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看继承与创新

更新时间:2023-08-31 06: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概括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丹下健三、村野藤吾、矶崎新、黑川纪章以及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中国建筑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第**卷第’!期

年’""))月

文章编号:()!""#$%&’(’"")’!$""*($"*

山西建筑

KL/MNO/P<LO,H<,-PH

Q:4.**M:.’!

R;4.’""

)

*(

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看继承与创新

任延敏

张祥智

要:概括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丹下健三、村野藤吾、矶崎新、黑川纪章以及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

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中国建筑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伴随着经济的现代化,日本完成了其建筑现代化的过程。从二战以后日本建筑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引进、吸收、创新的运行轨迹。

文献标识码:/

经济迅速地与国际接轨,同欧美先进国家的距离逐渐缩小,进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处于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日本建筑的发展同样遵循着引进、吸收、创新这一规律。当时欧美国家现代建筑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之际,他们大力推行的工业化建造方式又与日本战后需要尽快重建的状况相吻合,因而“国际式”很快占领了日本建筑舞台,形成席卷之势。这从京都城市重建中可以

!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特定的时空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为了复兴经济,全面学习和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后加以消化、吸收,这使得日本

阿尔托善于从当地的历史中汲取营养,重视从建筑方言与原型中反映出来的人们的内心需要,并将此运用到设计中。卡累利(0)就是对他影响比较大的原型。阿尔托曾这样阐释卡累1234516

利:)卡累利建筑对原生木材的依赖;)卡累利村舍在外观上和!’感觉上与希腊遗址的相似性;)卡累利建筑聚落具有生物特征的*一方面,即“可生长性和适应能力”。这揭示了阿尔托的“古典主义意识以及对远非原始的乡土风格的兴趣”。如同赖特对“尤索妮娅”的迷恋,珊纳特塞罗市政厅则是卡累利原型的再现(见图)。选择芬兰远东的原始农舍群落作为参照,更包含了阿尔托的!

一种前工业时期民主的理想,即通过公共机构(市政厅、教堂、图书馆)来组织松散却平等的社会框架。珊纳特塞罗市政厅位于城市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中心,包括一个“-”型的会议室和一个独立的公共图书馆,并组成了内向的院落。

!!!!!!!!!!!!!!!!!!!!!!!!!!!!!!!!!!!!!!!!!!!!!!!!!!!

式。尽管空间序列的变化暗示空间仪式的存在,最终达成的是充满着当地文化色彩的公民空间,并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城市生活与乡村世界之间的中介。

阿尔托对民族文化、地域性的理解和表达无疑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建筑的民族性、地域化并不是仅仅以在建筑表面粘贴一些所谓的民族符号来体现的,前几年我国大地上流行的仿古一条街,琉璃瓦大屋顶来体现民族性的做法无疑是肤浅的。民族性是要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挖掘,结合所在地的地域文脉来体现的。现今,国家正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给建筑师们提出了很好的课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民族文化性、地域性。现在新农村建设有一个很不好的趋势,农村的主管领导们或多或少都把这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建设要政绩,政绩如何体现。在新闻上不难发现农村建设的好坏最大的卖点无非是当地农民都住上了政府统一规划的红顶白墙的小洋房,屋里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这不是新农村建设所需要达到的。现在中国的城市已经是千城一面,毫无各自的城市特点。这一趋势逐渐向农村蔓延,难道若干年后,农村也是千村一面。相对于城市来说,民族的文化、传统还保留的更加纯正,地域性的体现也更为明显。如何做,已经是摆在建筑师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

图!珊纳特塞罗市政厅

参考文献:

]徐千里.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正如曼弗雷多 塔夫里(7)的评价,“他(阿尔托)[168239:,18;25

版社,’""".的作品决不会在远离自己扎根的土地之外繁衍生长”。珊纳特塞

][英]肯尼思 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罗市政厅设计,通过对当地传统的尊重、对芬兰原始村落原型的[借用以及对基地周边环境的契合,展现了充满自然诗意的营建方

[7]原.

山,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0*12&’

:,,34+(5&6(<:=>5639?5@AB:6B23@321B@5B35@1614E3F@A393F56:8H4@:82:=@A2331F3B@FF;BA1F93I:@5:614A;=163=:@5:623F3B@8:2CDGCC

,,,B:6F@2;B@5:616961@;23A12=:65:;F235:6145E1@5:6.,A2:;AHJ4161@5:6F:6H4I1H4@:5@F;==125E3F@A393F5656B:6B3@:8H4@:F:1F@:GGCGGC>32383236B38:212BA5@3B@F.

