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26 23: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1

2006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江苏省镇江中学 章宇虹 2006.9.20.

一、试卷整体特点

1.试卷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点覆盖面广,能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试说明中的十七大内容,除了电磁场和电磁波(十二)外,其余均考到,知识点达到40多个.能突出主干知识,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定律、振动和波等;电学中的电场强度、电势能、电势差、串并联电路、电功和电功率、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力、电内容占全卷的75.3%.其他知识如分子热运动、热和功、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原子和原子核等,试卷中均有涉及.比例为24.7%.整个比例符合考试说明中给出的.

试卷中第1、2、3、7、8、12、14、16等题均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题提高了学生的答题得分率.

2.试卷的难度适中,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

今年将选择题分为单选和多选,降低了试卷的难度;

实验题虽然是2题,但涉及4个学生分组实验,而且设问有一定的梯度,便于分出学生的能力;

计算题为6道,小题数为17小题,较难的物理问题作了一定的铺垫后,使得学生解题不致于无从下手,考题步步引导,使得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考生的得分率,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3.试卷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今年实验题,分值由去年的22分提高到今年的23分.两道实验题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是中学物理实验教案中的重点.如第12题根据频闪照片图示处理实验数据,实际就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的变形,是力学实验中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又如第1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及电流表的改装等,也是电学实验中的重点.整卷的实验题平淡又实在,考出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功.4.注重联系实际,着眼科技前沿

试卷中的第10题,是抽水蓄能电站问题;第15题是电热毯、电饭锅的家用电器问题;第18题是宇宙演化和恒星诞生问题.这些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活用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这些试卷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联想、迁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思维、学习习惯. 5.不回避陈题,推陈出新

试卷中第1、2、3、4、5、7、8、9、12、14、15、19等在很多复习资料或过去的考题中出现过,有些在书本中也能找到类似的问题,但通过适当的变化和改造,不失为好题.如第15题,通过加一个二极管,将电路的计算和交流电的有效值结合,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第19题,模型学生非常熟悉,第(1)、(2)问中等学生解答应该没有问题,但在第(3)、(4)问将问题深化,提高了试卷的区分度. 6.物理图象、数学推理和计算要求较高

试卷中涉及图象的题有4、6、11、13等,涉及计算和推导的题有2、4、10、11、12、13、14、15、16、17、18、19等12道.第6题图象的意义、第13题的作图、第16题论述证明中的符号、第19题中平均功率、微元法、积分思想的应用,均体现了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试卷中学生解答计算题反映出的问题第14题错误类型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

①如公式中:地球半经R,离地高度h,轨道半径r,不少考生相混淆.同步卫星的角速度?0与近地卫星的角速度?1相混淆.

②如公式中出现角速度,考生把角速度?与转动的圆心角?及转动周期T相混淆. 2.基本功不扎实 ①公式记不清.

②基本判断能力差:如不能判断?B与?0谁大谁小,不能正确理解“至少”的含义等.③基本运算能力差:有些考生能正确的写出计算公式,却解不出正确的答案.

3.其他错误,如有考生解题中,竟未出现万有引力定律,尽是一些无用的公式转换.第15题

错误类型分析 第一问:

(1)答非所问:如考生答,S闭合、R2被短路,S断开,R1、R2串联,虽能正确分析电路,但未明确加热与保温的状态,说明没有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问题所指. (2)加热与保温颠倒. 第二问:

(1)因为第一问判断错误而错解.

(2)将S闭合时电路连接情况错误分析为是R1、R2并联.(3)误认为R2只起控制作用而忽略其热效应,未能正确判断出R2也是工作的用电器.

以上的(2)(3)两种情况均反映出部分考生电路分析能力较差. (4)对有效值的概念不清 第三问:

(1)对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没有掌握. (2)忽略电器处于保温状态时仍需耗电.

(3)能正确写出电能的计算公式,但计算错误,原因是不理解有效值与最大值或单纯的计算性错误.

