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课堂导学模式的反思(罗怀海)

更新时间:2024-03-17 22: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主性课堂导学模式的反思

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 罗怀海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线学校流行的自主性课堂导学的观察、分析和诊断,并结合语文学科的专业要求,对以杜郎口和昌乐二中为代表的所谓自主性课堂和高效课堂进行辨析和厘清,对目前课改中存在的过分强调学生中心、形式主义模式和一刀切的极端做法做了辨析和纠偏。

关键词:课改 自主 学案 导学 专业

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搞了十余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应该说,十年来,课改的一些先进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课堂教学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转变。但由于理念和操作的两张皮,以及对中小学教学的定位的不够准确,课改中出现很多似是而非的言行,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尤其是近年颇为流行的以杜郎口“自主学习—小组展示—反馈提升”模式和昌乐二中所谓“271高效课堂”模式为代表的自主性导学模式,被一线学校绝对化一刀切,盲目克隆,客观上已经对一线教学形成了误导,有必要进行辨正。

一般而言,一线教师往往轻理论而重操作,过分看重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不管是参加培训,还是观摩公开课,一些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特别感兴趣。如很多语文教师对程翔的目标教学、余映潮的板块教学、郑桂华的教学内容选择、李百艳的语文魅力课堂等名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模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所取得教学效果并不见佳,原因在于仅仅关注名师的教法或技巧,而对其先进理念和专业素养视而不见。其实,教学行为、教学技术上的失误,反映出的往往是教育教学理念上的偏差,因此,我们应当从更高的层面去去反思课堂教学改革。

就以教学方式来说吧。目前轰轰烈烈的自主性导学型课堂,引起了各级教育官员的重视,他们甚至认为是发现了新大陆。因此,热衷于魏书生模式,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山西新绛模式。甚至在有的地方,把本来只是教学法之一的自主性学习、任务型学习、框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无限泛化,似乎只有这种方法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我当然承认某些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的合理性,也不排斥小组讨论为基础的自主性课堂探索。但把本来无限丰富的课堂教学简化为热闹、动起来、甚至是硬性规定教师的讲解不能超过十分钟之类,其实是对教学的误解。

所谓“生本教育”,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起来”其实就是“把教师一讲到底的课堂还给学生”,这其实就是十多年前耳熟能详的“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句口号的翻版,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的规范说法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①,其实质就是主体性教育思想,而主体性教育思想隶属于哲学上的外因和内因。因此,一窝蜂地一边倒到无限夸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淡化乃至取消教师的主体性,吵吵闹闹后终将回到教育的常识。

杜威强调儿童中心,但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陶行知提出以学定教,但同样看重教师的作用。我不知道,不少教育专家、教育官员和一线教师凭什么要否定教师的作用呢?

以语文课来说,现在流行的很多所谓的主体性课堂无非就是王荣生所批评的“他说说,你说说,我说说”,被很多一线教师看好的小组讨论也极易滑到爱发言学生的话语霸权和与学习无关的热热闹闹。

我有几次亲身的经历:到华东师大学习,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方智范教授讲古诗欣赏的八个问题,讲了三个下课时间就到了,学员们感觉太好了,央求他再讲一个,天已黑了,学员们还赖着请方教授再讲一个。方教授学识渊博,深入透彻,切中肯綮,一讲到底。请问,这样的课是不是好课?到双流棠湖中学参加培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上了一件示范课,《蜀道难》,提一个问题,读一遍课文后,黄老师大讲特将李白的人生观,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杜甫、苏轼、王安石。

黄老师底蕴深厚,高屋建瓴,汪洋恣肆,一讲到底。请问,这样的课算不算好课?在很多课改专家看来,主体性不够吧。在我看来,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在语文教学上,我仍然坚信钱梦龙老师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依然坚信王富仁教授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的)三个主体性”②,仍然坚信王栋生老师的“每节课学了二十分钟有意打岔”③。

因此,课改需要更高层面上的反思,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方法的“技”的层面去反思课堂教学,还需要从“道”的层面去反思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甚至需要从教育思想上和教育体制上去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

泸州市教育局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推进课程改革。由教学六认真转移到课堂教学六技术。应该说,对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学工作,是一种深化和细化。

泸州市教育局组织部分校长和教师到山西新绛等校进行考察,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市内学校相继提出学案式导学、框架式教学、12345课堂??新花样不断出现,应该说,探索尝试和革新无可非议,但过分夸大自主学习的同时,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或者夸大学案的作用,否定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要的讲解,是对教学的误解和伤害。

常识告诉我们,“教学”是“教”和“学”两个方面,或者理解成“教学生学”,因此,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学习方法改变一切就会万事大吉。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实是不尊重中小学教育的体现。而目前很多学校探索的所谓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对一线教师也许会有启示。但对一个真正对教育教学有研究的读书人而言,很多乱贴标签的不伦不类的所谓教学模式实在显得太小儿科,表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和想当然式的不讲道理的肤浅。

在我看来,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教师的学科修养,然后

才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三个方面应该齐头并进。如果误认为一节课教师不讲学生自学就是好课,或者误以为搞搞小组讨论或者完全让学生去讲就是好课,那还要教师干啥?