:,,,78*5;+61@;23235:6145E1@5:661@5:6FB:6F@2;B@56B:6B3@FGGC9: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任延敏(,女,工程师,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邢台"!#%&$)(+"""

张祥智(,男,高级建筑师,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邢台"!#%&$)(+"""万方数据 

概括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丹下健三、村野藤吾、矶崎新、黑川纪章以及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中国建筑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

第##卷第"!期

年"%%&&月

山西建筑

得到有力的注解。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引进的、代表发展方向

[]!的文化一般会在一定时期内占据绝对优势,成为时代的主流。

安藤忠雄认为与西洋建筑光空间的表现相比较,日本建筑的光空间更趋柔淡,没有对比所造成的力量感,但另有一种和谐的美。“充盈的光中包含着人心化的精神”。因而他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塑造更具个性的光空间。安藤忠雄探求的是日本文化中深层次的意识,期望通过自己的设计与人们心目中的美暗合。因此他的建筑更需要人们身处其间去观察与体味,从“住吉的长屋”到“冥想之庭”,都体现着他的这种不懈的追求。

使大多数人一时间忽视了自己固有文化中的积极部分,而醉心于对“时尚”的追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类似于“时尚”的特性(在一定的阶段与社会发展、审美情趣等相一致,随之情况发生变化),为日本建筑以后的发展趋势埋下了伏笔。

——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造!民族意识的觉醒—

“国际式”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变得不合时宜,僵化、冷漠、割裂传统等各种弊端日益显现出来。正如一切艺术形式一样,“现代建筑这一词汇一经确立,且用法完善后,就同时产生一种贬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倾向”。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启示

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建筑吸收西方建筑要素,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现代日本建筑的特色。建筑师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种种思潮,在建筑界反映为对现代建筑的修正、扬弃乃至颠覆。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民族自信心重新树立起来的日本建筑师便把注意力转向了研究现代建筑如何与日本文化相融合,使建筑成为日本文化的自然流露。此时,人们重新认识到在文化碰撞中原处劣势的本土文化的价值。

不同的途径,

一致的追求“现代日本建筑的独特性就是在学习和应用西方经验时不失去自己的文化特征,其成功是建立在长期积累和沉淀的基础上的”。在这之中,不同的建筑师以各自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日本新建筑。

!

)丹下健三与村野藤吾。在丹下健三的建筑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日本的传统审美观念,他所追求的是把传统的日本审美观与现代建筑形式和都市化建筑学等因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丹下健三认为应对传统形式创造性的继承,而非形式本身的重现。如他的代表作国立代代木体育馆,其优美、平静的屋顶曲线可以使人联想到传统的日本民居。但是无论是建筑的外在形式,还是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又都是全新的,人们感受到了传统,却看不到过多的日本传统建筑构件的痕迹;折衷主义大师村野藤吾十分重视建筑的外装修和细部处理,他强调“远看是现代主义,近看是历史风格”。村野藤吾设计的路德神学大学就是日本传统的与自然相融思想的具体表现,建筑植根于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化之基。

"

)矶崎新与黑川纪章。矶崎新设计的奈良会议厅,建筑外形象一个未来的宇宙船,同时它的巨大屋顶又有奈良东大殿的神韵。“它是一个位于奈良的隐喻性的大屋顶,试图对奈良的历史性建筑做出一个新的建议”。矶崎新被认为是后期新陈代谢派的成员,创作中常常使用隐喻的手法,在这个建筑中看到的是东大庙的意象而非具象;与矶崎新不同,黑川纪章倡导的共生建筑热衷于把传统建筑的形式与东方哲学加以揉合,展现一个新的领域。他“将互相矛盾的元素以共存的方式来发展出建筑空间新关系,这就保留了日本文化的特色”。在他的设计中,“道空间”、“中间领域”“、利休灰”等均来自悠久的日本建筑文化。黑川纪章把建筑传统内容分为“看得见”(建筑形式、装饰等)与“看不见”(思想、哲学、宗教、审美意识、生活方式等)两部分,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看不见”的方面,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体现的也不是建筑传统的形象,而总是洋溢着或浓郁或清雅的“和风”。

#

)安藤忠雄独特的视角。安藤忠雄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传统与现代,他醉心于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和光空间的塑造。他所思考的是如何能使清水混凝土为日本人所接受,符合日本人的传统

