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5第4章第2节糖类第2课时作业1(1)

更新时间:2023-03-15 1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课时

1、能够鉴别醋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Cu(OH)2悬浊液 C.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能够鉴别醋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Cu(OH)2悬浊液,与Cu(OH)2悬浊液反应的现象分别是形成蓝色澄清溶液、加热至沸腾,观察有砖红色沉淀和无明显现象。故选B。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点评:根据醋酸、葡萄糖与蔗糖的性质,与Cu(OH)2悬浊液反应现象不同加以鉴别。 2、实验室进行下列反应时,需用水浴加热的是( ) ①石油的分馏 ②合成乙酸乙酯 ③制取乙烯 ④制硝基苯 ⑤蔗糖水解

⑥葡萄糖溶液的银镜反应 ⑦测定KNO3在80℃时的溶解度 ⑧制溴苯 ⑨乙酸乙酯的水解

A.④⑤⑥⑦⑨ B.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⑦ D.②③⑤⑥⑦ 【答案】A

【解析】当某化学反应或操作需要控制温度在100℃以下的某一温度或某温度范围的反应时,需用水浴加热。

3、下列选项中的各组物质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果糖和蔗糖 B.甲酸甲酯和乙酸 C.对甲基苯酚和苯甲醇 D.乙二醇和丙二醇 【答案】A

【解析】A项,果糖C6H12O6与蔗糖C12H22O11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中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中两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乙二醇C2H6O2与丙二醇C3H8O2是同系物。

D.Na2CO3溶液

4、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 ) A.用新制Cu(OH)2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蔗糖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 C.浓H2SO4可使蔗糖脱水变黑,证明蔗糖含C、H、O三种元素

D.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水浴加热几分钟,加入到银氨溶液中,不能产生银镜,证明蔗糖不水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做银镜反应之前要用碱中和稀硫酸. 5、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纯净的麦芽糖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②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 ③1 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 ④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的产物完全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它属于低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其反应类型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都属于低聚糖 C.等质量的丙醇和乙酸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的质量相同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OH 【答案】C

【解析】乙酸和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根据有机物耗氧规律,等质量的乙酸和丙醇完全燃烧时所需氧气量不同,选项C错误。 7、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用碘水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B. 苯、溴水、铁屑混合可制得溴苯

C. 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可用来检验溴元素的存在

D. 在蔗糖溶液中滴入稀硫酸加热,再滴入银氨溶液,无银镜产生,说明蔗糖没有水解

18

18

【答案】A

【解析】解: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实验.

8、向淀粉溶液中加少量稀H2SO4,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是否完全水解,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新制的Cu(OH)2悬浊液 C.碘水 【答案】C

【解析】解:本题考查淀粉的性质和用途.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醛基需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检验水解是否完全,若未完全水解应有淀粉存在,碘单质与淀粉显蓝色,应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故选C.

9、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溴水

A. (C6H10O5)n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 B.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

C. 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D. 反应③和④都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解:本题考查多糖的结构与组成、葡萄糖的性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以及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A、淀粉或纤维素均是多糖,因此(C6H10O5)n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A正确;B、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B正确;C、乙酸乙酯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不能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C不正确;D、酯化反应以及酯类的水解反应均是取代反应,D正确,答案选C。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操作和现象 项

结论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A 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B 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糖 成 C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析出了NaHCO3 HNO3分解生成了NO2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 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红色褪去 【答案】C

【解析】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硝酸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管口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不是HNO3分解生成了NO2,结论不正确;故A错误;B.葡萄糖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B错误;C.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C正确;D.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C。

11、将蔗糖溶于水配成10%的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硫酸并水浴加热,然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没有红色沉淀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个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硫酸,再放在水浴中加热,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并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足量

NaOH

溶液的作用是的气体只有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解液中含有H2SO4,破坏Cu(OH)2而使其不能与葡萄糖发生反应 生成红色沉淀 中和硫酸 C12H22O11(蔗糖)+H2O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CH2OH(CHOH)4COOH+

H2SO4+2NaOH===Na2SO4+2H2O,CH2OH(CHOH)4CHO+2Cu(OH)2Cu2O↓+2H2O

【解析】蔗糖在稀H2SO4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但用新制Cu(OH)2检验醛基

的存在时,要用NaOH溶液中和H2SO4.

12、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现按以下方式进行:

已知F、H均是具有香味的液体,F为E的三聚合物,并具有特殊的六元环状对称结构,试填空:

(1)A的名称________;D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纤维素 OCH3CH3

【解析】B分子式为C6H12O6,酒化酶作用下生成D(C2H6O),则推断B为葡萄糖,A是纤维素,D为CH3CH2OH,E为CH3CHO,G为乙酸,H为乙酸乙酯。F是乙醛的三聚物,

则有六元环,则F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7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