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子课题设计方案的几点说明

更新时间:2024-06-28 07: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印发子课题设计方案的几点说明

1、《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指南中共列出10个子课题,这次只印发了8个子课题设计方案(按照子课题指南中的顺序排列),尚缺两个待补。 2、各子课题指导组成员原则上由两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由总课题组和子课题召集人聘请,一部分从参加本子课题的实验区中推荐。目前子课题指导组正在组建过程中,实验区及其课题申报工作尚未正式进行,所以现在各子课题指导组大都只列出了部分名单。子课题顾问的设臵与否,则由各子课题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3、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推敲修改,这次印发的子课题设计方案只是一个草案,体例不很统一,从内容到文字粗疏之处在所难免。好在这次印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各实验区了解和选择课题时有个参考。子课题设计方案的论证修改定稿工作,有待实验区及其课题申报工作完成后再进行。 4、各实验区按照总课题研究的目标、范围、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需求设计、提出的10个子课题之外的课题,一俟申报批准之后,也应以实验区为主成立课题指导组。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学校(“??” TDS)

子课题召集人:宁虹、张景斌 子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单位: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陈珍国 等

“教师发展学校”(Teachers’Development School, TDS)是首都师范大学近年来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六年来,先后在北京、石家庄、沈阳、唐山等地建设18所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了并在继续形成着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和实效的建设理论、工作理念和建设行动,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和各

1

级教育领导、专家学者的赞誉和支持。首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意义和价值。愿意加入到这一课题中来,展开教师发展学校的“e-”建设。

教师发展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教师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将作为总课题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一种形式,欢迎各参与地区或单位和我们一起合作,共同探索。

一、本项目特点:

● “???” 建设与现场实践同步结合

教师发展学校一直坚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现场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的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项目中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越的技术支持,创造新颖高效结合方式,以多种形式的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e-” 建设与现场实践的同步结合。

● 求根务本注重内涵、实质

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六年的经验,使我们深切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求根务本,注重内涵、实质,我们在与中小学的合作中努力探讨教师专业、学校改革与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的一系列“什么是”和“是什么”的问题。“什么是”指的是手段和形式,关于“是什么”的真正理解,才能回答内涵和实质,强调内涵和实质是所求之“根”,所务之“本”,教师愿意并真正懂得了每一个“什么是”意味着要做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成为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所有这一切,我们将通过每一个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的合作探究来实现,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求根务本注重内涵、实质、实效为追求。

● 做真事做新事做实事,改革创新重实效

教师专业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真正投身其中,一定会面临改革创新的挑战。如果谁在这当中只觉得一路顺风,那么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您早已率先专业化了,一个可能是您还没有进入其中,对那些深刻的变革还没有觉察。我们深切体会到一定要有做新事的准备,同时也要有一定要把新事做成真事做成实事的追求和努力。教师发展学校从一开始就承诺一定进入课堂教学实践,一定有教师的发展变化,“做真事做新事做实事,改革创新重实效”既是这项事业的总体追求,也在合作

2

教师的课堂上体现、发生。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件新事,一定要求根务本把握内涵实质,才能做成真事实事,才能既有改革创新又有实效。 二、本项目工作理念: 热爱 自信 整体理解

本项目强调以“热爱 自信 整体理解”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理念。其含义是指: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本职工作)、热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在课堂上(本职工作中)能以充分的专业自信体现这种热爱并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兴趣,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师专业自信来自对学生、对所教授学科(本职工作)、对教育和教师职业的整体理解。本项目的工作将以这样的理念设计和实施,以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成“热爱 自信 整体理解” 工作理念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本项目主要工作

本项目以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为取向,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在对为什么以及如何改善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究、革新和创造过程中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建设。主要工作包括:

1.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测量评价与诊断

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已设计简明实用的教师专业标准,结合现场调查判断,为合作学校提供进入起始状态及建设过程的测量评价与诊断。

