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更新时间:2024-04-26 14: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物流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一、院长寄语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又到了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各位考研青年们想必已踌躇满志地迎接考试的到来。考研需要磨练,读研更需要磨练。经过海大两到三年的磨练必将会把你打造成”优质钢”,服务于社会。

经过百年的沧桑,上海海事大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国内闻名的以海运为特色的综合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将海运、港口机械、物流等领域结合起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喜爱。下设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设计、机械电子等5个硕士专业。学院以培养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出宗旨,为国内大型港口机械输送了大量人才。学院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学院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6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0。学院在国内港口机械、船舶等方面的研究上面处于先进水平,多次获国家科技奖。学院鼓励同学参与研究、深入学习。其中有多名同学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推动了我国港口领域的科技进步……

我欣慰的看到我们的同学,他们自信地走出海大,寻找自己的人生;我骄傲的谈起我们的同学,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海大成就了青年一代的梦想和理想。

目前,中国科技高速发展,技术更新水平加速。对于港口机械,进一步发展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在竞争中不断进步,脱颖而出。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加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学院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期待你的加入,期待你在物流工程学院的出色表现。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青年朋友能以不懈的执著对待自己的人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校,为社会奉献出你们的热情和力量。

宓为建

二、学院介绍

物流工程学院由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和港口集装箱技术发展研究所组成。现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一个博士点,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电力电子传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六个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装备)、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七个本科专业以及中荷合作办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个专业。并可向海外招收留学生。物流工程学院港口机械电子工程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为校级( 第一期)重点学科,物流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属上海市高校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2008年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同年该专业又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物流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0人,讲师32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270人,博士研究生35人,硕士研究生160人。

物流工程学院贯彻以科研为重点、本科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物流工程学院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及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先后承担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在相应的学科领域里享有良好的声誉。今后将面向21世纪,以培养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及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物流工程学院将以物流装备、物流信息化、物流自动化技术为特色,重点学科为依托,拓宽专业面,为国际国内输送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院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和“上海海事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学院还有包括港口知识工程与智能决策实验室、人机工程与模拟器开发实验室、港口集成控制仿真实验室、物流过程监测实验室、物流数字化与远程监控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联合实

验室、机械实验中心、港口装备绿色成套技术实验室、港口装备结构疲劳测试技术实验室、集装箱码头综合中试基地等多个研究型实验室,并与南京港机厂、上海港、天津港、厦门港等多家港机制造与应用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地。

1、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

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是在原电力传动及其控制实验室和自动化 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的。现设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检测技术与过程控制实验室、轮机自动化实验室、电力传动及控制实验室、电气工艺、船舶电力拖动、电站与供配电 系统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仿真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为835平方米。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轮机工程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共29门实验课程的实验和4门课 程设计的任务。

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拥有先进的检测传感器实验装置、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主机燃 油粘度仿真系统、柴油机冷却 水温度仿真控制系统、辅锅炉仿真控制系统、综合监测与报警系统、电力传动控制 仿真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装置和供配电系统实验装置等。

2、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是以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无偿提供相关的船舶电气关键设备,上海海事大学配套投资共建的实验室,建设中得到“港航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大力资助。该实验室是上海海事大学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海事大学及其电气自动化系教师、学生、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占地400多平方米,可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有关船舶自动化电站及其PMS、船舶电力系统及其保护、可编程控制器、船舶电气工艺等多门有关船舶电气化自动化课程的实验;同时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实验平台,为各位教师、博士生与硕士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实验研究支持。

上海海事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具有航运特色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专业素质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施耐德电气也以此为上海海事大学开拓了一个新的教学平台,一起致力于为中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港口

与船舶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3、上海海事大学-美国德州仪器联合实验室

上海海事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是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的主要实验室之一,位于物流工程学院楼232室,占地200平方米,配置43套TMS320F2812实验、教学与开发系统,配置正版CCS开发软件和70台方正PC电脑,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可进行“DSP原理与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多门关于DSP原理及其控制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开发活动;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实验平台,为相关教师、科研人员、博士生与硕士生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实验研究支持