及对美的认识["]。“想创造一种手感光洁、柔滑的清水混凝土”。

万 

方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对建筑的现代与传统的理解,从不同的途径与角度来诠释心目中的日本现代建筑,在传统与西方的结合点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殊途而同归,涓涓细流汇入现代日本建筑之长河,为现代建筑历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研究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目的在于借鉴,在于为我所用。从日本现代建筑走过的路程中,人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要从深层而不是形式上弘扬民族优秀建筑传统。上面介绍的几位日本建筑师,他们的建筑观和研究问题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是都没有依赖传统建筑形式,而是致力于从更高的层次上来理解传统,把握日本建筑和日本文化的灵魂。在我国建筑历史上曾有过对民族形式的讨论,曾有过形似与神似之争,进入"!世纪以来,中国建筑师变得更为理智与冷静,在各自的建筑实践中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气质的表达进行了探索,如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借用传统文字构成建筑空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过现代结构体系表现出传统建筑的神韵等。由表象的模仿到深层次的认知是思想上的进步,是认识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

)建筑师担负着传承中国建筑文化的重任,首先应对本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典籍经史浩如烟海,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不少学生缺少对于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中灿烂辉煌的一章,而建筑师们往往忙于设计工作,又受到西方种种建筑思潮的影响,所以乐于求新而忽视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恐怕不是少数的现象。这是人们应该补上的一课,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引进、吸收与创新三个阶段中,就不能够达到创新这一质的飞跃。#)理论多元化的时代更需要一双甄别良莠、正误的明亮的眼睛。人们也许遇到了比当年日本建筑师更难应对的情形,社会在发展,与当时“国际式”的一枝独秀不同,如今是一个建筑理论多元化的时期,很容易让人迷失于纷繁的思潮与流派之中。这就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分清哪些是人们所需要的,同时在学习与吸收的过程中不致丧失自我。

回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筑的发展历史,几代建筑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建筑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还落后于世界建筑的发展,这一点从国家大剧院、金茂大厦等重大工程的方案设计者均为境外建筑师可以看出。如今几乎在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国外同行的作品矗立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具有开放的海纳百川的胸怀,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建筑师迄今为止还没有创造出令国人信服、令世界侧目的“现代中国建筑语汇”,还没有走出现代中国建筑的一条宽广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仍处在探索的进程之中,这一目标何时会实现,不能够确定准确的时间,但目标的达到正是孕育在每一位有责任心的建筑师不懈追求的坚实步伐之中。

"

概括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丹下健三、村野藤吾、矶崎新、黑川纪章以及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中国建筑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第**卷第’!期

年’""))月

文章编号:()!""#$%&’(’"")’!$""*)$"’

山西建筑

OM.PQ3.RIM3,SI,-RS

TA:/**PA/’!

2E:/’"")

*)

常州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规划设计

潘莉

季凌官曾霞

要:介绍了常州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的概况,强调了生态基质、核、功能体、流通网络及边界五大元素在校园规划中

的意义,研究了学校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划分,描述了安全通畅的交通流线、多样复合的空间特征及多层次的绿化景观,力求营造出具有自身特色富有现代气质的学校。关键词:规划,校园,多层次,空间特征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局,形成由内向外的拓展。

功能体———有机体机能的运转离不开高效的功能体,不同的功能体与核体之间生命交换具有不同层次,从而形成功能体组合群的不同圈层。在校园中,与人文核紧密相联的是教学科研单元,组成内圈层,其次是生活、实习、运动和后勤支持系统组成外圈层。

流通网络———在校园内各功能体与核体之间及功能体之间的流通包括交通流、物流、人流和情感流,流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形成各样化的流通网络体系。

边界———每一个功能体之间及整体与外界之间的边界,既是内与外的界定,又是联系与交流的界面。要求各功能体的外围界面既要保证自身的相对完整和独立性,又要保证对外的开放性。

!项目概况

为优化学校布局,整合职教资源,武进区人民政府决定把武进职业高级中学、西林职业高级中学、剑湖职业高级中学、武进卫生职中专校、武进技工学校等五所学校合并,建成一所全省最好、全国一流的职业学校,设计规模为’全日制在校学生*"个班,年各类培训约(教职工约%!""""人,""人次,""人。

基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心区,用地范围东至火炬南路,南至延政东路,西至星火南路,北至长虹东路。总用地面积约

