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堂单元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更新时间:2023-04-09 09: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

1.《诗两首》学案

教师寄语: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浙江金华人。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作品有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等。

2.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湖南衡阳人。现居。主要作品有

《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二、理解探究

1. 一首优秀的诗歌,往往会集中抒发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表达某种观点,《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乡愁》咏叹了。

2.《我爱这土地》升华主题的句子是哪几句?

3.有人说,《乡愁》两次写到对母亲的思念,显得有些重复,使全诗不简洁,所以第三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三、合作释疑

1.《我爱这土地》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我爱这土地》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1

3. 《我爱这土地》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5.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四、课内精读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什么内容?

2.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3. 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

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

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

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

4.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5.摘录诗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说说诗歌是怎样层层深入地抒发爱国之情的?

6.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采用了哪些具体意象,将它变为具体可感的?

7.诗歌中所选取的一组意象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请简要说明。

2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请指出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撕哑喉咙汹涌

B.温柔腐烂深冗

C.邮票坟墓海陕

D. 激怒悲愤黎明

2、文学常识填空。

①《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②《乡愁》的作者是(姓名),他是我国(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

3、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①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②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④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

5、《乡愁》这首诗写了哪几种形象?这些形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怎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二、课外迁移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囱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选自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

A.作者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积已久的眷恋祖国的热烈感情。

B.这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炉中燃烧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国的炽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是指诗人长期被黑暗社会压抑,到现在(写此诗时)才获得自由。

3

D.全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和热望,极富美感,令人感动。

2、下面对何其芳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喝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我的血流得很快,/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941年12月8日

A、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叙事诗,诗人通过对“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等对象的歌唱,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B、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鲜明的形象,听到他深情的歌喉。

C、最后一节,诗人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两相呼应。

D、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人,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艺上的造诣之深。

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

教师寄语: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锦幛.( ) 荇藻

..( )

..( ) 蓬蒿

4

憔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蝼蚁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常识填空。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诗稿》和《》。

二、理解探究

1.把握诗中用“无形的手掌”抚摸中国地图生发联想的抒情线索。

2. 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

3.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我们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2.这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感情色彩和描写手法明显不同,结合原诗具体分析一下。

四、课内精读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河山,

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诗歌中提到的“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这些意象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诗歌中括号内的文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5

2.“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哪句诗使全诗阴暗的基调转为明朗?

4.这首诗是怎样将众多的形象,贯穿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5.找出诗中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并加以分析。

6.诗歌末句“那里,永恒的中国!”中的“那里”指哪里?“永恒的中国”在诗人心目中应是怎样的?

达标测试

1.下列词汇中,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用来显示敌占区沦亡景象的有()

A.“灰烬”

B.“奇异的芬芳”

C.“那么细,那么软”

D.“血和灰.阴暗”

E.“没有渔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通讯是《光明日报》记者邵云环同志在贝尔格莱德已遭北约空袭,并扬言“加大轰炸力度”的日子里写的。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C.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D.“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如果不是在“二战”中神秘失踪,它的科研价值一定会在诸多学科中得到充分体现。

3.对下面这首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杨山

路与道路的连接寂寞时甘愿寂寞

渴望与等待的组合痛苦时甘愿痛苦

默默承受重量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

大队人马从胸膛上驰过用一支无声的歌

(注:杨山,现代诗人,曾任《红岩》杂志副主编)

A.诗中“桥”的形象可视为作者自喻。作为文艺刊物的编辑,诗人“甘愿”充当“大队”文学习作者由文学之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成为他们“渴望与等待的组合”。“天天为去彼岸的祝福/ 用一支无声的歌”,这就是诗人的愿望。

B.“桥”的形象也是一切奉献者的形象。“默默承受重量”,甘当他人或后代的“桥”,让他人或后代通向幸福的彼岸,而自己,“寂寞时甘愿寂寞/痛苦时甘愿痛苦”,这正是奉献者的共同特征,《桥》是一首奉献者的歌。

C.这首诗以桥喻人,写得朦胧.含蓄,意象有典型性,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发人思索,耐人寻味。

D.《桥》给人以人格的力量,给人以美的情操和享受,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好诗。

6

4.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饥饿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动乱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安定的年代里,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下面句子的格式,仿造两个句子。

有的拓荒者是天生的冒险家。他将薄田变成沃土,将沙漠变为绿洲。

6.写出下列比喻句的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里是太阳,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形的手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下列诗句

(1)“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艺术特色评析下面这首唐诗。(不超过150字)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评析:

[延伸拓展]

