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更新时间:2023-10-11 05: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镇江市交警大队电话号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与评价
1.1“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情况 1.1.1综合交通基础设施 1.1.1.1公路 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936公里,比“十五”末6109公里增长了13.54%。高速公路151公里,一级、二级公路1393公里。高速公路逐步形成“三纵一横”骨架。
到2010年底,农村
公路6290公里,县道1041公里、乡道2321公里、村道2928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91%。农村公路桥梁占全市桥梁总数68%。
1.1.1.2航道和码头
到2010年,全市航道总里程597.19公里,航道密度0.155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六级以上标准航道88.95公里,七级以上标准的航道111.3公里,等外级航道485.89公里。
— 1 —
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级34%等外46%高速1%一级7%二级2%三级10%等外
镇江内河港生产性码头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大道河、高资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等几条现状等级较高的航道上,其他航道也分布着一些小码头。截止2010年底,镇江内河航道沿线共有泊位139个(其中500吨级以上泊位9个),泊位长度7904米。
1.1.1.3铁路
目前,镇江市主要有三条铁路运营,分别是沪宁城际高铁、沪宁铁路和镇大铁路。另外还有一些厂矿专用线以及军事专用线。沪宁城际高铁境内全长87公里,沪宁铁路境内全长81公里,全部为国铁I级双轨铁路。
1.1.1.4场站 1.客运场站
镇江市共有公路客运站9个,市区2个一级站,丹阳1个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客运站,句容二级和三级客运站各1个,扬中一级和二级客运站各1个,总体分布与城市发展规模协调。 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单位:平方米) 表1-1
区域 镇江市区 新南门客运站 客运中心站 丹阳市 汽车客运站 客运东站 长途汽车站 句容市 客运汽车站 扬中市 扬中汽车站 宁杭路 江州南路 三 二 6439 11600 1439 12000 2771 5000 5440 8000 3668 2670 官塘桥路 华阳路 丹凤北路 中山路 宁杭路 一 二 三 三 二 33817 16000 20675 6300 7218 12000 3959 3108 3228 5000 850 650 7547 915 702 3000 3258 1741 客运场站名称 公路客运中心站 地点 火车站东 等级 一 占地 面积 10500 建筑 停车场 候车厅 日均流面积 面积 面积 量人次 8169 4660 3082 7533 1800 10000 — 2 —
新汽车站 合计 外环南路和翠竹路交叉口 一 54820 15200 163369 55674 38160 28686 18870 注:镇江市区公路客运中心站已搬迁至镇江站(沪宁高铁站)南广场站 2.货运场站
全市共有4家公路物流中心,占地总规模达175亩。 公路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表1-2
区域 公路货运枢纽 镇江金山物流中心 丹阳市滨江物流中心 丹阳市 丹阳市长江物流市场 丹阳市金桥货物配载服务中心 合计 地点 停车场国际外贸年货运占地 办公区 仓储 年货运面积 办事服务交易额面积 (平方(平方量(万(平方区(平方(万(亩) 米) 米) 吨) 米) 米) 元) 20 4000 4000 3000 3000 4500 市区 朱方路 界牌镇 云阳工业园区 新桥镇金桥村 60 20000 6000 55 40 175 4000 20000 1200 11500 1500 3320 1000 24000 6000 34820 3700 10500 1.1.2综合交通运输 1.1.2.1客货运输总量 1.客运量
“十一五”期间(2006-2010)累计完成旅客运输56077万人,旅客周转量3248352万人公里。
2.货运量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2006-2010)货物运输36347万吨,货物周转量1755044万吨公里。
3.港口吞吐量
— 3 —
镇江港口吞吐总量呈现较快增长,2010年港口(内河)吞吐量达到1560.5万吨。
1.1.2.2公共客运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道路班车日发班次3800余班,日发旅客5.2万余人次,开通省、市际客运班线426条,比“十五”期末增加12.6O%,营运范围涉及江、浙、沪、皖、陕等十多个省市,基本形成周边城市1小时、长三角城市4小时交通圈。开通了一批商务专线、机场班线、周末校园班线等特色班线,开通镇江至南京禄口机场客运专线。开通县际客运线路67条,市县线路实现快速直达和公交化运营,初步形成镇江至辖市区1小时交通圈。开通农村客运线路68条,形成了连接县城至乡镇、乡镇至行政村的客运网络。南京禄口机场镇江城市候机厅于2009年9月18日在运河路客运站挂牌运营,目前每日开通六个往返班次。
客运企业由“十五”期末的76户整合为14户,省际旅游企业9户,其中专营4户。客运线路公司化经营率达75%。全市车辆大中小结构趋于合理,高、中级客车比重由“十五”期末的40%上升到80%。旅游客车从十五期末的97辆增加到184辆,旅游客运企业客车已占旅行社用车量的80%。
1.1.2.3城市公交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购进公交车456辆,公交车辆总数达到801辆,除去报废车辆,净增218量,城市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2标台。全市出租汽车经营业户数由“十五”期间多、散、小、
— 4 —
弱状态,初步优化整合到现在的387户,拥有2400辆出租汽车;全市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为8.89辆,低于全省16.1辆的平均数。出租汽车的类型和等级也相应提高,服务品质得到了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新辟公交线路24条,线路总数从“十一五”期初的44条增加到目前72条,线路长度从643.6公里增加到1115公里,线路网密度由“十五”期末的1.53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3.58公里/平方公里。先后建立和逐步完善了镇江新区、丹徒新城公交线路服务网络,实施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服务,落实科技人才、伤残警察、现役军人等各种免费和优惠乘车任务,使便民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
1.2“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1.2.1“十一五”规划目标 1.2.1.1投资计划
“十一五”全市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6亿元,其中公路投资约70亿元,航道、内河港口约6亿元。
1.2.1.2建设目标
“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满足充分的基础设施网络,建立起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交通运输市场和建设市场,交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快速反应、应急救助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硬件更强”,交通公共服务、行业监管职能和三个文明建设实现“软件更优”。
公路“十一五”发展目标:公路基础设施总量明显增加、结
— 5 —
构明显合理、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形成较为完善的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各层次公路网之间比例协调、布局合理、衔接紧密。到2010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2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6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不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7里程,全面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公路里程超过440公里。