4、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隶属物流工程学院,现有人员9名,其中副高级职称 以上人员1名,工程师职称7名。 中心实验用房约1900平方米。设备台套数约650套,总资产约350万。下属机械工程 基础实验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验室、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工业工程专业实验室、工业设计专业 实验室。

机械实验中心面向全院12个专业开放,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为目标, 服务于教学实验,服务于科研 。实验室本着“严谨、求实、创新、协作”的原则,采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积极开展 科学创新,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为争取创建一流的实验室而努力。

三、物流工程学院学位点介绍

目前学院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并设“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5个硕士专业,分别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工程(物流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近年来已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奖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到7000多万。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上述研究型实验室与合作基地为研究生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与技术支持。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开始招生。本学科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4人。本学科以船舶控制工程、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物流系统优化、船舶仿真系统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下设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及应用、控制工程、机器视觉与系统仿真、控制理论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智能控制、智能优化理论、故障诊断、容错控制、先进控制算法、系统仿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等。学科拥有控制理论、过程控制、轮机自动化、船舶多模式自动化电站等实验室。

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部、交通部、上海市、以及企业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数十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本学科具备独立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的能力。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不仅要求在基础理论上有所研究,而且还要适应于实验室研究及工程实际的软件环境和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有设计及动手能力。

2、机械工程(物流工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为当今国际学术研究与教学的新兴热点领域,也是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7年,与本学科紧密相关的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建设。2008年“物流工程与管理”被选为上海海事大学两个强势学科之一。2009年本学科“物流工程与管理”成为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本学科已经为港口、机场、航运等现代物流企业以及大型国营企业或跨国公司的物流部门培养高级工程创新型研究生34名,这些研究生大多已成为本领域本部门的技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学科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下设现代工业工程、物流系统工程、物流信息工程三个研究方向。现代工业

工程主要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制造仿真系统与建模理论、网络化制造、项目管理和可靠性分析等;物流系统工程方向主要研究物流系统仿真与优化、物流系统设计、知识工程与智能决策等;物流信息工程方向主要研究物流装备远程监控及自动识别技术、物流信息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物流可视化技术等。本学科教师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近三年已经发表SCI、EI等论文40余篇,申请包括国家863项目省部级奖项6项,完成包括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11项,横向课题100余项,总科研经费达4000余万元。这些项目为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与应用平台。

本学科是紧密联系实践的学科,要求研究生的培养必需注重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学位论文必须是来自实际的真实课题,不允许纯理论的自拟课题作为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学位论文中鼓励进行实验,要求研究生必须有担任助教、助研的经历,研究生必须参加导师的科学研究课题,让研究生在企业实际课题中积累经验、增强才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是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005年,“港口机械电子工程”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机电系统控制技术、机电系统故障诊断。主要研究领域为:港口大型机电系统远程监测、远程通讯和远程控制技术;港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港口装卸系统的虚拟控制与视觉识别技术;大型港口机械结构稳定性和裂纹控制技术;港口机械故障诊断仪器与分析系统开发;基于有线/无线网络传输平台的物流管理与控制等。本学科现有研究生指导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

近年来已经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6项,完成包括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重大课题多项,三年来,各种课题超过60项,总经费达3000万元。

本学科要求研究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

研究工作的能力。本学科成立研究生工作小组以保证选题的创新性,并负责检查和监督选题报告、中期工作报告和学位论文各个过程;定期举办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参加的研究工作报告会,为师生创造互相学习的机会;有重点地培养一些优秀研究生从事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加强不同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年级的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不断改革并寻找优化的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培养体系。

4、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涉及现代港口机械设计理论与研究方法、物料搬运技术与设备、机械动态性能分析与研究、机械学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从事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工作理论、设计分析、模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本学科1981年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定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近年来,顺应学科的最新发展和要求,本专业在激光切割、高强钢焊接、数值风洞等领域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充分体现了本专业的前瞻性和与时俱进的研究理念。

近三年来先后承担参与了多项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及交通部等重大课题,拥有多项专利,多次获得国家级、市级、交通部科技进步奖及发明奖。

