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40

更新时间:2024-06-14 1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3)美苏实力均衡: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应用示例

下列关于“两极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交往很少

B.两大集团的斗争方式是“冷战”

C.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客观上维持了世界的相对稳定 D.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其结束的标志 2.“冷战”开始。

(1)1946年3月,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冷战”政策。

(1)政治手段: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提出要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经济手段: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表现,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3)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美国策动西方12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4)苏联的反击措施。

①苏联和东欧各国加强了合作,9国于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②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③1955年苏联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4.最终确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应用示例 (2014·合肥二模)对下面漫画寓意解读正确的有,美国意在(D)

①遏制共产主义 ②称霸整个世界 ③控制西欧国家 ④阻止社会革命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全面冷战。

(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1961年,民主德国建造的“柏林墙”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

(2)朝鲜分裂:1948年,美苏在朝鲜半岛先后成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3)危机: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差一点导致一场核战争,这是“冷战”期间最危急的事件之一。

2.局部“热战”。

(1)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半岛发生内战,美国立即派兵干预,又操纵联合国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战争结束。这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2)越南战争:1961—1975年美国在越南发动战争,这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结果美国失败,被迫于1973年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3.冷战的影响。

(1)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2)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程度不同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4)客观上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应用示例

下图漫画所反映主题产生的影响之一是(D)

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 D.导致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课堂点睛

试用“一、二、三”(一个对抗体系、两种对抗形式、三大对抗领域)归纳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个对抗体系——雅尔塔体系。 两种对抗形式——冷战、热战。 三大对抗领域——政治、经济、军事。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2014·韶关一模)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A)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冷战结束 D.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材料中时间信息“1951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据此可以采取直接排除的方法,A项是发生在1945年—1991年,与题干时间相符,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1914—1918年,C项是发生在1991年,D项是发生在1937—1945年,故选A项。

2.(2014·福建文综)如果要给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C)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中文字“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反映了欧洲的复兴和走向联合的道路,而“$”(美元)与“镰刀斧头”(共产主义)则代表了美苏在欧洲的冷战对峙,所以综合上述内容,图片整体反映的是二战后欧洲的格局,故答案选C项。

3.(2014·汕头质检)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A)

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C.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D.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的特点,从材料“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内容看,强调两个市场的对抗,可知美苏之间的对抗已发展到经济领域。

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

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表现为(B)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解题关键是弄清“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是指美国的经济援助在“复兴欧洲”的同时也向东欧国家渗透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2015·永嘉中学月考)今年以来,美俄两国由于乌克兰危机而关系紧张,人们称之为“冷战重来”。但事实上,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在很多方面与当前的美俄“冷战”不同,主要在于(B)

①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②共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对立 ③两大阵营、两大集团的对立 ④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特点。①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是二战后美苏冷战和当前美俄冷战的共同点。②③④符合二战后美苏冷战。

6.(2013·惠州调研)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属于冷战化石的是(A)

A.北约 B.华约 C.欧盟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冷战”格局。“冷战”的“化石”即“冷战”后仍然存在的“冷战”产物,C、D两项与“冷战”无关;B项在苏联解体之前已经解散,A项为“冷战”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选择A项。

7.(2014·广州调研)那场冲突虽然最终以苏美两国的妥协而宣告结束,但它对各国政府和人民造成了普遍的震撼,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当事国在冲突前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误入歧途。“那场冲突”是指(A)

A.古巴导弹危机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解析:考点:美苏“冷战”。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的内容看,冲突以美苏两国的妥协而宣告结束,并“引起了人们对核战争危险的极大关注”可知是古巴导弹危机,故选A项。

8.观察下图,图中的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它是冷战的著名标志

C.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解析:柏林墙存在的时候是美苏“冷战”时期,西德与东德分属两大集团,但双方之间的斗争是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故A项说法错误。

9.(2015·山西四校联考)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C)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崛起 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D.欧洲走向联合

解析: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但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本题,“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所以选C项。

10.(2014·佛山调研)哈佛大学的史迪文教授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又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8u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