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试题

更新时间:2024-02-26 0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7-18年实验班 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姓名: 学号: 实验班强化训练 组稿:姚胜军 选修三第1期 1.第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③《布列斯特和约》签署④凡尔登战役结束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③④①D. ②③①④

2.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D.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最主要矛盾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转入阵地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

A. 俄军的夏季攻势B. 凡尔登战役C. 马恩河战役D. 索姆河战役

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B. 英德矛盾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C. 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D. 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6.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一战’后,在整个欧洲大陆,旧秩序正受到怀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成为了经济大国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7.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8.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9.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A. 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 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试卷第1页,总7页

C. 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 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10.“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界定一战性质的依据是

A. 一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 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 一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 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11.战争中敌我双方都会力争战场、战地、战区的主动权。下列战役,由英法联军主动发动的是( ) A. 凡尔登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不列颠之战 D. 阿拉曼战役

12.1909年,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出版的著作《巨大的错觉》,在其中写到:即使德国军方可能想和英国分个高下,但“在德国国内也没有哪个重要机构能够避开严重的损失”。要是战争爆发,“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安吉尔认为世界大战能够避免的原因是

A. 德国国内矛盾尖锐,害怕战争B. 全球化的时代断绝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C. 德国综合国力不如英国,不会发动战争D. 个别历史人物可以阻止战争的爆发 13.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这一战役分析争确的是 A. 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 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C. 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 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损失不包括

A. 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B. 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 C. 忧心仲仲,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 D. 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15.《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实力的劣势B. 社会矛盾的尖锐C. 军事生产的膨胀D. 军事战略的失误

16.1917年出现于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革命,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这种“影响”可以理解为 A. 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德国集中军事力量在西线,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C. 欧洲东线战事基本结束,加速了一战的进程 D.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17.【加试题】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

A. ①B. ②C. ③D. ④

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试卷第2页,总7页

18.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 甲午中日战争中D.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下图反映的是某历史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数据。对此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发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后B. 以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D. 加剧列强间矛盾冲突,导致军亊对抗和战争 20.某盟约第一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负担同样的义务。对这一条约的签订分析正确的是

A. 加剧欧洲局势的紧张并推动走向世界大战B. 拿破仑的扩张激发了欧洲的民族主义情绪 C. 反法同盟内君主制国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D. 说明法德矛盾成为此时欧洲最主要的矛盾

21.19世纪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快速崛起,赶超或接近英国、美国等老牌工业国家。这主要由于德意日等国

A. 完善的代议制民主的优越性B. 摒弃自由主义模式的局限性 C. 后发国家经验汲取的普遍性D. 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22.1917 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亊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A.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B.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奉行对德中立政策 C.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23.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计划开始破产的战役是

A. 凡尔登战役 B. 索姆河战役C. 马恩河战役 D. 日德兰海战

24.一个西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A. 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 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 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 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2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B.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 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D. 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试卷第3页,总7页

2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 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 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C. 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D. 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27.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 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 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 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A.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29.【加试题】观察下图.以下标题最合适的是

A. 一战中德国势力的扩张 B. 一战后欧洲领土的变迁

C. 二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魅力 D. 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

30.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有关他所描述的这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 一战中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B. 首次出现了飞机、坦克

试卷第4页,总7页

C.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D. 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31.“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3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33.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34.下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 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 35.有历史学家指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一战所有的主要参战国均严重低估了现代化军队所要花费的弹药数量。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表明一战

试卷第5页,总7页

A.极大破坏社会生产力B.促使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C.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36.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7.观察下面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A.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 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 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 D. 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38.读下表,表中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 年代 1918.5—1919.4 1919.5—1920.4 增减 日本纱 70891 34177 -36714 印度纱 39251 138996 +99745 合计 110142 173173 +63031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抵制日货运动高涨 C.北洋军阀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D.天津、青岛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39.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40.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艰困的时代。”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

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C.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41.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的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从217万成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的哪一时期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 D.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后

试卷第6页,总7页

42.“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 C.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D.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43.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W.E.B.杜波伊斯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主义 B.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D.民族自决原则写进了国联盟约 44.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奥匈帝国 45.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的话:“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撕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从事战争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B.欧洲矛盾重重使战争成为一种常态的现象 C.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使英德矛盾变得尖锐D.德国与英国不值得为商业利益而进行战争 46.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一次重大“危机”。若把握得好,中国则可能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若把握得不好,则会坠入深渊。当时,急切寻找新的国家认同、加入国际潮流的浪潮在中国波涛汹涌,中国有一批学贯中西及对国际体系有深刻认识的精英,对中国不利的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在崩溃。从1916年到1918年,一支至少由14.5万名来自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的中国人组成的非武装后勤组织——华工军团,被派往法国分别配属到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中。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使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他们用爱国热忱和政治智慧,使得北洋政府屈从日本的妥协方案曝光;他们和国内民众遥相呼应,迫使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巴黎和约;他们和北京、上海的青年们,同样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摘编自《华工军团的血色浪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希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和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工军团”的历史贡献。