航闸“十一五”发展目标:航道标准和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堵挡碍航现象,船舶航行安全得到保障。重点整治建设京杭运河、丹金溧漕河和句容河,分别建成以丹阳和句容为中心,以京杭运河、丹金溧漕河为主骨架,以句容河为骨干的东、西两个干支相连、江河直达的局部航道网络。
场站“十一五”发展目标:公路运输场站建设取得突破,公路和场站之间实现“点线协调”的发展格局。启动农村客运站建设工程,加快省级公路主枢纽建设,加快货物运输基础场站建设,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形成若干初具规模的综合物流中心,建成一批专业型物流中心和区域性货运站。
1.2.2规划执行情况分析 1.2.2.1基础设施和养护投资 1.基础设施投资
“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再创历史新高。2006-2010年,全市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突破283.27亿元,是
— 6 —
“十五”期间全市交通建设投资总和的二倍以上。其中,铁路投资118.69亿元,公路投资约131.45亿元,航道投资约4.78亿元,港口约1.97亿元,汽车客货运站投资26.39亿元。
“十一五”期间镇江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单位:万元)表1-3
项目名称 铁路建设 公路建设 航道船闸建设 港口建设 汽车客货运站建设 总计 “十五” 总投资 - 816812 11762 703 2972 832249 2006 193338 1665 6750 500 202253 2007 218231 9072 12900 1650 241853 2008 381000 338508 7800 2000 729308 2009 327900 257364 13008 109700 707972 2010 478000 307087 16225 150000 951312 总计 1186900 1314528 47770 19650 263850 2832698
图 “十一五”期间各年镇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量
2.养护投资
— 7 —
2006-2010年度公路养护投资为3.22亿元。
“十一五”期间航闸养护共投入养护经费10229万元,为“十五”计划7648.3万元的133.7%,其中航道养护工程完成6411.7万元,为“十五”计划5122万元的125.1%,船闸工程完成3817.3万元,为“十五”计划2526万元的151.1%。虽然“十一五”公路、航道养护资金投入均超过了“十五”总投入,但是整体资金投入仍然偏少,对公路、航道的发展制约较大。
1.2.2.2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总里程为2864公里。镇溧高速、宁常高速镇江段、宁杭高速镇江段相继建成通车。建成S243镇江至禄口机场路、S241大港至丹阳大泊段、S122丹阳开发区至访仙段、238省道市区段;开工建设338省道镇江段、241省道大泊至珥陵段,238省道扬中段,122省道丹阳段、句容段,340省道句容段等项目。2008年开始,泰州大桥主桥及南接线全面开工建设。
2006-2010年共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505.24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2006年农村公路完成第一轮建设任务,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等级公路;2007年起开始新一轮建设高潮,农村公路逐步延伸到居民点、自然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点。截至2010年底,全部建成通车里程达1505.24公里。
公路是“十一五”时期镇江交通建设重点,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场站建设均能按照规划预期目标完成。但是干线公路特
— 8 —
别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滞后。全市“十一五”规划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里程为350公里,“十一五”期间改造完成148公里,但G104句容段40公里、S338镇江段35公里、S238镇江市区段14公里、S238扬中段25公里、S122镇江段38公里、S340句容段16公里等202公里的国省干线仍为二级公路,未能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一级化的目标。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不少国省干线项目不能及时完成省改造计划。二是辖市、区政府国省干线改造推进力度不大,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筹措难、缺口大。
“十一五”公路规划、建设实施对比表 表1-4 “十五”末已建 “十一五”规划里程 “十一五”建设里程 “十五”末已建 “十一五”规划里程 国道 211 265 省道 326 398 148+16(高速) 总里程 6109 6500 2864 高速 105 150 121 一级 299 440 371 技术等级 二级 612 604 110 行政等级 县道 728 900 312 乡道 1900 2211 421 村道 2917 2700 1935 专用道 26 26 453 三级 379 四级 2749 5306 1809 - 等外 1964 “十一五”建设里程 32(高速) 2.港航
“十一五”期间,航道重点工程整治稳步推进。苏南运河丹阳陵口先导段5.05公里四改三项目率先完成,丹阳吕城6.39公里、丹徒辛丰4.08公里两段已开工建设。护岸建设2.9万延米,混凝土、块石砌墙40万立方,清理水上、水下土方分别为750万和220万方。
— 9 —
航道整治在建项目及有关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均达到规划序时要求。但是航道和内河港口发展在“十一五”规划目标上定位就较低,年投资规模较小,地方政府对水运建设热情不高、水运项目筹资困难,因此航道整治工程项目推进不快,航道整体发展速度较慢,内河港口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3.铁路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及江苏省进入铁路发展高潮阶段,镇江铁路也迎来新的发展形势,从2007年底起,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已于2010年建成通车)、宁杭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里程达到170公里,是镇江市铁路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4.客运场站
“十一五”期间,客运站建设成效显著。2007-2008年完成了扬中汽车站新建工程,占地85亩,是镇江市目前最大的客运站。完成丹阳客运中心站、市南门汽车站以及句容天王等10个乡镇客运站新建或改造任务。
2009年新南门汽车站建成投入运营,新南门站总投资9500万元,占地50.7亩,新汽车站建设仅用半年时间,创造了交通工程的“镇江速度”。镇江站枢纽(城际站)全面启用,镇江南枢纽(高铁站)建设全面启动,结合沪宁城际铁路镇江站,配套建设汽车客运站、城市候机楼、公交枢纽站、出租车营运区和社会车辆停车场,实现铁路、公路、航空和市内交通的“无缝衔接”
— 10 —
和“零换乘”。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站建设,新建、改建了天王、司徒等18个农村客运站。
建成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丹徒新城(米芾广场)3座公交枢纽站和11个首末站和回车场;南徐新城、丹徒新城、镇江新区3座新的公交停车场正在建设当中。
5.货运场站
“十一五”期间,长江物流二期工程建设完成,金山物流二期工程09年6月动工,占地116亩,总投资1.8亿;丹阳市长江物流市场、扬中四通物流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扬中四通物流9000平方米仓储、20000平米停车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2006年全省技术档次最高、经营规模最大的民营危险品物流运输企业宝华物流落户镇江。