一、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7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1.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就是那一只蟋蟀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和谐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8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的倾听

你的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4.诗中写两位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的深刻含义是(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反复吟咏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国啊,我亲爱的中国》学案

设计:袭祥鹏审核:陈振华

教师寄语: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九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解读诗歌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3.诵读并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9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学习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关于朦胧诗:

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干瘪.( ) 驳.船( ) 蜗.行( ) 胚.芽( ) 迷惘.( )

隧.洞( ) 绯.红( )

2.解释下列词语

疲惫:

簇新:

迷惘:

绯红:

喷薄:

3.文学常识填空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

二、理解探究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三、合作释疑

10

1.本单元的诗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本诗也是,但本诗中的“我”又有些特殊,怎样理解诗中的“我”呢?

2、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课内精读

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在你历史的隧洞里涡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膀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刚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博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三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茫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脉之躯上

11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诗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吗?

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反映了谁的情感历程?

3.本首诗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第三节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指出并具体分析。

5.请结合诗歌运用的意象,具体分析第三节诗中诗人书写的情绪。

6.结合全诗理解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在诗中的具体象征义。

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

⑵、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

达标测试

一、根据拼音用正楷书写出相应的汉字

疲bai()干bie()稻sui()xun()黑迷wang()沸teng()

二、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回答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12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20日

1、关于这首诗的体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由体新诗②现代格律诗③叙事诗④抒情诗⑤哲理诗⑥近体诗

A、①④

B、①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⑥

2、下列对于第2节诗划横线句子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宛若“海市蜃楼”,渺茫得如虚无的“飞天”的花朵。

B、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花朵”代指人民的幸福希望。

C、“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遗憾,蕴含了诗人对祖国的贫困感到深深的失望之情。

D、“飞天”蓝图仍是一束飘在空中的“花朵”,人民并未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对诗的第3节中意象的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形象地象征了祖国再次获得新生,重新站在振兴的起跑线上。

B、委婉地表明祖国从神话的蛛网挣脱后,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C、细腻地抒发了人民对第二次解放后难以抑制的欢乐的喜悦之情。

D、“物我”交融,使全诗的抒情达到高潮,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奉献精神。

4.对这首诗中的意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13

A.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于象征意味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痛苦的希望”,表现希望从未降临中国。

C.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喻希望就在现在。

D.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一、二两节是写过去,“我”应当是指旧中国。

B.诗的第三节是写未来,这一节的内容实际上是对祖国新面貌的展望。

C.这首诗全诗都用现在式,给读者浑然一新的感觉,又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

D。诗的前两节是铺垫,至第三节进入高潮,第四节全诗在高潮声中结束。

6、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7、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诗歌,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视野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闻一多自己十分满意《忆菊》。他说:?这是我的一篇得意之作。朋友们懂诗与否的莫不同声赞赏,?(《致闻家驷》)《忆菊》体现了闻一多《红烛》时代的艺术理想。它表达了?爱国思乡?的?至性至情?,同时,又具有他所崇尚的李商隐和济慈式的?最浓绣的作风?。这是闻一多长期追求的典雅的美与现代文明生活情调的契合。闻一多不喜欢那种纯粹欧化的新诗,他以为新诗应当具有中国式的美。

插在长颈的虾青瓷的瓶里,

六方的水晶瓶里的菊花,

攒在紫藤仙姑篮里的菊花;

守着酒壶的菊花,

陪着螯盏的菊花;

未放,将放,半放,盛放的菊花。

《忆菊》的开头几句,便是纯粹的中国风的。________________不难想象,

远隔重洋的闻一多会如何地被自己所创造的美感所倾倒。闻一多没有忘记给他所心爱的?四千年华胄的名花?以多采多姿的风情:?檐前,阶下,篱畔,圊心的菊花;霭霭的淡烟笼着的菊花,丝丝的疏雨洗着的菊花,----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忆菊》是一首忆国思乡的抒情诗,诗人选择了这种?有风俗?、?有历史?,能够概括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又能够引发人一系列美好联想的菊花来寄托他的情思。他抓住了抒情诗构思的关键,他把自己对于祖国的挚情,溶解在习习秋风,疏疏秋雨里,在淡烟轻笼的菊花形象上,构成了一种清远恬淡中蕴含着浓郁乡情的韵味。这是《忆菊》的成功。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14

