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更新时间:2023-08-25 07:2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中国画论课程(0745)

习 题 集

参考教材:《中国画论辑要》 周积寅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解释:

1、《宣和画谱》P6:中国画著论书。无编者姓名,二十卷,卷首有赵佶和二年御制序,记录宫廷所藏历代名画家二百三十一人的作品共六千三百九十六件。分为十门: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每门先作叙论,次为画家评传,传后则列画目和件数。在官家著录中,是一部画家传记较完整的巨著。

2、“六艺”P5: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

3、吾道一以贯之P4:“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

4、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P10:

5、顾恺之P19: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著有《论画》、《摹拓妙法》、《画云台山记》等。

6、《历代名画记》P19-20:中国最早的画史著作,作者唐代张彦远。前三卷通论画学,并记述长安、洛阳两京和外州的寺观壁画,以及古书画的跋尾押署、宫廷和私人收藏印记等。后七卷从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间画家共373人的小传。并收录若干画家画论。

7、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P22: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的句子为后人各为辑录所致。

8、南北宗P28:北方神秀的渐悟说和南方慧能的顿悟说两宗,有“南能北秀”之称。

9、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P27:然而玄思冥想是超越世俗功用的功用。--北宋、黄庭坚《山谷集》

10、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P50:--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

11、《画山水序》:

12、解衣磅礴P105:把衣服解开,舒展两足而坐状如簸箕。

13、“图画者,有图之鸿宝,理乱之纪纲。”P68:--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画画的人,有图之大的宝器,理乱有法制伦常

14、《林泉高致》

15、一画P55-57:指宇宙万物生成的规律和法则。

16、南齐、谢赫《画品》P65:

17、《山水纯全集》P22:--北宋、韩拙

18、姚最:P66南朝陈绘画评论家。所著《续画品》是继南齐谢赫《画品》之后的一种评品画品的著作。所录画家不分品第,评论计画家二十人。

19、《贞观公私画录》P70:裴孝源著,又叫《贞观公私画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名画著录,足以考证贞观以前名画之存于世者。

20、王微《叙画》P79: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为绘画的主要作用,他以使人从画面上获得自然界的真实美感,激发精神。与宗炳绘画“畅神”有一品。《叙画》于宗炳《山水画序》,同为中国山水画形成期的二大文献。

2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P109:在本质上和“迁想妙得”是一致的,但是字面上更加平易近人。其“师”字提的最妙,师造化不只是重现自然,而是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通过作者的理想和艺术加工,而表现到画面上。

22、迁想妙得P106:愈剑华所说。顾长康,乃指画家作画过程。顾恺之单就文字来解释,就是在构思艺术形象的时候‘迁’作者的思想深入去认识和选择客观世界而‘艺术构思’。这种“迁想妙得”不仅限于人物,只要有‘生动之可拟’与‘气韵之可侔’的,如山水、狗马之类,都要用“迁想妙得”才能创造艺术形象来。

23、米家墨戏P98:米家指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墨戏指写意画随兴成画,故名。

24、十六家皴法P103:郑绩将其分为、披麻皴、云头、荷叶、牛毛、解索、鬼皮、折带、乱柴、乱麻、矾头、骷髅、弹涡、雨点、芝麻、马牙、斧劈。

25、画法P145:指用笔、用墨、设色、临摹等技法。

26、画理P146:指画家对描绘的事物深刻研究它的本质、特点、典型、发展规律,然后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27、画趣P146:指画面上表现的情趣。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31、书家八体P170:一大篆、二小篆、三刻符、四虫书、五摹印、六署书、七 书、八隶书。

32、以形写神P209:用形态表现精神,形态正确,精神才能生动。

33、“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P191:--苏轼。反对以形似论画。

34、逸笔P194:从形似入手追求神似,运用简洁精练的技法。

35、逸气P194:可以说表现作者的‘清高’,也可以说是创造独特的艺术风格。

36、气韵P231: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居首要地位。“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气和韵都和“神”相关,故有神气,神韵之说。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气韵,隐藏在性的背后,无法用感官感知,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灵魂,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37、生气P239:活力;生命力。

38、神气P239:神情气概;精神气息。

39、真气P242:元气。

40、士气P242:旧指读书人的气概。

41、灵气P244:古谓一种细微的精灵之气。

42、意境P259:指文艺创作中的情调、境界。

43、实境P261:指那些描绘实景的意境

44、混沌P262:古人想象中的世界开辟前的状态。

45、南北宗P300:他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绿”和“水墨”两种子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之说。

