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农信社贷款三查存在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15 23:3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浅议农村信用社贷款检查技巧

浅议农村信用社贷款检查技巧

针对当前信用社贷款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结合信用社业务网络和贷款五级分类系统的业务功能,就如何高效开展贷款检查工作提出以下方法和技巧。

一、巧用微机做好基础数据的筛选、统计工作

在确定贷款的检查范围后,调取被检查单位由贷款五级分类系统导出的电子版贷款明细表,利用EXCEL制表软件的排序和筛选功能制作相关的统计表:

1、被查单位全辖的贷款明细表。利用EXCEL制表软件中的“排序”功能,按信用社和贷款科目对被查单位的贷款笔数、金额进行统计。统计完毕后,利用EXCEL制表软件中的“分类统计”功能分别统计各科目贷款小计和总计。通过与业务状况表和营业日报等账表进行核对,若不一致,要求被查单位及时查找原因。此表主要用于进行总分核对、账实核对和制作其他统计表。

2、同一借款人的借款总额统计表。利用EXCEL制表软件中的“排序”或“筛选”功能,以“被查单位全辖的贷款明细表”为统计对象,对借款人进行排序。根据检查要求,对一人多笔贷款进行统计。此表主要用于确定化整为零贷款、跨社跨区贷款、超授信贷款和贷款总额超借款人还款能力等问题。

3、互相担保统计表。利用EXCEL制表软件中的“筛选”功能中的“自定义”选项,将重点关注的借款人在“被查单位全辖的贷款明细表”中“担保人”栏中进行筛选,并以此表为基础,将担保人在“借款人”栏中进行筛选,根据检查的要求确定“互保”贷款,并用复制功能将确定的明细复制到新的工作表中,如此往复操作,制作出全部互保贷款的统计表。

4、展期贷款统计表。利用EXCEL制表软件中的“筛选”功能对被检查单位贷款明细表中的“展期到期日”栏进行筛选,将所得贷款明细表粘贴到新的工作表,整理制作成展期贷款统计表。此表用于检查展期贷款手续、审批及收息情况。

二、贷款检查的技巧

(一)以资金流向为突破口,发现隐藏的违规放款问题

1、通过检查资金流向,追踪“以贷还贷”和“以贷还息”的详细情况。此类问题的检查技巧:通过翻阅放款日的传票,可以发现资金转入的账户;通过调取该账户当月和次月的账务明细,可以发现此笔资金的转出时间。以此为线索,翻阅资金转出日出票,可以发现此笔资金是否被用于归还了贷款。若办理贷款直接提取现金的,可以利用贷款五级分类系统中的“综合查询”功能,调阅该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可以发现在放款日后的某日归还了此笔贷款。顺藤摸瓜,通

过翻阅该日的传票也可以发现还款及还息记录。例如:张某,借款金额4万元,借款期限2007年11月23至2008年10月22日;贷款方式:保证。

(1)2007年11月23日放款时的会计分录

借:1233-短期农业贷款 4万元

贷:2111-活期储蓄存款 4万元

(2)2007年11月24日会计分录

借:2111-活期储蓄存款4万元

贷:1233-短期农业贷款3.5万元

贷:5011-贷款利息 0.5万元

会计分录所显示的资金流向表明,是用新发放的贷款归还了老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即:此笔新放贷款存在以贷还贷、还息的问题。

2、检查还息、还款的资金来源,深挖顶名、冒名贷款和挂息展期

⑴顶名、冒名贷款检查技巧。此类问题的检查技巧:通过检查放款日、还息日的传票,确定资金流向。如果放款资金没有转入借款人的账户,而是转入别人的账户,并且还款、付息人均为接受贷款资金者,则可初步断定此笔贷款为顶名或冒名贷款。以此为依据,对借款人及担保人进行入户核对,根据这些人提供的情况,对贷款问题进行准确的定性。例如:

