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历史故事

更新时间:2024-02-19 02:0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禅理小故事

作文素材之禅理小故事

1、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 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2、一人见禅师吃饭至哦有一碟咸菜,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禅师:咸有咸的滋味。饭毕,禅师喝了杯白开水,问:这是不是太淡了?禅师:淡有淡的滋味。

(生活亦是如此,不论咸淡,各有各的滋味。)

3、一弟子棋刚走几步送了一子,想悔棋又不好意思,只好认输。下来后,禅师笑道:人生与棋局相似之处甚多,你能说说么?弟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最大的不同呢?棋盘上须按照规矩来,人生虽处处有规矩,但能不逾越者少。禅师道: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人生不能悔棋。

4、一个生意人来拜望禅师,问道:“信佛能发财吗?”禅师答:“不能。”“那为何要信佛呢?每天念经花这么多功夫,还不如去忙赚钱。”禅师笑道:“想了生死的人,勤用功;不知道了生死的人,忙辛苦!‘忙’字为心亡,财富再多,又复何用?”

5、师傅问:如果你要烧壶开水,生火到一半时发现柴不够,你该怎么办有的弟子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有的说去买。师父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世事总不能万般如意,有舍才有得。—— 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而在于咫尺之间。

6、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

7、一位学者找禅师问禅。禅师没有说话,只是拿起茶壶给他的茶杯中倒茶水。杯中茶水溢出来了,可是禅师还在加水。学者忍不住说:“不要再加了,水溢出来了。”禅师:“你的心就像这杯子一样是满的,我怎么和你说禅呢?”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8、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翻腾着四处寻找,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我就安静的坐着,一会就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我们越是焦躁的寻找,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只有平静下来,才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9、山上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铺在路上的石阶便抱怨:“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 佛像笑了笑:“当年,你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阶,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凿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

(今天的坎坷,都是为自己的未来塑造着形象。 )

10、人问禅师:何谓进步?禅师答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天天好一点,就是进步。(很多的烦恼来自于同他人的比较心。其实,只要能看到自己每天在进步,就是值得开心的事。)

11、弟子问师父:"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

12、淘金队走在沙漠中,金子装满了口袋,大家劳累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同行者: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言:我想要的东西最少啊!

(人生背负的东西越多越累。)

13、某人见盲人打着灯笼,不解,询问缘由。盲人说:我听说天黑以后,世人跟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才点上灯为他们照亮道路。某人说:原来你是为了别人才点灯,很有善心。盲人说:其实我是为自己点灯的,因为点了灯,在黑夜里别人才能看见我,不会撞到我。 (为别人就是为自己。)

14、禅师对弟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弟子着急地问:“禅师,哪只狼更厉害?”禅师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15、人问:何为友?禅师:友分四种:一如花,艳时盈怀,萎时丢弃。二如秤,与物重则头低,与物轻则头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远,送翠成荫。四如地,一粒种百粒收,默默承担。人低头见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镜。

16、禅师对弟子说:攥紧你的拳头,告诉我什么感觉?弟子:有些累!禅师:再用些力!弟子:更累了,有些憋气!禅师:那就放开它。弟子长出一口气:轻松多了!禅师:当感到累的时候,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多简单的道理,放手才轻松。

17、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

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

“有的。”禅师回答。

“但我的命运在哪里?”他说。

禅师就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做爱情线, 这条斜线叫做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

禅师又让他将慢慢地握起来,握得紧紧的。

禅师问:“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说:“在我的手里啊!”

“命运呢?”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

是呀,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工作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可能一点不变。身外顺境,我们自然求之不得,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身处逆境,当自己的心里愿望与现实处境反差极大,不善于调整自己,就会怪命运不济,一生不幸。实际上比我们不幸的人,或者是更加不幸的人,还有许多,所以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等待、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就会创造美好的命运。)

18、有一人在屋檐下避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路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菩萨。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则小寓言告诉我们:"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运一定在自己手上".要做自己的救世主,要承认自我、发展自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相反,如果否认了自我,不通过发展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开拓进取,反而一味地寄希望于他人,就永远也无法在竞争中占据主动,也只能受制于人。

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要我们做生活的强者、智者和勇者。就是要:出身寒门不自卑,遇到困难不放弃,微笑地面对生活中的打击和挫折,坦然地对待世上的不公和不平.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改变现实、改变命运、改变未来!)