我曾在省、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和古蔺县新聘教师培训等不同场合,多次向学员推荐了王栋生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蔡林森校长的《教学革命》、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等书。对一个语文教师而言,还应该读语文专业的著作,如温儒敏教授的《温儒敏论语文教育》、王荣生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钱理群的《名作重读》、孙绍振教授的《月迷津渡》、莫砺锋教授的《莫砺锋说唐诗》、余映潮老师的《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以及《程翔与语文教学》、《听郑桂华老师讲课》、《上海名师课堂李百艳卷》。一个语文教师读了这样的书,对课改、教师专业发展、学科素养、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会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目前,很多所谓的新课改专家其实没有学科特长,他们靠胡吹一些违背教育常识的所谓新理念到处忽悠一线教师。比如像《高效课堂22条》等书,危言耸听,给传统教学打负分④,把自主合作学习吹捧上天,而轻视在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教师学科专业修养。在我看来,一个在学科功底上有欠缺的教师,即使精通教学法、熟悉新课改,其教学也是很难上档次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专业,我们的教研工作、校本培训和自我进修,不能仅仅关注所谓的教法改革,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科和专业。

我曾到复陶中学听过杜郎口中学的庞东老师执教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庞老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课文的主题后,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拓展活动,让学生去讲感恩故事和唱《爱的奉献》。课堂很活跃,但缺少语文味,缺少对文章的亲密接触和语言品味。我听过山西横水中学许国华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许老师通过抢大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然后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最后是完成几道作业。这节课的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动性,但教师给结论让学生从文章找依据的“印证式”是违背阅读规律的,抢答加分的形式也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两节课存在的问题,正如温儒敏教授指出,是“活动多了,阅读少了”⑤。

我到课改实验学校中城中学和白沙中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调研。中城中学去年开始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验,倡导教学目标用知识树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压缩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利用课堂进行过关检测。中城中学目前提出的“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据介绍其内涵是三维度融合、三环节协调、六活动达标、一特色成果,在操作中教师讲、学生学、总结三个环节时间分配是3:6:1。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是,上课教师还是不停地讲,采用问答式、抽答式,学生不活动和真正自主学习时间严重不足,而所谓学案无非是一些近似于练习册上的作业。

白沙中学是市教育局确定的课堂改革实验学校。学校主要借鉴山西新绛的做法,推进学案式教学。可喜的是,目前白沙中学的教室布置、学生分组、学案引领,已经初步呈现自主课堂的形式。可惜的是,仅有形似,上课教师骨子里仍担心学生学力不足而越俎代庖,因此导致课堂上的很多细节仍停留在灌输上。当然,这是临帖阶段,相信在不断的尝试之后,教师们能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自主学堂导学模式。

在教学视导中,我明显地感觉到,目前我们的教师所使用的学案显得粗糙而繁琐,比如一位老师教学《木兰诗》,导学案密密麻麻四大页,一位教师设计的《马说》导学案,探究12个问题,一位教师设计的《海燕》导学案,课外拓展过多,设计问题繁琐,而且所选篇目与课文联系不大。不难看出,导学案设计质量不高极易走向肢解课文、繁琐训练的误区和教学训练化、训练练习册化的误区。因此,我认为,导学案应该与教学过程一致,应该删繁就简,简单朴素,在习题设计的背后应该体现出设计者的理念与匠心。

从专业的角度,《海燕》中作者高尔基为什么要把自然界暴风雨

来临之前的景象赋予爱憎分明的情感,《木兰诗》既然写木兰替父从军但为什么仅进用六句略写十年战争经历和战斗场面,这对诗歌表现的主题有何作用。《马说》中为什么首句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样不符合事实的看法,如何体现了“说”的文体特征。应该说,这些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也可以在教师启发的基础上讲解提升。

目前,我县除中城中学、白沙中学的学堂导学改革外,还有东新中学提出的双主三环教学模式、鱼化中学提出的548教学模式、二郎中学的532教学模式、复陶中学的423教学模式。虽然他们提出的这些模式内涵尚待提炼,但其探索与尝试应该值得宽容和鼓励。

我虽然对目前一窝蜂的学堂导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反思,但我是完全赞同课堂教学改革的。我曾认真研读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邢永富的《现代教育思想》、蔡林森的《教学革命》等有关主体性教学的文件、理论与操作方法,而且深入学习研究过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王荣生的语文课程理论以及陈钟梁、钱梦龙、于漪、黄玉峰、黄厚江、余映潮、魏书生、李镇西等语文名家的学科教学艺术。我认为学法的改变只是一个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法改革同等重要。我甚至认为,与其听那些没有根底的教师变着法子导来导去,还真不如听那些有深厚根底的教师讲上一课。