借款人张某以由他人担保的方式办理了49万元借款,期限为:2007年6月6日至2007年12月5日,展期至2008年6月4日。截至报告日,借款余额为19万元。借款用途为水产养殖。经检查,放款时贷款以支取现金方式支取,但在当日传票的活期储蓄存款凭证中发现两笔24.5万元的活期存款,存款人为李某。经打印李某的活期账户明细,并结合30万元还款日凭证和还息凭证,发现还款、还息资金均由李某账户转出。最后,经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得知:借款人张某并未真正使用资金。 他承认:2007年6月6日办完借款手续后,资金全部转入李某储蓄存款账户,资金如何运用,他一概不知;具体谁支取他不知道;归还的30万元贷款本息是由李某办理的。根据以上情况,可以断定此笔借款为顶名贷款。 ⑵挂息展期得到检查技巧。此类问题的检查技巧:利用“展期贷款统计表”结合贷款档案资料逐笔统计展期日,通过翻阅展期日传票,确定展期时是否收息。之后,翻阅展期后第一次收息日传票,计算展期日至收息日应收取的利息,看是否存在不收或少收利息的问题。

实践表明:在贷款检查中,资金流向的检查至关重要。要想掌握“信贷资金流向”的检查技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勤会计业务功底。只有这样,在贷款检查过程中才能“慧眼”识“李鬼”。

(二)通过五级分类系统导出的贷款明细表结合贷款档案资料确定关联贷款此类问题的检查技巧:通过翻阅贷款档案资料,填制“借款人、担保人相关信息表”。该表主要包括借款人情况和担保人情况两个项目。借款人情况包括的主要内容为:借款人名称、营业执照发证机关、营业场所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法定代表人住所、董事会成员姓名、财务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配偶姓名。担保人情况包括的主要内容为:担保人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董事会成员姓名。利用EXCEL制表软件中“筛选”功能中的“自定义”选项,分别对企业法人,股东和财务人员进行筛选,并分别制表。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排序和筛选,就可初步确定出关联贷款。以此为依据,进行资金流向检查和入户核对,就可以准确确定关联贷款。

(三)结合贷款档案资料,通过走访税务和工商机关,明辨贷款“三查”的真伪。

此类问题的检查技巧:通过复印借款人和保证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资料,逐一到发证机构进行调查。便可通过办理年检和上税情况,推断贷款“三查”的真伪。例如:截止到2008年12月19 日,B县的李某贷款余额为10万元,收息至2008年 12月19日。借款用途为流动资金。担保单位:A商贸有限公司。该笔贷款的借款过程如下:

1、此笔贷款原贷金额为15万元,期限为:2007年1月4日至2007年1月31 日,担保单位:A商贸有限公司

2、此笔贷款逾期后,在2007年4月18日以“换据方式”在同日对李某发放保证贷款14.5万元,期限为:2007年4月18日至2007年10月18日。担保人仍为“A商贸有限公司”。

3、在2007年10月8日,对此笔贷款办理了展期,展期到2008年 4月16日。

经到进行现场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1、经到B县某街区进行实地走访,发现保证人“A商贸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登记地址已经变更。

2、经到B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实地现场咨询,了解到保证人“A商贸有限公司”已经于2007年12月10 日被吊销营业执照。

3、经到B县地税分局的营业窗口进行咨询,了解到:保证人“A商贸有限公司”已经于2006年11月20日办理了注销。

以上情况表明,在2007年1月4日第一次办理借款时,担保单位“A商贸有限公司”于2006年9月6日成立,但经营一个月后就于2006年11月20日申请注销了税务登记,不再具备继续经营资格。通过这一情况断定该公司属于

“空壳公司”;其次是在2007年10月8日办理贷款展期时,担保人“A商贸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10 日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该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没有告知放款单位仍继续为他人担保,涉嫌担保欺诈。而该放款单位的贷款“三查”报告均未涉及以上情况,证明贷款“三查”报告为虚假报告。同时,也发现担保人存在欺诈行为。

篇二:试论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及成因

论文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不良贷款 现状 成因论文摘要: 本文以X农村信用

社为例,首先阐述了该社经营现状,通过不良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该社不良贷款中存

在的问题,最后对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比例和大额度的不良贷款,严重影响了

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如何降低农村信用社的巨额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X农村信用社的概况X农村信用社是某省二级城市H市的一个区