2.六层面四环节合作研修方案

基于教师发展学校合作研修设计,为合作学校提供以“教育、学科、课程、教材、学生、课堂”六个层面嵌入“通识研修、分析与设计、实践研修、反思与描述”四环节的研修方案。通过整体理解课程、具体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反思课堂实践等活动,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改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体验成长过程。本方案针对各不同学科实施,重视从根本上建立各学科教育教学的整体理解和本质把握,落实在课堂教学实际环节之中。

3.合作中的建构生成新的工作项目

3

以上工作设计并不是首都师大单方面的设计,而是在教师发展学校建设过程中与中小学领导、教师合作建构的产物。在看似普通的文字描述背后,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有它产生和进入设计方案的故事。在合作中建构生成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的初衷,也成为六年来建设的实际过程和经验。以上两项工作是比较系统和逐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工作,我们将在继续的合作中与合作学校一起不断探索,形成新的工作内容并逐步成为可操作的服务项目。

4.创优建设行动计划

为了有力地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本项目将在实施过程中发起系列创优建设行动,包括:

? 教师专业发展优质学校建设 ? 教师专业发展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 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教学优秀课程建设 ? 教师专业发展及课堂教学优秀视频案例资源建设

以上为系列创优建设行动计划首轮推进项目,通过本项目支持团队与中小学合作,在合作学校中实施。本项目实施一年后开始评估。评估优秀者,由中国教师教育学会颁发证书。

四、本项目支持团队

本项目支持团队目前已有由首都师大教育及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领域专家20余人参与,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讲师 3人;硕士以上学位> 80% ,博士以上学位人员比例 > 50%。

教师发展学校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新的建设,“e-” TDS与您共同经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4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网上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子课题召集人:顾小清

子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和成员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顾小清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王为杰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周 彬 博 士 上海教科院 王 洁 副研究员 苏州市电教馆 金 陵 馆 长 上海徐汇区教育局 杜 俭 等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育局 周 勇 等 杭州上城教师进修学校 李 敏 等

顾 问: 华东师范大学 祝智庭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杨小微 教授 上海教科院 顾泠沅 高级研究员 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教授 上海浦东进才北校 潘裕翼 前校长

1、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方法,将教师看作是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专业共同体成员。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国际上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从理论上开展得比较深入。早在1989年,布朗等学者(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就在其论文中提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

5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开展网上教师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子课题召集人:蒋国珍 田京生 子课题指导小组成员:

首师师范大学 蒋国珍 副教授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田京生 主 任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李燕玲 副主任 北京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齐渝华 院 长 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马志坚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周增为 上海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顾 问: 首师师范大学 丁兴富 教 授

华南师大 丁 新 教 授 中央电教馆 王珠珠 研究员

1、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关网上学习社区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有Ruth Brown(2001)的研究,他发现网上学习社区活动呈现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是在线交友阶段(Making friends),第二阶段是社区接纳阶段(Community acceptance),第三阶段是社区友谊阶段(Community camaraderie),以上三个阶段实际上也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社区。并且,Ruth Brown还提出了学习社区建构的模式,以及异步环境下学习社区建构的15个步骤(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但是为理解社区建构过程提供了一个框架)。

我国在利用网络平台支持教师研修上已经取得不少经验和成果,例如,北京市西城区从2004年

11

利用教育研修网研究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他们的网上研修组织有两大类,一类与传统的组织模式相似,可以称为“引领型”的网上学习组织,在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组织、策划和引领下,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从以往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活动组织者,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另一类是以“自主、协作”为特征的“自组织型”学习社区。前者是对传统教研活动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具备传统教研活动的优势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能发挥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但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一些教师的自主发展;后者为教师之间专业与情感交往、同伴互助、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能实现更充分、更广泛地知识共享和协作。 2.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很大,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教师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家庭计算机拥有率的平均水平(陆书平、崔霞,2003)。“十五”期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网络平台(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和资源建设已有长足发展,并开展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和研究。同时,Web2.0正在改变网站之间互不相通的“孤岛”现象,社会型网络为网上学习社区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性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社区。早在1990年Gabelnick,F.就提出,远程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习者社区(Community of learner)的形成过程,因为,社区对学习、个人满意度、参与的持续性都有重要影响。Eastmond,D.V(1995)在研究基于计算机会议的教学中发现,成人学习者加入到学习者社区,他们相互支持和激励,可以克服学习的孤独。 3、目标内容