试卷第7页,总7页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索姆河战役开始于1916年6月,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在1917年,《布列斯特和约》签署在1918年,凡尔登战役结束在1916年12月,故①④②③排序正确,故B正确,ACD都错误。故选B。

2.D【解析】“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说明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说明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不符合一战这个时间,故排除AC。

3.C【解析】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是因为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战争是非正义的,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不能依据战争是由帝国主义国家参与就认定战争的性质,二战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但却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B D两项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点睛: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长期以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其的考查进入了选修层面,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两次重要战争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直至今日仍旧存在,尤其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仍有必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

4.C【解析】回顾已学史实可知1914年7月到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德国想一举击溃法国,结果法军在总司令霞飞的指挥下顶住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最终迫使德军转入阵地战,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

5.A【解析】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殖民权,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是主要原因;C和D项不符合题意。

6.B【解析】美国成为了经济大国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不是一战后,排除.①;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受到沉重打击,加之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故本题答案选B项,排除ACD三项。

7.A【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日本趁机强占它们在远东地区的势力范围。战争期间,美日之间的矛盾虽然有所激化,但日本还不具备在世界范围内同美国争夺的实力。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排除BCD,故本题答案选A项。

点睛: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时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项④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8.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的理解。这两种行为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国家利益展开的, 它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 重大变化, 但力量并未因苏俄退出而削弱, 反而使同盟国一步步走向崩溃, 加速了 一战的结束。故①②③④都正确,本题答案选D项;ABC说法不全面。 9.B【解析】同法作战是为了限制法国势力过分强大,同法结盟是为了共同对付德国,防止德国过分强大,体现了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与题干无关;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没有看到事件的实质。

10.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战使由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B正确。一战的范围不仅是欧洲,A错误。一战后的分赃国还有日、美、意等国,C错误。一战后,欧洲还是世界的主导和中心,并未遭受毁灭性打击,D错误。

1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由德国发动,是德法之间的较量,排除A。索姆河战役是英法联军对德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彻底击溃法国北部德军,B项正确。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排除C。阿拉曼战役是英军在美国的支持向非洲的德国兵团发动的战役,排除D。

答案第1页,总5页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英法联军主动发动”,二是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不列颠之战、阿拉曼战役”等重大战役,从中判断符合设问要求的即为正确选项。

12.B【解析】材料中“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可知经济一体化迫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害怕战争”;C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扩大了个人的作用。

点睛:材料“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13.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在此之前,美军的大量援助及陆军支援已经到达法德前线,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故答案为D项。A项为第一次马恩河战役,B项为凡尔登战役,C项为索姆河战役,均排除。

14.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C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损失,故排除;D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损失,故符合题意。

15.A【解析】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业实力的不足即经济实力的劣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矛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军事生产的膨胀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军事战略的失误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6.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革命制止战争,即两次革命俄国退出一战,欧洲东线战事基本结束,也就加速了一战的进程,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属于“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加速一战结束而非标志着一战的结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战争引起革命而革命制止战争。

17.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该战役是马恩河战役,与图示②符合,B项正确。①为索姆河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A。③为凡尔登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④为日德兰海战,与题干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9.D【解析】从图表看出,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情况倒挂 ,从而引发列强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战争,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现象,A错误;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殖民地的数据,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C。

20.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中意大利和德国缔结了针对法国的军事同盟;法国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与英、俄建立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针锋相对并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项正确。题干信息中没有涉及拿破仑,强调意大利和德国缔结了针对法国的军事同盟,排除B。题干强调意大利和德国缔结了针对法国的军事同盟,而非反法同盟内君主制国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排除C。D项说法错误,20世纪欧洲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1.D【解析】德国和日本19世纪末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国君具有很大权力,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答案第2页,总5页