级信用联社,该社下属“八社一部”,即八个信用分社和一个营业部,对外营业网点50多个。

现有职工200多人。主要贷款业务有:农户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和城镇

居民贷款等。截至2008年末,该信用社存款余额9亿多元,贷款余额7亿多元,相比2003年末

的存款余额3亿多元和贷款余额2亿多元,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支农力度上,都有了长足稳定的

发展。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一个难题,就是不良贷款的风险管理。

二、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现状分析从不良贷款的发展趋势来看,如图1所示,

该社自2003年起至2008年末,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的

状态,并且存在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在2003年达到最高,今后的几年中X农信社加大了不良

贷款管理的力度,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贷款总额的增加,不良贷款余额仍处于上升

状态。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良贷款余额更是连年上升,从2003年的0.618亿元上升

到2008年的1.762亿元,五年期间增长了近三倍,即使在不良贷款率下降的2004年度,不良贷

款余额也增长了670万。从不良贷款的分布来看,农户和城镇居民贷款业务的不良贷

款笔数较多,但金额较少;企业贷款笔数较少,但金额较大。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来看,对

比实施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后的三年(2006年至2008年)的不良贷款的结构,如表1所示,次级

贷款占比最大,其次是可疑贷款,占比最少的是损失贷款。2006年和2007年结构较为稳

定,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西部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所占比例

都有所增长,但增幅不大。我国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资本充足率和贷款质

量指标规定:(1)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2)贷款

质量指标:次级贷款比例不得超过8%;可疑贷款比例不得超过5%;损失贷款比例不得超过2%。

[1]计算2006年至2008年的贷款质量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我国对农村信用社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X农村信用社在过去的三年内,没有一个项目下的指标达到要求,

可见我们对不良贷款的控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依然任重道远。三、农村信

用社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分析截至2008年底,X农村信用社共有各类贷款客户

10000多个。通过贷后统计,在这些客户中,贷款五级分类在次级(含以下)和连续逾期在三期

以上的客户共有800余个,按照我国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方法,这800多个客户的贷款全

部属于不良贷款。 [!--empirenews.page--][1][2][3][4]下一页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很多,且往往是各种风险原因彼此交织在一起,

情况复杂、不易区分。考虑到方便研究的因素,笔者通过参阅大量书籍和专业文献,按照目前

我国学术界对信贷风险通行的划分标准,将X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划分为三

大类:一是借款人原因引发的不良贷款,二是信用社自身原因引发的不良贷款,三是其他原因

引发的不良贷款。1、借款人原因借款人原因主要是借款人由于道德原因对信

用社进行欺诈获得贷款,或借款人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或损失。(1)借款人欺

诈。借款人欺诈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种:a.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借款人主要通过

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这种欺诈通常是借款人在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蓄意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或是向银行提供过于乐观的、甚至虚假的财务信息,以通过制造假象来蒙骗信用社的信贷人员,

从而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经营或生产环节。如果经营能够按

计划进行,借款人主观上也不愿因为拖欠信用社贷款而留下不良诚信记录,即使在出现其他情

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还愿与信用社合作。b.借款人恶意欺诈。借款

人恶意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且贷款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借款

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这类欺诈行为主要是企业

以正当经营为由,骗取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手后移作他用或进行非经营性使用,或从事违法经

营活动,且通常是通过利用、拉拢或腐蚀信用社信贷人员达到其目的。因这种“主观恶意欺诈”

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大部分都会造成损失。还有很多关联企业之

间通过签订虚假合同和交易,捏造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套取信用社资金后抽逃。(2)

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a.财务结构安

排不恰当。有的借款人财务管理能力比较弱,例如将短期资金来源进行长期运用;债务更新时

间不衔接;扩张业务时故意留缺口,希望以拖欠的做法来解决问题等等。 上一页

[1][2][3][4]下一页b.对市场和行业变化

缺乏适应性。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与行业的变化迅速也是惊人的。例如电子行业产

品的更新换代时间已经缩短到了3-5年,有的行业产品淘汰的速度更快。如果没有盯住市场需

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变化,在明天或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丧失市场份额和偿债能力。c.管

