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工作总结2008年度工作计划(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

更新时间:2023-09-18 04:07: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7年度工作总结及2008年度工作计划

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于2007年4月18日在北京成立。一年来,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委员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向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汇报2007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并提出2008年工作要点。

一、2007年主要工作回顾

1、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2007年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共完成了下列5项国家标准和标准样品的审定及报批工作:

1) 纳米无机抗菌材料检测方法(GB/T21510-2008)

纳米无机抗菌材料在纳米技术中占有重要位置,日本、中国、美国在世界上率先开发出纳米抗菌材料,并先后应用于纺织、轻工、电子、环境、建筑材料、精细化工、能源和医药等领域。美国和日本先后制定了AATCC 100—1999和JIS Z2801-2000 《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我国卫生部2001年和2002年分别制定了《消毒技术规范》,原国家纺织部制定了FZ/T 01021抗菌检测标准,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抗菌塑料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QB/T 2591—2003,国家经贸委发布了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方法JC/T897—2002;这些行业标准规范了检测单位对生产企业抗菌纤维、抗菌塑料、抗菌

涂料、抗菌陶瓷、抗菌橡胶的抗(抑)菌检测方法。

计划项目编号:20068676-T-491

该标准是在参考JIS Z2801-2000标准,结合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和各主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各参加起草单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进行了统一样品验证试验和累积试验之后制定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统一性和可行性,推荐各纳米无机抗菌剂生产企业贯彻执行,推荐纳米无机抗菌剂的广大用户以此标准作为原料验收标准,从而不断提高纳米无机抗菌剂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抗菌产业的迅速发展。

2) 纳米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 第1部分:命名 (GB/T21511.1-2008)

磷灰石和聚酰胺在化工和材料领域,以及临床上均被广泛而长期的应用。纳米磷灰石与聚酰胺高分子复合,可以形成强的界面结合,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仿生性能,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纳米复合材料。迄今国际、国内均无该复合材料相关的分类和命名标准可依。

计划项目编号:20051111-T-469

本部分非等效采用ISO 1874-1: 1992《塑料 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共聚物和均聚物 第1部分:命名》,并参照GB/T 1845.1-1999《聚乙烯(PE)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和HG 2350-92 《模塑和挤塑用聚酰胺(PA)均聚物命名》制定。本部分主要规定了按照纳米复合材料所采用的聚酰胺原料类型、磷灰石类型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进行命名的方法。

3)纳米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 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定

(GB/T21511.2-2008)

磷灰石是天然矿物质,也是构成人体硬组织的主要无机质成分,无毒、无刺激、无任何不良反应。聚酰胺是一类优良的高分子材料,聚酰胺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极性酰胺基团,大分子末端是氨基或羧基,是一类强极性、分子间氢键密集且具有一定反应性的结晶性聚合物,有很高的抗张强度和良好的冲击韧性、耐热性、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自润滑性和较好的成型加工性。磷灰石和聚酰胺在化工和材料领域,以及临床上均被广泛而长期的应用。纳米磷灰石与聚酰胺高分子复合,可以形成强的界面结合,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仿生性能,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纳米复合材料。迄今国际、国内均无该材料相关的制备和性能测试标准可依,制定并遵循标准是该类纳米材料进入市场的关键。

计划项目编号:20051112-T-469

本部分规定了纳米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的技术要求(包括物理化学性能及或生物学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部分适用于以纳米磷灰石与聚酰胺为主体,加入必要的助剂,经复合而成的纳米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生物材料)。

本部分的制定有利于纳米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批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4)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检验方法(计划项目编号:20051111-T-469)

由于一维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直接影响材料的多种性能(包括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性能),因而研究新型纳米材料的结构尤其是其中特殊的结构特性是纳米材料应用的关键所在。表征材料结构的技术有多种,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是表

征纳米材料结构最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之一。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和产品研发企业具备普通型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检测条件,但对纳米材料的结构特性和化学组份的检测受检测手段、研究层次、个人研究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没有统一的标准。制定一个基本的、确实可行的标准有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从而为纳米科研工作的质量提供保障。

该标准规定采用高空间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材料中一维或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基本结构,元素组份,截面及相界原子排布的检测方法。基本结构包括纳米材料的形貌,排列情况,大小线度的分布,晶化情况,生长取向关系。

该标准是根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和国内国际同行的特色研究工作,结合国内整体电镜实际检测能力编制;本着可行性和普适性的原则,力图使该标准既满足于广大纳米材料电镜检测单位的水准,以利于该标准的发扬、推广,提高我国纳米材料电镜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同时,该标准对少数研究条件较好的单位又具有较多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发展新的方法,提高技术标准和国际竞争能力。

5)纳米粒度测定用标准样品(GSB 03-2158-2007)

测量纳米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十分必要,因为这对于优化制备纳米粉体的工艺参数、研究纳米粉体粒度与性能的关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种测量方法不规范的现象很突出,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仪器本身的标准工作非常欠缺,且不同方法之间的测量结果无法进行比对验证。为了进行仪器本身的标定和校准,研究和制备性能稳定的纳米粉末粒度分布测定用标准样品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计划项目编号:S2002339.

本项目利用水热合成法来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溶胶标准样品,通过电镜结合图像分析仪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对该标准样品进行了定值,分别给出了以个数为权重和以体积为权重的平均粒径值。研制了一种纳米粒度分析用标准样品,该标准样品可适合于多种粉末粒度测量方法的仪器校准和标定。

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成型纳米粒度测定用标准样品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但有些机构已研制出了适用于某类特定仪器的纳米粒度测定用标准样品,如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适用于光子相关谱测量设备校准的纳米级聚苯乙烯球。该物质一方面由于粒度过于集中,另一方面由于它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从而不适合于X射线小角散射法测定。本项目研制的标准样品可同时适合于目前常用的这三种测试方法。

2、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不断将中国标准翻译成英文版本,派人参加ISO/TC229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年会,推广宣传中国标准,为提高中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做积极努力。

继2006年将翻译宣传GB/T19619-2004《纳米材料术语》之后,2007年又完成GB/T19591-2004《纳米二氧化钛》和GB/T19590-2004《超微细碳酸钙》两项国家标准(英文版)。2007年9月我们正式向ISO/TC229秘书处提出立项申请。2007年10月1日起该两项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建议(项目编号分别为ISO/TC229 N286 NWIP和ISO/TC229 N287 NWIP)开始在ISO网上投票征求意见;2007年12月获得ISO/TC229的批准立项(ISO/TC229 N343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8b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