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城驿讲解词

更新时间:2023-10-01 12: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盂城驿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参观盂城驿。

盂城驿是1985年高邮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来经各级专家的考古和论证,说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且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站。

盂城是我们高邮的别称,那么,为什么我们高邮的驿站叫盂城驿呢?这是因为高邮在北宋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就是秦观、秦少游,提起秦少游,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当年,就是这位风流才子写了一首歌咏家乡地理形势的诗《咏乡》:“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高邮的地势是中间特别高而突出,而四周却是十分的低洼,就象一只倒扣过来的水盂。后人就根据这首诗的诗意,把我们高邮称为盂城,因而我们高邮的驿站就叫盂城驿了。

盂城驿开设于明代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是由当时的高邮知州黄克明开设的。中国古代的驿站,其功能是比较综合的,概括起来大约有四个:第一个是邮传的功能,这也是驿站最首要的功能,邮传相当于我们现在邮电局的职能,所以,现代人常说,驿站是邮电的前身,是它的起源。第二个是接待的功能,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政府招待所,接待过往官员、各国使节等等。第三是漕运的功能,各位来的时候,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驿站是濒临京杭大运河的,在明代,运河南北贯通,是当时的交通大动脉。古代的盂城驿就担负着南北漕运任务,运送粮食、运送食盐。比如说,高邮有南北澄子河,运河里的粮盐运来后,要通过驿站转运,泊过澄子河,运到里下河地区。第四呢,就是中途押解犯人,这也是驿站的一项特殊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看守所。

盂城驿原来规模宏大,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送礼房五间、库房三间、厨房三间、廊房十四间、马神庙一间、马房二十间、前鼓楼

1

三间、照壁牌楼一座,在驿站的北面还有驿丞宅一所,共有房屋十二间、夫厂一所六间房,驿站旁边还有秦邮公馆,有门楼一座、内正堂三间、后厅寝室三间、南北厢房八间。我们现在从这组数字上面就可以想象当年的规模有多大,另外,驿站在朝西的运河堤上,还有迎宾的皇华厅一座,有厅三间、差房三间;驿站的东面还有马饮塘。如此规模的盂城驿在嘉靖三十六年时,毁于倭火,隆庆二年有予以重建。

现在我们看到的盂城驿是明代的遗存,盂城驿是在元代秦淮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至正年间,盂城驿叫秦淮驿,朱元璋称帝后,在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令翰林学士考古订正全国俚俗不雅之驿名,共更正232处,比如将扬州驿改为广陵驿、将镇江驿改为京口驿,秦淮驿自此也改名为盂城驿。

我们现在首先看到的是盂城驿的照壁,它长14米、高3.5米,给人一种庄重森严的神秘气氛的感受,它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标志,反映了古代驿站作为官府衙门的一种威严显赫的气势。关于照壁呢,在古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对于官方来讲,它可以显示官府衙门的威严气势;二是对于民间来说,老百姓认它可以驱邪避秽。

照壁的对面就是盂城驿的门厅了,门上的匾牌上有四个大字:古盂城驿,这几个字是由原邮电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先生题写的,旁边的“邮驿博物馆”的馆牌是由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先生题写的。

门厅的两边有两个石鼓,古老质朴,给驿站平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氛。咱们中国的老百姓有门当户对一说,而门当其实指的就是门楣上的这个突出的木柁,而户对就是这两个石鼓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间大厅叫皇华厅,抬头可以看见中间的匾牌上有两个字:皇华。这两个字在当时是对来往使节的一种敬称。当时的皇华厅是整个驿站的管理中心,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通邮传令、处理公文,同时,中国古代的高邮州官也是在这里会见过往的上级官员。

2

西面的这间是签押房,签押房的主要任务是文件送到了,要在这里签个字、画个押,确认无误无损,表示公文送到了。

东面的这间叫书房,古代的书房是供驿丞办公后休息小憩的地方。这个驿丞就是我们这个驿站的最高管理人员,是九品官。提到官位,各位可能会觉得区区九品官算什么呀,是呀,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品芝麻官”,七品尚属芝麻小官,又何况九品呢?但是,可别小看了我们这个九品官,他是直属中央领导的,是中央派往地方的行政官员,他和中央的关系比较特殊,是垂直领导关系。驿丞虽是州县的微官末吏,但送往迎来,周旋于上司显宦之间,责任重大。驿丞虽小,毕竟是个“官员”,驿站在地方上被称为“衙门”,设有刑具,还可以公开出“告示”。