这是《忆菊》点题的名句。单是这两句,便可判断作者是一位爱国诗人,它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深沉,但又流露了他的单纯和天真。他的爱国激情,是从古老的传统来的。他并不了解中国的今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现实,并不是?如花的?美好。?我们庄严灿烂的祖国,我的希望之花又开得同你一样。?闻一多当时怀有孩子般的天真,他并不知道,他所日思夜想的祖国带给他的,并不是?希望之花?,而是失望。他也不知道,有一天,当他投向祖国怀抱时,他会哭着喊:?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闻一多的梦有醒来的一天。当他从五彩缤纷的花雨之中醒来时,他面对的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时,也就是?死水?时代开始之时,他终于从幻想的空中落了下来,双脚踩在泪与血浸过的中国坚实的土地上。

1928年1月,《死水》出版(新月书店),本集收诗二十八首,大部分是1925年7月归国至诗集出版前的二年多内写成的。《死水》出版前后,闻一多先后与徐志摩等人办过北京《晨报副刊〃诗镌》和《新月》。朱自清认为《诗镌》中闻一多的?影响最大?,而且他也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有感于?五四?以来新诗的过于散漫自由,闻一多提倡?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诗。他主张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他是一个不仅有理论,而且肯实践的身体力行的新格律诗的倡导者。《死水》便是仓的诗歌主张的产儿。它不仅是闻一多诗创作的纪念碑式的作品,也是中国新诗史册上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在中国新诗的创业期,闻一多的《死水》和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分别代表不同的劳绩与价值,而并立在最初十年的诗坛上。

闻一多写《红烛》时,带有更多的青年人的冲动与热狂。相隔数年,写《死水》时,闻一多便以沈从文称之为?一个‘老成懂事’的风度?出现在我们面前,《死水》的确少了《红烛》那样的浮想和热狂,现实感增多了。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初夏之夜的朦胧的罪恶,而是相当具体的悲剧性的现实。在这个血淋淋的现实面前,他显得善于思索而深沉。

《死水》作于1926年。这首诗,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都是闻一多的杰作,也是中国新诗六十年中的杰作。在艺术上,《死水》是闻一多试验新体格律的典型。这首诗格律极严,每一行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节奏相同,字数也相同,是从内在节奏到外在形式都十分严整的一首诗。闻一多说,?我觉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诗的格律》),沈从文也认为?《死水》一集,在文字和组织上所达到的纯粹处,那摆脱《草莽集》(朱湘著----笔者注)为词所支配的气息,而另外为中国建立一种新诗完整风格的成就外,实较之国内任何诗人皆多?(《论闻一多的〈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这是一首激愤之诗。所谓?死水?,当然是指那时的中国现实。?死水?再加上?绝望?,这是诗人对现实的坚决的否定,这表现了闻一多的鲜明的批判精神。闻一多已经觉醒,他已经?大彻大悟?,一方面,对死水,也就是对黑暗,他不存幻想:它是丑恶,断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他没有真的绝望,他不是心如死灰,是要让死水死亡。?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并不是真的撒手,真的?让?,而只是一种愤激之语。朱自清对这首诗的看法是:?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全集〃序》)表面上?绝望?,实际上是绝望里写着希望,为了希望,他才让丑恶去开垦,他是要让丑恶彻底地暴露。

绝望的死水的死亡,是新的诞生;否定之否定,结论是肯定。这就是死水的希望,以及诗人的进取精神的体现。为证明这一点,可引《红烛》集中的一首《烂果》为证:?我的肉早被黑虫于咬烂了。我睡在冷辣的青苔上,索性让烂的越加烂了,只等烂穿了我的核甲,烂破了我的监牢,我的幽闭的灵魂便穿着豆绿的背心,笑迷迷地要跳出来了!?烂透了,便从绝望处生出希望来,这就是?烂果?的哲学。死水何尝不是如此?尽管死水无法像烂果那样,有个可以烂穿的核甲,从中可以诞生出新的生命,但死水的彻底否定,就一定是活水。?死水?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死水最终要

15

为活水所代替。死水中孕含闻一多特有的火。他的心,不是一沟死水,他的心,是为这一沟死水而悲哀、而愤慨。这些,无论如何,最终是说明了他的爱,他的希望,他的不灭的火种。关于《死水》,闻一多有过一段自白:?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1943年11月25日致臧克家函)这是对的,就在死水的下面,埋藏着一座火山。时间还没有到来,火山只是在那里默默地积聚着力量,但火山绝不是睡着的。当然,闻一多诗中的火和郭沫若诗中的火,其表现是不同的。郭沫若喷火的时候,带着天真的狂热,他不拘形迹,自由自在地随意地爆喷;而闻一多,尽管他否认自己的技巧专家,但他看重技巧,死水就是带着镣铐跳舞,在限制中迸射。死水是可以发出涛声的,但却不能像女神那样向天阙升腾。