1.2.2.3城乡客运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目前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十一五”期间全市城乡客运有了巨大的发展,全市投放车辆793辆,新开或改造、延伸客运线路123条,全市581个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由“十五”期末的59.03%上升到100%。开通或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32条,城乡客运一体化车辆341辆,通达乡镇31个,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79.5%,其中丹阳、句容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句容先后开通四个乡镇的镇村公交,丹阳相继开通三条镇村公交。市郊镇江至荣炳、界牌,后巷至大路、姚桥等线98辆车中巴车更新改造工作全面启动,2010年底前完成。
— 11 —
1.3“十一五”交通行业发展情况 1.3.1行业规划
在全省启动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要求,镇江市相继开展了《镇江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镇江市域公路网规划》、《镇江市内河航道网规划》、《镇江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镇江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镇江市综合交通规划》、《镇江市综合客运枢纽总体布局规划》、《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等交通规划,为交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1.3.2建设管理 1.3.2.1行业招投标
“十一五”期间,完成交通行业招投标项目265个,全部采用了公开招标方式,依法必招项目招投标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到100%,交易总金额约415678万元,所有中标单位均符合市场准入规定,为项目成功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有交通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均规范地履行了《招标投标法》的实质性要求。所有项目(包括施工、设计、监理等各个类别)均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招标公告均在指定的媒体《中国招标投标网》上公开发布,招投标公开招标率达到了100%,所有交通建设项目从业企业的市场准入率达100%;依法必招项目的公开招标率达95%以上(其中施工招标公开招标率确保100%)。
1.3.2.2工程质量监督
— 12 —
全市工程建设质量水平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交通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单位工程优良率达95%,其中省、市重点工程的项目优良率达到100%。创建了一批品牌工程如:润扬大桥南接线被授予全国交通建设项目典范;谏壁二线航闸获交通部优质工程奖;S243项目被评为全省五大环境友好工程;檀山路、润州路等项目获茅以升家乡建设成就奖;镇溧、宁常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连续两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建功立业功臣集体,农村公路质量在全省质量评比中连续四年获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道路工程检测合格率稳步上升,达到较高程度。2006年道路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8.62%(桥梁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3.5%)、2007年道路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9.11%(桥梁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3.5%)、2008年道路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8.30%(桥梁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2%)、2009年道路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8.80%(桥梁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2.3%)、2010年道路工程检测合格率99.5%(桥梁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4.5%)。
1.3.3养护管理 1.3.3.1公路养护管理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质量稳步提升,2006年镇江市国省干线公路好路率为93.5%,到2010年底,镇江市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达92.53,优良路率达96.51%,建成绿色通道371公里,创建省级文明样板路317公里。
2010年底,全市县道路况综合技术指标MQI值85.88,优良路
— 13 —
率81.15%,乡、村道好路率75.6%。路况指标均超或基本达到省局下达考核指标。
1.3.3.2内河航闸管养
“十一五”期间,遵循“突出重点,加强养护,强化管理,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干线航道、船闸的技术状况,确保船舶安全畅通”的原则,完成苏南运河、丹金溧漕河等主要干线及沿江口门疏浚56.5万方,完成航道护岸2500米,修建办公和生产用房1270平方米,完成谏壁二线船闸护坦改造工作、一线闸启闭机改造、船闸上下游系靠船设施配套以及船闸运行监控系统等项目。
1.3.4运输市场管理 1.3.4.1交通运输安全
“十一五”期间全市强化路面安全监管,深化了“三个一”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对客运站和危货运输企业的安全督查和与安监部门的定期联合检查,严格车辆技术状况、从业人员资质、包车旅游标志牌管理,开展客运和危货运输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督促客运站严格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安全管理措施。全市危货运输车、省际市际班线及旅游客车GPS安装率达95%,所有客运及危货运输车均按要求续保了承运人责任险。“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一起安全监管责任事故。
“十一五”期间,镇江市地方海事局共接出警864起,成功救助遇险船舶642艘,救起遇险人员367人,共挽回经济损失2855万左右;参与了一次由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大规模应急演习和六次
— 14 —
专业应急实战演练,提高了水上搜救水平和效率。
1.3.4.2路政航政管理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查处路政案件27996起,立案8760起,结案8690起,结案率99.20%;路政审批747处54920.6平方米,检查车辆11849辆,查处超限5956辆,卸载106801.34吨;查处违法建筑107处5201.64平方米,清除各类障碍物54582立方米,清除摊点12483个,清除非标11005块,建成省级“路政示范路”454km。
“十一五”期间航政人员累计巡航3174天,拆除房屋围墙等其他设施5处170平方米,清除航道两岸垃圾、堆放物11处350吨,打捞沉物8处1600吨。在确保航道系统无“三乱”,行政处罚无错案、败诉案件的前提下,处罚案件数和处罚金额逐年提升。累计处罚案件数28971起,处罚金额912.44万余元。
1.3.4.3汽车维修
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取消了150多户不达标企业资质。引导“四位一体”、特约维修、快修急修企业发展,新增4S汽车专修店28家、特约维修企业25家,新增自动变速器、涂漆、轮胎动平衡、装璜等三类专项维修企业 100多家。全市5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均按省厅要求及有关标准对检测设备及联网控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全部达到A级站标准。
1.3.4.4驾驶培训
06年开发了培训机构与管理部门信息交换平台,增加了影象
— 15 —