’,’。总建筑面积!新建建筑面积!(""亩,#+))%/&0(’+%%/#(0基地西北角为常州武进技工学校的现有校址,现有建筑面积’,约+包括教学楼、实习楼、男女生宿舍、食堂等,临星火’"""0

南路的+也要求保留并纳入总体规划设计中。规划基""0跑道,地内现状主要为农田、水体、少量农舍。基地四周道路均为城市道路,基地南侧延政东路为常州市武进区的重要道路。

#功能分区

武进职业中心校整个校园,以中心景观轴为整体的“共享核心”,是高效率的资源共享区域,形成人文核,由核体向外形成校园的基本功能圈层———教学区、生活区,在基本功能圈层外围,组织校园的辅助功能圈层———体育区、实验实习区。校园内部的功能相对独立、完整,满足各自的需求,与原有校区各功能区也能延续,形成相对独立又适当连接的整体。

)校前区。作为校园的“门厅”与联系城市的“纽带”,也是校!

园入口与校园其他功能区的重要联系空间,校前区空间具有标识、展示、导向、礼仪等功能。武进职业中心校主入口设于基地南面,校前区有*个建筑单体:行政楼、图书科技楼及体育馆,它们之

"规划理念

规划设计将校园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强调了生态基质、核、功能体、流通网络和边界五大元素在校园规划中的意义,一个健康的学校园区应是一个具有完善的生态功能,是一个满足师生生活、工作和休闲需要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生态基质———结合场地特征和建筑功能,组织多层次多功能的景观绿化系统,构成一个能自我更新和可持续的生态基质。

核———人文精神的塑造是校园文化的根本,传统与现代、生态与科技在此交融、整合。校园功能建筑群围绕人文核展开布参考文献:

!!!!!!!!!!!!!!!!!!!!!!!!!!!!!!!!!!!!!!!!!!!!!!!!!!!

():%("$(+/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徐敦源/历史与未来共生的杰作[]世界建筑,(*):!/+2/!##&)’$!###/#/[]邱秀文/矶崎新[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兴田/日本现代建筑发展过程的启示[]建筑学报,*2/!##%

))/

[]安藤忠雄/光 材料 空间[]世界建筑,():(2/’""!’*!$*(/

’!"#$%&’(")$("*&""+,(’&+"+-.(("$0$1+*$%")+"0’%2)’&+"0*$,$3+1$"’//

4567("81&"9:;6<=&("8?#&>

:,,,;@0’%()’3467689:;<6=4>6?6@6:A0674AC29976=60A?687DA7=48ED4;A7?;=DE==6=4>6?6=;7;7A7D64=ACF97G;9;97=97IE76467KE5BB55DBHJ5,,2;;G;7M6;D>E97;<>9797?.7467<>A7G;A7/349:=A564==A06;7=;894;A7=C8A04>6?6@6:A0674AC29976=60A?687DA7=48ED4;A7;7A8$LH5555BBB?684A09N6I>;76=6DA7=48ED4;A7CE::ACI>;76=6C694E86=/

:,,A$+%*0489?;4;A79:DE:4E860A?687DA7=48ED4;A7?6=;75BC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潘莉(,女,工程师,上海凌境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

季凌(,女,工程师,上海凌境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

官曾霞(,女,助理工程师,上海凌境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万方数据 

’"""’"

概括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丹下健三、村野藤吾、矶崎新、黑川纪章以及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中国建筑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看继承与创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任延敏, 张祥智, REN Yan-min, ZHANG Xiang-zhi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河北邢台 054000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07,33(21)0次

参考文献(5条)

1.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 19992.邱秀文 矶崎新 1990

3.王兴田 日本现代建筑发展过程的启示 1996(6)4.徐敦源 历史与未来共生的杰作 1998(3)

5.安藤忠雄.许懋彦 光·材料·空间[期刊论文]-世界建筑 2001(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程波.杨祺 信息时代下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哲学探究——建筑文化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建筑文化方面引起了激烈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地域性特征与设计方法趋同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哲学角度探讨建筑文化全球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提出将建筑文化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视域融合",创造"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现代建筑的观点.

2.期刊论文 向东红 日本近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科技资讯2009(28)

日本建筑与中国的建筑的关系非常近,研究日本现代建筑对于传统的侍承,可作为中国建筑发展的借鉴.日本现代建筑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历了从形式到精神的一个过程.

