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投资者角度看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

更新时间:2023-05-24 21: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个人投资者角度看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

刚刚开始关注证券投资的朋友可能必然面临一个极大的困惑,那就是在技术 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这两种分析方式中如何做出选择。 技术分析这里有被很多人奉若神明的威廉.江恩。 基本面分析这边有成为过世 界首富的巴菲特。你说技术分析没有吧,还就有人分分钟给你拿个截图什么的, 向你证明它的有效性。 你说基本面分析没有用吧, 还就有人能给你举个例子出来, 向你证明它在实际应用里的效果。你说那我都学学吧,你还没发现这两种分析方 法有时候是充满了矛盾的。(例如去年的创业板和美国当年的互联网泡沫)

所以说,这个就很为难了。我想学习和掌握一样东西,从入手的时候就有这 么大的分歧, 那怎么才能确保我选择的学习路径是对的腻?面对很多投资者对我 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深深的思考。 直到最近,通过调查和思考,对这个问题有了一点比较系统的结论,在这里 拿出来给大家讲一讲。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越是科班出身,学过 金融的人,越倾向于基本面分析。越是野路子,自学成材的股民,越是倾向于技 术分析。 毕业之后,有一次回学校看我老师,他告诉我正好那天我上学时候参加的一 个关于证券分析的校园社团晚上有活动, 让我晚上过去给学弟们讲讲工作中接触 到的新情况和实战经验什么的。我晚上就去了,讲完大家都挺开心,就出去找了 个地方吃点烧烤接着聊。 这时候就有个学弟问我说,学长,你真的觉得技术分析有用么? 我说,这还用问,当然是有用的啊!你为什么要质疑技术分析腻? 他说,学长是这样,我觉得技术分析面对的是一堆历史图表,然后用基于“技 术分析三大假设”①之上得出的种种推论来分析和预测未来的股价, 这个不科学。 没有基本面分析那么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想了一下说,这个确实有点把我问住了,但是我个人倾向于技术分析还有 科学有用的。你们自己实盘做的多么?效果怎么样? 他们回答说, 做得不少, 效果很一般, 所以对技术分析产生了本质上的质疑。 我说,那你们有没有尝试用基本面分析做实盘腻?效果超过技术分析了么? 他们回答说,也做了,目前效果也一般,但是比对技术分析为依据做的有信 心,因为基本面分析需要时间的验证。 我说,那好,巴菲特的故事你们都听过,就以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为 例。1973 年,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市价总值是 8000 万美元,按巴菲特的推理 来评估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的话。1973 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净利润 1330 万美元,折

旧和摊销 370 万美元,资本性支出 660 万美元,则计算可知 1973 年自由现金流为 1040 万美元。如果我们按无增长进行估价,把这些收益 用美国政府长期债券利率(6.81%)去除,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内在价值达到 1.5 亿美元,大约是该公司市场价值的两倍。如果保守一点按每年净利润增长 5%~6%的话,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内在价值达到 4.7 亿美元。当时华盛顿邮报 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应该在 6.5 倍左右。 这是比较标准的基本面分析吧?这个价格

绝对在他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说的安全边际以内了。但是1973年他买了1000万美金的华盛顿邮报,1974年的时候变成了800万,亏损了20%。后来还一直跌,直到1976年的时候才回本。同期买的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最初10美金买的,最惨的时候跌倒5.5美金,市盈率最惨的时候都不到4倍。不断跌不断买,也是到1976年才回本。

最后挣了多少钱暂且不说,假如你是自己投资,或者你是个基金经理的话,这三年里,你严格按照基本面分析的结果在做。但是,你自己的钱亏损成那样,你能坚持相信你的判断没错么?你如果是基金经理的话,年终计算业绩的时候,你怎么对公司高层和基民做交待?怎么应对亏损带来的大量赎回要求?

还有,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喊他的钻石底喊了多少次?那个钻石底的计算方法是不是按照基本面分析得来的?现在被全国人民嘲笑,都快成反向指标了。

之前回报率最高的基金经理王亚伟,有名的擅长捕捉重组股,那些股票按照基本面分析完全都不应该碰,但是他不买那些重组股,会有那么好的业绩么?

我这个几个学弟想了半天,最后都有点抑郁了。问我说,学长,那证券市场里分析手段都不好用么?就没有什么靠谱一点的办法了么?难道我们学这么多年金融,最后还得像气象工作者那样做天气预报似得,有一部分还得靠猜么?