采集功能,实现了开班登记、培训记录、结业考试信息化。07年开始换发旧版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和维修从业资格证,换证率分别达90%、98%。每年对教练员脱产培训,继续教育率均达100%。08年7月1日起全市所有驾校的教练车、理论教室全部安装了车载终端和管理机,实现学员信息和培训学时的网上申报和驾校信息资源与运管机构共享。09年5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系统与公安考试报名系统对接。
重新审核驾校资质条件,淘汰了1家资质不达标企业。全市所有驾校全部按交通部新大纲要求教学,新大纲使用率达100%。重新修订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档案管理等基础台帐,全市所有驾校全部使用了省交通厅与省公安厅合编的培训教材《安全驾驶读本》。
1.3.5行政服务 1.3.5.1交通法制
地方交通立法稳步推进,《镇江市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干线公路规划控制管理意见》、《镇江市公路路政管理办法》、《镇江市内河船舶载运危险品现场监管简明手册》等规范性文件出台实施,较好地处理了干线公路两侧规划建筑物与公路改扩建拆迁的矛盾,减少了公路扩宽改造中的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有助于交通行业管理的开展。
1.3.5.2交通科技
公路、航道、运管和海事部门分别建立了相关业务的数据库
— 16 —
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镇江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市局与市属交通单位的横向互联,完成交通电子政府的架构;建立与省交通厅的纵向互联,逐步建立与辖市、区的网络互连,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
以《江苏运政在线》为核心,建立了道路客运、货运、维修、驾培、客运站、货运站、检测站、搬运装卸等业户、车船、从业人员等数据库,实现了各类管理资料的登记、审批、制证、审验等日常管理,具备了查询、统计、汇总等功能。实现各类管理信息在全省范围内信息共享,并与执法、投诉、信誉考核等业务紧密联系,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开发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网站,全面建设道路运输行业现代化监管平台——市级运输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以目前道路运输行业应用系统为基础,集成了《江苏运政在线》、《联网售票系统》、《智能化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等数据信息,并将进一步整合我市18辆执法车辆GPS数据、200多辆客车GPS数据、600多辆危险品车GPS数据和40多路运管窗口视频、30多路运输场站视频、8处重点运输市场监管路段视频信息,为运管部门行业监管提供现代化手段。
1.3.6行业文明
“十一五”期间全力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全系统创建成全省文明行业,市运管处被交通部命名为“全国交通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和先进个人,全系统文
— 17 —
明程度全面提升。
1.4“十一五”交通发展评估 1.4.1“十一五”交通发展成绩 1.公路总规模不断扩大
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936公里,公路总里程比“十五”末增长了13.54%。全市公路网密度达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列全省第三;全市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十一五”公路建设完成总里程2864公里,镇溧高速、宁常高速镇江段、宁杭高速镇江段相继建成通车;建成S243镇江至禄口机场路、S241大港至丹阳大泊段、S122丹阳开发区至访仙段、238省道市区段;开工建设泰州大桥主桥及南接线、338省道镇江段、241省道大泊至珥陵段、238省道扬中段、122省道丹阳段、句容段、340省道句容段等项目。
2.农村公路建设踏上新征途
2006-2010年共建成农村公路1505.24公里,已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2006年农村公路完成第一轮建设任务,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等级公路;2007年起开始新一轮建设高潮,农村公路逐步延伸到居民点、自然村、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点。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6290公里,县道1041公里、乡道2321公里、村道2928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91%。农村公路桥梁占全市桥梁总数68%。
3.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镇江市长期以来主要有两条铁路运营,分别是沪宁铁路和镇
— 18 —
大铁路,沪宁铁路境内全长81公里,全部为国铁I级双轨铁路;另外还有一些厂矿专用线以及军事专用线。“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及江苏省进入铁路发展高潮阶段,镇江铁路也迎来新的发展形势,从2007年底起,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宁杭城际铁路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建设里程将达到170公里,是镇江市铁路建设快速发展阶段。
4.综合运输网络布局趋于合理
随着公路、铁路、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综合交通结构趋于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趋于合理。“十一五”期间对一系列的重要干线公路进行了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逐步形成“三纵一横”骨架。包括沿江高等级公路、镇大公路、官塘桥路及沪宁高速连接线等重要干线公路的建设和改造,使得公路建设对铁路和航道发展起到更好的集疏运作用;使得公路发展能够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要求。
5.综合运输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2006-2010)累计完成旅客运输56077万人,旅客周转量3248352万人公里,2010年全市公路客运量相较于“十五”末增长127%。客运运输工具极大改善,高、中级客车比重由“十五”期末的40%上升到80%。全市道路班车日发班次3800余班,日发旅客5.2万余人次,开通省、市际客运班线426条,比“十五”期末增加12.60%,并且设置了城市异地候机楼,开通了镇江至南京禄口机场客运专线,无缝对接南京禄口机场。开通县际客运线
— 19 —
路62条,市县线路实现快速直达和公交化运营;开通农村客运线路59条。同时开通了一批商务专线、机场班线、周末校园班线等特色班线。
货运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2006-2010)累计完成货物运输36347万吨,货物周转量1755044万吨公里。2010年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分别比2005年增长107.6%和139.2%;港口吞吐量达到1560.5万吨,船舶平均吨位由2000年的226.95吨/艘增加到417.2吨/艘,增幅83.8%。通过打造“快速货运”品牌,引导江苏宏马物流、欣荣物流发展限时直达货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培育和扶持句容市白兔镇倪塘鲜果合作社等农村物流示范点,农副产品运输、配送更加高效,农民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6.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镇江市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线路覆盖度、车辆工具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全市581个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由“十五”期末的59.03%上升到100%。开通或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32条,城乡客运一体化车辆341辆,通达乡镇31个,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79.5%,其中丹阳、句容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句容先后开通四个乡镇的镇村公交,丹阳相继开通三条镇村公交。客运企业由“十五”期末的76户整合为14户,省际旅游企业9户,其中专营4户。客运线路公司化经营率达75%。
