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要点2015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7 06: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科研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第1章 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

1.1 前言与基本概念

1、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 2、求知的四种方法: 宗教 权威 逻辑 科学

3、看待现实的3种观点:

前现代观点:个人的经验无关紧要,也不能改变现实;

现代观点: 有一个客观的现实,但是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经验,因此客观现实和主观经验能够并存;

后现代观点:没有客观事实,只有对现实的印象或者主观经验,这些现象和经验都被认为是现实或者真理。

1.2科学研究过程

是对自然或者社会现象做系统性的、受控制的、实证的和批判的调查,他可以始于理论,也可以终于理论。

1、科学研究过程的4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研究问题; 第二步,进行文献回顾;

第三步,找到理论并且形成假设; 第四步,设计并执行实证研究。

1

2、研究设计的两个目标 --控制差异 --确保效度

三大类差异:最大化系统变异,控制外生变异,最小化误差变异 系统变异:因变量的差异,它受到研究假设中的自变量的影响; 外生变异:外生的或者研究目的不希望得到的其他因素的差异; 误差变异:由于随机波动而导致的指标差异; 效度:指研究成果的可行程度。 四种效度:

构念效度:测量的准确性

内部效度:结果是否真的由所假设的原因导致

统计结论效度: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行程度

外部效度:假设的因果关系能否应用到对因果变量的其他测试方法,推广到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

第2章 研究的起点:提问 2.1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问题的重要性和新颖性; 问题与理论和实践的相关性;

2.2 用什么方法发现好的研究问题 由现象驱动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

由方法驱动的问题:多层次、纵向、跨文化 由灵感驱动的问题:深度思考、与他人交流 由文献驱动的问题:广泛阅读

2.3 如何将一般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 化问题为研究设计

2.3.1研究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 用定性方法研究全新的课题和变量 用实验法研究具有因果关系的假设

用问卷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来检验相关性假设

2.3.1.1问卷研究法分(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时间维度影响因果)

横向研究法:同一时间段内,对研究的所有变量搜集大样本的数据,这些样本通常跨越部门、企业甚至国家。

纵向研究法:对确定的样本的变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去搜集数据。

第3章 管理研究中的理论建构 3.1理论和理论建构

理论:Merton定义为“在逻辑上相互联系并能获得实证性验证的若干命题”

Bacharach定义为“一个概念和变量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概念之间通过命题联系在一起,而变量之间则通过假设联系在一起”

2

中层理论:相对宏大理论和细微理论而言,概念是中层理论的基本要素

3.3.3做出理论贡献的方法: 判断标准:实证的和理论的 四种发展理论的方法:

深化:研究者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了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繁衍: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者某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的现象上。 竞争: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却做出与原来理论争锋相对的解释。

整合: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3.3.4归纳和演绎

归纳:通过对于具体事件的总结,从中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或者原则。 演绎:将笼统的、一般性的原则推演到具体的事例。

3.4实证研究中的理论描述 讲述一个故事

列出参考文献和引用别人的成果 引用实证研究发现 在概念之间构建联系 为研究建设进行的推理 运用框图说明理论 结束并继续故事

第4章 构建中国管理学理论的机会与挑战 4.2科学哲学: 实证主义 逻辑哲学论 逻辑实证论 进化认识论

4.2.1问题产生于三种不同的情境: 1、理论与观察或者实验的结果不一致 2、理论系统内部发生互相矛盾的现象

3

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第二部分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5章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实证研究注重客观现实与抽象理论之间的双向依赖关系。 5.1.3实证研究中的数据搜集 数据的三种来源:

1、外界直接可以观察到的事件作为数据来源,在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将外界信息转化为数字;

2、研究者无法直面直接观察对象,需要借助测量工具,实现数字化的描述; 3、将测量工具用于他人可以观察的行为。

5.2.1 研究设计的目的和过程 研究设计的目的有三: 1、有效的回答研究问题; 2、满足实证研究效度的要求; 3、控制研究中设计的各种变异量。

5.2.2 研究方法的选择 1、实验法

自变量由研究者控制或操纵;

当研究者主要关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剔除各种替代解释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时,实验法是最好的选择。 2、准实验设计

没有对被试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而是在自然场合下进行观察。

相对于实验法,缺点在于不能用随机分配消除混淆变量和替代解释,内部效度略低,但是准实验设计对研究条件要求较低,可以做到灵活多变,而且所得到的结论使用范围较广。

3、问卷调查

特点是快速、有效、廉价。

需要大规模的样本才能保证自变量有足够的变异量。 4、二手数据

来源不受研究者控制,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配。

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较高,适用于研究对象较大、需要较大规模样本、时间跨度长。 5、质性研究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接触。

样本量普遍较小,经常通过方便抽样方式获得。 由于来源不受控制,很难将研究结论进行重复验证。

对研究过程控制程度较低,质性研究对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推论不容易严谨。

它可以作为数据来源方式、其他研究手段补充、成为孕育新概念、新理论的摇篮。

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对研究结果的预期。 选择研究方法主要考虑的点见书130页。

4

5.2.3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匹配 5.2.4 数据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5.3 实证研究的效度评价 1、构念效度:测量的准确性

如何提高构念效度,有两种方法:

从分析抽象构念的角度,需要精确定义理论构念并明确它的内部结构。 从变量自测的角度,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以控制测量误差。 2、统计结论效度:以统计检验对假设的关系进行解释的可行程度 统计决策的四种可能性: 接受正确的零假设 拒绝错误的零假设

拒绝正确的零假设“存伪” 接受错误的零假设“去真”

3、内部效度:结果是否真的由所假设的原因导致

3.1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出自变量之外的各种混淆变量。 3.2常见混淆变量: 过去事件的影响; 成熟效应; 测验效应; 统计回归; 自我选择效应; 流失效应; 测量工具效应。 3.3如何预防:

一方面,从强化变量间的理论联系出发,在概念层面充分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因果关系,同时通过文献搜寻可能影响的混淆变量,予以测量,在统计检验时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从选择研究方法上进行考虑。

4、外部效度:假设的因果关系能否应用到对因果变量的其他测试方法,推广到不同类型的人、环境和时间当中。 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研究样本的选择;

研究环境本身可能具有特殊性,造成我们得到的结果无法推论到整个目标群体; 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

5.4 实证研究中的变异量控制 5.4.2 最大化系统变量 5.2.3 控制外生变异

常用的控制方式:142页 1、排除法

2、随机分配法 3、配对法

4、统计控制的方式 5.4.4 最小化误差变异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