本学科以港口起重机的设计和检测为重点,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本学科于1987年获硕士点授予权,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第3、4期的10年建设,为该学科进入更高的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又进入上海市教委第5期重点学科建设。现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有四个研究方向,形成了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研究以港航运输设备的传动控制为主线,电力电子技术以新能源开发与应用为主线,电磁测量与电磁兼容应用于船舶静电防护和电源质量控制的研究特色。本学科设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点,并设“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下设可再生能源与船舶电力推进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及装置、电磁测量与电能质量控制技术、船舶电气控制技术与系统。

本学科要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物流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瞄准新目标,发扬“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精神,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努力把学院的研究生教育做好。

四、导师介绍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部物流工程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硕士生导师人数众多。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0人,多位导师正参与国家建设项目,在国内机械、电子、船舶等领域具有影响力。具体名单如下:

王重华、胡雄、宓为建、郑苏、章一计、宋光明、马捷、石娟、王悦民、杨勇生★朱云仙、罗红霞、梅潇、施伟辰、机械设计及理论 程永康、梁岗、梁承姬、周银龙、吴钢、吴姜玮、黎华、洪蕾、黄婉娟、何平、吴桂香、董丽华、陈峰、、黄有方、张纪元、董达善、楼进 杨斌、高更君、陈淮莉、史立、徐子奇、施笑畏、★刘平、机械工程(物流方向) ★刘唯、★刘晓航、★白跃伟 宓为建、王重华、董达善、胡雄、黄有方、楼进、郑苏、机械电子工程 黄赛清、张卫、杨勇生、董丽华、史建民、续秀忠、李勇、程永康、马捷、严伟、★何亚飞、添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汤天浩、谢卫、刘以建、薛士龙、沈雄、郑宗亚、许晓彦、王步来、黄允千、谭新元、★钱平 、吴卫民、韩金刚、王天真、郭燚、陈意惠 王锡淮、鲍敏中、叶银忠、徐善林、施伟锋、肖健梅、俞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宏生、贺俊吉、范红、★彭建学、张艳、李翠玲、★阎敏辉、★张培、★赵怀林、★沈希忠、★马向华 其中★为外聘硕士生导师。

鲍敏中

男,1944年出生,浙江瑞安人,主要讲授《微机控制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主持和参加部、市级工程项目十余项,主编《数字电路实验》,1995年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参编《MC68HC1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99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获上海市育才奖,同年又获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获交通部吴福-振华交通贡献奖。

董达善

男,1956年出生,浙江人。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结构优化设计》、《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焊接结构分析》等课程。目前的研究方向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焊接结构分析与疲劳设计。1999年获“罗煌枫博士奖”。现任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机械系副主任。长期从事金属结构设计、钢结构失效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港口机械领域,主持设计、检测、技改、咨询等课题累计40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董丽华

女,1964年生,博士后,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海洋与材料学院副院长。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和物流工程,主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6部。期间1998年被评为机械工业部跨世纪学术骨干,曾任全国运动控制技术协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

校金工教育协会副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现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编委。

洪蕾

女,1972年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激光制造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目前主持承担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课题5项。入校以来,在国际、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20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索引26篇次。出版学术著作一本。授权或申请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

何敏

女,1975年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在工业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等部门资助的项目若干项。 胡雄

男,1962年出生。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QUT)机械、制造及医学工程系(MMME)访问教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设备和设施的状态监控预报、故障诊断与安全评估,以及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 \工程信号处理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测试与分析\、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 \信息管理系统\等多门课程;主编交通部\九五\规划教材《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系统》;主持或参加完成的国家省部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研制开发的桥吊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CMAS)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广泛应用。 黄有方

男,1959生,浙江人,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进入上海海事大学任教,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

海事大学学报》主编,交通部全国海洋运输情报网网长等。目前的研究方向为机械设备诊断与控制,主讲\信息传输与处理\、\智能控制\等课程。发表论著40多篇(部)。完成科研项目近30项,曾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等。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7年获交通部首届\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年轻教师奖\等。