— 20 —
加快养护机械化进程,继续加大设备投入。国省干线公路小修保养机械化养护达到90%,县道养护基本实现机械化。
4.内河航闸管养
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干线船闸通航保证率90%以上,支线航道通航保证率达80%以上,船闸通航保证率95%以上,优良闸次率达99%。
3.3.2.2运输管理与服务 1.公路客运
推行智能交通,实现网上售票,提供旅客出行、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推进市域公交一卡通。
2.公路货运
依托金山物流筹建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货运企业、配载企业和有关货源单位信息共享,为现代物流提供较高的发展平台。
建立完善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加快推进快货品牌、甩挂运输、节能减排等品牌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农村物流,逐步形成能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网络。
3.水路运输
着力构建“能力规模化、功能物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绿色航运与港口运输体系,逐步提升内河航运优势和海运综合实力。
加强水运管理,拓展水路客货运服务能力,重点发展水运物流。
— 46 —
4.城市公交
开通城市公交营运线路达到105-115条(其中大运量公交干线12-15条),线路长度达到1500公里,线路网长度600公里,其中“十二五”期间新增营运线路30-40条左右,线路网密度从目前的3.58公里/平方公里提高到4公里/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100辆公共汽车,到2015年公共汽车增加到1300辆(其中需补充报废公共汽车400辆),万人拥有公共客运车辆15标台;进一步提升公共汽车档次,逐步增加空调车、低地板车等中高档公共汽车。
5.汽车维修与驾培
完善汽车维修行业制度建设,培育维修市场经营机制,推广维修行业科技应用,强化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维修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维修行业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将驾培业培育成总体规模适度,区域分布趋于合理,行业健康有序,培训质量稳步提高,鼓励节能减排,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有较高社会信誉度的行业。
3.3.2.3交通科技与信息服务
完善镇江交通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平级单位横向和省级单位纵向的信息共享;
推广交通新技术利用,鼓励交通科技创新;
加强基层交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采集和监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结合体制和机构改革,突破部门限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数
— 47 —
据资源的整合调控能力。
3.3.2.4交通安全与应急服务
强化行业安全监管,落实主体管理责任,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健全交通安全保障机制和交通应急机制,强化预测预警、监测监控、辅助决策等应急管理,提升交通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对大型集会、展览、赛事等的疏导保障能力。保持公路水路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制订出台危险货物运输的长效管理措施,制定行业监管的量化标准,加大高危类运输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研究探索对危险品运输的分级管理,确保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的安全有序。
3.3.2.5人才建设与交通法制 1.人才建设
按照“适当增加人才总量,着重优化队伍结构,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重点培育拔尖人才”的原则,着力打造交通工程建设人才、交通行业管理人才和交通发展科技人才三支队伍,积极推进人才强交通战略。
2.交通法制
继续完善交通法规制度建设,把相关成熟规定提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注重与已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的衔接与协调,避免冲突和误解。
以“执法宗旨”教育和执法资格培训为先导,规范执法行为,推行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制定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规划、
— 48 —
措施和实施意见,结合结构改革,调整和优化执法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严格执行、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制定行业准入规范,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进一步加强群众普法教育,以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提高群众对交通法规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实施交通行政执法政务公开,以建立信息平台、阅览室等形式提供信息,增加办事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 49 —
第四章“十二五”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方案
4.1 布局原则和目标 4.1.1布局原则
? 主要通道内至少具备两种(以上)运输方式,保障客货运输能力;
? 中心城市各主要对外方向均有高速公路连接线(除北向)快速到达高速公路;
? 县级城市至少两条快速干线交汇,且通过快速干线至少可到达一条高速公路;
? 所有中心镇、沿江港口和重要内河港口、省级以上旅游节点、经济开发区至少有一级路与区域路网连通;
? 一般镇二级路覆盖。 4.1.2布局目标
通过合理布局,实现“11530”发展目标: ? 中心城区到达周边地市时间小于1小时; ? 中心城区出城到达高速时间小于15分钟;
? 中心城市与临近县级城市间行程时间小于30分钟; ? 县城出城到达高速公路时间小于30分钟。 4.1.3布局思路
“十二五”的交通发展要为实现未来交通发展总体框架奠定基础,因此,本次规划布局思路为:
1.加快建设对外运输通道,加强与周边重要经济、城镇、交
— 50 —
万pcu,城际轨道承担28%的客流。
货运方面,公路承担全部货物的运输,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为742万pcu。
6.镇句通道
镇句通道为镇江市域内部通道,连接镇江、句容及沿线乡镇。 通道内运输方式只有公路,根据镇江市2015年客货流空间分布预测,通道内客流将会达到3882万人次,货流将会达到2002万吨。
客运方面,2015年客流量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为1035万pcu。 货运方面,2015年货流量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为689万pcu。 7.扬丹通道
扬丹通道为镇江市域内部通道,连接扬中、丹阳及沿线乡镇。 通道内运输方式只有公路,根据镇江市2015年客货流空间分布预测,通道内客流将会达到3365万人次,货流将会达到2894万吨。
客运方面,2015年公路承担全部的客流,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为1125万pcu。
货运方面,2015年公路承担全部的货物,折算为标准小汽车为789万pcu。
— 31 —
第三章“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3.1镇江“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思路
3.1.1镇江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3.1.1.1外部形势