在虚拟空间,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规范,以及人际关系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学习的社会建构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将传统的教研活动直接搬到网上往往难以成功。如何提高网上学习的有效性?远程教育的研究以及各国的经验表明,“资源-活动-支持”至关重要。D.Randy Garrison

12

认为,“通过增加双向交流来提高教学过程的质量,看来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具有最显著的影响,在学习质量受到印刷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的影响的同时,对远程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持续的讨论”。围绕网上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热点是:人在网络时空的存在、行为与学习的关系。现有的研究结论是:网络时空中的三种存在(社会存在、认知存在、教学存在)与交互、学习相互关联(Rourke, et al.'s ,2001)。

另外一个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方面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中遇到的障碍的研究。英国教育传播技术局(Becta,2003)综合了大量研究文献,认为教师面对的障碍首先是时间问题,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和自修 (Fabry & Higgs 1997),没有时间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用于备课(Preston et al, 2000);其次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自信心不足(Pelgrum,2001);第三是认为计算机技术太复杂、难用(Cox et al.,1999)等。我国也有相关的研究。

网络只是一个空间,尽管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的学习型社会群体,但网络并不能自动地改善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网络不同于现实的空间,如何让更多的教师从网上研修中获益,如何让教师持续地参与网上研修活动?本课题拟就以下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1.不同学段、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对网上教研活动的需求与障碍分析; 2.在不同组织形式的网上研修活动中,教师个体的参与行为、类型的研究,;

3.“自组织型”网上学习社区的构建、发展过程与原理的研究,社区的结构及其变化的研究(社区化与非社区化的现象和规律);

4.在“引领型”的学习组织中,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如何设计高效的活动吸引教师参与,如何组织、促进网上教研活动(教学支持)?

5.如何选择、优化技术方案,增进网上互动与合作,提高网上教研活动效果(技术支持)? 6.如何评价不同组织形式的网上研修活动对教师学习的效果? 4、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问题的特点,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3

1.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不同学段、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做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网上教研活动的需求、困难及其变化。

2.内容分析: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和各地区的研修网上已积淀的和将要形成的大量质性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在不同组织形式的网上研修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模式、参与类型;考察“自组织型”网上学习社区中不同教师的行为及其在社区中角色变化过程,社区的构建、变化过程。

3.个案研究:包括教师和网上学习社区两类个案,一是分析教师在网上学习社区的行为及其在社区中角色变化过程;二是跟踪几类网上学习社区构建、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其原因。

4.开发研究:生成一系列网上研修活动的流媒体课例资源。 5、研究的创新与预期成果

本研究力求在“内容、方法和技术”三方面有所创新。

⑴ 研究内容上:主要体现在虚拟环境中的互动与合作行为、现象和规律;“引领型”、“自组织型”社区的建构模式和范例。

⑵ 研究方法上:通过计算机辅助研究,实现对网上大量质性资料的分析处理,大大提高研究的效率,进而提高研究的效度。

⑶ 技术手段上:体现在交互技术方案的改进和流媒体课例资源生成方案的创新。 预期成果包括:

⑴ 研究报告、论文集或专著; ⑵ 教师网上研修活动案例集; ⑶ 网上研修活动的流媒体课例资源。

6、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本课题将以中国教师研修网为平台,以试验区教师研修学院、进修学校等为依托,通过“教研员引领、典型带动、专家指导、活动推动、行政促进”等多种措施,建立和发展“引领型”和“自组织型”等区域性的教师学习社区,通过人工的问卷调查、访谈和中国教师研修网两条途径收集数

14

据和质性资料(特别是过程性数据),并在研究中发现、跟踪学习社区的典型个案。

初步的实施办法如下:

⑴ 子课题建立专家顾问组与课题工作组

在总课题组以及专家顾问组的指导下,本子课题组建立专家顾问组和课题工作组,对实验区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和推动。课题工作组主要由各实验区课题负责人组成,中国教师研修网有专人参与课题工作组工作。

⑵ 实验区建立课题领导小组

参加本课题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和当地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部门和当地中小学校长的骨干组成实验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管理、监督本实验区课题研究各项任务的开展,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学校的力量,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⑶ 中国教师研修网的全程参与

中国教师研修网要全程参加本课题研究,包括数据收集、需求分析、技术支持、平台改进等。 ⑷ 发挥研究生团队的力量

首师大远程教育研究所的研究生参与定量数据和质性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并参与实验区的部分技术支持与培训、流媒体课例制作等工作。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学科教学设计研究

子课题召集人:刘美凤 子课题指导小组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刘美凤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陈珍国

15

教授 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副高 物理教学/教育管理

2002; Richardson & Kile, 1992; Risko & Kinzer, 1997). 数字视频技术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暂停某个画面,选择不同的脚本,留出反思的时间,回顾精彩的片断(Bliss & Mazur, 1996)。

其三是可以提供在行动中观察理论的机会。许多人相信这句古老的谚语:“智慧是不能传授的(Wisdom can’t be told)” (Bransford, 1989). 发展教师的课堂实践的智慧需要用现实的例子去阐释抽象的概念 (Jacobson & Spiro, 1995). 在一项涉及阅读的视频人种志研究中发现:超媒体视频案例研究可以将理论以多种方式嵌入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而并不一定要求参与者臵身于真实的课堂。它有利于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论反思的深度(Harris, Pinnegar, and Teemant, 2003, p. 9)。大量的研究表明,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很困难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结构不良的、难以言传的知识领域 (Richardson & Placier, 2001). 按照卡特尔(Carter,1990) 的说法,专家教师的大多数知识是“默会的(tacit)”,仅仅通过把专家教师所知道的东西传递给新手,并不能使他成为一个专家. 因此,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在实践中观察理论的机会。陈(Chan,2003) 的研究表明: “这种真实可信的案例提供了发展实践技能的机会,因为它将教学行为与反思空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都有机会去捕获和分析重要的事件. 多媒体人种志案例研究可以将理论嵌入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而并不一定要求参与者臵身于真实的课堂. ” (p. 9)

我们(Huang,Bao,2006)的实证研究也初步表明,基于课堂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模式。

但从目前的现状看,由于视频案例的研究在国内外仍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有关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在理论上加以总结与提升。

2.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培训领域的一条主要途径,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均已十分丰富;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日本的“Lesson study”也已经风靡全球。但由于视频案例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目前比较缺少的是相关的实证研究。

从目前各国的教师培训模式来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上而下的、培训者对学员的培训,这是院校培训模式;一类是自下而上的、学员对学员的培训,这是校本培训模式。

21

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通常有两条具体的途径:一是依托相关的学术机构;二是以远程教育的方式展开。相关的学术机构可以是综合大学、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也可以是其它官方或者民间的非营利性的教师培训机构。这类培训或者能够获得高一级的学位,或者为解决教师的知识更新,以某一学科的培训为主,使教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种模式一般以提薪晋级作为激励。培训组织提供学习和实习场所,提供信息资料,提供教学设备。这种模式若是以课程为本位的培训,则提供教育学士、硕士、博士课程,或为中小学教师开办学科业务进修班。若以教师为本位,则提供菜单式的课程方案,备教师选择。如我国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英国的职前证书制,美国的职业发展学校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教师职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PDS是由综合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或学区合作建立的一种培训学校,目的在于使在职教师有机会参加进修、提高素质,改善师范教育的职前培养,使教育质量得以改观。其运行方式是在PDS中,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负责对师范生的培养。这种方式对在职教师也是一种很好的帮助,与大学教师合作可以获得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积极发展自身;参与合作的教师通过阅读,学习大学课程,通过教学实验,获得了使自己发展的机会。这一方式体现出职前与职后的教师培训没有严格的区别,它是将教师生涯视作一个连续的生命历程。