46、文人画P299: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它不与中国画三门:山水、花鸟、人物并列,也不在技法上与工、写有所区分。他是中国绘画大范围中山水也好,花鸟也好,人物也好的一个交集。

47、置陈布势P401:“置陈”是指画中形的位置和陈列。画中形之渗透作者情意的气力为质,力的奋发叫做势。“布势”指布陈发自形内的力量。“置陈”以“布势”为结果,“置陈”法为“布势”服务,必须二者有机结合。

48、意在笔先P395:出自: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49、郭氏“三远法”P429:

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取景技法名。

北宋郭思所纂集的《林泉高致》載其父郭熙之說: 山有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 (如范寬的《谿山行旅圖》)

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 (如王蒙的《青卞隱居圖》) 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如倪瓚的《容膝齋圖》)

北宋韓拙《山水純全集》又增一說:

郭氏謂山有三遠,愚又論三遠者:

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 (如郭熙的「平遠」)

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見者,謂之迷遠; (如馬遠的《山徑春行》冊) 景物至絕,而微茫縹緲者,謂之幽遠」。 (如郭熙的「深遠」)

後人合稱為「六遠」。

元代黃公望《山水訣》參合两家之说,谓: 山论三远,

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 從近隔間相對,謂之闊遠; 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道”即是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表现为阴、阳两极的关系;禅学认为“道”即是万物最原始“混”

的状态,表现为悟。

②“艺”指下层的形态、技术、方法。儒学指“六艺”;道学指精神境界的自由发挥;禅学指自我

完善的修行方法。

③“道”与“艺”的相互关系:统一的辩证关系。“吾道一以贯之”P4“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④道与艺的辩证关系,成为中国古典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基础。

⑤例举各家论画学说P6、P7

2、*为什么说“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是‘道’”。P3—P4

答:①画即是道,反映出中国画特有的内外在(内容与形式)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在依据。

②中国画论的哲学核心思想“道”,取自古代“老、庄”哲学思想和《周易》主要以事物发生、变

化、发展认识过程的对立统一辩证思想为依据。P3

③“吾道一以贯之”P4,“道”包含了认识事物的所有道理。

④例举各家论画学说P50-58

3、简述中国画与“儒教”所言的“道”关系。P2

答:①“吾道一以贯之。”即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的意思。包括绘画。(P4)“艺即是道,道即

是艺,岂惟二物。”(P7)

②“儒教”所言的“道”,指的是“人道”,即“仁”与“礼”;(P6)绘画恰恰将此道理形象化,

起到推行礼教的作用。“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与天

然,非繇述作”。(P67)

③强调人的修养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P6)

4、简述中国画与“道教”所言的“道”关系。 P1

答:①道学所指的“道”即是天道。指天地周而复始的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P53)此道与画道相通,“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

无非生机。”(P22)

②“道法自然”,(P1)即反映了道学“任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认识观。古典绘画强调“解衣磅

礴”(P105)和“外师造化”(P86),充分体现了“道”的这一理念。

③古典绘画所反映出的道学思想,是其认识万物世界的辩证统一思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P19

5、简述中国画与“禅”所言的“道”关系。 P2

答:① 禅学所谓的“道”,即为个体对自然万物千变万化的自我感悟,并由此感悟而达到完善自

我的修身境界。此道反映在绘画方面,则体现为个体对画理的感悟和表现。“画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

从之。”(P49)“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P59)“我之为我,自有我在”。(P4)“ ”(P52)

②以禅论画理。“绝处逢生,禅机妙用”。(P48)“实处皆空,空处皆实,通之于禅理”。(P49)

③以禅论画法。“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法无障,障无法”。“无法而法”。(P4)“ ”(P48)

6、简释《论语》:“吾道一以贯之。”P4 答:【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评析】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待人忠恕,这是仁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在这章中,孔子只说他的道是有一个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忠恕的问题,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对此,我们将再作剖析。

参,从古从众读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参,吾之道,汝可一以贯之。曾子应之曰唯。孔子出。门人不解,乃问曾子,何谓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贯者贯穿,以一理贯穿万事,则万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为万事,万事归于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贯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了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谓忠恕,汉注尽己之谓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谓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间,但与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既曰不远,即是近之。近则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贯矣。

其实就是一贯的意思 ,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1、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2、“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换句话来说,“志于道”是搞哲学思想,“据于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孔子告诉我们,思想是志于道,行为是依据德行。

根据原文“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3、“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有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

4“依于仁”然后才能“游于艺”。“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8、简述石涛“一画”的含义