所谓教育(教学)规律,说穿了不过是常识。教学行为本身是双边活动,而且教本身包含了学。目前的自主性课堂教学改革,片面地、过分地强调学生主体,在我看来,这与片面地、过分地强调教师主体一样,会给教学带来误导甚至是灾难。

杜郎口、昌乐二中的教学改革,当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平心而论,他们的教学改革其实是需要审视的,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他们采用的炒作和传销手段,夸大了教学改革的成效,是值得警惕的。很多学校克隆、推崇杜郎口、昌乐二中等校的教学改革,无非是学习借鉴他们的小组展示和学案导学,其实这

两者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笔者通过认真研读杜郎口、昌乐二中等校的教学改革,以及当面请教巢宗祺、王栋生、王荣生、郑桂华、蔡可、段增勇、靳彤等专家学者,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杜郎口、昌乐二中等课改名校的所谓成功经验,只可借鉴,不可照搬!

以小组建设而言,发挥学生自主性当然是对的,客观上也培养了学生发言的勇气,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小组建设中把学生分为AABBCC三六九等,这种对学生的变相贴标签的做法既打击了部分学生,也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其实是不尊重学生的体现,用顾明远教授的话说就是“反教育的行为”;一节课中学生不断地展示和活动,学生像患了多动症,缺少课堂应有的宁静。对语文科而言,表面的热闹表现了教学的浮躁,也就无法沉潜涵泳,无法有真正的感受和体验。

以学案导学而言,对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进而得以落实,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其实很多所谓学案无非就是练习题,和练习册上的练习以及考卷上的习题并无多少区别,进而导致所谓自主性课堂成了学生做题对答案的地方。对语文科而言,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简化为完成几道作业,降低了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

而很多学校奢谈的所谓“高效课堂”,在我看来是一种自吹自擂,乱贴标签,不少自主性课堂连教学内容都有问题,有效都谈不上,遑论高效。教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是需要等待和历练的,而不是可以拔苗助长的,更不是靠标榜时髦口号和胆子大吹出来的。

因此,目前盛行的12345似的数字游戏式的所谓自主性教学模式,回到了过分强调学生中心的老路,淡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主导作用,降低课堂的含金量,追求课堂的热闹,导学案是大量的习题,导学成为习题训练,其实质是应试教育的阴魂。目前流行的自主性导学课堂,绝大部分是违背教育常识和教育伦理的,说得轻些是流行病时髦病,说得重些是乱折腾。

通过我的研究和课堂观察,很多乱贴标签的课改课是很低效很糟糕的。而真正的好课,是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我手头有很多真实的例子,比如余映潮老师执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李百艳老师执教的《散步》,以及最近在成都听郑桂华老师执教的《记叙文的选材》,泸二外谢华老师到古蔺所执教的角色作文《我愿化作 》,才是真正的做足预设关注生成的好课,才是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好课。

其实,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中有很多好的东西,需要继承与发扬,而不是随意糟蹋。比如诵读涵咏的传统、比如切身体验,比如读写结合、比如学思结合、比如讲授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合理性的,但对中小学而言,讲授法是基本方法,这经历了几千年的检验,不是少数几个人的任意鼓噪就可以否定的。

鉴于目前的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主体性发挥得不够的现状,我是完全赞同教学改革的。但尊重学生主体性,不能夸大学生自主作用。我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我也相信学生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我反对那种简单照搬杜郎口、昌乐二中等校的做法,反对那种乱贴标签的12345式的课改模式,反对那种教师只讲10分钟之类的一刀切的蛮横做法。与其听一些没有功底的教师千方百计花样翻新地导来导去,不如听有底蕴有见识的老师讲授传道。像魏书生、蔡林森、崔其升等课堂教学改革名家的典型、极端做法⑥⑦,只适合他们自己,不一定适合别人,不一定具有推广价值。因此只可借鉴,不可照搬!

课改更需要的,是王栋生、王荣生、孙绍振所代表的人文思想、专业研究和文化底蕴!那种以为用一种杜郎口模式就能振兴中国基础教育的想法,无异于江湖郎中的忽悠术,也是一种极其浅薄幼稚的想法。

我支持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但我期待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讲道理的课改,是尊重教育常识和教学伦理的课改!我期待的是充分发

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引领作用的“少教多学”的主体性课堂,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是真实有效的、多姿多彩的、对学生负责任的生态课堂。

说明:笔者是教研员,本文中涉及到的课例均是笔者参加相关教研活动的真实课例;笔者参加省级培训和教研活动,曾当面请教过巢宗祺、王栋生、王荣生、郑桂华、蔡可等专家学者,特此说明,并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阅读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王富仁,山东教育出版社。

③《致青年教师》,吴非(王栋生),教育科学出版社。 ④《高效课堂22条》,李炳亭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⑤《温儒敏语文教学论集》,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⑥《语文的原点》,黄厚江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⑦《教学革命》,蔡林森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⑧《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崔其升、邱学华、谢金国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怀海:工作单位:四川省古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联系电话:13547367925,邮箱:scgllhh@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3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