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2014-2015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更新时间:2023-04-06 18: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目录

序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人才培养目标 (2)

(二)专业设置与学生数量 (2)

(三)本科招生及生源质量 (3)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 (5)

(一)教师数量与结构 (5)

(二)教师队伍建设 (7)

(三)教师师德风范 (9)

(四)教师科学研究成果 (10)

(五)主讲教师情况 (11)

(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11)

三、教学条件建设 (12)

(一)基础设施 (12)

(二)仪器设备 (13)

(三)网络与图书 (13)

(四)经费投入 (14)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4)

(一)总体思路 (15)

(二)改革措施 (15)

I

五、教学建设 (19)

(一)专业建设 (20)

(二)课程建设 (21)

(三)教材建设 (22)

(四)本科教学工程 (22)

(五)实践教学 (22)

(六)毕业论文(设计) (23)

(七)学生自主发展 (24)

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4)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4)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6)

七、学生学习效果 (28)

(一)学风建设 (28)

(二)身心素质 (29)

(三)社会实践活动 (30)

(四)创新实践活动 (33)

(五)学生学习满意度 (34)

(六)毕业与就业 (35)

(七)社会评价 (37)

(八)杰出校友与捐赠 (38)

八、特色与发展 (38)

九、问题与改进方向 (39)

II

吉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2015学年)

序言

吉林大学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

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

批,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

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吉林大

学,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

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吉林大学。

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学校汇聚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学术

大师和教育精英,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培养了

大批栋梁之才,孕育了丰富的学术思想精华,创造了众多的

高水平科研成果,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形成

了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

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面向未来,学校秉承“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

遵循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

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加快推进高水

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将学校建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

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质量社会服务、先进文化引领的

重要基地,努力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第1页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吉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

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使命,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任务”的思想观念,统筹推进

和系统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理想的环境和条件。

(一)人才培养目标

吉林大学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

学为目标,注重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以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本科教育基础地位,

突出创新人才培养这一主线。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以创建国内一流的本科教育为目标。

坚持“稳定规模,改革模式,建设内涵,向外开放,提升质

量”的本科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

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志高远、敢担当、基

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

标。突出“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放环境”三种环境

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工作务

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品格的“学术型、工程应用型、

管理型、国际型、创业型”等五类创新人才。

(二)专业设置与学生数量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

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艺术学、军事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

第2页

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2014年,学校有本科专业124个,在校全日制学生69196人,其中博士生7404人,硕士生16798人,本科生41677人,高职生1706人,留学生1404人,进修生207人。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在校生比例为1.7: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2%。

吉林大学本科专业学科结构情况表

学科门类哲学经济

法学

教育

文学

历史

理学工学医学农学

管理

艺术

合计

专业数量156283154686159124比例(%)0.81 4.03 4.84 1.61 6.45 2.4212.1037.10 6.45 4.8412.107.26100

吉林大学学生数量表

类型本科生博士生硕士生留学生进修生高职生学生总数

数量416777404167981404207170669196

比例(%)60.210.724.3 2.00.3 2.5100

(三)本科招生及生源质量

2014年,我校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为124个,新增外交学(公共外交方向)本科招生专业,无停招本科专业,无撤销

本科专业。招生工作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

港澳台地区继续开展,实际录取本科生10378人(录取情况

见表1、表2)。

第3页

1吉林大学2014年本科录取情况统计表

计划数录取

人数

文史

理工

国防

体育

艺术

高水平

运动员

艺术特

长生

自主

招生

保送

贫困

专项

内地

103801037811458926100802233540157649670表2吉林大学2014年本科新生自然情况统计

项目

性别政治面貌类别教育背景语种

男女党员团员群众城镇农村应届往届英语俄语日语人数6057432140100982406972340694109681036558

百分比58.3641.640.3997.3 2.3167.1832.8290.679.3399.870.050.08

学校通过科学制定招生计划、积极开展招生宣传、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合理规范招生操作程序等措施,有效地

提高招生生源质量。2014年,各省提档线分数持续提升,新

生中高分考生人数大幅攀升,其人数和百分比均达历史最高

值。其中录取分数线高于当地一本线20分以上的省份批次

占90.32%,较2013年提高8.73%;录取线超过当地一本线

50分以上的占录取省份的54.84%,较2013年提高21.95%

(近三年本科高分考生情况统计见表3)。

第4页

表3吉林大学2012-2014年本科高分考生情况统计

年份

≥50分≥80分≥100分文史理工合计文史理工合计文史理工合计人

比例

总数

人数

总数

2012

42037.5628473.8670469.617 1.52138416.2140114.500302 3.55302 3.13 2013

57154.3729983.9787080.762 5.9208123.921432222 2.09404 4.64426 4.37 2014

61360.5721188.9782485.728 2.8302337.8305133.450.56357.836407.01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队伍结构的优化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体

