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源外来语-训篆

更新时间:2023-10-30 1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名词训纂》中的日源外来词研究 —— 兼谈《汉语外来词词典》的疏漏

曾昭聪 张敬稳 杨雨濛 韩叶*

所谓外来词,又称外来语、借词,是指借自其他民族的语言的词。汉语中的外来词为数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源自日语,我们可称之为日源外来词。按我们的理解,真正的日源外来词应该是指:(1)这些词首次出现于日语。(2)或者,这些词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早已出现,但在日语中产生了新的词义;但这些新的词义与古代汉语已有的词义没有密切关系。

民国学者周起予是较早注意到日源外来词的学者之一,他所著的《新名词训纂》[1](以下简称《训纂》)是一部较早的探讨日源外来词的工具书。是书最早于民国七年由上海扫叶山房刊出石印本,後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也辑集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1974年由日本汲古书院影印出版)即据此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其重印。(1979年台北广文书局也影印出版了《新名词训纂》—— 编者注。)

周起予,字商夫,浙江杭县人。馀不详。《训纂》共四卷,分“政”(212条)、“学”(95条)、“语”(244条)、“物”(55条) 四类,凡606条词目。书前有钱塘人唐詠裳序,称“新义往往从古义劘鑢出”,可以概括此书编纂主旨。序中评此书说,“余今年得识仁和周子商夫,少年绩学士也,出所著《新名词古注》一篇眎余。余受而籀之,凡新义之原出载籍者,条分缕晰(析),粲朗耐观,间列按语,尤确凿,知编检弃取,大非苟作。因劝以‘训纂’易其名,怂恿问世。”知此书以从古籍中寻求从日本传入中国之新名词的出处为主要任务。全书先列词目,次举古籍书证,间加按语。体例基本统一,可归入辞书之列。因其所考证之词为当时之新名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当时的流行语,故长泽规矩也将其归入“明清俗语辞书”之列;又因其体例尚欠统一,引文尚多不确,与古人笔记相类,我们也可称之为笔记体辞书。 《训纂》对于日源外来词的研究主要在于为当时的新名词查找出古代汉语中的相关用法,以证明日源外来词渊源有自。下面从这些日源外来词与古汉语意义的关系角度对其研究分类评述。

一. 《训纂》指出了当时的某些新名词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我们可以据以证明这些词并不是外来词。例如: 【法律】《训纂》:“《史记·李斯传》: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汉书·哀帝纪》:好文辞法律。” 按《汉语外来词词典》[2]:“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範性文件。源日:法律 hōritsu 〖<古代汉语《管子·七臣七主》:‘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淮南子·主术训》:‘故法律度量者,人主之所以执下,释之而不用,是

犹无辔衔而驰也。’意译英语 law〗”古今“法律”一词用法其实相同。《汉语大词典》[3]“法律”条义项一:“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具有一定文字形式,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古代多指刑法、律令,今亦泛指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法规、条例和规定等。”将古今“法律”义并为一义,也说明“法律”一词完全不必看作外来词。

【施行】《训纂》:“《易》:云行雨施,品物流行。《礼记》:施则行。”

《训纂》中虽未指出古汉语中“施行”连用的例子,但我们可以以之为线索发现“施行”一词先秦时即已有用例:《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又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汉语大词典》义项二将这些例子的用法归纳为“实行,执行”。这与《汉语外来词词典》的释义“法令、规章等公布後从某时起发生效力”的用法并无差别,所以“施行”一词不当视为外来词。

二. 《训纂》为一系列日源外来词找出了古代汉语中的较早的相关用法,我们可据以证明这些外来词的用法实际上是古代汉语中的用法的引申义。例如:

【选举】《训纂》:“《後汉书·鲍宣传》:龚胜为司直,郡国皆慎选举。《北史·牛弘传》:弘在吏部,其选举先德行而後文才。《宋史·选举志》:宋选举有科目,有学校,有辟召。”

所谓“选举”,中国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自隋以後,分为二途:举士属礼部,包括考试与学校;举官属吏部,掌管铨选与考绩。《汉语外来词词典》:“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源日:選擧 senkyo〖<古代汉语《後汉书·陈蕃传》:‘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意译英语 election〗”可知“选举”一词,今天的常用义是从古代的人才选举这一词义引申而来的,古今共同的成份是:从某一群体中选出优异者担任某些职位。