答:①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5

②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6

③指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与法则;P57

二、功能论

9、*论述古典论中关于绘画的审美作用。

答:①绘画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任何一种艺术都摆脱不了社会现实的影响,并以“明劝戒”的作用服务于社会。P65

②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功能包括: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P61

③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绘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作为反映思想意识形态的绘画艺术,一方面,以“存形”的特殊方式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有史以来社会政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艺术、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审美作用;社会生活因艺术而丰富多彩,艺术为反映社会生活而不断发展。

④分别列举古典画论中有关绘画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论说。P62—84

10、分别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不同绘画题材相应的社会审美作用。P62

答:①人物、道释神仙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

②花鸟画、山水画所起的社会审美作用,是它的娱乐功能、心理调剂功能;

③分别举例说明;

11、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认识作用。

答:①通过绘画认识善恶,例举:P62

②通过绘画认识历史,例举:P70

③通过绘画认识社会,例举:P72

12、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教育作用。

答:①通过绘画起到政治教育作用。例举:P68

②通过绘画起到思想教育作用。例举:P64

③通过绘画起到道德教育作用。例举:P76

13、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娱乐作用。

答:①通过绘画起到赏心悦目作用。例举:P78

②通过绘画起到陶冶情操作用。例举:P79

③通过绘画起到畅神怡情作用。例举:P81

14、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调剂作用。

答:①绘画作品可以起到修身作用。例举:P80

②绘画作品可以起到养性作用。例举:P78

③绘画作品可以起到静心作用。例举:P83

三、创作论

15、*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

答: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

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P105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其人P91。石涛:“搜

尽奇峰打草稿。”P116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C、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P121

D、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P140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P143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P147

16、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外师造化”的论述。

答:①南朝陈姚最《续画品》。P87

②唐李嗣真《续画品录》P88

③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P90

④北宋范宽语,见《宣和画谱》卷十一P91

⑤清石涛题《黄山图》轴P100

17、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迁想妙得”(形象思维)的论述。

答:①东晋顾恺之《论画》。P106

②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P108

③北宋郭熙《林泉高致》P110

④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竹记》P110

⑤明代王履《华山图序》P115

18、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

答:①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P96

②明代董其昌《画旨》P99

③清代戴熙《习苦斋画絮》P131

④清代郑燮《郑板桥集》P102

⑤清代李方膺题画梅诗P120

19、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神似”的论述。

答:①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P198

②明代王绂fu《书画传习录》P140

③明代鲁得之《鲁氏墨君题语》P143

④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P141

⑤清代郑燮题小幅兰花《陶风楼藏书画目》P142

20、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变法”的论述。

答:①南齐谢赫《画品》P132

②唐代严悰cong《后画录》P132

③明代王世贞《艺苑卮she言》P134

④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P146

⑤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P141

21、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创作态度的论述。

答:①北宋郭熙《林泉高致》P147

②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P148

③清代王原祁《麓台题画稿》P148

④清代郑燮《郑板桥集》P149

⑤清代华琳《南宗抉秘》P149

四、品评论

22、简述南齐谢赫品画“六法”。

答:P156: 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

23、简述五代荆浩品画“六要”。 答:P161: :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景、五日笔、六日墨。先说气和韵。荆浩把六法中气韵分开来讲。什么叫气?“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心随笔运,实际是笔随心运。画家的思想统帅用笔,描绘形象才能心有主见,取象不惑。什么叫韵?“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要求笔迹为形象服务,不能脱离形象,单独显露出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三曰思。荆浩把思作为一法,并说画家要聚精去思考他表现的对象(凝想形物),无疑是指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立意构思活动。

四日景。“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要求画自然景物的状貌神情(搜妙创真)。荆浩特别重视艺术的真,真是神似和形似的兼备。他说“似者得其形造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真正好的山水画要气质俱盛,也就是形神兼备,自然之物的真和思想认识的真要统一起来。

五日笔、六日墨。这是讲笔墨。荆浩曾说过:“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之体。”他在《笔法记》中说:“项容山水, 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从这些评论中可见他对笔墨的重视和追求。在我国古代,荆浩是第一个将笔墨并重的人。谢赫六法只讲骨法用笔,并没有提到笔墨。荆浩对笔墨的解释是:“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形自然,似非用笔。”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笔记之以形质,墨写之以阴阳。”实际上是指具体技法的追求。笔墨应该为以上几点服务,也就是为创作服务,我们不应该成为笔墨的奴隶。

荆浩还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骨、气,他解释道:“笔拖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