系,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代表,师德高尚,基础雄厚,突

出自身特色发展,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教师数量与结构

2014年,我校共有教师6065人,其中专任教师4817人、临床教师1248人;聘请校外教师477人;折合教师5056人;

折合在校生数87807人,生师比为17.37:1。

职务结构

2014年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务教师3176人,

其中教授1528人,副教授1648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

任教师总数的65.93%;45岁以下高级职务教师1509人,占

高级职务教师总数的47.51%。

第5页

吉林大学专任教师职务结构状况表

时间

专任

教师数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以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012.104798149931.24155232.35168435.1063 1.31 2013.104765152732.05161033.79157933.1449 1.02 2014.104817152831.72164834.21159533.11460.96学历结构

2014年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的教师4189人,占教师总数的86.96%。教授中具有硕士以上(含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378人,占教授总数的90.18%。

吉林大学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状况表

时间

专任

教师数

博士硕士学士及以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012.104798278257.98126226.3075415.71 2013.104765283359.45122225.6571014.90 2014.104817301662.61117324.3562813.04年龄结构

2014年专任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969人,占教师总数的20.12%;35-44岁教师有2046人,占教师总数的42.47%;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3015人,占教师总数的62.59%;45-59岁教师有1695人,占教师总数的35.19%。中青年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主要力量。

吉林大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状况表

时间专任

教师数

35岁以下35-44岁45-59岁60岁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2012.104798150031.26168935.20152531.7884 1.75

2013.104765105022.04194040.71167935.2496 2.01

2014.10481796920.12204642.47169535.19107 2.22

第6页

教辅人员结构

我校教学辅助人员有1391人,实验技术人员有1011人,

占教辅人员总数的72.68%。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实验技术人

员有386人,占实验技术人员总数的38.18%。

高层次优秀人才

学校培养和汇聚了各层次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批高层

次优秀人才群体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截止2014年底,我校

共有两院院士9人,双聘院士13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

授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国家“千

人计划”专家34人(其中,外专千人3人,青年千人8人),

国家“万人计划”专家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8人,讲

座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国家973项

目首席科学家6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

目首席专家4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7

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

名师2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长江学者

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4个,“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

人选2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175人。全国劳动模范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

全国优秀教师7人。其他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和高层次人才422

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始终把教师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基

第7页

石,坚持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的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两院院士、哲学社

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代表,以长江

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匡亚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为中坚力量,以优秀中青年学者

为骨干、以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基础的三层次相互衔接的

师资队伍体系。

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按照“汇聚人才、打

造团队,集中资金、重点突破”的思路,采取中层单位提出

目标、高端人才专人负责、重点岗位全球招聘等方式,2014

年引进和培育各类高端人才共计54人。其中“千人计划”A

类入选专家3人、创业型专家1人、外专千人3人、青年千

人5人、“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3人、杰青4

人(引进2人)、匡亚明/唐敖庆特聘教授25人(引进2人)、

唐敖庆讲座教授5人。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

措施,如《吉林大学高端人才培育计划》、《吉林大学优秀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学校层面的育才项目;《吉林大学青

年教师海外学术研修实施办法》中“70后教师应聘教授职务,

必须具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研修经历”的政策规定;成立青年

文化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搭建跨学科交流、思维碰

撞、知识和技术创新的平台;李元元校长亲自召开“校长有

约”活动,倾听教师心声,解决实际困难等。为青年教师的

第8页

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学校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薪酬分配等方

面出台系列激励政策。一是通过提高教师应聘高级职务的学

术业绩条件,从单纯要求数量向要求质量方向转变。对于在

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的教师可不受条件和资历限制,直接应聘高一级职务;二是

在“奖勤”的同时,根据教师队伍的特点,按照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的原则,试行了年度考核制度;三是加大业绩津贴

奖励力度,提高业绩津贴在教师个人收入中的占比。以激励

政策引导教师提高自身能力,激发工作活力。

(三)教师师德风范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党委和行政部门齐抓共

管,坚持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吉林大学

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工作研

讨,加大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力度,选树先进典型、

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宣传和教育工作。鼓

励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严格履行岗位职

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立德树人,涌现了一批事迹突出

的教师典范。2015年5月,评选出蒋青等10名同志为吉林

大学第四届师德标兵,张玫玫等22名同志获得吉林大学第

四届师德标兵提名奖,董才生等98名同志为吉林大学第四

届师德先进个人。截止目前,吉林大学共评选出师德标兵47

名,师德先进个人364名;“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

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单位30个,先进个人904名。

第9页

(四)教师科学研究成果

学校坚持"学术立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

平。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2014年,学校自然科学研究到校

财务经费11.24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

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9项。2013年科学引

文索引(SCIE)收录论文2727篇,高校排名第10位;在

2004--2013年期间累计11854篇论文(根据SCI统计)被引126535次,高校排名第9位。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专