19、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象一尊佛。而你的心态象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象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面红耳赤。

(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20、某一日,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一滴水只有在江河湖海才能发挥作用并不致干涸,有如人在恰当的团队群体、社会、班级中才能发挥作用一样。)

21、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这则佛教小故事其实告诉我们,天堂与地狱,其实都在我们心里,天堂与地狱往往只在一念之间。人世间多少罪恶,只是一念之间,举刀是一念,收刀也是一念。多少罪恶,以爱的名义上演;多少贪婪,以牺牲的名义出现;多少野蛮,以正义的方式呈现。 天堂与地狱,有多远?也许只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也许只有一毫一厘的距离。

每个人手里,都握有一把刀子,而指挥这把刀子的是我们的心念。一念恶,刀子就会伤人伤己;一念善,刀子就自动丢下。 不断举刀,不断弃刀,我们每天都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徘徊。一下子天堂,一下子地狱,有时一天往来无数个回合。心中有佛,就是让心时时刻刻有善念,时时刻刻记住收起手中的刀,把自己放在天堂里。

双手合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该敬畏的一切。让心灵与自然融合,处处春暖花开,蝶舞莺飞。在心里种一个春天,植一片蓝天,栽一轮明月,自己就时时刻刻都在天堂里。 此刻,你在天堂?还是地狱?问问自己的心,它会告诉你。)

篇二:禅家小故事

【导读】:要知道今日成为鸟,全是前世造业,中箭受伤,也是因果循环所致,你心中不要存有怨恨,我为你受三界皈依,他日做人好修行。说完随手一挥,野雉飞腾而去。一

达摩祖师初到中土弘法,暂居庐山东林寺,大师此来只身一人,并未带随从,亦未带经书,且是赤脚踏地破衣着身打扮。本着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说法,东林寺一众僧人希望大师能够讲经说法,但达摩祖师只在讲经台上静坐片刻,只字未讲而离去,台下一众僧人不知其意,以为大师不懂礼数,对此监寺和尚善蒙颇有微言。

一日大师于菩提树下静坐参禅,善蒙等一众和尚经过,看到大师在此,善蒙便对众和尚说道:在污泥之中长出清洁的莲花,你们只可采妙莲之洁净,绝不可取污泥之浑浊。另一瘦和尚附和道:想不到大师兄随口就能悟道,生于污泥之莲花也可取,舍其繁絮,取其精髓,妙哉!妙哉!这时只闻达摩祖师言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污泥能生莲,也是好污泥。瘦和尚听后疑问道:污泥也有可取之处?善蒙便问道:照大师所言,那凡事岂不没有定论,坏的东西也有可取之处,这是什么道理啊?大师回答说:没好没坏,因人而异。听闻于此,一新来小和尚说道:好像有点道理。小和尚说完,善蒙转身便对其嗔恨道:你懂什么?说着就要举拳打来,此时,达摩祖师对善蒙道:你现在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呢?听闻于此众人皆呆立!这时另一胖和尚说道:这道理就等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呀?于是众和尚开始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有人说先有鸡,有人说先有蛋。大师说道:没有先后,两者都对,要视乎造化而定。听此,道副和尚说道:我明白了,大师之言,一切随缘,不要执着,普通人随缘即变,得道者随缘不变。达摩祖师点了点头。善蒙又说道:说来说去,模棱两可,我不明白。大师便对其说道:你最好先去找一个能使你明白的人。善蒙言道:说了半天,我看那人就是你。大师起身回答道: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这个世上没有绝对有用的东西,也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没有绝对好的东西,也没有绝对坏的东西;没有绝对善的东西,也没有绝对恶的东西。垃圾并非无用,只是放错了位置而已;智慧用在正确的地方就叫做聪明,用在错误的地方就叫做狡诈;一把手枪在歹徒手中是凶器,在警察手中则是保护人民的利器。

凡事不可强求执着,鸡与蛋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一切皆是造化的作用,所谓造化即是客观条件的作用使然。圣人不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但凡夫俗子则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这个世界上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观音还得拜观音,菩萨欲度人先得度自己,修身养性方是根本。

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大师处得到衣钵后,为了悟道而来到南海。当时因为广州法性寺有位印宗禅师正在开讲《涅槃经》,于是惠能大师决定在法性寺停留数日,以便听闻法师讲经。这天,寺前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由于印宗禅师远近驰名,因此大批的人从各地涌到。其中有两位和尚见到广场中飘扬的幡旗,便开始议论起来。其中一人说:是幡动。另一个人则说:不,是风动。结果两人就此争论不休,引来了人潮驻足围观。这时惠能大师也赶到,他一看便开口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二位的心在动。