我们再来看看这边陈列的驿站时限里程表。中国古代的邮传速度都有一定的时限规定,比如说,象这里标出的“三百里限,六日二时到达”。看到这样精确的时间规定,我们会不会觉得它比我们现在的邮政特快专递还要专业呢?如果当时超过这样的时间规定,就要受到〈〈邮驿律〉〉的处罚,〈〈邮驿律〉〉的处罚是很严厉的,驿律第七条就曾规定:迟一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失误军机者,斩。就是说,延误一天,就要用竹鞭打二十,假如耽误了军机,就要问斩。如此看来,中国古代的律法还算是严明的。同时,中国古代的邮传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最快的每昼夜可达600——800里,可与我们现在的汽车速度相媲美。可能各位在阅读古书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描写句:八百里飞书,六百里捷报。指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传递方式。另外,唐代的杨贵妃是非常喜欢吃荔枝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其实就是通过象我们这样的驿站一站一站传递过来的。当时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她专设了四川涪 州到长安的驿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所采用的就是这样的速度。

我们这边还陈列了盂城驿的分工职责表、登记和排单制度、车船

3

统计表、派单表等等,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古代驿站作为官府的一个派出机构,其管理是十分严格的。

穿过皇华厅,我们来到一个小院,小院的两边是驿卒舍,现在我们陈列的展览。东面陈列的是一组盂城驿审犯人的情景图。它主要是根据一部写于17世纪的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第88回的情节塑造的。小说的署名作者叫西周生,后来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经胡适、路大荒等人的考证,说他的作者就是大家熟悉的〈〈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这里叙述的是发生在盂城驿里的一个小故事:山东有个犯人叫吕祥,因为犯了拐带罪,就被发配在盂城驿充役。驿站在古代有许多工作人员就是服苦役的犯人,这个吕祥来到盂城驿以后,又想下毒毒死陈驿丞,这个陈驿丞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九品官,驿站的最高管理人员,后来案发后,他被判出死刑。这就是〈〈醒世姻缘传〉〉中88回“薛素姐送回明水,台厨子配死高邮”这一章节所描述的故事。中间这组画面反映的是高邮古代的州官在盂城驿设了一个公堂,现场审理这个案件,这很相似于我们现在的现场办公,哪里发案,哪里办案。

东面这边陈列的是一组画面,它反映的是康熙皇帝下江南途经高邮的场景。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经六次途经高邮,巧合的是,乾隆皇帝也是六次途经高邮。这后面有龙舟的地方就是漕河,也就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这边是高邮城的南门叫望云门,也就是现在的天桥所在地,城门外就是驿站。古代的城门到了晚上是要关闭的,这时候如果有了紧急公文就没法传递了,所以,中国古代的驿站大部分都设在城外。

这间厅房是驻节堂,“驻”在古代是停留的意思,“节”是指过往的使节,驻节堂在当时就是担负的接待任务。这两边是宾客寝房,是供过往官员和文人墨客下榻所用的。中间这根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梅寄春风劳驿使,葭怀秋水托鸿邮。这副对联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这

4

里的葭就是指芦苇,《诗经》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蒹葭苍苍,白雾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们高邮湖盛产芦苇,每年到了芦苇开花的季节,满眼是白茫茫一片,那种景色是十分优美的。各位可以留意一下这间厅房,她是整个盂城驿保持原状最好的一进房子,它是明代的遗存,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厅、粱、瓦、柱都没动过,完全保持了当年的风格。比方说,这边有两根柁粱,上面有一些木雕花纹,这些花纹都有一定的象征寓意,东面的上面雕刻着一个古代的乐器——罄,罄在古代是一种打击乐器,所以列下来它就有两条鱼,连起来的意思叫吉庆有余;这边是一只弯弯的玉如意,如意的顶端是一个“万”字型的花纹,中间还有一根长长的飘带,连起来的意思叫万代如意。对面也有一些,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是非常讲究对称的。西面的柁粱上刻有一只蝙蝠,在这只蝙蝠的腹部有一枚铜钱,它象征着多福多财;这边刻的是两块方糕,也就是两个菱形的方块交叉在一起,就象我们这里过年时吃的年糕的形状,连起来就是多福多财、步步高升;这边刻的是一支毛笔架在一个古代的银锭上面,它的意思是必定胜利。古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都希望幸福,所以取的都是一些谐音,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民俗内容。1996年盂城驿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这间厅房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看一下两边悬挂的牌匾,来看几个有关邮驿的小故事。第一个是“海瑞整治邮传”。海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清官,他一生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他也是一为整治邮传、改革驿弊的改革家。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5年)。海瑞提出了著名的〈〈驿传三策〉〉、“几由正己”的主张,“几由正己”是要官员们身体力行,从自己做起。海瑞不但提出了主张,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万历十三年(1585年),海瑞奉诏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那一年,他73岁,从家乡赴任,一路风尘仆仆,乘坐小船,而没有弛驿。海瑞在任淳安县令时,查办了骚扰驿站、吊打驿夫的现任总督胡宗宪的公子,接着又挡了招摇过市的都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v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