总有一天,火山要爆发。闻一多是座还没有爆发的火山,他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爆发的条件。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昆明作了最后的讲演。闻一多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公朴)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果然没有再回来。当日下午,闻一多在昆明遇害。这座死水下面的火山,终于选择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冲开了禁锢光和热的地壳,爆发了。一首壮烈的?史的诗?于是完成。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1979年,闻一多先生诞生八十周年之岁暮,于北京大学。

——节选自谢冕《死水下面的火山——论闻一多》

1.下列与文中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非常热爱唐代诗人李商隐,他的诗集《红烛》名字的含义就取自“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

B.“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是闻一多写于“五四”时期的作品《发现》中的名句。

C.“新月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影响力的新诗流派,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梁实秋、穆旦等。

D.朱自清评《死水》时提到“恶之花”,意在表明闻一多的诗歌创作深受美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

2.根据文意指出下列说法中不符合闻一多诗歌主张的一项是:()

A.新诗要新,但是不能一味地欧化。

B.新诗要求民族特点,可在新诗中用旧典。

C.新诗要创造以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意象为中心的东方式意境。

D.新诗在艺术形式上要讲求节奏、对称,做到均齐、和谐。

3.在文中画________处填写将“中国风”具体化的语句,3----5句即可。

4.本文作者为什么说《死水》“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外国诗两首》学案

设计:袭祥鹏审核:陈振华

教师寄语:

玉盘独行万星疏,清秋唱晚蝉饮露。独倚轩窗望乡远,无眠长风借天路。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16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黑人谈河流》这首诗是休斯乘车去墨西哥的旅途中一气呵成的,他自己说“用了十分钟至一刻钟时间”。诗人在谈到这首诗的写作过程时,从他父亲对自己同胞的那种“奇怪的厌恶感”,说到他不理解父亲的想法,因为“我是个黑人,我非常喜欢黑人”。接着,诗人谈到列车缓缓从密西西比河上的铁桥上驶过,他由这条古老的河想到黑人的命运,想到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奴隶制,亲自乘木筏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他又想到黑人过去生活中的其他河流——非洲的刚果河.尼日尔河和尼罗河。诗就这样产生了。

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虔.信()镶嵌

..()深邃.()晨曦.()沐.浴()潺.潺()瞰.望()黝.黑()

2.解释下列词语

理智:

虔信:

神圣:

慰藉:

深邃:

晨曦:

沐浴:

二、理解探究

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2.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面? 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

3. “我认识河流”在《黑人淡河流》诗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17

4. 《黑人淡河流》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释疑

1. 在《祖国》中,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抒发感情的?

2. 《黑人谈河流》中排比句的内涵是什么?

3.诗中反复出现“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样深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1.你怎样理解“河流”这一高度凝练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节诗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节诗列举了四条河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老的黝黑的河流”比喻:______________。

18

5.最后一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

书写·读音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虔信()慰藉()镶嵌()

2.把下列句子认真抄写一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理解·积累

3.《祖国》一诗的作者是_____国诗人________,本诗选自____________。4.把古诗补充完整:

⑴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⑵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

⑶驱鸡上树木,__________。

分析·巩固

阅读下面诗歌并回答问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的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马车奔上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光;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两棵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19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茅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

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5.《祖国》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摄全诗,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___________”。

6.从《祖国》一诗的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7.诗中“无论……无论……无论……”引领的三个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8.莱蒙托夫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应用·迁移

阅读俄国莱蒙托夫1932年写的一首诗《帆》,完成下列问题。

在大海的深蓝色的浓雾里

一片孤孤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在寻求甚么,在这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了甚么,在那自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着,海风在呼啸着,

桅杆弓起腰来发出轧轧的声动,

唉,——它不是在寻求幸福,

它也不是在逃避幸福!

它下面是澄清的碧色的水流,

它上面是黄金色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着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安祥!

9.本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是什么?诗中“浓雾”、“波涛”、“海风”、

“桅杆”、“水流”、“阳光”、“风暴”等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10.诗中的“幸福”指的什么?

11.这首诗抒发出来的强烈情感是什么?

(二)

书写·读音

1.给带点的字注音

深邃()晨曦()河畔()

潺潺()瞰望()黝黑()

理解·积累

2.《黑人谈河流》的作者___是国诗人______,黑人文艺复兴的领袖,被称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8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