(4)计算结果单位使用混乱,如出现220J、7.92×10W、220kwh等,较为突出. (5)部分学生计算

W1=P1t=0.4kwh W2=P2t=0.04kwh0.04kwh≤W≤0.4kwh 说明考生没有理解工作状态第16题错误类型分析 第一问:求x0处电势能Epx0的错误类型

(1)未考虑正极板接地,电势为零,把Epx0=-qEx0写成EPx0=qEx0.

(2)基本公式出错,把Epx0=-qEx0写成Epx0=Ex0或写成Epx0=Eq/x0等.第二问的错误类型 (1)审题不清,把带电粒子从x0处由静止释放,当成由坐标原点O处释放. (2)审题不清,未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来证明. (3)对过程及状态分析出错.

(4)未应用运动学公式推导,推证过程出现跳跃.

(5)对△EP、△EK意义理解不到位,对于EPx=–qEx也理解不清.第17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求两球从开始运动到相碰,A球下落的高度. 典型错误有:

(1)基本功不扎实,如:计算式写成t?5

v01,h?gt等.

2l(2)未注意题中的条件(H足够大),进行讨论.

2v012(3)用能量守恒求解.如这样计算mgh?mv0,h?.第二问:求A、B两球碰撞后,

22g各自速度的水平分量.

典型错误有:

(1)把A、B两球的碰撞看成完全非弹性碰撞mv0=2mv’,v’=v0/2.

(2)正确地列出了计算方程,但求解的答案有问题.如解出vA=0,vB=v0.(3)图景不清,不知道A、B两球怎样碰撞.

由:vA=gt求出碰撞前A的速度.

222

由:vB=v0+(gt)求出碰撞前B的速度,再由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求解得vA’和vB’. 第三问:求轻绳拉直过程中,B球受到绳子拉力的冲量大小. 典型错误有:

(1)不能正确地建立物理模型,认为轻绳拉直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从而解出:

v’’A=v0,v’’B=0 (2)能利用动量守恒求出:v’’B=v0/2,但在求拉力的冲量大小时出错,如:

mgt+I=mv’’B-mv0把t =l/v0代入求出I.第18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写核

聚变反应的方程

(1)漏写两个中微子

(2)方程左右对调,方程中单箭头写成等号. 第二问:

(1)求释放能量时,质量亏损不写表达式,△m=4m-ma-2me,直接代入数据,计算结果出错时,得不到方程分.(2)电子的质量少乘2倍.

(3)对1u相当于1.5×10J的能量这句话意义不清,将1uC数字代入计算,使计算过程复杂易错. 第三问:

文字叙述氦的生成途径时,语言表达不清,如题中问主要途径,有同学写“一部分是……原因,一部分是……原因”;又如,表示结果要明确,是“是什么”,有同学写“不是第二种情况”,导致不得分. 第19题错误类型分析第一问:

(1)少数学生表现为审题不清,误以为是求刚开始时的电流或认为棒ab由静止开始运动,均取电流I=0.

(2)极少数学生电流方向的判断有误,无法正确使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来判断切割电动势的方向.

(3)部分学生在表述t时刻闭合电路的有效电阻的总长度时有误,有的认为是L=v0t,有的认为是L=2v0t.(4)学生错误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计算感应电动势时,没有意识到题求的是t时刻电动势的瞬时值,在0~t时间内棒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变化的,而是直接用法拉弟磁感应定律求出了0~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作为t时刻的电动势代入而导致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在计算电动势时误认为既有动生电动势,又有感生电动势,两份相加得总电动势.第二问:

(1)第一问中电流计算错误而导致的连锁错误.(2)有部分学生在计算安培力F=BIL时I仍以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平均电流代入计算.

(3)有部分学生在表达棒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时以闭合电路电阻的总有效长度代入导致错解.

