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格律入门》 - 3b33

更新时间:2024-07-09 08: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典诗词格律入门》

博文收藏

2009-12-04 1305

关于排律的押韵,和律诗相同,有多少个偶数句,就要有多少个韵脚,如果首句入韵,就多一个韵脚。不管五言排律还是七言排律,统统押平声韵,而且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韵。五排首句不入韵为常格,七排首句入韵为常格,下面五、七言长律各举一例。 五言排律。如

陈子昂(唐)《白帝城怀古》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全诗用了“风”、“宫”、“功”、“通”、“中”、“穷”六个韵脚,属《诗韵》上平声“一东”的韵部。 七言排律。如

杜甫(唐)《寒雨朝行视园树》 柴门拥树向千株,丹桔黄甘此地无。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舒。 桃蹊李径年虽古,栀子红椒艳复殊。 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衰颜动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

全诗共用了九个韵脚,属《诗韵》上平声“七虞”的韵部(“舒”属上平声“六鱼”的韵部)。五排首句一般不入韵,七排首句大多入韵。 (二)要求一韵到底

近体诗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一首诗都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韵,也不能重韵。就是说全诗一定要押同一韵部的字,不能邻韵通押,如有出韵的情况,那就是混韵,要求非常严格。如 孟浩然(唐)《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中“家”、“斜”、“麻”、“花”四个韵脚,都用了《诗韵》下平声“六麻”的韵部。

杜甫(唐)《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中“闻”、“军”都属《诗韵》上平声“十二文”的韵部。

但是如果首句平收入韵的话,往往可以用相邻韵部的字作为首句的韵脚,可以看作是邻韵通押。这种情况从中晚唐开始,到宋代就更多起来。如 杜牧(唐)《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用的是《诗韵》上平声“十三元”的韵部,但开头一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的“纷”字。

苏轼(宋)《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用的是《诗韵》上平声“一东”韵部里的“同”、“中”二字,而首句的韵脚却是上平声“二冬”韵部里的”“峰”字。

不过这只限于第一句入韵的情况,因为首句入韵与否是自由的,不能以此认为近体诗用韵很宽泛、很自由,这是因为使用旧韵,是不能允许邻韵通押的。 当然今天写近体诗,我们提倡用新韵,这就比较自由,没有这种限制了。 (三)关于近体诗的“和韵”问题

诗友之间常有酬答、赠谢,相互唱和,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等这样的兴事和雅趣。从古到今都有这种唱和的诗歌作品,成为文人骚客的千古佳话。诗歌的唱和、赠答,在唐代更为流行。例如中唐时期元稹和白居易就有许多酬唱的诗作。

诗友之间这种酬和、赠答作品,最初一般是思想意识上的唱和,交流对某种理念的认识、看法,或者酬谢、劝勉,联络友情,写作时不一定和原诗的用韵相同,不关韵部的问题。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诗”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名目和方式。对诗友之间的“和诗”要求用其原韵,这就叫“和韵”。 “和韵”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⒈依韵

按照他人原诗的用韵写诗,韵脚只要和原诗用同一个韵部里的字即可,不一定用原诗中韵脚的字。依韵比较自由,没有太大的限制,便于写作。 ⒉用韵

也叫同韵,就是用他人原诗韵脚的字写诗,但不必按照原诗韵脚的先后顺序用韵,这比依韵限制就严一些。 ⒊步韵

也叫次韵,与他人“和诗”,韵脚的用字及其先后次序,要求都与原诗相同,不能颠倒紊乱,这种“和诗”要求严格,不好驾驭。唐代元稹、白居易之间的唱和诗作,多为步韵,至宋代更兴盛起来。如

白居易(唐)《赠杨秘书巨源》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 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 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 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再看元稹(唐)《和乐天赠杨秘书》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 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 刮骨直穿由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 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今天诗友之间的“和诗”,形式可以灵活,既可按照依韵、用韵、步韵的方式相互酬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又可以从诗意上相互唱和,增进友谊,启发联想,提高思想认识,不必受诗韵的限制。 如毛泽东和郭沫若之间诗作的唱和就是这种情况。 请看郭沫若的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刮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全诗用“淆”、“刁”、“遭”、“毛”、“曹”五个韵脚。 再看毛泽东的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全诗用“雷”、“堆”、“灾”、“埃”、“来”五个韵脚。与郭沫若的诗用韵并不相同,只是意义上相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