24、简述北宋刘道醇评画“六要”、“六长”。 P162、P164

答: “六长”概括了中国画形式美方面的对立统一法则:

1、粗鲁求笔,是说粗旷豪放的绘画,要讲究笔墨技法,不能狂涂乱抹;

2、僻涩求才,是说描写冷僻少见的题材,也要讲求法度,不能乱画;

3、细巧求力,是说在工细精巧的作品中,要表现力量不能纤软柔弱;

4、狂怪求理,是说怪异的造型,要合乎情理;

5、无墨求染,是说在空白处不是没有东西,而是要表现出丰富的涵义,即“计白当黑”的意思;

6、平画求长,是说在平淡中要有深长的意味,即平中见奇,才耐人寻味。

25、简述清代邹一桂的评画“八法”。

答:P165、P168

26、简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画“四品”。

答:P171

27、简述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评画“四品”。

答:P155、P171《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一书在裁定画家等格上大体沿用唐李嗣真《画后品》、张怀瓘《画断》分品列传的方式,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因而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也称作《唐画断》,作者著述态度严谨,对于本朝画家画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对采录人书的画家,既记载画家的生平事迹、师承和画作,又对画家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进行论述,所提供的许多绘画史料真实可靠,对画家的品量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唐代的绘画理论特色。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开创了中国绘画断代史的体例。

1.逸

在书画的审美批评中,最早以“品”论画的是南朝著名的评论家谢赫,在他的《古画品录》中,谢赫已把“逸”作为一种风格加以描述。(1)而真正作为书画品第出现的是在唐代,初唐书论家李嗣真作《书品后》,效庾肩吾之《书品》,突出之处另设“逸品”,将李斯、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五位书家列为逸品。而以“逸品”论画的是唐代画论家朱景玄,在其论著《唐朝名画录》中以“神妙能逸”品论画。置神妙能三品于逸品之前,其将张怀瓘的神妙能三品与李嗣真的“逸”品溶为一炉,而成四品。《书画书录解题》云:“是编以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名画录》中将绘画分为“逸”、“神”、“妙”、“能”四格,并将逸格置于其他三格之上。黄休复说:“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4)他所说的是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而逸格只是三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自此逸格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地位得到了确定。元代画家倪瓒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5)其“逸气”说真正体现出艺术从重再现造化自然到重“表现”主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转向与变化,使“逸”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地位得到了决定性的巩固。逸的本义有“隐遁”“超越”“逃亡”等,这样的绘画常为一些逸士高人所为,他们一般是隐士型文人,性格柔弱而乏于刚性,因而被称作逸品的画大多具阴柔之美,而乏刚猛之气。绘画只用来“怡悦情性”,是随意自然的、草草点点的,笔简形具,不十分认真严谨。“不拘常法,得之自然”逸品

2.神

神品"天机迥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神品,回归应物象形,追求思与神合,以致妙合化权,神形相即。神品注重学养,对象的本质和作者寄予的精神的刻画

3.妙

妙品"画之于人,各因其性。笔墨精有选举权,不知所然",自心付手,曲尽玄微,"妙品高于能品。妙品追求灵气

4.能

能者,形似也,其要在于"性因动植,体侔天功","及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能品讲究趣味。。能品,重再现,偏于客观;妙品,心中自有千山万岭,无数英雄豪杰,借笔墨精妙,叶胸中郁结,偏重于主观

28、简述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评画“四格”。

答:P173

29、简述清代黄钺yew《二十四画品》

答:P197

30、简述明代李士达语山水画“五美”。

答:P180

五、形神论

31、*试述你对中国历代画论中关于“写神”论的理解。

答:①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的论点。指精神面貌、性格特征。主张“以形写神”。P195、P209

②谢赫“气韵生动”对神韵的认识。指气度、神韵。P156

③苏轼《传神记》。“传神与相一道”,指观察、捕捉对象神态对塑造形象的重要作用。P191、P197

④陈郁《论写心》。“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难也”。指写神更要写心。P199—200

32、*论述“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画形象塑造上的体现。

答:①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界定了中国画形象塑造以“写神”为目的的重要特征。P208—222 ②“形”的解释。P186、P187—194

③“神”的解释。P186、P195—207

④“形与神”的内在关系。P186、P208—222

⑤“形与神”的辩证关系。P187

33、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形”的论述。

答:①战国韩非《韩非子》。P187

②西汉刘安《淮南子》。P188

③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P188

④元代倪瓒《清閟阁全集》P193

⑤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P194

34、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神”的论述。

答:①东晋顾恺之(《晋书·顾恺之传》)P195

②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P198

③南宋陈郁《藏一话腴you》P200

④清代笪ad重光《画筌》P204

⑤清代谢堃kun《书画所见录》P206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③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jean》。P217

