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农村住户调查方法分析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1 14:10:02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多年。我们通过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成就,学校在寒假中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而本文就是这次实践调查的具体结果与分析。以数据和论述的方式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 发展 小康生活解决温饱问题 历史转变

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

调查对象:村委书记及部分党员领导人及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查阅本村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文件资料。。

调查者:李田田 地质(科本10-1)

正文:

调查背景:汶上县位于济宁市北部,是历史悠久的佛都之城,因有佛牙舍利而闻名。这里的农民朴实善良,大多数以农业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村庄以聚民为主,每家每户挨在一起,房子大多都是以前那种形式,有几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左邻右舍处的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家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相互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调查目的: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三十三个年头,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效果,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让腰包鼓起来还是让脑袋鼓起来,其实都是有道理的,时代的不同,政策的指向性和致富的方法上必然也就不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 两个大局”的思想也对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小康的目标。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

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各项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人们生活问题和社会文化建设的有关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这两项事业所取得的的成果,“寒假”期间我校组织本次活动,分别都做了比较详细的社会调查。以下就是我们所完成的调查报告。

主体:

“抓住农村改革开放,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而这三十多年来,农村的改变我们有目共睹,农村体制改革,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令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我的家乡进行调查的时候,我对这些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一排排整齐的农村小区,一条条宽敞的马路,房前有路,屋后有院,整个就是现代化的别墅区。带着激动的心情,我对我们村其中一片住宅区的50个人发送了调查问卷,还对一些人进行了特别采访。

论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1998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4140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5%,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实际增长8%。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家庭财产包括金融资产迅速增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再也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而人生首先需要满足衣食住行四个基本方面,然后再去谈理想。

改革开放前,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环境的制约和讲政治的狂热思想影响,全国人民形成的共识是勒紧腰带干革命,树立人生远大理想是努力实现共产主义。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再空喊理想口号,而是一味的追求财富的积累。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了,文化生活水平下降了,思想压力加重了。这些改变我们可以从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看民生小 康。

论据:一、住:据家乡的老人讲述,刚建国时,城镇居民住宅面积小,设施简陋,城市按资排辈等待国家分房,农村一家三代住在三间土坯房其乐融融。虽然住得差但大家都一样,责任在国家,老百姓心安理得的等待。改革开放后,居住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面积大,居住条件大改善。城镇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卫生间,没有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新楼房,住进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有高层住宅区、复式楼,有花园小区,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农村更是发展快,七八十年代住瓦房,九十年代住楼房,新世纪住上别墅房,空调、彩电、洗衣机、冰箱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六十年代居民离不开“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的老四件,八十年代变成彩电、录放机、洗衣机、摩托车,现已被电脑、家庭影院、数码相机、小汽车新四大件取代。

二、行:行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准。过去出门人等车,车来了人不一定能挤上去。在上世纪农村大山里没有路,要进城必须翻山越岭,路艰难,不好走。自行车是那时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改革开放后,交通

条件明显改善,高速公路是国家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36万公里,形成了“首都连接省会,省际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2008年全国拥有机动车16803万辆,私人机动车1276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18万辆,私人摩托车8722万辆。铁路是交通的大动脉。1995年完成京九铁路,跨越九省市,把香港与北京连接起来。2008年建成青藏铁路,创造了几个“世界之最”,被藏族人民称为天路,动车组、高速铁路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交通的方便。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公交、巴士、出租车、地铁、轻轨等新型快捷的交通工具,乘飞机国内游,出国游,观光休闲度假,享受生活乐趣,人们活动的半

径大大增加。

三、食: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伤脑筋的事。刚建国时,人民生活贫困,食不饱腹,粗茶淡饭,农村还没解决温饱问题,后来国家实行计划供应,发各种票证,粮食、食油、禽、蛋、肉、豆制品都限额供应。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讲究绿色食品,今天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食品应有尽有,市场大流通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的食品,而宾馆、饭店、酒店、火锅城象雨后春笋,各类菜系满足需求,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丰富的饮食加健