1.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国家发展整体政策和环境的指导下,可以看出在未来的五年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任务重点仍然是扩大内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覆盖城乡,因此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对于交通综合交通运输的要求仍然是扩大供给量,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2.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交通一体化发展 根据《长三角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纲要》,未来长三角地区将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大城市群、世
— 32 —
界创新中心。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其协调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在全球中的战略地位。
一体化发展促使得镇江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市域层面,而要立足于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对于镇江而言,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迫切地体现在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镇江要在“十二五”时期,从对外运输通道的优化和发展面向都市圈、面向长三角甚至面向国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加快交通发展。
3.地方大部制改革正式实施为镇江市综合交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十二五”时期,是地方大部制改革完成之后的第一个五年,镇江市交通局更名为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的行业管理部门客运交通管理职责划归交通局,“大小交通”终于合一。这种格局的形成为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建立全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形成集公路、航道、铁路、航空、公交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管理模式,有利于镇江交通管理的协调统一,减少冲突和矛盾,达到交通资源的共建共享。
4.推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仍然是“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
交通部提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要求,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
— 33 —
为主攻方向,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十二五”期间周边地区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和趋势给镇江市交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1.江苏省“十二五”交通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率先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沿海地区超前引导发展,交通整体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交通通道保障有力,枢纽能力全面提升,现代养护体系初步形成;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货运组织化程度和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交通物流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落实,运输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2.南京“十二五”交通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率先实现交通基本现代化,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区域交通与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公共交通与个性化交通协调发展,建成“布局科学、能力充分、衔接高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引领南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综合枢纽建设,巩固国家级综合枢纽地位;完善综合运输通
— 34 —
道建设,提升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门户功能;加快都市圈交通体系建设,增强南京对都市圈区域的集聚和带动能力;推进城市环线交通建设,提高南京“十大板块”交通联系能力。
提升交通运输整体发展水平,建成现代运输服务四大体系。建成“容量大、速度快、品质高”的区域客运体系,“政策优先、设施优秀、服务优质”的城市客运体系,“公平均等、城乡统筹、衔接顺畅”的城乡客运体系,“快速便捷,结构优化,经济高效”的货运体系。
完善行业管理行政服务体系,全面支撑交通运输健康运行。建成“公开、规范、诚信”的建设、运输、汽车维修及驾驶培训市场,安全应急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交通科技水平明显增强,管理体制更加顺畅、规划决策更加科学,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
打造积极健康交通文化,行业社会美誉度显著提升。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改善队伍的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南京交通文明服务品牌,加强反腐倡廉力度,建设透明和谐的交通行业发展环境。
3.1.1.2内部形势
1.镇江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要求交通提供充分的运输保障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镇江要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运用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跨越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
— 35 —
共享”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明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开发区发展新跨越。同时,镇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现镇江发展新跨越”,围绕这一发展要求,在“十二五”时期,沿江开发和城市化将仍然是镇江发展的核心内容,镇江全市都处于沿江开发核心区域,深水岸线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沿江地区也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未来产业将更加向沿江聚集,成为镇江发展的火车头。
2.“新市镇、新社区、新园区”建设要求交通围绕城市化新思路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2010年镇江市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的意见,提出把新市镇建设成为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地,带动“三农”发展的火车头,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主、副中心城市的特色功能区和卫星城。2010年,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丹徒区、镇江新区要全面启动建设1个或1个以上建成区面积不低于5平方公里、集聚镇域人口50%以上、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合理的新市镇示范点;京口区、润州区完成60%以上城中村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力争到2012年,新市镇形成基本健全的框架、体系和基础;到2020年,所有新市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产业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具有较强集聚能力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区域小城市。