④明代莫是龙《画说》。P218

⑤清代沈宗骞qian《芥舟学画篇》。P221

六、气韵论

36、*试述谢赫“气韵”的含义。P228

答:①谢赫的评画标准“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一法。P229

②气、韵分举。P243

③“气”所指的含义。P239-P246

④“韵”所指的含义。P246-P248

⑤“气韵”的含义。P236

37、*例举历代画论中“气韵生动”对汉魏以来人物画的影响。P228

答:①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P239

②南齐谢赫《画品》P246

③唐代窦蒙《画拾遗录》P240

④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P240

⑤北宋《宣和画谱》卷五P247

38、例举顾恺之论“神气”。

答:①“神”人物的精神面貌P228

②P239

③P239

39、简答谢赫的“气韵生动”与顾恺之“传神”的异同。

答:①顾恺之“传神”观先于谢赫提出 “气韵生动”的“六法”论。P229

②顾恺之“传神”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P239

③谢赫的“气韵生动”指对象的“风气韵度”。P246

④谢赫的“气韵生动”主要针对品评人物画,指精神、性格、气度等。P229

⑤顾恺之“传神”主要针对人物画的表现。P239

40、简要例举历代评论家对谢赫的“气韵生动”一语的发挥与应用。P229

答:①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P231

②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P232

③元代扬维桢《图绘宝鉴序》P233

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P234

⑤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236

七、意境论

41、*论述“意境”是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P251、252

答:①它是构成绘画艺术审美不可缺少的因素。

A、“情”与“景”P266

B、“意”与“境”p263

②它是体现画家艺术精神最高理想的境界

A、以意“造境”p260

B、以境“写境”P256

C、以诗“取境”P259

③它是塑造绘画艺术形象创作思维的途径

A、“意造境生”p268

B、“写貌物情”P257

C、“不尽之意”P260

42、*试述历代关于“意境”的论说。P251

答: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P253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⑤近代金城《画学讲义》P269

八、风格流派

43、*谈古典画论中绘画风格的含义。

答:①绘画风格的形成P273、P276

②个人风格(创作个性)P273、P283(P277-290)

③时代风格(创作共性)P273、P292(P291-294)

④民族风格(表现形式)P274、P295(P294-296)

⑤个人风格与时代、民族风格的关系。P273

44、*谈古典画论中绘画流派的含义。

答:①流派形成的内在因素P274

②历代主要流派P274

A、人物画流派P296-298

B、山水画流派P303-314

C、花鸟画流派P215-326

③董其昌的“南北宗”、“文人画”P274、P298(P298-303)

九、继承论

45、*试述中国古代画家对待传统绘画继承的两种态度,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①一种是“借古开今”,“具古以化”。P335(P338-339)

②一种是“师古为上乘”,“泥古不化”。P336(P338)

③学习古典绘画正确的方法是:

A、学习是为了认识传统艺术;P337

B、学习是为了继承传统艺术;P346、P350

C、学习是为了创新传统艺术;P339

46、*“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垕;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请谈谈你对吴昌硕诗的理解。

答:①逐句解释该诗;

②模仿是认识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P337

③继承、生活、创新的辩证统一,是学习传统绘画的正确方法。

④创新是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目的;P339

十、避忌论

47、简述“避忌论”的含义。P366

答:①画家的艺术品格:名利、人格等;

②画家的艺术修养:生活、学识、素质等;

③画家的艺术技巧:用笔、用墨、章法、造型等

48、列举古代画论中的“避忌论”

答:①五代荆浩《笔法记》:造型“二病”。P368

②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用笔“三病”P369

③元代饶自然《绘宗十二忌》:章法“十二忌”P371-374

④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篇》:修养“五俗”P376

⑤清代松年《颐园论画》:论画与名利。P379

十一、修养论

49、*中国画论中从几个方面强调画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P380

答:①首重“人品”的修养。P380

②重视“读万卷书”。P386

③注重“行万里路”。P384

④强调“目饱前代奇迹”。P382

⑤重视修身养性。P386

十二、章法、款识论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论述《历代名画记》的主要理论贡献。(参见笔记,即课件)

中国画论模拟试题

(共4题,总分100分)

一、 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计20分)

1、谢赫《画品》

2、《宣和画谱》

3、郭氏“三远法”

4、解衣磅礴

5、意在笔先

二、翻译题:(共3题,每空5分,计15分)

