名言:“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

《诗帖》书法腾挪跌宕,节奏变换跨度极大。通篇字形欹正交错,疏密得当,富有韵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第一首诗,前三行运笔尚未放开,点画很精到,仿佛在抚今追昔,心情抑郁,但不很激动,表达了他“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悲凉情感。从第四行起,运笔

速度加快,线条率意,字形变大,任意挥洒。说明作者情绪开始激动,对法度的控制意识减弱,情感的因素逐渐增强。

此时,苏东第二首诗,从第七行起至结束。

坡心潮澎湃,情绪激昂,运笔如脱缰之骏马,任意驰骋。将自己满腔悲愤诉诸于字里行间。其第二句竟写错了一“雨”字,这显然是由于情绪激动而造成的。此时,诗稿字形进一步放大,笔,“空庖煮势也随之摇曳起落。“小屋如雨舟”寒菜,破灶烧湿苇”,面对如此的艰难困苦,志高才盛的苏东坡倍感被放逐的悲哀。“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反映出他穷途末路时的切肤之痛,因为当时他是无法像常人那样去祭扫先人坟墓的。从

第七行起,随着字形增大,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空间被压缩,这很容易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苏东坡立即随机调“水”、节,穿插进一些稍微轻些的字,如“空庖”、“但见”、“君门”、“在万里”、“也拟”等。它们与“破灶”、“寒”、“哭途穷”等大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大大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尤其是“苇”、“纸”两字的两个悬针,既有酣畅淋漓之感,又起到灵活空间的作用。真是随心所欲,妙趣横生,神出鬼没,不可

苏东坡书

法端倪。(下转第47页)

书法是抒发情怀的创作活动,是书者心灵的表现。书写者将力与情、思与德高度融合,通过笔墨线条深刻体现自己的人格精神和艺术境界,实现书写者人品与书品的和谐统一。

要创作出好的行书书法作品,达到情感与艺术个性充分舒展的艺术境界,书写者应静思集气,意动笔连,意随笔动,笔随意止,气贯一体。进一步来说,字与字应上

谈谈行书书法

□聂中东

下呼应,行与行要相互映衬,浓与淡要合理搭配,疏与密、大与小需因势布排,体式的端正有赖于竖画写得好坏,气势的舒展有赖于撇捺,笔锋的聚散在于笔毫的转动,通篇气贯一体靠的是牵丝,神采与笔势的完美结合在于笔墨线条。一幅好的作品,应

动若行云静如泰山。

总之,书法的创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只有多看些、多悟些、多练些,笔墨用多了,功夫自然就深了,书写的意境就会高多了,好的书法作品就会创作出来。

(河南省现代秘书科学研究院)

进一步鉴赏

文化广场

(上接第45页)

末尾“右黄州寒食二首”字形缩小,与开头部分相呼应,加强了整体感,观赏者的心情也随之趋于平静。真有一种听罢“银瓶乍破水浆之后,复归“唯见江心秋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月白”的感觉。

以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为代表的宋代写意书法,在继承晋唐书法的优良传统的同时,锐意革新。他们崇尚意趣,讲究情趣,重视性灵在笔墨中的抒发,以个性鲜明著称。苏东坡在这四家中独占鳌头,是当之无愧的书坛盟主。当然,后人将他尊为盟主,并不是说他的“自出新意,不践书法绝对超越他人,而是指他

古人”的书法思想和在其书法中反映出来的气度与才华,是他人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兆页把这种现象戏称为:“老熊当道,百兽畏服。”(《评宋十一家书》)

苏东坡书法初学二王,中年致力于颜真卿、杨凝式,后又受李北海影响。但他学书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大胆革新。知法、驭法、变法,是其掌握书法要领的法宝。《诗帖》书法是北宋写意书法的经典之作,它熔王羲之的遒劲、颜真卿的雄浑、杨凝式的神妙于一炉,随心所欲,气酣意足。当代书法家曹宝麟指出:“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是‘出世’与‘入世’,‘尚法’和‘尚意’撞击下迸发的石火电光,稍纵即逝,且不可能重现。”所以黄庭坚称“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现在,无论从诗歌角度还是书法角度看,《黄州寒食诗帖》都是一流的。它被誉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也是当之无愧的。而且,它还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书法艺术如果脱离了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它的前途就岌岌可危了。

(上海大学艺术中心)

诗二首

□张  璠

麦积山

山间入望耸奇峰,郁郁葱葱尽古松。绝妙回观西峭壁,千尊佛立半空中。

莫高窟

举世闻名窟莫高,神奇壁画色难消。飞天洒脱临岩顶,大佛慈祥远世嚣。万卷经书虽已失,千尊塑像仍坚牢。沙州妙境留佳艺,遥忆先人总自豪。

如此广告佳

方编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9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