理薄弱。借款人往往会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或经营管理水平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经

营亏损或破产。还可能发生管理层为了短期利益侵害企业长期利益、为了股东利益而侵害债

权人利益的行为,这些都会给贷款带来风险和形成风险损失。 [!--empirenews.page--]

2、信用社自身原因在X信用社已形成的不良贷款中,虽然由于借款人原因所引起的不

良贷款占比较大,但却同信用社自身审查不严、风险管理意识淡泊、内部人员存在道德风险等

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由于内控管理和防范工作的严重缺位、个别信贷人员将贷款“三查”

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贷款发放后不能对借款人进行有效的动

态监控,当贷款由逾期形成坏帐后,又往往不能及时地采取各项有效措施进行债权保全,导致

X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多年来一直高居不下。[2](1)操作原因。a.贷前调查和

贷款审查不严: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是贷款业务的首要环节。X信用联社个别经办人员由于风

险管理意识淡泊和警惕性不高,在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借款人、

担保人的相关信息了解不详细;对贷款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不严;对有瑕疵的材料

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等等。为今后形成不良贷款埋下了隐患。b.贷后管理流于

形式。近年来,X信用联社的信贷业务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5年间贷款总额增长了两倍多。由

于各类贷款客户众多,也使相应的贷后管理工作显得十分烦杂。往往存在着资料移交配合不力,

档案管理不规范,抵押物审查不规范。经常会出现抵押物的贬值的问题,甚至是资料丢失等情

况。并且,由于个人贷款资料的不连续和不全面,导致X信用社信贷风险预警迟钝,不能快速反

应采取措施。另外,X信用社的在贷款业务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人力严重不足。贷款经办人

员几乎每人手中都有数百上千笔贷款,工作过于繁重,以致贷后管理工作根本无法跟上,更谈

不上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经济及家庭变化的情况。当风险来临时,信用社往往处于被动状态。[2]

(2)道德原因。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的粗放式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内控风险

防范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导致X信用联社内部个别人员有寻租的机会。有些道德缺失的贷款经

办人员为了私利,明知借款人提供的是虚假材料而不指出,或者教唆贷款申请者开假证明假报

表、故意伪造相关材料,以骗取信用社信贷资金。还有个别领导,通过职权指使或施压给基层

贷款部门和信贷人员,对不合规定的企业或高风险项目进行过度授信。(3)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管理体制特殊、历史包袱沉重,具体情况十

分复杂,也严重制约了信用社发展的步伐。目前,很多信用社还没有从原来的“粗放式”的经

营管理模式里走出来,X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首先,管理层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各级

领导风险内控意识淡薄,对内控机制建设也存在认识上的差距,没有达成共识。其次,

内控制度不系统。对于信用社内部的风险控制,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的管理制度,很多工作

无章可循,员工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另外,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该社于

2009年初刚刚完成“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但与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

结构一样,有其形而无其神,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仍然很严重。(4)人力资源缺乏。

a.员工素质有待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几经更迭,先后由农行、人行、银

监会,直到现在的省联社管理。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高度

的封闭状态。X农村信用联社职工的构成,大部分是原来的农行和人行的子弟,县级以下信用

社和储蓄所的职工也都是农民或农民子弟,通过正规招聘的职工不到总职工数额的3%。同时,

信用社还存在着高中级管理人员属地化现象严重,员工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的问题。

 [!--empirenews.page--] X农村信用联社现有职工200多名,在学历方面,截止到2008

年底,中专科以下人数占大多数,占比达到78.5%,其次是专科学历人数,占比达到17.6%,而本

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职工人数比重仅占3.9%,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学历结构

明显不合理。职称方面,无职称人员占比达到35.6%,初级职称占比达43.9%,中级职称占比达

14.6%,高级职称人员仅占总职工人数的5.9%。 上一页[1][2][3][4]下一页 b.职工培训质量不高。目前X农村信用社岗位技能培训也存在一定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是

供求不平衡,针对性不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重整体、轻个体;重统一、轻个性。培训