6、将“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翻译为白话文。

7、将“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翻译为白话文。

8、将“图画者,有图之鸿宝,理乱之纪纲。”翻译为白话文。

三、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计20分)

9、强调人的修养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出致; ( )

1、《论语》; 2、《老子》; 3、《庄子》; 4、《孟子》

10、选出不是石涛“一画”含义的条目。 ( )

1、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2、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3、指绘画线条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4、指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11、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的“迁想妙得”观点,是由谁提出的。 ( )

1、东晋顾恺之; 2、南朝姚最; 3、南齐谢赫; 4、唐张璪;

12、品画“六法”,是由谁提出的。 ( )

1、东晋顾恺之; 2、南朝姚最; 3、南齐谢赫; 4、唐张璪;

13、中国绘画流派“南北宗”, __________为北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 )

1、范宽; 2、董源; 3、唐寅; 4、苏轼;

14、古典山水画章法“三远法”出至______________的《林泉高致》。 ( )

1、郭思; 2、郭熙; 3、范宽; 4、刘道醇;

15、中国古典画论认为艺与道存在有内在的相互联系,______家学说认为“道”即是人道,表现为礼、乐。 ( )

1、墨家; 2、道家; 3、法家; 4、儒家;

16、中国画论中从几个方面强调画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首重“______”的修养。 ( )

1、读万卷书; 2、目饱前代奇迹; 3、人品; 4、行万里路;

17、“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垕;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此为近现代画家__________的论画诗。 ( )

1、任伯年; 2、吴昌硕; 3、齐白石; 4、黄宾虹;

18、中国古代画家对待传统绘画继承有两种态度,一为“借古开今”,另为“____________”。 ( )

1、“借古论今”; 2、“弃古创新”; 3、“泥古不化”; 4、“师古为上乘”;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计15分)

19、谈谈你对“赏心只有两三枝“的理解。

20、解释“迁想妙得”。

21、简述北宋刘道醇评画“六要”、“六长”。

五、论述(共2题,每题15分,计30分)

22、论述形与神的关系。

23、论述《历代名画记》的主要理论贡献。

(0656)《中国画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简答题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文人画肇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元,明清滥觞其特征为(1分):

⑴强调绘画的文学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分)

⑵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引书入画;(3分)

⑶画上题字作诗钤印蔚然成风。(3分)

2. 如何理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答案要点:

(1)出自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2分)

(2)通常认为以画得“似”与“不似”为标准来论画是和儿童一般的见识,忽略了中国画对神、意的强调;(3分)

(3)苏轼并非反对和否定形似,而只是认为重点在于表现事物之精神而不应以形似为满足。(1分)

3. 谈谈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解。

答案要点:

(1)此语出自苏轼评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诗画在传统中国画文人思想中有着紧密的联系,诗画之间可互为表现,互相渗透。“诗乃有形画,画乃无声诗。”

4. 唐代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诗中说:“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请简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答案要点:

(1)本意为:十天时间画一段水,五天时间才画一块石头;

(2)喻古人作画一笔不苟,精思熟虑,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5.简述绘画的社会功能。

答案要点:

(1)认识功能(2分)

(2)教育功能(2分)

(3)审美功能(2分)

6.简述“笔”与“墨”的关系。

答案要点:

(1)用笔用墨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基本功,传统中国画家均极注重笔墨的锤炼。(2分)

(2)“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2分)

(3)画上无纯粹有笔无墨之笔,也无纯粹有墨无笔之墨;“笔”、“墨”须相伴而行,互为作用,无墨无以立笔,无笔无以落墨。(2分)

7.宋代画学考试多摘取古人诗句为题,如“乱山藏古寺”。试列举三例以上“画学”考试题目

答案要点:

⑴踏花归去马蹄香 ⑵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⑶乱山藏古寺

⑷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⑸蝴蝶梦中家万里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2)笔简形具,得之自然,不可楷模,出于意表,可称逸格。

9.比较宋代黄休复、唐代朱景玄和宋徽宗四品说的异同(可列表说明)

答案要点:

10.六法论

答案要点:

(1)南齐 谢赫提出

(2)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1.荆浩《笔法记》中提到:“夫病有二:一曰无形,一曰有形。”请简述“有形病”和“无形病”的意思。 答案要点:

﹙1﹚有形病:可从形象表面上露出的毛病,主要指绘画表现中透视(距离、大小等)关系的缺陷。﹙2﹚无形病:主要指绘画中气韵、格调等方面的毛病。

1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要点:

(1)出自张璪语;(2)意为以自然、现实为师,抒发内心主观情感。

13.简述董、巨山水的绘画特征。

答案要点:

(1)董、巨多画江南丘陵土质山,土质疏松,山势平缓,不作奇峰峻岭;荆、关多画北方石质山岳,多奇峰峻岭。

(2)董、巨的画多以杂树为主,灌木丛生;荆、关多以长松巨木为主。

(3)董、巨多平沙浅渚;荆、关多高山流水。

(4)董、巨画面平淡天真,朴茂静穆,气息温和;荆、关画面多雄壮峭拨,气势逼人。

二、论述题

1. 试论“画到生时是熟时”的美学辨证思想。

答案要点: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2)凡艺术技巧,初学忌生,无不求熟,应勤学苦练,以求其熟。因熟则巧,可随心所欲,心手相应,运用自如。

(3)但艺术不宜太熟、烂熟,太熟则庸俗无新意。所以,既熟之后,又须济之以生,大巧若拙,才能控制太熟的流弊而有清新天真的气息。

2. 谢赫的“六法”向来为历代画家和评论家所推崇,五代荆浩在谢赫“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六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请据你对“六法”“六要”的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比较说明谢赫“六法”与荆浩“六要”间的对应关系。

(2)为何谢赫“六法”之中有“色”(随类赋彩)而无“墨”,荆浩“六要”之中有“墨”而无“色”? 答案要点:

(1)简要比较说明谢赫“六法”与荆浩“六要”间的对应关系。

“六法” “六要”

气韵生动 气

骨法用笔 思

应物象形 景

随类赋彩 笔

经营位置

传依模写 墨

(2)为何谢赫“六法”之中有“色”(随类赋彩)而无“墨”,荆浩“六要”之中有“墨”而无“色”? 唐以前画多为人物画,均勾勒着色,墨无浓淡,故水墨之趣并未加以重视。因谢赫为南齐人,时为人物画浓盛时代,山水方才萌芽,故“六法”中有色无墨。

至五代荆浩时,已为山水画渐盛时代,自王维“水墨最为上”语出,水墨兴,色与墨常处于不能并重的地步;重色则轻墨,重墨则轻色,故“六要”中有墨而无色。

3.请谈谈你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的理解

答案要点:

⑴继承的作用:继承优秀的绘画传统,向古人学习绘画技法及思想;

⑵创新的意义: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使绘画得以向前发展,是绘画得以发展的动力;

⑶没有创新的继承即为“泥古不化”,只知临摹,不事创造,必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新的审美需要,也将会阻碍绘画的发展;

⑷不讲继承的创新是盲目的,是无本之木,应努力学习传统精华,在深入生活描写生活中灵活运用传统发展传统;

⑸继承与创新二者须紧密结合、统一和谐,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中国画的发展之道。

4.试论“自然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从“自然之竹”到“眼中之竹”再到“胸中之竹”最后到“手中之竹”,反映了从认识生活到表现生活的艺术创作过程;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4﹚“胸中之竹”则经过思维,对印象加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概括提炼而构成的艺术意象。

﹙5﹚“手中之竹”即将艺术意象运用熟练的笔墨技巧,加以表现而诞生出来的艺术形象;

﹙6﹚郑氏的“画竹”理论形象地强调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加工和升华这一道理。

5.试论中国画的“写意性”。

答案要点:

﹙1﹚写意性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有别于西方艺术的写实及抽象)

﹙2﹚中国画写意性的特点:一为对意象精神的把握而不拘泥于具体物象的刻画;二为以书入画和以书写的笔法描绘胸中之意。

﹙3﹚“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对时下一些对中国画的“创新”应持有正确的态度,保有这一精神灵魂所在。

第一章

1、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2、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3、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第二章

4、青铜器的分类。

5、商和西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

第三章

6、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7、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

8、什么是画像石、画像砖。

第四章

9、谢赫与“六法”。

10、“曹家样”的艺术特点。

11、解释“吴带当风”、“吴装”。

12、解释“昭陵六骏”。

13、简述《游春图》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的意义。

第五章

14、总结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美术的发展变化。

15、简述唐代人物画的特点

16、总结唐代造像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

17、试论李成与范宽的异同。

18、试论文人画的兴起与美术史意义。

19、简述宋代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20、简述元代文人绘画的新气象。

第七章

21、简述吴门四家成就。

22、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23、试论“四王”及“四僧”的艺术成就

24、“扬州八怪”主要是哪几位画家,其艺术特点是什么?