正在争论的两人,听到惠能大师的话后,即刻恍然大悟。

风动幡动只是外界的变化,心若不动,则感知不到外在变化,这正像是聚精会神听课的

学生,窗外的风雨之声对他来说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当今我们生活的时代嘈杂多变,每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烦恼,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心本清净,那么就不会被外界的烦恼所沾染,也就能够于闹市中怡然处之,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就是这个道理。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能忍人所不能忍者,必能成人所不能成之事。有的时候对伤害你的人的纵容,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达摩祖师从梁武帝处回来后,踏着一枝芦苇就过了长江,然后在一小树林中稍作休息,这时一猎人开弓引箭,将一野雉从空中射了下来,达摩祖师随手接住这只野雉,然后说道:要知道今日成为鸟,全是前世造业,中箭受伤,也是因果循环所致,你心中不要存有怨恨,我为你受三界皈依,他日做人好修行。说完随手一挥,野雉飞腾而去。

这时猎人过来找他的猎物,大师便问道:在找你的猎物,对吧?猎人说:对。大师再问道:你一箭能射几只猎物?猎人回到道:一只,有时运气好的话,可以射到两只。那不就是一箭双雕吗?大师说道,我看不止,如果运气好的话,有时可以射到怀孕的猎物呢?对呀,那就不止两只呢。猎人笑着回到道,达摩祖师再说:我只可以射一只,不过我射的那只,万千的众生就可以得到安详。那只是什么?猎人问道,就是你。达摩祖师说道,是我?我不杀生,还有别人呀!猎人说道,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可将刀割自身。说完达摩祖师便走了。

无论是否相信轮回报应之说,但是上天确实是有好生之德的,爱人者人恒爱之,爱物者物亦爱之,道理一样,人之有性情,动物亦有性情。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故谓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篇三:禅的故事

禅学的领悟与深思:禅的故事

作者:保罗·李普士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神话一O一则”叙述中国和日本禅师历时五百余年的实地经验,这一O一则故事充满睿智隽趣,不但发人深思,而且极堪玩味。◎第二部分,“无门关”是有关禅师学者发悟的有关公案,文献原由中国一位禅宗大师于一二二八年编辑而成。◎第三部分,“十牛图”约完成于十二世纪,原用中文写成,阐述发悟的历程,足以启发读者对禅学的领悟与深思。◎第四部分,“中道”系一部古代梵文手稿的抄本,该文所提示的古老教法,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很可能是禅学的始源。

禅话一O一则

一、 一杯茶

二、 泥中之宝

三、 就是这样吗?

四、 服从

五、 公开地爱

六、 缺乏兹爱

七、 临终通知

八、 大波先生 九、 月亮伦不去 一O、 最后遗偈 一一、 春蓟的故事 一二、 快乐的中国人 一三、 一尊佛

一四、 泥泞路上

一五、 松云和他的母亲

一六、 离佛不远

一七、 不吝指教

一八、 一个寓言

一九、 第一义谛

二、 母亲的爱

二一、 只手之声

二二、 心热如火

二三、 慧春之逝

二四、 诵经超度

二五、 再参三天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年)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愚堂是他那一时代的国师,但他常云游四方,做个托钵僧人。某次,他前往当时幕府的政治文化中心——江户时,经过一个叫竹中的村落。当时天色已暗,且下大雨,他浑身都已淋湿,他的草鞋也已破烂不堪了。在村旁的一个农家门前,他发现四、五双草鞋挂在窗口,决定买双干的,好替换湿的。

卖草鞋给他的那个妇人,看他身上湿得厉害,便请他在家中过夜。愚堂非常感谢的接受了。于是他进入屋内,在家堂前面诵了一部佛经;然后,在他接见那位妇人的老母和几个孩子之时,他发现这家人的神情都很忧郁,于是便问了原因。

“我的丈夫是个赌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这家的家庭主妇答道。“碰巧他赌赢了,他就酗酒骂人。如果他赌输了,他就向别人借钱。有时候,当他喝得烂醉时,他连家也不回了。我该怎么办呢?”

“我愿帮助他,”愚堂说道,“这里有些钱,拿去买些好酒跟下酒的菜来。然后你去休息,我要在堂前打坐。”

时至更深这家的家主人带着一身酒气返回吼道:“喂,太太,我回家了!有没有东西给我吃?”