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教学互动性不强。并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只注重条例

和具体做法的培训,忽视了员工理论基础不高的现实,以致于很多学员听不懂、理解不了,进而

学习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相当一部分职工对培训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积极性差、态度

不端正,基本上都以及格为目标、以不被开除为底线,浪费了信用社大量的培训资源和时间。

3、其他原因导致X信用联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除借款人和信用社自身的

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如政府不当干预、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因素和市场变化。

(1)政府不当干预。政府干预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

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

益的基础。据了解,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

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3]地方政府为

了发展地方经济、追求政绩往往帮助当地企业从信用社获取大额贷款,部分借款虽已逾期多年,

却不能保证按季付息和逐年归还本金。[4]这类贷款往往缺乏真实的资产作为抵押,政府官员

的任期结束或调往其他地方任职后还款也就失去了保证。(2)自然灾害及不可抗因素。

一些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因素,也是形成X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原因之一。首先,同其

他任何贷款主体一样,借款人的生老病死往往影响到其贷款是否能继续得到偿还。我国社会保

障体制尚不完善,普通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夫妻双方的共同收入,当借款人或家庭主要收入来

源方因疾病、意外伤害导致死亡或终生残疾而丧失劳动能力和还款能力时,借款人或借款家庭

的常常会有按期不能归还贷款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自然灾害、气候突变等不可抗

力因素,也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或收成不好,给农户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以至于无法按期还

贷。(3)市场变化。市场变化造成的不良贷款的案例只要集中于农户贷款。其原

因只要是农户对市场行情的错误估计和盲目跟风,造成某种种植物供大于求或品质较低,导致

大量产品滞销或低价处理。例如今年我国四川的“蛆橘”风波,就造成了有些地区就出现了橘

子两毛钱一斤都无人问津的现象。果农的损失可想而知,自然无法按期还贷。

[!--empirenews.page--]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与行业的变化非常迅速,有些企

业往往也存在“短视”行为,例如过于乐观的估计市场或产品更新换代较慢的问题,但主要是

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在“借款人原因”中已有所论述。

篇三: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难点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难点与对策

四川省梓潼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王平 李江林 罗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合理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毋庸讳言,非公有制经济对金融资产形成了较大的威胁,加之国有企业向集体、私营企业转化,企业借重组、改制之名行逃废债务之实也严重威胁金融资产安全。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深受其害,形成大量的呆滞、呆账、坏账,不少信用社不得已只好走诉诸法律之路,但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效果不不明显,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

某县农村信用社针对不良贷款占比大,呆账、坏账多收回困难的不利局面,从依法收贷上下功夫,在2000年初设立了资产保全小组,在信贷科领导下依法对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保全管理,主要任务是代理全县信用社进行诉讼活动,近几年共代理诉讼案件350例,涉诉金额1377万元,进入执行程序201户716万元,共收回贷款本息620万元,申领债权凭证60户102万元,收回垫支诉讼费12万元,四年共化去诉讼成本50余万元,仍有近600万元胜诉贷款难以执行和收回。从总的情况看:该县在集中进行资产保全、代理信用社参与诉讼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节省了时间、人力,降低了诉讼成本,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的依法收贷工作得失不相匹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不良贷款大量产生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因素威胁信贷资金安全

1.整个社会诚信环境日趋恶化,人们诚信观念日趋淡化,诚实守信在某些人眼里已经过时,一切向钱看成为社会主流。一是企业不讲诚信。部分企业和贷户骗取、套取信贷资金,贷款时就无还款诚意,有的企业虽有还款诚意,却担心一旦归还后缺少资金影响企业经营,有的企业有偿还能力但存在相互攀比的错误心态,金额少的比金额多的,时间短的比时间长的,生怕还了款自己吃了亏,根本无诚信可言;有的企业借改制之机千方百计转移资产,改头换面,成立新公司,恶意逃废债务。二是政府诚信意识差。基础设施、教育投资、工资费用、基金会债务等本该财政负担的项目转嫁给农村信用社以信贷形式支出,形成大量不良资产,有的按季结息都不能实现。三是社企合作形不成默契,企业怕还了款不能取得新贷款后续支持,信用社怕收不回来不敢投放新贷款,相互不信任形成僵化对峙。

