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 课外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4-06-15 11: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学年上海各区县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

崇明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秦 桧

秦桧为相日,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每著实,桧默数焉。忽亡其二,桧佯不问。一.日将排马?,忽顾谓左右取斧伐树,有亲吏在旁,仓卒③对曰:“实佳甚,去之可惜。”桧反.顾曰:“汝盗食吾榴。”吏叩头服。

【注释】 ? 都堂左揆前,指都府的前院 ? 排马,检阅马匹 ③ 仓卒,同“仓促”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忽亡其二( ) (2)实佳甚( ) ..

12.秦桧认定“汝盗食吾榴”的理由是 。(用

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秦桧察盗之事揭示的道理是 。(4分)

答案:11. ⑴失掉,失去,缺失 ⑵果实 (4分)

12. 知道树上的果实味道很好,说明已经偷吃过果实(4分)

13. 做事要讲究谋略(多动脑筋) 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遇事要沉着冷静(4分)

奉贤区

虹口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①②

人有片善,金忠必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张氏尝数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然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

【注释】①金忠:明代人。曾任兵部尚书等职。 ②里人:同乡人,邻居。 ③感:通“憾”,怨恨。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虽有素与公异者( ) (2)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 ..

12.文中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 (4分) 13.从文中看,金忠是一个 的人。(4分)

答案:四)11.(1)向来(一向) (2)原因 (4分)

12.过去羞辱过金忠(3分,照抄原文“张氏尝数辱公”也给分),现在自己是小吏,担心他报复,不被重用。(1分)

13.待人宽容(2分),唯才是用(唯才是举)或公私分明(2分)

黄浦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文中的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 (2)子孙窃怪之 ( )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B.张堪常对我说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C.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把这份信任记在心里。 D.张堪曾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因为相信而记在心里。

13.张堪提出“欲以妻子托朱生”的请求,朱晖的态度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在“堪卒”后,朱晖“闻其妻子贫困”后的举动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从中可以看出朱晖是一个 的人。(5分) 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11.(4分,每个2分) (1)向来,一向 (2)偷偷地,暗中 12.(3分) C

13.(共5分)只是拱手没敢答应(1分,未写“拱手”只写“没有答应”也可) 亲自前去

看望,送了丰厚的钱款接济(2分,“亲自前往”和“用钱款接济”两个举动各1分) 重情义、讲信义(2分,“重情义”和“讲信义”写出一点即可) 静安区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南丰过荆襄,后山携所作以谒之。南丰一见爱之,因留款语。适欲作一文章,事多,因托后山为之,且授以意。后山文思亦涩,穷日之力方成,仅数百言,明日以呈南丰。南..丰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为略删动否?”后山因请改窜。但见南丰就坐,

取笔抹数处,每抹处连一两行,便以授后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后山读之,则其意尤完,因叹服,遂以为法。所以后山文字简洁如此。

(选自《朱子语类》)

【注释】

①曾巩,南丰人,此处以南丰指代曾巩。后山,指北宋诗人陈师道。谒,拜见。②款语,亲切交谈。③改窜,修改涂抹文字。④凡,总共。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因托后山为之( ) ⑵穷日之力方成( ) ..1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格外完备 B.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格外完备 C.后山读后,便(感到)南丰的意思好像很完备 D.后山读了改文,便(感到)它的意思好像很完备

13.选文中,南丰对后山的态度是 ,后山对南丰的态度则是 。(4分,每格1字,均

用原文回答)

14. 如果要引用这个故事作为论据,它最适合论证的观点是(2分) ... A.我们写文章要力求简洁 B.我们做学问要不耻下问 C.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D.我们要善于展现自己的才能

答案: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11.⑴写(2分,写“做”得1分) ⑵穷尽/完结(2分) 12. B(2分)

13. 爱(2分)叹服(2分) 14.A(2分)

闵行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邓羌义勇

王猛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遣将军徐成觇燕军形要,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将斩之。邓羌请之曰:“成,大将也,宜宥之。”猛曰:“若不杀成,军法不立。”羌固请曰:“成,羌之部将也,虽违期应斩,羌愿与成效战以赎之。”猛弗许。

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猛问其故,羌曰:“受诏讨远贼;今有近贼,自相杀,欲先除之!”猛谓羌义而有勇,使语之曰:“将军止,吾今赦之。”成既免,羌诣猛谢。猛执..其手曰:“吾试将军耳,将军于部将尚尔,况国家乎!吾不复忧贼矣!”

【注释】①王猛(325年—375年),十六国时期前秦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率军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②觇:看,偷偷地察看。③宥:饶恕,原谅。④效战:尽力作战。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将军止 (2)羌诣猛谢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期日中,及昏而反 13. 邓羌“于部将尚尔”在文中具体表现在:(1)“ ”;(2)“ ”; (3)“成既免,羌诣猛谢”。(3分)

14.请概括王猛的性格特点。 、 (2分)

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2分)停止。 (2)(2分)拜访,谒见。 2.(3分)(王猛和徐成)约定时间在中午,(徐成)到了黄昏才返回。(后半句补充徐成1分,“期”字和“反”字要翻译各1分)

3.(3分)成,大将也,宜宥之 羌愿与成效战以赎之 严鼓勒兵,将攻猛 (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

4.(2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宽容大度(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

普陀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

仕数不遇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①遇:获得机会。 ②武节:指武艺、兵法。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吾更为武 ( ) (2)武主又亡 ( ) ..12. 翻译画线句: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2分)

13. 几位君主分别喜欢任用的是 、 、 (用自己的话按序回答)。(3分) 14. 周人仕数不遇表面看上去是生不逢时,但其根本原因是 。(3分) 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11.(1)更改 (2) 去世(各2分)

12. 我为自己年老了失去机会而伤心,所以哭了啊。(2分) 13. 老年人、学武之人、年轻人(3分) 14. 随时逢迎,丢失自我(3分)

松江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①掇:抓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

(1)百姓有过( ) .(2)左右遽谏曰( ) .12.文中与“蝗虫大起”相照应的是“ ”,而太宗吞食蝗虫的行为反映了他“ ”的内心愿望。(4分) 13.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位 、 的明君。(4分) 答案:(四)(12分) 11.(2+2分)(1)过失、过错 (2)立即 12.(2+2分)见蝗虫,掇数枚 无害百姓(或“移灾朕躬,无害百姓”) 13.(2+2分)体恤民情(关心百姓) 勇于担责

徐汇区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

王荆公介甫,退居金陵。一日,幅巾杖履,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 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退居金陵 ( ) (2)惭俯而去(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3分)

公坐其下,人莫之顾。

13.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一个词填入文中方框内。(2分) 有一客 (徐 怒)问公曰:“亦知书否?”

14.这篇文章讽刺了 这一类人。(3分) 答案:(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7c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