黄允千

男,1945年生,上海海事大学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学科教授。主讲《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新型能源电力推进》等课程。 主要科研成果: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袋式除尘器模糊自适应清灰控制系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研究项目\船舶机舱仿真系统的MMI技术及实现\年通过市教委及交通部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马捷

主要研究方向:1. 现代工业工程,具体为物流流程规划与设计及制造工程方向的质量管理研究;曾主持3000吨纳米碳酸钙碳化车间规划设计和布置。2. 机械动态性能分析与研究,具体为起重机工作状态检测与预报技术研究;曾主持或参加并完成18项大型机械设备的设计与研究。

宓为建

男,1956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主要从事大型物流设备诊断与安全运行控制、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企业ERP等领域的研究。 其中大型港口机械的安全运行控制问题的研究成果,获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正从事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型港口机械结构安全控制中的数据挖掘》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基于网络的港口集装箱生产组织与控制系统研究》等项目的研究。

梅潇

女,1974年生,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结构设计、钢结构失效分析及现代设计方法的科研工作,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讲课程有《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金属结构课程设计》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分别发表在《机械设计》、《机械强度》、《上海海事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

施伟辰

男, 1960年出生, 上海海事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弹性力学》,《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方法》和《航海力学》。主要致力于新型固体材料守恒律的研究。对于功能梯度,准晶和电磁弹性材料等的线性以及非线性问题有所论述,发表论文近30篇。关于《电磁固体断裂问题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项目经鉴定评价为具有创新性和重大学术价值、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施伟锋

男,1963年出生,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物流工程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建模、分析与控制等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控制理论与船舶控制工程,船舶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船舶电站模拟器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期刊常务理事。发表论文。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SCI、EI核心库检索近20篇。教学中讲授博士生、硕士生与本科生的多门课程,如:“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DSP原理与应用”、“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仿真与虚拟仪表”、“轮机自动化”、“主机遥控”、“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等。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二等奖,获“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赛实践奖。

汤天浩

男,1955年生,江苏宝应县人。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船舶电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信息技术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船舶与航运自动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船舶电气控制与自动化领域的主要专家学者保持着良好的学术联系。主持和承担的在研项目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科技部中波国际合作项目、中法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项目等,并担任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承担交通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船舶电力推进仿真模拟器\的研究开发工作。

添玉

男,1981年生,安徽桐城人,上海海事大学工业工程系讲师。2003年、2008年于华东理工大学分别获得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博连续培养)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供应链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物流信息化理论与应用。担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网络应用与电子商务”、“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课程教学。

目前主持项目包括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1项,校科研基金项目1项,参加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物流工程与管理”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7篇,EI检索14篇,ISTP检索8篇。

吴钢

男、副教授,物流工程学院机械系副主任,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年来,一直从事机械设计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开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和激光热处理等课程;发表论文近20篇;先后完成“激光淬火硬化齿面工艺的研究”等项目多项,获交通部科技进步2等奖1项;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优良;现为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教研室主任,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骨干教师。

王天真

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和法国海军学院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 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安全检测与故障诊断,主要应用在航运信息处理,复杂系统故障诊断,海上新能源系统的环境监测等。已发表论文16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项。

吴卫民

男,1974 年生,博士,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1年上海大学电气系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毕业,2005年浙江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的相关研究与教学工作。曾在美国CPES 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归一化非线性载波调制的高效逆变技术机理研究”,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项目 “基于准软开关技术的非对称整流AC/DC电源机理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 “三相高效光伏逆变器及弱电网动态MPPT技术研究”,主要参加项目:2006上海科委“登山计划”项目:“临港新城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研究”。曾获2007年 “上海海事大学科技突出贡献奖”,上海海事大学第五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8年获上海海事大学罗煌枫博士奖,2009年获上海市2009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资助,2010年获得上海海事大学第八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整流电源装置 、串联有源电力滤波器、 限制反向恢复电流的变流器。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2篇,其中11篇被EI或SCI收录,1篇被CPCI-S收录。

王锡淮

男,1961年生,现为上海海事大学电气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校级重点学科“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系统优化、系统仿真、交通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肖健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63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