2.社会人口流动大形成不良贷款。在农村有四成人口跨省、市流动打工,有的一旦取得贷款,举家外出几年无下落,贷款不理不问,信用社催收难,债权难保全,诉权易丧失。

3.借款人所经营项目受市场、环境、气候、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潜在经营风险大,致使信贷资产潜在风险增大。

(二)信用放款潜在风险大

受政策因素限制,贷款抵押不能落实,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给贷款造成潜在风险大。按《担保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农民、个体私营企业,这一抵押限制,使信用社失去了很多农村较大额贷款客户。为了追求利益,也为了完成支持农村发展的政治使命,许多项目只好采用信用方式贷款,使信用社贷款一发放便潜在着较大风险,此类贷款容易形成不良占压。

(三)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水平偏低,贷款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贷前调查情况不准,贷时审查把关不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致使贷款形成风险;二是贷款内控制度不严,违规违制发放的贷款更易形成风险和不良贷款;三是稽核检查不力,使风险贷款往往要形成损失才能发现,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四是信贷员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催收不力,清收乏术,导致风险加剧甚至诉权难以保障。

二、依法起诉过程中的几大难点

(一)举证难

一是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农村经济组织、个体工商业和中小型集体、私营企业,在贷款操作过程中,受业务量大、人员少等因素制约,手续相对简单和不完善,贷款一旦逾期,档案资料有举证价值的少,造成很多贷款该起诉但无证可举;二是借款人本身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完善,给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形成误导,也给起诉举证带来困难;三是企业改制、重组程序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企业往往未经信用社同意或不告知信用社自行改制、重组、转移资产使信用社抵押物消亡,造成信用社抵押权灭失,失去资产保障权,而信用社未参与无法举证;四是假离婚逃废夫妻共同债务,信用社不能举证;五是虽可以举证但因无执行能力和偿还能力不愿举证。

(二)立案难

一是政府领导下的司法机关在对待政府及其部门贷款显得关系暧昧,不能实现司法公正,怕得罪领导不敢立案;二是司法机关自身贷款到期后信用社依法起诉不给立案;三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自然人身份取得的贷款和为朋友、亲属引荐的贷款难以立案;四是司法机关关联企业贷款不能立案。

(三)胜诉难

一是贷款手续合规性差造成难以胜诉;二是因丧失诉讼时效造成丧失胜诉权;三是审判回避制度执行不力造成信用社败诉。

(四)执行难

这是依法收贷的瓶颈,也是赢了官司输了钱(诉讼费、活动费、执行费)的主要原因。一是案件胜诉但无执行能力;二是按照高院《关于人民法院民理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中第六条规定“被执行人及所抚养的家属生

活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的司法解释,农村信用社胜诉贷款的执行出现了一定的难度,住房除了生活必需部分一般无多余部分,即使有也无法分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能处理住房,这给信用社实现债权设置了障碍,给借款人提供了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的保护;三是共有财产未设置共同抵押,执行时形成纠纷无法执行;四是司法机关执行不力,执行费收取后一拖再拖,最后到手的是一张债权凭证,连垫付的执行费都收不回来。

(五)变现难

农村信用社抵押的房屋、汽车、设备居多,变现能力弱,执行后一时不能变现便一纸裁决将抵押物给信用社抵偿贷款,很多抵押物评估价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超值部分还要补现金,抵押物进入抵贷资产造成闲置,不但不能创造价值,还要承担产权过户、契税、维修和管护费用,收回贷款得不偿失。

(六)诉讼成本高,利息损失大

依法起诉的贷款不管结果如何,起诉时先垫付诉讼费、打印费、活动费,调查过程中还有活动费、生活费、车旅费等支出,判决后又垫付执行费。综合估算,诉讼成本约占起诉金额的8-10%,占收回贷款的15-20%,而法院判决或调解裁决利息损失额高达30-50%,近三分之一的贷款只收本不收息。