我说,这个我现在解答不了,但是我接触这么多给机构工作的人士和最基层的股民,看到的结果就一个,证券市场里还是什么实用来什么,少谈什么分析派别,多研究盘面吧。

后来我回来之后,其实一直都在想我这几个学弟问的那个问题,就是, 技术分析是不是真的不科学?面对历史图表,基于“三大假设”的分析,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

我仔仔细细查阅了不少关于技术分析方面的书籍,不论是国内的书籍还是国外的书籍讲到技术分析,基本都是从“三大假设”起手。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几乎没有一本书涉及。

于是我感觉好无奈。正好不久之后去北京,见了我师傅和另外几位师兄。聊天的时候我就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师兄们纷纷表示前几天就有一个海归回来的,说是基本面分析天下无敌,在上海拉起一支私募,搞了2年,真是兢兢业业按基本面选股,买入,搞了2年。你猜怎么着?每份额市值搞到了不到5毛钱,过了一段时间价格也没上去,按着合同,清盘了。

我说,那你们对技术分析怎么看?

他们基本都表示,从理论上讲,不相信。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得用。 后来在知乎上谁给我讲了个笑话,特别符合他们的描述。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早上,A研究员以自上而下的宏观角度给基金经理推荐了一只股票,B研究员以自从下上的微观角度推荐了一只股票。最后,基金经理经过深思熟虑,买了最近底部放量的那一只。

还有师兄和我说,其实不去管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这个东西有用,但是面对股市这么大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的混沌系统。普通投资者掌握不了那些关键的技术指标,就是有些掌握了的,搞不定对分析结果的动态追踪。基本面分析时效性又不好。所以普通投资者根本就不适合自己买股票。你看欧美成熟市场,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把资金委托给基金或者其它机构。自己做股票的非常少。

我说,那你叫中国的普通投资者也买基金?就你们公司旗下的基金,你说让他们买哪个吧?

师兄白了我一眼,说,喝酒,喝酒。你再这么聊天可没朋友哈!

和他们聊完之后,我一点像样的收获都没有,反而是更多迷茫了。但是我一毕业就去了基层营业部,对最普通的股民特别有感情。我觉得他们不应该永远受制于所谓的7.2.1定律。一定是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可以把握的分析和交易体系的。

于是我继续研究和想办法,后来有一天翻书,看到以前上学时候没太注意过的随机漫步理论。

随机漫步理论(法国数学家巴里亚):买方与卖方同样聪明机智,股价已基本反映了供求关系;股票价格变化是随机的,其波动类似于化学中的分子“布朗运动”,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根据技术图表预知未来股价走势的说法是一派胡言。

看完之后我是不认同的,但是又无力反驳。

就在我都快要放弃的时候,有一天去以前工作的营业部看以前的同事,正好午休时间,我那几个姐姐们正在办公室里淘宝。

我T姐要在网上买一条裤子,她和我Z姐说,你帮我看看这个裤子,价钱稍微有点贵,但是款式我喜欢,销量也不错。

我Z姐说,那你再看看详情评价,再看看上架多长时间了,单月销量多不多,看看是最近热款,还是火了有一段时间了。

我正好在这边看一支股票的MACD,我一听这对话,突然就有一种脑海里的电灯泡被点亮了的感觉。我一拍大腿,哎呀,想通了,我终于想通了。

我赶紧又翻了翻所有的副图技术指标。终于知道为什么没有人说得出来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了。原来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根据三样东西算出来的,价格,时间,成交量。我们太长时间都只想着这个线怎么走意味着什么,这个线出现这样的变化是怎么回事。我们都忘了,我们看见的这些线就是直观化,图表化了的价格,时间,成交量这三个最最基本的东西。用它来判断和分析价格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天经地义到了我们都忽视了它们。

所以,随机漫步理论是没有错的,如果将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股票获取价格差值,视为一种将股票商品化,进行交易获利希望获利的行为的话,那么它和我们在市场上买卖一条裤子是没有区别的。在短期内,这个价格是随机漫步的。比如,我是一个卖裤子的卖家,看见这个顾客是个不差钱的土豪,我会试图提升价格。顾客是个比较计较价格的普通人,我会给予一个比较正常合理的价格。最终的成交价在双方的讨价还价中完成。这个价格最终的确定有随机性。但是,稍微长一点的时间内,价格的变动是受整个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价格,时间和成交量是我们最基本的判断市场供求关系的数据。

就像我们去买一条裤子,即使我们不能通过这三个要素来锁定一个成交价的话,但是判断这条裤子在什么价格范围内进行交易是一定要建立在这三个要素之上的。所以基于这三大要素提出的“证券分析三大假设”是有其合理性和现实基础的。

首先“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我们可以想象,在包括证券在内的所以商品,独立的市场行为必然有信息不对等的情况,比如一条裤子,我并不确切的知道它在卖家手里的进价是多少。但是如果我连续的,不间断的进行观察。我是可以判断出最进行进价的那个价格的。当然在市场上一定会有超级买家或者是卖家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进行获利。但是最终确保他的获利落袋为安的过程一定是有成交量显示的。例如我提前知道了一个上市公司的重大利好消息。我一定是悄悄进行买入行为,我可能利用价格的涨跌进行欺骗,保证我的买入价始终比较低,但是我

无论如何是掩饰不了我的买入行为产生的成交量。所以经过细心的观察市场中不被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可能随着市场行为变化的效果被我们捕抓到的。

其次“价格沿趋势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v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