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的优势是:理论资源丰富,也便于课程间的整合,但其常见的缺点是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结,难以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难以引起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多年从事师资培训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一段话:“教师培训当然应该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站得高才看得远。但也不能太高了,打个比方:站在四、五层楼上看地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站在十八层楼上看,就很难看清楚了。”

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原因,除了许多教学理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外,最主要的还是培训者手里缺乏优秀的案例,特别是那些真实的、能够引起教师共鸣的视频案例。因此,以课堂教学

22

视频案例为载体,把先进的理论与真实的课堂联结在一起,将是改变自上而下的培训体系中传统不足的有效途径。

自上而下的师资培训的另一条途径是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远程教育是将教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通过某种方式传送给不同地点的学习者的教育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师资培训方式。例如,在英国,差不多有一半教师参与到毕业后的远程教育。在韩国,教育研究部门利用广播和电视,在每一学年的22周中,每周日播放15分钟的节目,主要目的在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菲律宾,马尼拉大学用广播和讨论会的形式为地处偏远的教师提供学历教育,这些教师只须参加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的课程通过广播完成。在以色列,大学也提供广播节目帮助不同地区的教师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提供知识更新、提高教学技能。在美国,许多大学都提供免费的网络电视或者广播供教师们收看,如著名的PBS教育频道(

http://www.pbs.org/teachersource/math.htm

),

Annenberg/CPB

(http://www.learner.org/channel/broadband/video_pc_ie.html),面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http://www.researchchannel.org/)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扶持了不少远距离教育的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提供的一项特殊的课程,它包括,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也包括教师小组必须共同完成小组的活动。

最初的远程教育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录音带,一种是互动的广播形式。后一种方式作为对话教学更为有效,而且成本低,适于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开展,教师们可以不离开教学岗位,同时又受到了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使用导致远程教育有了显著的变化。计算机和互联网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课程通过因特网和光盘发布。在有些地方,因特网已经替代了广播和电视,成为一种公共的学习形式。

在因特网上实现远程教育,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员,学员通过连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利用因特网来进行远程教学,与传统远程教育模式

23

相比,有如下优势:(1)极大的增强了教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教师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比如:电子邮件,BBS,WWW,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2)学习的异步性:利用网络进行远距离教育,可全天24小时进行,每个学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同伴请教。(3)学习信息的广泛性:网络同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课堂等;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可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4)评价的及时性:在传统的远程教育中,对学员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员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在因特网上实施远程教育的途径是很多的,其中之一便是基于视频案例的远程教师教育。在这种远程教育系统中,视频案例所起的是一个平台作用,而不是一间虚拟教室。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参与案例的讨论,获得专家或者同伴的帮助以及创建自己的资源库等。

实际上,从“虚拟教室”到“互动平台”已经标志着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

与自上而下的方式不同的是,自下而上的培训立足于教师所任职的学校,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培训方式。培训目的是以满足教师个人需要为前提,重点解决本校的教学实际。比如英国设有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校内教师进修。日本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也是在校内为新教师确定指导教师。我国目前由顾泠沅教授倡导的教师行动教育也基本上属于这一范畴。

校本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注意到,由师训机构或某一校外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培训,常常不能符合学校的实际,受训的教师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常常是外在于学校,外在于课堂的,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教科目选择自己要受训的课程(menu-based curriculum)。但是个人在选择时可能会逃避那些需要细心处理的棘手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另外,由于本学校参与培训的其他教师可能没

