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研究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3-10-22 21: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常态下从严监督监督管理干部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是党的工作重点之一, 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干部的从严要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党要管党, 一管党员, 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 党要管党, 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这充分说明干部以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性。本文围绕新常态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主题, 从宏观的角度,并结合微观监督管理领域的一些关键环节探讨如何实现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问题,得出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要建立并完善制度化、系统化的监督管理体系; 对新常态下我国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状况深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不足, 对新形势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监督管理;干部

一、新常态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内涵及意义 (一)新形势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内涵

首先,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根本着眼点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一方面, 强调的是党的领导, 是在党的领导下的从严监督管理, 而不是领导干部个体对下属的从严监督管理。现实中, 有一些领导干部, 平常就热衷于搞“一言堂”。另一方面, 强调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即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在贯彻执行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通过对干部的从严监督管理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其次,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和党纪国法的明文规定。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得以维系的最根本的因素, 任何活动都必须在制度的规范下才能顺利开展。“从严监督管理干部”作为党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举措, 更要树立“党纪国法”的意识, 坚持按党的章程和国家制度办事。不但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化、规范化, 还要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依据必然是党的各种规章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 而不能随意裁量。

第三,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关键是以人为本, 做到公平公正。即: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不能搞区别对待, 如对下不对上、对一“张三”不对“李四”、或是对“大贪”不对“小腐”等。在这些问题上搞区别对待, 必将损害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进而导致从严监督管理的无果而终。因此, 新形势下的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必须做到监督管理的公平、公正, 应注重监督管理态度的严肃、认真与监督管理方法的科学、公正相结合。

因此, 所谓新形势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是指党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前提下, 依据党章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管理、严格监督干部, 同时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并强化监督管理干部的制度和方式方法, 以巩固并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意义

新形势下,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生力军, 是党执政行为的执行者。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发展进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 这也是党的政治路线在我国新常态下的集中体现。政治路线确定后, 党的组织工作就要及时跟进。纵观党的历史, 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最终取得政权, 靠的就是正确的政治路线和良好的组织工作。进入新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 我们更应当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永保党的先进性。因此, 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形成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机制,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一支科学发展、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而经济竞争的背后是各国在政治制度上的较量。一国的政治制度直接影响到该国的办事效率, 进而影响竞争力的发挥, 所以政治制度竞争力的提升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干部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关键要素, 是提升国家政治制度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 我们看到了西方政治经济制度上的缺陷, 也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但同时, 还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因此, 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千部制度、从严监督管理干部, 增强干部制度的竞争力。

廉政问题不仅是我国的难题, 也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久而不绝, 原因就在于其本身的内外因, 尤其是内因的特殊性。人是一个复杂而高能动性的生物, 其内在的东西随时都在变化, 而且很难掌握。因而一方面要实施教育引导, 另一方面要通过外力的作用来达到规范路径和约束不良行为的目的。这也就是说廉政建设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即干部内在素质的提高和外在相关制度的约束。而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体, 既通过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 又通过一系列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干部的言行进行约束。新形势对高素质千部和廉政建设的迫切需求, 就是要通过从严要求、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来实现。

二、新常态下我国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新常态下我国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下我国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严格要求、严格监督管理干部是党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传统。进入新时期以来, 党在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指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方法,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新常态下, 我国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方面总体上是好的, 但在对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认识、干部监督管理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

1、重选拔轻监督管理

在目前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的选拔工作很重视, 但待干部任职后, 往往对干部任职后的监督管理不够积极主动。尤其是对最需要严格监督管理、担负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往往成为监督管理链条的薄弱环节。致使一些干部身上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有些小事酿成大事, 这不仅不利于干部自身成长, 而月_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此外, 一些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表现为: 对自身要求不严, 思想作风不符合党的性质以及党的宗旨的要求;在突发事件中, 处置方法不当;因能力的不济或责任意识的缺失, 导致矛盾积聚, 最终引发群体事件等等。因此, 必须在重视选任干部的同时, 注重对干部任职后的监督管理工作, 及时发现干部的苗头性问题以及岗位能力不相适应等问题, 做到提早教育、提早预防。