第三问:

2

(1)用焦耳定律Q=IRt求解,R随t变化,把t时刻的R代入导致错误.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得求解,用Q=FS或Q=FS/2. (3)用平均电动势代入而导致错解. 第四问:

大部分着手完成的学生都意识到应该从能量或动量的角度下笔,但数学运算跟不上. (1)从动能定理着手的学生,多无法正确处理变力——安培力的功.(2)从动量定理着手的学生,多无法正确处理变力——安培力的冲量.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今年试卷可以看出,物理试卷中的大部分都属于基础知识,过去的特别繁、难的题几乎不见,而且所考查的知识都是物理内容中的重点基础知识.有些新颖的试卷,也是在基础知识的应用上进行拓展.因此,在复习中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仍应强化,同时要使知识网络化、有序化,做到有序存贮,迅速调用.

2.加强审题能力和规范化解题的训练,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下功夫

平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一道题目拿到手,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对干扰因素的排除等,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可让学生读题、讲题.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表达、推理、论证能力是薄弱环节,这从平时的教案中就可看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达不确切、不完整、不严格、不清楚;关键词漏掉,关键的话没说,不切中要害;概念模糊,道理说不清.在推导问题时,有时公式正确但说理错误,不合逻辑.教案中应多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想法,多让学生书写思考的物理过程,并且进行规

-10

2

范表达,教师可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3.加强实际应用知识的学习

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在复习中要多采用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有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去真实体验物理就在身边,学物理有用.把物理概念、公式、模型,用实际问题和事实来充实,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也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4.加强对新情景问题的探究,研究新课程

平时要加强研究,对于开放型题、信息给予情景题等,平时要注意收集.或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去找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新课程下的各种版本的教科书要加强研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5.重视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中可以看出,学生实验考查的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实验步骤、原理,而是在掌握实验原理基础上的运用.因此要使学生学会迁移,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设计某些简单的实验. 附表1:2006江苏物理试卷内容分布比例 力学 (分值/比例) 49/32.6% 热学 (分值/比例) 10/6.7% 电磁学 (分值/比例) 64/42.7% 光学 (分值/比例) 9/6% 原子物理 (分值/比例) 18/12% 实验 (分值/比例) 23/15.3% 附表2:2006江苏物理试卷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 题分题型 知识点 号 值 (36)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1 3 单选 成的.阿伏伽德罗常量. (6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2 3 单选 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5)匀变速直线运动(16)牛顿第二定律(20)动量定理(22)功(23)动3 3 单选 能 要求 掌握阿伏伽德罗常量 掌握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推论解决问题;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能应用动量定理解决一维实际问题;理解功的概念,能应用有关公式解实际物理问题;掌握动能定理,能运用动能定理求解相关问题 理解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掌握发射和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式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知道气体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理解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掌握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知道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知道气体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理解变压器的原理,掌握电压比和电流比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理解简谐运动定义、条件,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重力做功的特4 3 单选 (87)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38)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42)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83)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7)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42)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 (71)变压器的原理 (28)弹簧振子.简谐运动 (24)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5 3 单选 6 3 单选 7 4 多选 8 9 10 4 4 4 多选 多选 多选 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11 4 多选 (32)横波的图象(33)波的叠加 (96)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1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点及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并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能运用横波的图象;知道波的叠加 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和内涵,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推论解决问题;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理解折射率的含义,能求解有关折射的物理问题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理解分压和分流作用;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意义及特点,知道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解决有关电路问题;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关系,理解分压和分流作用;掌握电功率的物理含义,理解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理解匀强电场的特点;掌握电势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理解动量、冲量,能应用动量定理解决一维情形的实际问题;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维情形的实际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综合运用动量和机械能方面的有关定理和守恒定律求解实际问题 会用核反应方程表示核反应;理解质量亏损的概念,掌握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了解轻核聚变及特点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掌握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掌握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12 11 实验 13 12 实验 (107)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108)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9)匀速率圆周运动(11)万有引力定律 14 14 计算 15 14 计算 16 14 计算(论述) (53)欧姆定律(55)串联电路的分压和并联电路的分流(56)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46)电场强度(47)电势能(5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0)动量.冲量(21)动量守恒定律(26)机械能守恒定律(27)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 17 15 计算 18 15 计算 19 17 计算 (90)核反应方程(91)核能.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92)轻核的聚变 (66)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7)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5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62)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3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