24

有选择这些课程,教师个人在学校中也就失去了与他人分享经验的可能性。

校本培训的具体途径是很多的,其中包括: (1)同伴互助(Cooperative or collegial development ),教师们共同制订小组工作计划。在日本,教师们认为由同事提供案例,或以录像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情况作为案例,对这些案例加以解释、接受不同观点的批评、反思、大家一起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需要下述四个条件的支持:来自同事的批评;学校内的合作;向学生学习;有一本好的教材和一个好的案例报告。这是一个可以使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获得成就感的方式。这一方式最大的益处在于提供了使教师获得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2)档案袋成长纪录(The Use of Portfolies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它将某一特定时期教师工作、学习的情况的具体事件收集起来,以表明教师在职业生长和能力等不同方面的表现。在教学工作中,一份档案常常被用作教师和学生讨论教与学问题相互关系话题时的工具。有三种形式的档案经常被使用:职业档案、评价档案(作为显示资格与结果)、教学档案(收集帮助教师思考与描述学习结果)。教学档案包括形成性评价、结论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一项研究表明,芬兰为第一年的教师使用档案帮助他们反思并监测他们的职业发展。结果显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的反思水平高于他们的大学同学。(3)校园网(School Networks )。校园网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主要为教师提供研修课程。在澳大利亚有两种校园网,一是国家校园网,这是国家行动计划,但它是非正式的。它为学校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所需要的工具,这一项目已为400所学校提供了帮助,并且在教师与学校之间建立了联系。它表明,教师的职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学校内部的努力,而不仅是借助外部力量来完成。另一种是联合计划,这一计划是对上述方式的补充,是学校与大学的正式合作。它尝试在做研究与实践之中为学校和大学教师提供一种联系。这种使教师们联合的方式已经为发展教师技能,使教师胜任工作做出了贡献,并且也提高了教师在学习、参与、合作、配合、积极行动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4)教师工作组(Teacher Networks)。教师工作组通常以在一起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合作,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大多数教师小组都没有从学校或国家得到资金或者特别的帮助,国家也不干涉他们的活动。在日本有许多共同存在的教师工作组。日本的教师一般都要参加不

25

同形式的工作组。教师工作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教育民主。这些小组经常集会,公开出版杂志,每年举行大约200人参加的非正式论坛。他们还组织行动,比如,“研究课”的方式,教师小组每周在一起研讨工作,每个月提供一门课的讲授,请本校教师评论,或者与其他学校教师一起讨论,这些教师小组也受教师协会的协调与约束。差不多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研究小组,组织研究活动,比如,课程发展,班级民主,教学观察和讨论等等。另一种形式的教师工作组是所谓的“实践社区”。一般由多所学校的多位教师一起组成的,主要目标在于对新教师的培养。为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一起制订学习计划,一起制订章程,一起进行教学反思。它为教师带来的是专门技术知识,提供科学教学所需的知识。(5)学术论坛(Seminar)。论坛的话题可以多种多样,由一位参加者主讲,主讲人对某个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大家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是学习心得、工作经验、特殊经历、生活经验、人际交往体验等)。研究表明,有时同一个话题,由学员自己讲出体验与收获,比培训者的讲授对其他学员具有更强的启发作用。培训者应该把学员之间的差异看作财富,挖掘这些财富,使它发挥作用。

与自上而下的院校式培训体系相比,校本培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案例研究的方式直接聚焦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如日本的教学研究(Lesson study),我国大陆地区的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师行动研究,及台湾地区的教师协同成长团体。 3、目标内容

本子课题总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其主要目标有三: (1)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

在综合国内外教师培训模式的基础上,从教师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和教学信念三个方面初步建立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2)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研究

在教师领域中,基于文本案例的教学模式目前已有一定的规范,但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仍缺乏相关的经验。因此,本子课题将根据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重点探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环节。

根据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与初步实践,我们认为,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活动可遵循以下的模式:

26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课堂观察 案例讨论 行动反思 研究拓展 参与者 个体 经验 案例讨论作业单 案例片段 背景介绍 课堂片断1 课堂片断2 ? ? ? ? ? 课后反思案例问题 数学问题 教学法问题 认知水平问题 情感与态度问题 背景问题 案例评价 专家访谈 同行点评 学生反馈 课堂观察数据 教学注释 参与者个体经验 案例教学资源库 视频案例 图1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教学模式,以视频案例为平台的师资培训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这五个环节都围绕实际的课堂教学而展开,并且需要调动视频案例的各种资源和参与培训教师的个体经验。