2、考核机制不完善

新常态下的干部在工作领域、生活和活动范围愈来愈宽, 给干部考察带来了一定难度。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的考察方法比较简单、范围较小、力度较弱, 干部考察工作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干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 从而给干部带病提拔创造了条件。虽然这些被“带病提拔”的领导干部只是少数, 但影响极坏, 危害极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干部“带病提拔”问题,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所滋长和蔓延, 已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3、监督体制不健全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我国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己逐步建立起以党内监督为主, 以人大政协、群众以及舆论监督等异体监督形式为辅的监督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权力过度集中、领导者个人专断的现象。一些地方或部门的所谓的“一把手”, 仍然可以在多个环节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严重背离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把本应为“民主的集中”颠倒为“集中的民主”, 使得民主决策往往流于形式, 更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总体上看, 我国新常态下仍处于同体监督的模式, 即主要依靠系统内部监督的形式, 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而异体监督, 即系统外部的其他监督主体, 如人大、政协、公民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等, 往往很难实施及时有效的监督。这说明, 我国的监督体制还不健全, 需要加强对监督体制的完善。 (二)对新常态下我国在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的重点不突出

经过长期的发展, 我国当前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在内容上已比较全面, 但在执行的实际效果上还很不理想。每当新政策、新精神出台时, 各种学习培训、研讨会搞的热火朝天, 但过后往往一切照旧, 收效不大。我们在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思想汇报、学习心得等方式, 主要目的就是要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 以党性带动作风养成, 却往往只是表面文章, 很难有实质效果。近年来, 一些素质低下、言行严重脱离群众的干部以及一些地方和部门无视人民群众利益的现象频频见诸于媒体, 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干群关系紧张。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仍存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不突出, 没有抓住关键问题, 未能及时了解干部真正想的是什么以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如我们高度重视对干部的选任工作, 但对干部任前考察以及任后的日常监督管理却往往不够积极主动, 给干部造成只要当选就万事大吉的错误认识。因此,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要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紧抓其中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 新常态下我国干部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主要有: 一是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培养;二是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干部监督体制设计不科学、监督渠道过窄的问题;四是监督管理的方式不够人性化等等。

2、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实效性

进入新时期起来, 国内外形势从经济到政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在能力与素质上都要与时俱进, 因此, 我们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但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 我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实效性, 究其原因: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实际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 我国各级培训部门对培训前针对受训群体的调查不够重视, 即便调查也通常是针对如何更好地教授既定的培训内容而进行的情况摸底, 其结果的可信度可想而知。因此, 必须着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不能让“教”与“需”脱节, 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自然就不会有可靠的实效性。

干部教育方式不科学。在对干部的教育方式上, 过多强调规范模式, 很少有创新, 较多地停留在学文献、写汇报、集中开班学会议精神等方式上。受资金问题的制约, 难以通过组织干部外出学习体验, 让我们的干部及时了解和感受外面的新变化、吸收新观念, 拓宽他们的视野。此外, 教育方式的陈旧, 一方面使得干部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如在我们的基层, 等、靠的观念还很普遍;一方面使干部对教育培训提不起兴趣, 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草草应付了事, 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对干部的教育方式必须要创新, 要结合时代特点及现实需要探寻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

3、缺少科学、规范的从严问责机制

问责制度是党和政府在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方面的重要举措。“问责”不仅需要制度上的全面, 更需要具体执行上的配套措施, 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的问责机制。我国正式启用问责制度的时间较晚, 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制度规范, 尤其是在实际执行中还存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追究责任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例如出了事, 通常不管事实情况如何, 先处分主管干部, 而有的事情往往是一把手决定, 分管的领导干部只能执行, 这就造成一部分领导干部替上级背了黑锅。问责行为不够透明,出了事故, 作为公共监督管理主体, 政府理应及时向公众公开事实真相以及处理结果, 但实际工作中, 我们的政府一般处分几个负责干部, 而很少有具体的说明。 问责的力度不够,作为公共服务者, 领导干部即使出现很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而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实际工作中, 在一些地方, 官员被问责后不降反升

或明降暗升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给政府的公信度造成的极坏的影响, 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必须严厉查处。 三、新形势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的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系统化既是一个目标, 又是一种制度构成, 也是一种制度化的机制。这就需要我们以宏观监督管理的视角, 既把握每一个环节, 又突出重点环节的机制建设;既要加大“从严”的力度, 更要注重科学与效率;既要突出系统内部监督管理主体的职责作用, 又需借助系统外的力量。总之, 新形势下的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要取得成效, 就必须做到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机制化, 统筹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监督管理内容, 抓住关键环节。