利授权904项。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优秀青年科学

基金4人。此外,吉林大学作为主要责任单位建设的“综合

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国家重

大科学基础设施,被国务院列入《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

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纳微构筑化学”国际合作联合

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成为全国首批三家试点单位

之一。1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得批准。新增高性

能聚合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表观遗传医药与人类疾

病动物模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吉林省各类科技机构21

个。

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2014年,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以扶持人才成长、建设机构平台、培育精品成果、完善评价

体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工作,注重内涵建设、

优化管理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账科研

经费7618.64万元,实现了科研经费突破7500万元的目标;

获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39项,立项数量位居全国

第10页

高校第3位;2部书稿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自2010年以来,累计10部书稿入选,位居全国高校第4位;2013年共有1375篇论文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收录,收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6位,其中在《中

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5篇,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15份研

究报告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吉林大学作为核

心协同单位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

心”入选2014年度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

(五)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度。2014年,我校专任教

师4817人,其中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99.04%,讲师以下职称教师绝大部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承担本科生课程的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比例接近100%。

为落实人才培养这一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稳定本科教

学的基础地位,学校积极倡导名师上讲台,通过制度保证教

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通过政策引导教授、副教授为本

科生上课。《吉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明确规定教

授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制度。为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本科教

学,学校还设立教学为主型教授岗位,提高了本科教学在教

师职务评聘中的条件和要求。2014-2015学年,专任教师中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60.3%;教授主讲

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37%。

(六)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

第11页

示范中心,以“推广现代教育理念、营造先进教学文化、促

进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服务区域教师发展”

为宗旨,开展系列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014—2015学年,中心围绕“主动学习策略”教学理念开展

系统化、制度化的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培训29次,共2200余

人次参加培训。其中包括新任课教师教学研修班1期、教学

与学术能力提升系列讲座7讲、教学工作坊及教学沙龙13

期、学院教学发展专项培训4期、助教培训1期、教学进修

报告会2期等。部分培训面向省内高校教师开放、资源共享,

起到了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区域服务作用。

2014-2015学年,第二批受资助的5名中青年教师赴大

连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教学进修。资

助教师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网站学习网络

直播培训、在线培训、混合式培训课程48门次。关注青年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在学校组织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

中,单独设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项目90项。在第二届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我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

等奖2项。

三、教学条件建设

(一)基础设施

吉林大学共有六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610.9942万平

方米,生均占地面积88.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7.6326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面积67.0815万平方米,生均宿舍

面积9.69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895724平

第12页

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18732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

房16.11平方米;其中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314351平

方米,生均4.54平方米。

(二)仪器设备

截至2014年底,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282331.61万元,生均3.22万元,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值25868.97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为10.1%。

(三)网络与图书

吉林大学校园网直联教育网、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

国电信四大网络,主干带宽10G,出口总带宽13.6G,根据

用户访问目标选择最佳访问路径,使用户更加合理、快速地

访问网络。校园网络覆盖全部教学楼、宿舍楼和全部住宅楼,

合计入网楼宇592栋,覆盖7个校区、8处校园以及三个附

属临床医院。各校区间用光缆连接。无线WIFI网络已经覆

盖到大部分教学楼和办公楼以及所有的学生宿舍楼;校园

‘一卡通’系统稳定运行;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在逐步

推进。

学校图书馆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

保障系统(CALIS)东北地区中心、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

作计划(CADAL)项目成员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

中心(CASHL)东北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

库、教育部化学学科外国教材中心、文化部第二批全国古籍

重点保护单位、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吉林省高校图工委

第13页

秘书处所在馆。截至2014年底,全校纸质图书863.22万册,

当年新增纸质图书12.95万册。数字资源总量21586.4GB,

其中电子图书273.16万种,电子期刊7.31万种,数据库284

个,生均图书98.31册。

(四)经费投入

2014年度本科教学经费总投入2亿多元(21659.87万元),生均本科教学经费5197元。其中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2212.92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6545.86万元,生均

日常运行支出1570.6元;本科实验经费1651万元,生均实

验经费396.1元;本科实习经费1250.09万元,生均实习经

费300元。

2014年度教学与辅助支出经费情况表

项目经费总额(万元)生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2212.922930.4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6545.861570.6本科实验经费1651396.1