有很大的局限性,A错误;19世纪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国家主导经济发展,扶植经济,经济快速崛起,并不是推行自由主义模式,故D正确,B错误;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22.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严复主张中国应参与对德国宣战,通过对德宣战争取政治上的平等权利,缓解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借机谋求外交上的主动权,A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严复主张对德参战,排除B。C项預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与题干中“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不符,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到中国应先整顿内政,然后才对德宣战;而是对德宣战胜利后,整顿内政,正确国家独立,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军速战速决计划开始破产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恩河战役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难以承受长期的消耗战,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计划开始破产,故C正确。凡尔登战役是西线的转折点,故A错误。索姆河会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是一战中最惨烈的阵地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坦克投入实战中,但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日德兰海战属于海上战争,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名师点睛】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部战线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12日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6.3万人,德军损失22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24.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故题干观点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故答案选A。两大军事集团犮动战争都是有罪,故B错误。题干观点不正确,故C错误。题干观点不正确,这与秘密外交无关,故D错误。

【名师点睛】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5.B【解析】印度支那是法国的殖民地,“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26.B【解析】试题解析:题干材料表明美国在一战爆发后采取中立政策,其直接目的在于“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故选B。在一战中,美国更是大发战争横财。A中的扩大殖民地一说没有依据性。CD不符合一战时期的美国。

27.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图表中时间和数据的变化可知在一战期间欧洲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民族工业获得发展,但是一战结束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萎缩,这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压迫的特点,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直接”表述错误,BD项不符合题意。 28.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大权独揽,可以直接宣战,排除AB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权力较大,有权对外宣战,但是,需要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所以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答案第3页,总5页

29.B【解析】地图中有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国,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一战时奥地利和匈牙利属于一个国家——奥匈帝国,一战后两国分立;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新建立的国家,所以排除掉A,选B。二战中苏联的东方战线应该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但是图中这些地方并没有和苏联用一样的颜色标注,故C不符合题意;二战后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应该属于其中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地图中两国的颜色是不同的,故排除D。

点睛: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就可以通过历史地图题来考查,所以有待于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读历史地图应该包括地图的名称、地图中的图例和地图中的关键地名、河流、山脉等相关信息。这一题中的信息只有从国家名称和不同颜色去判断,因为没有图例和名称,所学知识是分析这一地图的必备条件,所以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30.A【解析】从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在一战中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故A项正确;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使用了坦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两栖登陆战,故D项错误;C项中首次投入使用的武器是英国的坦克;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从四个选项中找到相关答案即可。

31.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说明息一战促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故B项正确。 考点:20世纪和平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32.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主旨是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而非德日矛盾的激化,排除A;日本种种参战的借口,都是意在掩盖参战意图,故选B;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C;力图保护东亚和平只是对德宣战的借口,排除D。故选D。

3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之后的事情,不符合题干时间段“1821—1920年”。进一步可知,ACD三项表述客观,均符合史实,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3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图画可以看出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现代派绘画出现的背景是因为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创伤,人们的精神处在彷徨、苦闷当中,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与艺术·美术·现代主义风格

35.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结合所学,在一战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订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以适应战争的需要。ACD项都与材料不符,因此选B。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影响。

答案第4页,总5页

36.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国为了战胜法国而发动了一场战役,结果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德国也没战胜法国,故②表述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①③④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

3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漫画中可以得出的信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C项是英国的政策;B项中俄罗斯帝国和英法的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不同;A项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选D。

3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918——1920年”、“日本纱,-36714”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三项属于无关项,而且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ACD。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3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是二战后不是一战后;B项正确,一战后美国欧洲的财政金融地位下降,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有利于美国领导世界;C项错误,国联是被美英法等共同主宰,不利于领导世界;D项不符合史实。

40.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中的“一场灾难”及几位学者的对话,可以看出这场灾难给欧洲造成深远的影响,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社会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困难,再联系历史上欧洲战争,可以判断是一战的影响,故选B。 41.B42.D43.A 44.D45.C 46.(1)目的:摆脱被压迫的地位,和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有利条件:民族意识的觉醒,具有国际意识的知识分子的存在,旧有的、对中国不利的国际秩序正在崩溃等。

(2)贡献:在欧洲战场流血牺牲,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协约国集团战胜同盟国集团做出了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和配合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的斗争,促进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等。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社会普遍希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和有利条件均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到,例如目的可以在“一举摆脱内外枷锁,以平等身份进入国际社会”中去找,有利条件可以从“中国有一批学贯中西及对国际体系有深刻认识的精英、对中国不利的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在崩溃”中去找即可。

(2)“华工军团”的历史贡献主要从“他们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使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他们用爱国热忱和政治智慧,使得北洋政府屈从日本的妥协方案曝光、他们是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等中去找。

答案第5页,总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k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