第八章

25、“简述岭南画派”的艺术特点

26、试论 “新木刻运动”兴起的原因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复习题二

简答题

1. 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成就是什么?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如何?

3. 《古画品录》的作者及“六法”的内容。

4. 《韩熙载夜宴图》有哪些艺术特色?

5. 请答出元四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色。

6. 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意义

7. 半坡类型彩陶的特点是什么?

8. 阎立本的绘画代表作品及其绘画特点是什么?

9. “吴带当风”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0. 五代时期主要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和艺术创作特征。

11. “元四家”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12. 简述“吴门四家”及其主要艺术成就。

13. “清初四王”及其主要的艺术成就。

14. 南宋四家及其代表作品。

15. 试述李公麟的绘画艺术成就及其在宋代绘画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16. 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

17. 赵孟頫在书画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

18. 何为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19. 简要论述吴门画派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

20. 清初四僧是哪些人?分别论述其艺术风格和成就。

21. 简述四王的师承和艺术追求,分析其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在绘画艺术发展中的影响。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23. 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处于何种状态?宗炳《画山水序》对山水画提出了哪些重要意见?

24. 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

25. 简单介绍周昉其人,并简述他的主要艺术成就。

26.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7. 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8. 试论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29. 《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30.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中心作品是什么?它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其艺术特色怎样?

31. 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2. 唐代佛教壁画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新的变化?

33. 简述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34. 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是什么?

35. 文人画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6. 明清两代绘画的特点是什么?

37. 简述陈淳花鸟画在题材、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

38. 以《墨葡萄图轴》为例,谈谈徐渭绘画艺术的特色。

39. 试比较沈周、文征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40. 简述清初画坛的基本格局。

名词解释:

1. 《步辇图》

2.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3. 墓室壁画

4. 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6.“三远”

7.北宋三大家

8.梁楷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0.南陈北崔

11.金陵八家

12.海上三任

13.南北宗论

14.《秋郊饮马图》

15.《韩熙载夜宴图》

16. “迁想妙得”

17. 仰韶文化彩陶

18. 岩画

19. 饕餮纹

20. “畅神说”

21. “意在笔先”

22. 院体画

23. 董其昌

24. 扬州画派

25. .赵孟頫

26. 李公麟

27. 《太白行吟图》

28. .李思训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30. 吴带当风

31. 本生故事

32. 赵之谦

33. 朱耷

34. 石涛

35.齐白石

36. “南宋四大家”

37.“元四家”

38.明代四家

39.“曹衣出水”

复习题三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一、名词解释:

1、彩陶;

2、黑陶。

二、简答:

1、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主要有那些?

2、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主要有那些?

3、仰韶文化彩陶的类型与艺术特征?

4、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类型与艺术特征?

三、论述:

1、彩陶在那些方面体现了审美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2、试论述原始美术的形态发生。

四、分析作品:

1、《人面鱼纹盆》

2、《鹳鱼石斧彩陶缸》

3、《舞蹈纹盆》

4、《三鱼纹盆》

5、《彩塑女神头像》

6、《彩塑裸体女神像》

7、《陶塑少女头像》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一、名词解释:

1、青铜器;

2、模印法;

3、失蜡法;

4、鼎;

中国画论习题集,自考本科

7、饕餮纹;

8、乳丁纹。

二、简答:

1、简述青铜器的主要类型与代表器型?

2、简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青铜器艺术特色?

三、论述:

联系三代时期社会现实,论述青铜器的总体美学特征的发展演变过程。

四、分析作品:

1、《司母戊大方鼎》

2、《四羊方尊》

3、《人物龙凤图》

4、《人物御龙图》

第三章 秦汉美术

一、名词解释:

1、画像石;

2、瓦当。

二、简答:

1、简述《铭旌》的艺术特色?

2、汉代最有代表性的墓室壁画有哪几处?描绘什么内容?

3、东汉画像石艺术最有代表性的是哪几个地区?各有什么艺术特征?

4、武梁祠画像石描绘了哪些丰富内容?

5、简述秦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6、简述霍去病陵墓石刻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

试论述汉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变化及美术的总体美学特色。

四、分析作品:

1、《弋射收获画像砖》

2、《马踏飞燕》

3、《闵子虔失椎画像石》

4、《长信宫灯》

5、《马踏匈奴》

6、《陶说唱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名词解释:

1、迁想妙得;

2、以形写神;

3、《画山水序》;

4、《叙画》;

5、曹衣出水;

6、玄学;

7、本生故事;

8、佛传故事;

9、因缘故事;

10、秀骨清象。

二、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克孜尔壁画的艺术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4q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