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将领汤慕禹

更新时间:2023-11-17 04: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61 红军将领汤慕禹

汤慕禹(1903—1932),原名汤国良,号育才,出身于原四川巴县木洞区双河乡太平村仰天湾。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中共党员,曾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 后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回国后到洪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参谋长,红六军军长、红三军教导团团长、中共鄂西临时分特委执行委员后、红二十五师师长兼独立第三团团长、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二分校总队队长,红三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师参谋长,红八师师长等职,参加了瓦庙集、张家场等重大战斗。1932年10月在湖北荆门半边街中弹牺牲。

1903年,汤慕禹出身于原四川巴县木洞区双河乡太平村仰天湾一户世代相袭的书礼之家。汤慕禹幼时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在家乡读了十来年私塾后,年方弱冠的他不仅诗词歌赋闻名遐迩,而且对书法也有也相当造诣。他常在乡里撰书题碑,镇旁“黄桷树”徐氏故宅大院门上前几年还残存着他当年书写的门联:“仰见天寨凤云际,俯听江畔渔歌欢”的刻迹。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四川军阀混战,巴涪南川一带盗匪不绝,连年灾祸,民不聊生,礼崩乐坏,后生误学。汤慕禹初意启蒙后生,开发民智,于是在家乡兴学育才,他主办的私塾学馆当年就设在木洞双河场汤家祠堂的大院里。开馆不久即声名远播,周围数十里的学子都选读他的私塾。汤慕禹治学严谨,擅长书法,他的不少学生都能写一手好字,台湾学界的刘观韩先生和原重庆市书法协会南岸分会理事长汤美道先生以及海内外军政学界老一辈的不少人都曾受其教益。

1925年,四川军阀割据,内乱猖獗,烽烟迭起,鬼魅横行,百姓痛苦不堪,汤慕禹忧国忧民,决心投笔从戎,于是他毅然别父母、抛妻女、出夔门、下广东,以其将帅之才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学习。汤慕禹由于学习刻苦深研,成绩优异,学校按期将其由预备生转入正式生。1927年,他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任初级军官,参加北伐战争,在军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他随贺龙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遭挫后他又被派赴汉口准备回四川搞武装斗争。到武汉后他得知重庆发生了“三?三一”惨案,四川形势十分险恶,军委急令其去安徽助战。炮火中汤慕禹不幸身负弹伤,党中央将其潜送上海,住共和旅馆医治。伤愈不久组织又派他去苏联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这时他改用俄文名“索科洛夫”。他在莫斯科学习期间,还常与其堂弟汤美道书信联系,不

1

时寄些照片和书刊,训导家乡青年立志发奋,努力求索,不忘救国。

后来,各地军阀大肆进行反共围剿,屠杀革命志士,并迫害他们的家属。从此汤慕禹和家乡联系中断,亲属们就再没有他的音讯了。

解放后,汤慕禹堂弟、原川东地下党员汤美道曾委托任白戈市长多方查询,但终无下落。直至近年,因中央军委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经湖北省军区军史资料编研室一年多查证,终于在中央军事档案馆160—1—02684号档,《红军英名录》第119页中查到了相关记载。同时,也找到了贺龙元帅生前,《湘鄂西的战斗回忆录》中,关于汤慕禹的记述。特别是原国务院卫生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贺彪的谈话记录,更是凿凿有据。1992年,汤慕禹烈士身份才终于得到确认。

原来,汤慕禹1927年留苏深造后,于1930年学成回国。同年秋,党中央派他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军团指挥部参谋长,协助贺龙军长指挥南征作战。不久,汤慕禹又任红六军军长,先后同段德昌、许光达共同领导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后来的几次反围剿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作战英勇。1931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时,贺龙任军长,他任教导团团长。4月他随红三军主力北上,5月攻克房县,建立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7月被选为中共鄂西临时特委执行委员。这年9月,红三军主力辗转洪湖时,留下教导团与地方武装合编,成立二十五师,汤慕禹任军长兼师长,与政委朱勉之指挥师部,坚持地区游击斗争。1932年春,汤慕禹率二十五师主力返回洪湖革命根据地,任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二分校总队长,又接替段玉林之职,任红三军九师师长。不久他又接替许光达任九师二十五团团长和八师师长,率部参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同年10月,在湖北荆门大瓦山半边街反围剿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汤慕禹烈士,性格倔强,刚直不阿,是一个有志气有胆略的热血儿男。他自幼不仅抱负远大,而且对尊长非常敬重,对四邻百姓关怀备至。自阔别亲人投身革命后,他在寄与亲人的信件上写道;“男以祖国立将沦亡,吾曹青年负有国民分子之责,禀别大人,奔驰出外,四海为家,学习军事,研究政治,蠢蠢拙志,欲将来为国效力,同挽狂澜。今而置诸不理,免首自愚,罪莫大焉。但远限天涯,昨欲能为,所图国事,岂甘中弃。”文中表现了他立志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决心。

汤慕禹的家乡地处巴 (县)涪(陵)南(川)三县交界的山区,在当时可谓穷

2

乡僻壤,民国时期交通异常闭塞,经济文化又十分落后。慕禹烈士以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受到革命理论和实践的陶冶后,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浴血奋战之中,迸发出了无比强烈的革命激情。

汤慕禹为创建和领导洪湖和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不惜牺牲了他年轻的宝贵生命。他为我们重庆巴南的后生晚辈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也为巴南区乃至重庆市的现代史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汤慕禹是贺龙、许光达、段其昌等人的亲密战友,是巴南籍级别最高的红军将领。汤慕禹的生平事迹现已陈列在湖北荆门“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家乡人民为了缅怀他的战斗业绩、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原中共巴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双河口镇中学改名“慕禹中学”以为永久纪念。(林永蔚撰稿)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