(3)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的方式考察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有效性。 4、研究方法

本子课题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调查研究(观察、访谈、问卷、视频案例和教案分析等)和实验研究等。

5、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实施办法

首先,本子课题管理方法遵从总课题的管理办法。

其次,以课题专家组成员为主对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并初步形成基本的教学环节。

第三,本子课题的实验区开展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活动,并组成研究小组,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研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根据实验区的实验结果对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调整。

27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信息技术环境支撑和保障的研究

课题召集人: 艾伦 徐力 子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和成员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艾 伦 教 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徐 力 讲 师 中国教师研修网 吴新杰 执行总编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焦宝聪 教授/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徐 力 讲 师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姚玉琴 实验管理主任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方海光 讲师/计算机软件博士 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朱一军 副主任

顾 问: 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 龙 教 授

国防大学 周碧松 教 授 华中师范大学 赵呈领 教 授 首都师范大学 胡又农 副教授 《中国教育技术和装备》杂志社 王兴乔 执行主编

1.研究背景

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器材、学具设备和设施及其相关的软、硬件的总称。

本子课题研究是以教育装备及其保障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这些成果包括:(1)教育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管理理论与模式己经初步建立;(2)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

28

其保障系统已经具有初步的研究设计和研究(3)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支撑和保障的寿命周期过程和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4)关于教育装备可靠性管理的研究。在具备了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子课题试图关注以下问题并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1)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对于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支撑和保障的可靠性因素是什么? (2)如何构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对于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支撑极其保障系统(有效途径)? (3)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保障人员的组织结构应该是怎样的? (4)教师对教育资源内容关注提取与分析研究。

(5)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及教育资源使用的数据采集与效率及其对策分析与实践研究。 (6)如何对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和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形成对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保障团队?

(7)如何评价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效能? 2.选题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百亿工程每年在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上的投入过百亿。各个地区、学校也投入许多经费建设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有许多不同级别的课题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促进教育的发展。然而当国家的投入和教师的培训都在迅速开展的时候,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管理及其保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成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有效转化成为教育教学能力的瓶颈。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1)是探寻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对于构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支撑和保障的有效途径,(2)探究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保障系统得以完善的动力机制;(3)探寻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保障人员的组织结构及其培训模式;(4)探寻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保障与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如何相互促进,使得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保障系统成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动的可靠的安全的支撑和保障系统。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从应用价值上来说,(1)通过提供科学的教师使用数据的采集和提取,分析信息技术环境的改善途径;分析教师使用效率;分析区域使用特征,分析教师使用特征和策略,

29

为教育管理,研修网改善和质量评价,教师使用量化考评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教育信息技术环境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2)通过后台数据和分析算法策略,多方位量化其内容关注程度,为资源质量价值评价和教师资源贡献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教育资源评价提供可靠的方法。(3)寻求构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及其保障系统有效途径;(4)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5)为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组织结构提供参考模式。 3.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下列基本假设为前提的:依据教育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费用管理理论,对教育信息技术装备进行建设和管理,建立相应的保障人员组织结构,能够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主动的、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保障人员同样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成员,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借鉴“网上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应用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思路,采取“专题社区、动态课程、专家指导、行政支持”的策略,建立保障人员区域性学习共同体,以丰富的实践数据,解决所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修平台:区域性网上教师学习共同体必然离不开研修平台的支撑,本课题将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建立区域性的网上教育信息技术保障人员的学习共同体。

专题社区:以专题网上社区的方式启动区域性教育信息技术保障人员的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动态课程:以专题网上社区生成动态课程,完成教育装备理论的研修课程。

专家指导:来自教育装备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技术的专家可以为教育装备机器保障相关的各方面专题提供引领。

行政支持:为了给区域性网上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持久的、可靠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将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管理纳入有序轨道,这就需要得到区域行政的支持,并借助行政的力量,促进支撑、保障系统的建立。

沟通协作:与教研人员、学科教师不断沟通交流,了解需求,建立方案,提出建议,提供保障,协调发展。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1p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