1、建立健全对干部的从严教育机制

干部教育是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对干部的从严教育机制更是新形势下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工作的重要基础环节。这是因为, 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教育,无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还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范腐败问题, 都要坚持教育在先。没有科学、严格的教育培养,干部的素质、 能力就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 党风廉政建设也就无法保证,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的实效更是无从谈起。

要加强对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教育引导干部学会做人、做好人;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责观、政绩观, 让干部时刻意识到自身的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增强执政为民的使命感;要增强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 以民主的形式推进工作, 以法治精神强化依法执政等等。而这些, 都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 因此, 还必须强化对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的培养。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 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 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甚至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

2、建立健全从严预防机制

及时发现问题机制的关键就是要把监督的关口前移, 争取在问题一出现或出现之前就发现它, 尽量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新形势的发展给我们在及时

发现问题,构建预防机制方面增加了困难, 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关键环节, 主动出击。为此, 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首先, 在干部信息的掌握方面, 要建立一个渠道畅通、覆盖面广、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干部信息监督管理系统, 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有关情况。其次, 对苗头性问题的发现和处置上, 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 及时发现干部的苗头性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及时处置。这种类型的问题由于发现的早, 情节比较轻微, 通常采取提醒教育的方式即可达到目的。第三, 要通过一些主动措施及时发现问题。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 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找。监督关口前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采取主动有效的措施, 去主动找寻问题。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的措施或制度主要有干部考核评议制度、巡视制度以及各种渠道的举报制度等。这些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效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些主动的发现问题的措施和制度, 进一步强化预防机制的主动性。

3、建立健全从严问责机制

目前, 我国对干部的问责工作总体上是好的, 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 问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面是众多“问题官员”的悄然复出, 使得问责制被质疑成“政治秀”, 成为平息民愤、取悦舆论的表演;一面是问责的随意化、情绪化。

在一些地区和部门, 问责机制的启动和运行往往取决于个别领导干部的意志, 缺乏应有的公正公开性, 这样的问责行为当然无法令公众信服。因此, 健全问责机制就必须完善问责程序, 进一步提高问责的透明度。首先, 要注重问责程序的制度设计。从世界发达国家的问责制度来看, 他们不仅注重规定事项的内容, 更加重视实施的程序设计。在他们看来, 科学合理的程序更能起到权力制约的效果, 没有合理程序的制度是苍白无力的。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更倾向于具体的规定事项和处理措施, 而对程序问题重视不够。因此, 我们要真正重视起对问责程序的制度设计, 以科学可行的问责程序推动问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其次, 要加强信息公开, 提高问责透明度。除了制定科学、民主、公开的问责程序可以提高问责的透明度外, 信息公开制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国有专门的信息公开制度, 要求各级政府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主动地公

开政务信息, 增强政府的透明度, 以方便公民知情权、监督权的实现。之所以要强调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是因为在个别地方, 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是有了, 但内容存在一些纸漏, 这必然会给问责工作带来阻碍。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制度, 不但要强化制度, 还要扩大公开的内容, 与公开的问责程序相结合, 以建立起透明、高效的问责机制。

四、结语

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是党的工作重点之一, 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对干部的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进入新时期以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化, 一些新任务、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使得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面临新形势的压力。在新常态下,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是对党的事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这些正需要通过对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从严管理来实现。因此, 在新形势下切实抓好从严管理干部工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论文结合新形势的特点, 围绕“新常态下从严管监督理干部” 的主题, 从宏观的角度,并结合微观管理领域的一些关键环节探讨如何实现从严管理干部的问题。因此, 对新形势下从严管理干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连纯:《新时期干部权力监督概论》(干部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莫吉武:《当代中国政治监督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小勇:《反腐败与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2004 年3 月第3期。 4.丁越兰: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制度创新 《探索与争鸣》2001 年12 期。

5.许道敏:制度反腐败论 北京大学学报 2000 年第一期 刘守芬 。

6.刘建强:论完善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机制 《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5 期 。

7.吴国平:论依法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法学学刊》第17卷第2 期。

8.席佳铭、扬励:试论党内民主化及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 《社会主义研究》 2000 年第3 期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3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