“我有东西给你吃,”愚堂答道,“我不巧在途中遇到了大雨,承你太太好心要我在这里过夜,因此,我特地买了一些酒跟鱼作为回报,你不妨好好享用一番。”

这位家主人听了非常高兴,当下就喝了那酒,不久就醉倒在地上呼呼入睡了,而愚堂则在他的旁边打坐参禅。

到了次日清晨,这位家主人一觉醒来,已把昨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你是什么人?哪里来的?”他问仍在静坐着的愚堂。

“我是京都的愚堂,此行要到江户去,”这位禅师答道。

这位家主人听了愚堂的大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忙不迭地连连向这位国师爷道歉。

愚堂微微笑了一下。“世间的一切起灭无常,”他解释说。“人生苦短,如果你长此下去,只管喝酒赌博,你不但没有时间完成任何别的事情,而且还要拖累你的家人。”

这位家主人听了,良知突发,如梦初醒。“你说得很对,”他答道。“我真不知该怎样报答你这番不可思议的开导才好,让我替你拿东西送你一程吧!”

“那就谢谢了,”愚堂同意道。

他俩上路了。走了大约三里的光景,愚堂叫他返回。“再送五里吧,”他向愚堂请求道。于是他俩又继续前进。

“现在你可以回去了,”愚堂提示道。

“再送十里吧,”他答道。

他俩继续走了十里的路。

“现在回去吧,”愚堂说道。

“我要追随你一辈子了,”他宣布说。

不少现代日本禅师,都由一位著名的禅师一脉相传而来,而这个著名的禅师就是愚堂的衣钵继承者——那个一去不返的浪子——无难禅师。

白隐禅师一向受到邻居的称颂,说他是位生活纯洁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个漂亮的女儿。不意间,两夫妇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

这事使她的父母颇为震怒,免不得要追问来由。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人是谁,但经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说出了“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只有一句答话:“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就被送给了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介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舍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一切用品。

事隔一年之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再也忍不下去了。她终于向她的父母吐露了真情: 孩子的亲生之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无话可说,他只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盘珪大师说禅时,不但有学禅的人谛听,就是各阶层,乃至其他各宗的人,也都欣然受教。他说法既不引经据典,亦不沉迷于学术的讨论;他的话是从心中直接说出,而直接诉之于听者之心。

他的听众愈来愈多,结果激怒了日莲宗的一位法师,原来,这位法师的信徒都跑到盘珪这儿来听禅了。这位法师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心里很不服气,因此决定到盘珪的寺院找他辩论,以便一决雌雄。

“嗨,禅师!”他叫道。“等一会儿,尊敬你的人自会敬服你的话,但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就不服你。你能使我服从你吗?”

“到我旁边来,我可做给你看。”盘珪答道。

这位法师昂然推开大众,走向前去。

“到我左边来。”盘珪微笑着说道。

法师走到了他的左边。

“嗯,不对,”盘珪说道,“你到右边来,我们也许可以好谈一些。走到这边来。”

法师傲然地向前跨了一步,走到了他的右边。

“你看,”盘珪说道,“你已在服从我了,因此我想你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现在,坐下来听法吧!”

二十名和尚和一个名叫慧春的尼姑,一起在某位禅师会下习禅。

慧春生得非常漂亮,虽然剃了头发,穿上了朴素的法衣,仍然颇有姿色。有几名和尚暗恋着她,其中的一个还写了一封情书给她,要求来一次私下的约会。慧春没有理会。

第二天,禅师上堂对众说法,说罢之后,慧春起立对着写信给她的和尚说道:“如果你真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嘛!”

在中国,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常令一名二八佳人送饭服侍。最后,她终于想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工夫究竟怎样了。

一天,她教那个女子抱住这个和尚问道:“正这么时如何?”女子奉教而行,和尚却用诗偈答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女子回来,将情形回报后,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道:“想想看,我白白养了他二十年时光!他对你的需要理也不理,他对你的情况顺也不问。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译按: 据《指月录》载,此节直接引语只有“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个俗汉!”数字)遂将这和尚赶走,放了一把火,把茅庵烧了。

坦山临终时写了六十张明信片令侍者寄出,然后安详而逝。

那六十张明信片上所写的文字是:

拙者即刻临终,特此通知。

坦山于七月二十七日

在日本的明治初期,有一位著名的摔角(相扑)家,名叫大波。

大波不但体格强壮,且精于摔角之道。在私下较量时,即连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公开表演时,他却腼腆得连他的徒弟也可将之打败。

大波觉得他应该去求教一位禅师,当时的游方禅者白隐恰好在附近的一座小庙中歇脚,于是他便前去叩见,说出了他的问题。

“你的名字叫大波,”这位禅师指示说,“那么,今晚就在这儿庙中过夜吧。想象你就是那种巨大的波涛,已非一个怯场的摔角手,而是那横扫一切、吞噬一切的狂涛巨浪。你只要如此做去,不久就会成为全国最伟大的摔角家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2b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