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23 18: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还是不可能的。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存在滞后性,这一特征不但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封闭性的存在减弱了经济部门对于实体部门的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开放是一把双刃剑,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增长效应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对资本市场的开放途径给予格外的谨慎和重视,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路径以及步骤进行研究。

【关键词】资本市场;开放模式;QFII制度;渐进模式

【正文】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 一·开放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选择

众多学者指出,开放包括两个部分,即服务性开放和投资性开放。我们要加强这两个方面开放的同时,注意市场的培育。 1·服务性开放

1外资机构业务范围的扩大 ○

我们对于外资基金管理机构和证券公司,可以适当地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以及股份比例;对外资证券机构对国内机构的并购采用许可证制度;市场创新金融工具的开放十分毖要,利用金融工程手段的新型金融工具能加速我国的资本市场开放进程和收益。

2利用外资中介机构推进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 ○

中介机构的开放和证券机构的开放,能很大地推动我国证券发行制度走向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注册制。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是完善股票发行的核准制。额度审批制逐步向核准制转轨后,公司上市标准可以向更为宽松的注册制转变,促进市场更好的配置资源。 2.投资性开放

在完成了这几个服务阶段的开放以后,可以进入投资的逐步开放阶段。B股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性开放平台,该市场实质上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试验形式和发展的有效载体。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应该是和B股市场发展密不可分的:首先考虑发展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的开放,我国的开放进程已经实现了这一点;接着在A股市场实现分阶段对外资投资者开放;最后A股B股市场并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开放。 1培育开放的市场 ○

培育适应本土的证券投资机构:证券投资机构是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如果其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会对我国的证券市场开放带阻碍和损害。不适应本土的证券

投资机构是不能适应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的。我国培养改善建立起一批适应本土经济条件以及风土人情的证券投资机构迫在屑睫。具体来说包括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期货公司等的建立。 2开放市场 ○

中国证券市场本身的不成熟阻碍了其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导致市场不成熟的原因在于市场的不规范性。要想进行资本市场开放,规范的证券市场制度是充分必要条件。市场的国际化有利于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制度,对市场国际化主要有两点定义:本国市场规则与国际先进经验并轨以及本国的市场制度包含了对外开放的考虑和规则。 3逐步对投资者开放 ○

稳妥的战略是中国的证券市场开放首先针对在中国挂牌的海外企业进行开放,发展成熟后,各个海外投资机构可以再我国进行开放实践。让国外企业在中国证券市场挂牌上市,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途径。吸引国外的优质公司,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的多样化,也能够增强我国的证券市场信心,吸引投资者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

二·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及建议

1·渐进式开放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路径选择

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很健全,所以不可能一次性全面开放资本市场,这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和波动性,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限制国际游资的进入,这是由我国政府管理资本国际间流动的能力和经验有限所决定的。我国应该重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一切外部条件具备后,就可以对短期资本开放进而达到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

2·必须注意到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路径依赖

由于制度变迁在改变原有制度运行轨迹的同时又必须受原有制度的制约,所以我国开放资本市场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本市场的自身发展状况,特别是与市场开放紧密相关的国民收支状况。我国目前具备一定的资本市场开放条件,尤其是外汇储备数量较大,可以有较强的能力控制开放后的市场汇率。同时我国要开放资本市场还必须保证国内经济宏观调控具有适应外部冲击的能力,以应付资本市场开放带来的加剧国内经济波动的风险和市场传递风险。 3.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以适应开放的资本市场

我国已经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完整的金融监管体系,人民银行则主要进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同时还保留商业银行最后贷款人地位和对商业银行的检查权。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并不能说明我国已具备适应资本市场开放的金融监管能力。要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还必须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他国金融监管机构进行协调,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利益。此外还必须完善自身金融监管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对国际游资保持警惕,并且在市场出现危机时能及时采取对策。

4·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体系

根据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QFII 进入我国必须与国内投资者在信息享有上拥有公平的地位。为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纵、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体系。只有这样,QFII 才有信心持续地投资我国的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才能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我国目前实施的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1·定义及产生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QFII机制是指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到境内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

目前,我国已开始实施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功能和效率大大提升,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活力的证券市场之一。引入QFII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比重远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看, 迫切需要引入QFII。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就陆续有专家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引入QFII制度。此后,有关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2002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出席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27届年会时正式谈到QFII,并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7月18日,深交所举办了\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座谈会\。这次会议解决了许多QFII的技术问题,对我国引入QFII机制具有重要意义。11月5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北京时间2003年7月9日上午10时17分,在京城著名的东方君悦大酒店浮碧厅,来自国内外的40多家媒体与瑞银高管共同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QFII第一单的指令此刻正在发出,10点19分左右,也即指令发出的2分钟后,首单买入的四支股票全部确认成交,备受瞩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国证券市场大舞台。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外资介入有可能对其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QFII 制度因此应运而生。其主要是管理层为了对外资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使之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经济独立性的影响、抑制境外投机性游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印度和我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为有限度地引进外资,逐步开放资本市场,都曾普遍实施过渡性的QFII制度。根据它们的经验,我国实施QFII政策,也可以促使国际资本通过特定途径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使我国资本市场逐渐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QFII制度的特点:

1引入QFII制度的跨越式发展,一步到位 ○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经验,资本市场的开放要经过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可以是先设立“海外基金”(台湾的模式)或者“开放型国际信托基金”(韩国模式);而这一阶段台湾用了7年,韩国也用了11年。我国则是绕过第一阶段,一步到位,其后发优势不可估量。

2QFII准入的主体范围扩大、要求提高 ○

新兴资本市场的国家和地区为了加大监管和控制的力度,普遍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了何种类型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进入本国或本地区,此外,对QFII的注册资金数额、财务状况、经营期限等等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与此相反,我国对QFII主体范围的认定比较宽泛,而且赋予了境外投资者更多的自主权。然而,我国从保障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出发,对注册资金数额、财务状况、经营期限等指标的要求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QFII成为推动A股的重要力量 ○

人民币升值迅速,QFII闻风而动,QFII的额度骤增60亿美元,QFII当仁不让地成为A股市场最有想法、最有资金实力的做多的主力部队,下一阶段瞄准QFII必然增仓的品种是捕捉底部黑马的必然选择。QFII正成为推动A股市场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来自200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52家QFII持有A股的总市值已经达到971亿元,占沪深两市2006年末流通总市值的比例达到3.88%,一跃成为A股市场仅次于基金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借鉴墨西哥、泰国过早开放和日本改革相对滞后的教训,从实际国情出发,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既应循序渐进,不应操之过急;又要把握机遇,适时开放。

【参考文献】 1·高雷:《大众商务》2010.8月总第116期 2·桓宇:《商业时代》(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3·周小川:《WTO与中国资本市场》 2007.07.03 4·俞建群:《福建论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考》,2005 5·姚萍:《天府新论--我国资本市场渐进开放的路径选择[J]》 2004 6·巴曙松:《世界经济——论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路径选择》 2003.3 7·王庆华:《现代管理科学——资本市场开放的目标模式与路径依赖》 2002·6 8·唐震斌:《决策前沿——加入WTO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2,10 9·张幼文:《上海金融——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 2001·4 10·高翔:《资本市场——QFII制度的境外经验[J]》 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28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