康生活方式成为当今时尚。

四、衣:人们把衣排在人生四个基本生活需要的第一位,说明国人有根深蒂固的爱面子的思想。从穿戴看人品,是多年来形成的思想习惯。

篇二: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调查.doc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 雨城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

需求变化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5月 调查地点雅安市雨城区 领队姓名饶玲 成员姓名 杨乐、王霞、文静、潘伟、李小龙、

高喜军

指导教师

雅安市雨城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调查

摘要:作为社会总需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关键字:改革开放 可支配收入消费需求变化

一、 调查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人均收入达到中低等发达国家水平, 有效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现今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逐渐萧条,大量的外贸行业不得不转行或直接倒闭。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对我国经济的长久。本发展的方针政策。小组通过对我们所在城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调查,进一步分析出消费需求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调查内容:雅安市雨城区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 三、 调查时间、地点:2012年5月9日至20日, 雅安市雨城区 四、 调查对象:雅安市雨城区城镇居民 五、 调查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周围人进行访谈,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消费需求相关数据,验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六、 调查结果: (一)

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工资收入仍占主导

图一表明,工资性收入是雨城区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调查资料

显示,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来自工资性收入、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等单位所得收入达15792元,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89.5%,而其他各项收入仅占10.5%,

(二)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特点

1. 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但消费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

据调查,雅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有显著提高,人均消费支出也有所增加,图二表明,近年来居民消费名义增长有所加快,实际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费率仍然偏低,城镇居民消费率不增反降,居民消费增长依然不足。

2. 消费需求慢于经济增长,城镇消费经济发展不平稳

图三表明,近年来,雅安市城镇经济有较快较大的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慢于经济发展。在居民消费中,城乡发展不平稳,城镇居民消费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缓慢。

(三)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随着雨城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继续由吃、穿、用向住、行、休闲娱乐、健康方向转化,消费精彩纷呈。住房保持旺盛需求,私家车、手机带动交通通信支出成为家庭的第二大消费。

1. 在整个生活消费中,食品消费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增长率有所减少

随着大型超市的进驻以及餐饮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促进了人们对食品消费质量的提升。人们的食品消费更加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追求食品的营养性、均衡性和多样性,保健、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

2. 消费结构在升级换代,实物型消费比重在逐年下降,精神文化、旅游的消费在增加。这些新增消费无论从金额还是从发展空间来看都比实物消费更有潜力。如旅游可以无限量地重复增长空间很大,而家用电器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加快,这使得整个消费层次和结构发生着变化带动了消费总体水平的提高。 3. 衣着、居住消费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由温饱型向品味型变化,生活质量与日常形象越来越受居民重视,居民衣着消费档次在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衣着消费更加注重品位和品牌,消费日趋高档化、个性化、精品化。人们对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购买居住条件更好的新房,房屋装修等居住支出快速增长。其中,居住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居民衣着消费速度

4. 文化娱乐消费增长缓慢,教育消费不断增加。

城镇居民对教育支出显著增加。图书,音像制品的购买量逐年递增。对于一些教育培训的消费相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增加。 5. 医疗保健支出最低

医疗保健支出最低,说明居民从普及医保中得到实惠。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保健,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稳定增加。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普及,使得居民在住院医疗费上得以大量报销,从中得到实惠。 6. 交通通讯消费增长最快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科技信息产品的迅速普及,通讯产品价格不断下调,各种现代化通讯工具更多地进入居民家庭,促使居民交通通信支出持续增长。 7. 家庭设备用品迅猛增加

目前,家庭耐用消费品已基本普及,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区城镇住户每百户拥有电冰箱91台、洗衣机99台、彩色电视机144台、家用电脑69台,空调60台、移动电话188部,均比2005年大幅增加,一些新型的高档耐用品开始进入居民家庭,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94元,比2005年增长154%。

七、 调查分析:

一般来讲,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和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7q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