三、清收不良贷款的建议

(一)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肩负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重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带有政策性银行色彩,国家在宏观调控上不应等同于商业银行管理,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后,省级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提供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以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协助信用社收回各级政府部门、国家公务员及党政、村社不良贷款,同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各级司法部门对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工作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减少办案程序和加快审结进度,加大执行力度,降低诉讼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收取标准。

(二)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氛围

加快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工程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氛围

(三)提高依法办贷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不不断增强依法办贷的意识,要加强对信贷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依法办贷水平。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严格把关,落实好抵押、担保手续,注重抵押担保的合规合法性,在清收过程中,积极主张权利,中断诉讼和担保时效,注重收集证据以利依法起诉。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贷成本,对无争议的借款合同,可以采取扣划存款和申请支付令等方式收回贷款,减少诉讼环节。

(四)合理运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手段,保护债权

1.诉讼时效的中止。《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止有二种,一是不可抗力,二是其他障碍。借户因自然灾害造成客观无法主张权利的情况,适用于诉讼时效中止,其他障碍包括如债务人举家外出下落不明等原因造成权利无法主张的情况,由法官裁度。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止在时间计算上有明文规定,即诉讼时效的事由发生或延续到有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才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并且在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与已计算的时效合并计算总时效期间。

2.诉讼时效的中断。《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断包括提起诉讼、主张权利和义务人承诺履行义务三种,在起诉环节上不仅包括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向有权机关如行政机关申请保护权利。主张权利指适时进行催收,方式包括发出催收通知书、电话、信函、公示、公告等,但要注意保存证据。义务人承诺履行包括签订还款协议、还款计划、有书面认可的自行还款、结息记录、涉及承诺还款的录音、录像资料等,也要注意收集证据,以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佐证。

3.诉讼时效的延长。《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延长理由有哪些无具体规定,由法官裁度。

农村信用社要合理使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等手段,创造保证实现债权、依法起诉的条件。

(五)积极参与破产兼并或股份制改造企业的债务重组,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贷款通则》专门规定,贷款人有权参与兼并、破产或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借款债务重组,应当要求借款当事人落实贷款还本付息事宜,要求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借款人在承包、租赁合同中明确落实原债务的偿还责任,要求股份制改造的借款人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原贷款债务的清偿责任。(中国金融家网读者来稿)

建湖联社:联手法院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 为切实有效地维护信用社债权,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建湖联社抓住省政法委在全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契机,与该县法院联手互动,大力开展集中清理执行信用社积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截止6月中旬,已清理执行积案127笔,收回不良贷款205.37万元。

一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开始后,该社十分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重要性,专门召开全县信用社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

各单位抓住机遇,认真排查积存案件,逐笔进行过堂,对有可能通过强制执行收回的不良贷款,及时上报,落实联社资产保全部专门负责与县法院联系沟通,汇报案件线索,提供相关资料,努力使未结案件清理执行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大力开展“执行会战”。按照“能胜诉、能执行”的原则,该社选择既有清收可能又有清收难度的钉子户、懒皮户的不良贷款,分片、分类与法院联手开展“执行会战”,起到了以点带面、以一促十的震慑作用。通过联合开展“执行会战”,该社共收回沉淀多年的不良贷款85.6万元,同时还促进了信用观念转变,使广大群众、借款户普遍接受一次法律法规知识和信用观念的教育,改善了社会信用环境。

三是联合举办“警示教育大会”。该社“清非”大队深入基层和欠贷户家中,摸清相关贷户的基本情况,配合法院执行局抓获被执行人30多人次,行政拘留15人,对一批有执行能力且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的被执行人,在县法院专门举办了一次“警示教育”大会,当场收回不良贷款26万元。其中1人因“拒执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徙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

四是配合开展“巡回法庭”。对因失去诉讼时效、法院无法进行判决的不良贷款,该社主动与法院协调,深入村居、社区、企业,以“流动法庭”模式进行调解清收,先后与法院人员一起开展“流动法庭”32场次,收回不良贷款46.7万元

方城法院集中清理农信社执行积案成效明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52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