【交通】《训纂》:“《史记》:灌夫字仲儒,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交通,无非豪杰大侠。”

此所举例其实尚偏晚。中国典籍中的“交通”先秦已见:《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此为“交相通达、往来通达”之义。《汉语外来词词典》:“①往来通达。②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源日:交通 kōtsū《史记·灌夫传》: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按《汉语外来词词典》中所列义项一实于古代汉语中已见,义项二则由之引申而来。

【方针】《训纂》:“按罗盘指南针,原出中国,惟中国皆指南,外国有指北者。方针之不同如此。” 此“方针”即指罗盘针。《汉语外来词词典》“方针”条:“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汉语大词典》“方针”条义项一是“罗盘针”,义项二是“比喻指导工作或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些用法是“罗盘针”这一词义的引申义。

以上所举三例,说明相当一部分源日外来词的词源是在古代汉语,这些所谓外来词由古汉语用法引申而来。《汉语大词典》“借词”条义项二:“指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语。汉语的借词可以分为四类:(1)译音的。??(2)译音加表意成分的。??(3)半译音半译意的。??(4)从使用汉字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直接借来的。如手续、场合、取缔。??”没有就源自古汉语的源日外来词作更深入的说明。一般的《现代汉语》教材在讲到源日外来词时也往往语焉不详。我们认为,像“手续、场合、取缔”之类的词,当然是货真价实的日源外来词;但是像上面举到的“选举、交通”等例子,是从古汉语中的用法引申而来的,最多只能算是“外来词义”。《汉语外来词词典》的“序言”中说到:“我们所收的日语来源的汉语外来词绝大部分是汉字词,也即只借用其汉字书写的形式而不借用其读音。其中有不少是日本借用古代汉语的词去意译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词的,其词义与古代汉语原有词义不尽相同,甚或完全不同(如‘革命’);有些则是日本利用汉字自行创造的新词来表示其本国出现的新事物(如‘人力车’)或意译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新词(如‘哲学’)的。”所谓“其词义与古代汉语原有词义不尽相同”的那些词义,实际上就是从古代汉语用法引申而来的词义。引申是词在已有词义的基础上,以人类的联想为线索而产生新的词义的一种运动方式。日语从汉语中借用古代汉语已经存在的词而在此基础上引申产生新的词义,也完全符合汉语词义的运动规律。所以这一类词的新词义,对于古汉语中已有的词义来说,只能算是引申义,也可称为“外来词义”。 把这些词简单地归为“外来词”是否妥当,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总之,《新名词训纂》最早注意到相当一部分源日外来词的词源是在古代汉语,是很有眼光的。

三. 《训纂》为当时的新名词从古代汉语中找出了两个语素的相关用法,我们可据以证明这些外来词仍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关系。例如:

【内容】《训纂》:“《博古集览》:周考王甗,内容十二升。”

按,此处“内容”是一个词组,“内部(能够)容纳”之义。尚未成词。《汉语外来词词典》该条:“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或意义。”

【国际】《训纂》:“《兼明书》:自唐虞以迄于战国之际。按《孟子》:唐虞之际。《史记》有秦楚之际诸表。是国际所自昉也。”

《汉语外来词词典》:“表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

【目的】《训纂》:“《荀子·劝学篇》: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按《小尔雅·广诂》:质,要也。目,要也。两字同诂。《列子》:引鸟号之弓,綦卫之箭,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日语目的亦作目途。” 按《汉语外来词词典》:“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準。”

【警察】《训纂》:“《宋史·蔡挺传》:知博州,严保伍,申饬属县,使察警,盗发即得。” 《汉语外来词词典》“警察”条:“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外来词“警察”与古代汉语

中的“察警”用法有一定的关系。

【时计】《训纂》:“《铜壶滴漏图说》:水中有壽,谓之银箭。转以机轮,按晷滴漏以计时。按,今钟表倒其文曰时针。座上者曰置时针。怀中者曰袂时针。” “时计”与古代汉语中的“计时”在语素上有关系。

《训纂》所指称的日源外来词的语素都存在于古籍中,但古籍中有的尚未成词,如“内容”;有的甚至尚未连用,如“国际、目的”。这一类词都应该看作外来词。

四. 《训纂》为当时的新名词从古代汉语中找出了一个语素的相关用法,我们可据以证明这些外来词也与古代汉语有关。例如:

【服务】《训纂》:“《论语稽求记》:有事,弟子服其劳。谓服事老役之务。”

此举“服”之用法。《汉语外来词词典》“服务”条义项一:“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履行职务”;义项二:“以各种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非生产性活动。”《汉语大词典》义项一:“指为社会或他人利益办事。”义项二:“犹任职。”这是外来词的用法。

【公仆】《训纂》:“义同民牧。《庄子》: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是自理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按略有合于公仆之说。”

这里指出了语素“仆”的用法。《汉语外来词词典》“公仆”条:“为公众服务的人。”《汉语大词典》同。冯志伟把公仆列入日译外来词之人物称呼类。[4]

【窒素】《训纂》:“班固《白虎通》:始起之天,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按化学家,以无他物混杂之质为窒素。窒有元浑义,又名淡气原质为要素。” 此释“素”义。按《汉语外来词词典》“窒素”条释义:“氮。”

【人格】《训纂》:“按我史家有人表,儒家有人谱,皆所以助人群进化者。新名词人格一语,较表谱尤切身心,悬格之招,慎无违格,可当格言。”

按此处将“人格”与“人谱”、“人表”相联系。《汉语外来词词典》“人格”条:“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取缔】《训纂》:“《说文》:缔:结不解也。《广韵》:缔,连结也。皆有管理坚守之义。按日语取缔犹吾语具结。”

按《汉语外来词词典》:“明令取消或禁止。”

【取消】《训纂》:“取,此苟切。入上声二十五有。取消者,扯消也。《容斋随笔》:俗以行事作罢曰扯消。甚至官书亦行用之。按日语又有抹消,谓涂抹而消灭之,则延我古语之抹杀也。” 按《汉语外来词词典》:“使原有事物失去效力。”

以上例子中,《训纂》所列的某个语素义当然证明这些外来词仍与古汉语有关,但仅是有关而已,有的要牵上关系还很勉强。这些词当然仍得视作外来词。

以上四类,是我们今天对《训纂》所作研究的分类说明。第一类不能看作是外来词;第二类,看作外来词义似更准确;第三四两类是标準的外来词,但其语素或与古汉语有关。事实上,日语用汉字作为记录新词的符号,毫无疑问新词会与汉字字义有关。从这四类当中可以看出日源外来词在语义上的复杂情况。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仍然必须重视《训纂》的原因。

五. 《训纂》的不妥之处是客观存在的。

《训纂》面对当时大量新名词传入中国的现象,试图为当时所有的新名词找到古代汉语的用例以证明所谓新名词均源于古代汉语,但实际上我们前面所说的後两类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因此它所寻求的词源有时就显得非常勉强。例如第三类,《训纂》为当时的新名词从古代汉语中找出了两个语素的相关用法,我们注意到,有不少外来词,其产生完全不受汉语影响,《训纂》所指明的两个语素的用法与新名词并无关系,例如:

【会社】《训纂》:“陆游诗:春游会集枌榆社。”

《汉语外来词词典》“会社”条:“公司。”《汉语大词典》该条义项一:“旧时指政治、宗教、学术等团体。”义项二:“公司。来自日语,为英语 company,corporation 的意译。”《训纂》所引例与外来词用法无关。

【广义】《训纂》:“《字说》:义:裁制也。义有广狭,如帛幅因制裁定。”

按《字说》之说本误,今征引之不具说服力。《汉语外来词词典》:“范围较宽的定义。”《汉语大词典》:“范围较宽的定义。相对‘狭义’而言。”先秦“广义”已有用例,乃“推广以阐发其义蕴”之义,与今义相差很远。

以上谈到了《训纂》的成绩与疏漏,兼及《汉语外来词词典》中的有关情况。《训纂》作为最早的为外来词探源的工具书,其价值应得到今人尤其是外来词词典编纂人员的重视。[5] [6] 本文对此作一初步研究与介绍的工作,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周起予.新名词训纂[Z].明清俗语辞书集成[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高名凯,刘正埮,史有为,麦永乾.汉语外来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3]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

[4]冯志伟.The Semantic Loanwords and Phonemic Loanwords in Chinese Language[A];Aspects of Foreign Words/Loanwords in the Word’s Language, Proceedings for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6j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