3.“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交通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普遍共识。根据“促进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
— 36 —
的战略部署,镇江市市委、市政府确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等五个新兴产业为当前发展的重点。《镇江市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于2010年6月22日经镇江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7月23日正式下发实施。规划设定了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的目标,即到2012年,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2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达到30%以上,到2015年,五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46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0%以上。通过促进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可以有效优化镇江市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3.1.2发展思路
结合对镇江市未来发展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镇江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实现“交通引导”式发展,突出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来说,镇江市“十二五”交通发展思路为:
(1)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十二五”发展目标,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
(2)遵循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近期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要与远期发展目标和重点一致,逐步实现全市综合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3)抓住我省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机遇,大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4)构建与周边地区重要城镇、产业布局、交通节点、旅游景点的通道建设,加快镇江市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区
— 37 —
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5)加强县乡路网和城乡公交建设,贯彻好“民生”工程,进一步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6)围绕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和高效转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7)加快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港口腹地范围,提高镇江港综合竞争能力;
(8)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3.1.3“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交通理念,继续坚持“社会发展,交通先行”的方针,在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为宗旨,以交通法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为核心,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抓手,坚持公路、水路和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交通建设与运输管理并重,实现镇江交通“科学、安全、和谐”发展。
3.1.4“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原则 1.加快发展,适度超前
坚持建设与管理相协调;坚持“水陆并举、重陆强水”即公路、水路和站场建设相协调,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始终坚持城市与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统筹交通干线建设与农村集散道路建设,坚持加快建设铁路主骨架和公路主干线,全面提升农村道路运行条件。坚持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理念,立足市域,面向长三角,
— 38 —
放眼镇江经济发展原料、人才腹地,产品市场,以更加开放的态势发展交通,强化出入境和过境大通道建设,打造面向周边的综合交通通道,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空间提高运输能力,保障市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2.服务优先,发挥优势
强化交通的服务功能,即交通发展为发挥镇江区位优势(交通枢纽)服务,为工业化(各新区和高新园区)、城市化(城市进出口道路和城市环线)、国际化(机场港口旅游点)服务,为投资环境(开发区出口道路)服务。通过交通服务于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发展的交通优势。
3.和谐发展,整合资源
重视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岸线等交通发展资源,推动镇江交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运输效率,建设与生态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充分发挥镇江现有内河水网、长江水道资源优势,加快大容量铁路干线建设,尽快形成大容量客货运运能;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实现整体交通系统的效益最大化和资源最佳配置。
4.科学发展,技术先导
以镇江市交通数字信息网建设为载体,通过科技创新带动提升行业技术和管理服务水平,优化交通供给和运输保障,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保障运输安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省资源消耗,走节约型交通发展之路,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
— 39 —
3.2镇江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目标 3.2.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镇江交通运输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规模适度、能力充分、内联外通、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和“信息畅通、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行业管理服务体系,以此为重要支撑,形成“以人为本、经济合理、畅通安全”的客货运输体系。