本科实习经费1250.09300

合计21659.875197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4-2015学年,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要求,

学校牢固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方针,继续实施《吉林

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吉

林大学关于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方案》,开展

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的试点建设,系统

第14页

推进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建设。

(一)总体思路

深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完善“一个核

心、两项保障、三个平台、三种环境”为主要内涵的创新型

人才培养体系。“一个核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它是

从长远上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重要标志。“两项保障”,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通

过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和评价机制,

引导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紧密结合。“三个平台”,即高水平的专业平台、课程平台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三种环境”,即突出我校“学科综合环境、创新环境和开

放环境”三种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主线。着

力培养具有“四实”品格的“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

力强、会创新、适应广”的高素质人才。

(二)改革措施

1.继续推进“拔尖计划”和“卓越计划”,着力培养“五

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明确提出构建“五种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

系,着力培养“学术型、工程应用型、管理型、创业型、国

际型”等五类创新人才。围绕“五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学校以试验班建设为载体,系统推进各类人才培养试点项目

改革。现有包括国家级的“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卓越工

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新闻人才”试验班、校内试验班等各类教改试

第15页

验班共计20个(其中国家级16个),在校试验班人数2008

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4.86%。

学校不断推进“纵向培养贯通、横向部门联动”的体制

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以“重心下移”为原则,树立以

师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加强“一制三化”(导师制、

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建设,为学生成长营造自由与开

放的空间;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大对试验班学生协同培

养、创新实践等活动的政策倾斜,如奖学金设立、科研实践

计划、国际学科竞赛组织等;针对试验班任课教师和导师,

给予更加倾斜性的评职和考核政策等。

2014-2015学年,试验班学生发表SCI等高水平学术论

文20余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0余项,30余人次获得国际

竞赛奖励,其中首次派出以试验班学生为主体的团队赴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参加国际基因工程设计大赛,获全球银奖。

部分学生被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

学香槟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录取继续深

造。

2.学科综合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重视为学生提供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充分发挥综

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完善低年级基础教育、通

识教育按学科大类集中培养,高年级按专业及方向分流培养

的教育模式,逐步探索按学科大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机

制。一是搭建了由300门课程构成的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平

台。二是依托“吉大在线学堂”课程平台,继续推进慕课资

第16页

源建设,共有40余门课程入选学校组织的第二批课程立项

建设项目,其中建设完成并上线的课程有10门。目前,在

线学习课程达25门,近两万人次学生通过慕课学习获得公

选课或必修课学分。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优质课程资

源。2015年6月,由吉林大学倡议发起的吉林省高校优质课

程共享联盟成立大会暨课程共享研讨会在我校召开。省内45

所高校成为会员单位。联盟的成立将推动我省高校优质教学

资源的一体化建设,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优质数字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与共享,推动高校从

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学方式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

制度创新,同时也将成为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品牌,服务高教

强省战略的重要途径。四是丰富双学位教育体系,开展复合

型人才培养,对达到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要求、同时也达到双

学士学位要求的学生授予双学士学位,颁发国家备案的学士

学位证书。2014年,21个双学位专业面向全校招收本科生

981人,2015年有677人获得双学士学位。

3.创新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落实学校“创新兴校”战略,充分依托高水平大学的科

研优势,鼓励高层次教师为本科生开设科研前沿课程和讲座

课程,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开展各类创新、创

业讲座,举办系列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

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把大学生

的科研实践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构建了以大学生

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为主,

第17页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科技创新和创业

实践活动为辅的本科生创新实践体系,引导本科生早期参与

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吉林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体系包括国家级、省(部)和

校级三级学科竞赛,共20个大类近50项赛事。2014-2015

学年,本科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20余项,参与人数近4500

人,获国家级奖167项、省级奖478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

练计划体系,遵循“鼓励人人参与、加强过程培养、促进学

科交叉、兼顾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创新实践人人

行”计划。2014年度,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1131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106项,创业训练项目22项,

资助经费600.5万元,参与学生4496人。以当届学生在大

学期间参与过项目的人数计算,参与比例达到47.9%。继2013

年学校启动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建设以来,现已形成全年常

态化的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467项,面向全校学生开放,2014

年选修学生7200余人。

4.开放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落实学校“开放活校”战略,逐年扩大在校生的第二校

园经历和海外学习经历。在国内合作方面,截止到2014年,

学校共与国内22所高校达成了本科生合作培养协议,四年

累计派出学生700人,接受来访学生近550人。创新“校企

联合培养”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与企业、科研机构等联合培

养的保障机制。构建吉大-南航公司-南航大学合作培养平

台,启动深圳华大基因—吉大合作培养项目,加快学生创新

第1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72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