3.期刊论文 卓江华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的体现 -安徽文学(评论研究)2008(9)

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多民族国家,地域社会的传统特征,使各地的建筑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设计师要完成创造具有民族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就要对本民族所在地域的传统丈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使自己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反映当今的时代特色,是每个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4.期刊论文 袁权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契合 -魅力中国2009(26)

传统与现代是建筑学中一个研究的热点,文章就传统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线,分析了传统建筑体现出的物质丈化性、精神文化性、艺术丈化性等基本属性.并就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契合做了四个方面的探讨.为更好的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5.期刊论文 刘贺.张成龙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思考 -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文章就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主题,分析了同根同源下日本当代建筑师和中国优秀青年建筑师在文脉与建筑关系上的态度和实践.希望有利于指导我们对文脉问题的把握与理解,从而探索适合中国建筑特色的设计风格.

6.学位论文 刁建新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 2004

现代建筑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然而我们的建筑师只有将人类传统文化与先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具有深厚的创新基础,才能在实践与理论中持续不断的创新.该文从文化、传统、继承与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入手,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中国在建筑创作中弘扬传统的思想历程、西方传统对中国当代建筑创新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试着对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同中、外传统文化的关联方式、当代中外"继承与创新"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未来"继承与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展望.其间穿插着对中、外当代建筑文化、建筑实践以及部分相关典型建筑师、建筑实例进行分析、消化和整理,分辨其优缺点,从哲学、审美、文化、社会心理及建筑空间、形式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问题进行探讨,力求能够将建筑对人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情况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和重新梳理,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上对继承与创新的内涵问题进行重新阐释,寻找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问题的解决道路,探索一条继承传统文化和建筑创新之路,从而对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做出贡献.

7.期刊论文 高寒 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科技博览2008(23)

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掉的,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入手,通过对中国建筑现代继承思潮的分析,来探讨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的关系.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型转换是社会历史逻辑的必然产物但却不是建筑自身发展历史逻辑的必然产物.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研究和认识形式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当代建筑创新.

8.学位论文 张峰 试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 2007

本文针对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展开,进一步说明通过传统文化价值所体现出来的传统装饰艺术具有深厚的人文性与民俗性。在现代建筑装饰中通过借鉴传统的装饰艺术可以正确的传达设计的信息与内容,并且可让受众马上心领神会,以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符号、材料、技术等元素,经过抽象与转化,用现代的装饰手法进行协调,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全新体现提供新的途径。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传统建筑元素,阐明了传统建筑装饰的特征以及传统的设计观。第二章,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入手,通过介绍现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功能和手段,着重阐述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现代建筑装饰中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意识才能很好地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同时通过把握对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继承方式来达到传统化的现代建筑装饰艺术,最终体现现代建筑装饰的艺术价值。第三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并从汉字、传统装饰纹样、传统建筑雕塑、传统建筑结构、传统建筑形制等各方面进一步论述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对于中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的现实意义,从而说明传承与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能够在现代设计中,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粹,又能令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和“精气”所在,是我们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设计领域中达到现代社会的价值,并远超我们设计作品的本身的艺术效果。最终必定会使设计更具现代世界的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中国现代设计必由之路。

9.学位论文 宿一宁 用现代语言再释传统——品评苏州博物馆新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 2009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被誉为是20世纪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是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实践型建筑师,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他的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想加以综合、提炼,并通过抽象的建筑形式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焕然一新的中国本土建筑风格,他的建筑思想将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对传统文化和它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关系与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分别从建筑的文化性,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关系等几方面进行解析。努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更准确的把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是对贝聿铭先生的创作思想和历程,并以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贝聿铭先生的建筑思想。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空间的特点、思想内涵

概括介绍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分别对丹下健三、村野藤吾、矶崎新、黑川纪章以及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得到了对中国建筑的一些启示,从而使中国建筑师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以及哲学的空间观等几方面,并结合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形式,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感受中国传统空间思想在新馆中的体现。第四部分通过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思想内涵,与新馆的园林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来体会传统园林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延伸。第五部分是以贝聿铭先生独特的利用光来营造空间,来分析他的建筑思想与博物馆空间特点。 本文通过以上五个方面并联系苏州博物馆新馆在具体建筑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来论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价值所在。最终提出了如何做好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几点认识,指出抓住中国精神,运用现代的科技来传达中国的历史文化精神,才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根本。

10.期刊论文 王健.Wan jian 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针对当前一些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展示流于表面化庸俗化的现象,提出对传统文化的一点看法,并认为应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后,在设计中避免这一倾向.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0721020.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5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