1.建成“规模适度、能力充分、内联外通、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规模适度、能力充分:形成以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综合交通网,交通网络总规模能够适应客货运输需求。
内联外通、布局合理:在综合运输通道和网络布局上,基本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和最佳走向,提高城镇、经济、交通节点的覆盖率和通达率。
衔接畅通:主要站点实现“客运零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2.建成“以人为本、经济合理、畅通安全”的综合客货运输体系
以人为本: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们的出行需求。
经济合理:形成的公共客运为主,私人客运为辅的公共化客运系统。构建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物流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货损率进一步降低。
畅通安全:提供多种客运出行方式选择,满足不同的出行需要,在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下确保至少有一种客运出行方式可以
— 40 —
选择。
3.建成“信息畅通、管理高效、保障有力”的交通行业管理服务体系
信息畅通: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联网、共享,客货运输服务信息和有关政务管理信息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获取,信息服务范围基本达到100%。
管理高效: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管理部门公共服务责任意识大大增强,建立各管理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对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船舶及重点物资运输的监控达到100%。建立“96196”交通综合服务平台。
保障有力:应急系统得到充分发展,全面具备应对异常天气,运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3.2.2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1.公路:突破7500公里规模
到2015年,全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75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6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一级公路72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不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0公里,全面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初步形成“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各层次公路网之间比例协调、布局合理、衔接紧密。
2.铁路:构建网络化格局
加快重要对外运输通道中铁路建设,打造综合性对外运输通道,以淮扬镇铁路建设为契机,逐步推动铁路网络化发展。
3.航闸:提高骨架航道通行能力
到2015年,整治提高东片区,建设省干线航道,扩容谏壁船
— 41 —
闸,基本形成以京杭运河、丹金溧漕河为骨干的航道网体系,航道标准和通过能力明显提高,消除堵挡碍航现象,内河航运的优势和规模效益得以体现并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4.内河港口:控制岸线使用状况
以苏南运河“四改三”和市政府印发《苏南运河镇江段岸线利用规划》为契机,扭转内河岸线使用无序状况,严格控制、科学合理地使用内河岸线资源。主要内河港口实现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5.枢纽建设:推进一体化进程
抓住铁路建设高潮,积极推进铁路场站建设,围绕铁路站点打造综合性客货枢纽,实现公铁的高效联运;优化公路客货枢纽布局,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实现镇镇有客运站,村村有候车厅。
3.2.3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1.旅客运输量
到2015年,全市道路客运量达2亿人,道路客运周转量10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2%左右;
到2015年,全市铁路客运量达1000万人,铁路客运周转量8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
2.货物运输量
到2015年,道路货运量1.5亿吨,道路货运周转量1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
到2015年,完成水路货运量1300万吨,货物周转量20亿吨公里。
3.公共客运
— 42 —
到2015年,客运班线公司化经营率达到100%,农村客运站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率100%、农村客运通达率保持100%,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率达100%。
4.城市公交
“十二五”期末城市公交总出行比重争取达到20%。全市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建成区大于50%,中心城区大于70%;公交平均运营速度达到20公里/小时的标准;线路重复系数从目前2.89下降到2.5以下。
3.2.4行业管理和服务发展目标
深化大部制改革,逐步理顺综合交通管理体制; 鼓励交通科技创新,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扶持运输企业发展,交通运输市场发展更加健康繁荣; 推进依法行政,行业管理和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队伍素质和干部能力,为交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3镇江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主要任务 3.3.1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任务 3.3.1.1对外运输通道
从镇江未来的发展看,其突出的重点是:(1)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2)打破长江天堑实现跨江与扬州联动发展。这要求镇江交通布局全面对接南京,加快跨江通道建设。
加强沪宁通道、沿江通道宁句通道、宁常通道、宁杭通道、镇句通道(机场方向)等基础设施配置,大力提升五大通道基础设施等级;
构建扬溧、五峰山和镇泰三大过江通道。
— 43 —
3.3.1.2港口集疏运
重点完善沿江港口集疏运建设,推动镇江港发展; 大港片区形成公铁水综合转换的集散网络,铁路通过淮扬镇铁路集散、水路通过长江和京杭大运河集散,公路形成两横四纵集散网络,形成以临江西路(港前路)、338省道(镇大路)为两横,镇丹公路、241省道、港中路、圌山路为四纵的集散公路网络。
龙门港区和高资港区则以公铁为主进行集散,铁路通过沪宁铁路集散,公路通过沿江高等级公路一横和多条纵向疏港道路与外围骨架路网连接,形成半环射状的集散公路网。
3.3.1.3综合运输枢纽
围绕铁路运输场站构建综合性运输枢纽;以京沪高铁镇江站为中心,沪宁城际镇江市域各站为次中心,打造公铁无缝衔接的客运场站体系。
加快交通物流基地建设,扶持交通物流企业发展,推进重点物流工程建设。巩固大港、龙门港水路货运枢纽地位,形成镇江港综合物流园区;巩固金山、长江物流中心公路货运枢纽地位,引导辖市建立物流核心基地。
3.3.1.4市域交通走廊
“十二五”期间镇江城市将重点发展沿江城镇带,远期将形成市区为中心,各县级城镇为次中心的城镇体系,这要求“十二五”的交通布局首先要强化市区的中心区位,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县级节点的交通走廊建设,围绕镇江市区,打造辐射各县区的环射快速通道。
3.3.1.5城乡交通一体化
— 44 —
做好城乡换乘节点的先期规划和合理建设;
完善农村公路网建设,为提高城乡公交覆盖率提供保障; 提高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深度和广度;
优化调整线路布局,建成全市一流的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网络。
3.3.2行业管理和服务发展任务 3.3.2.1建设和养护管理 1.行业招投标
继续规范程序、依法加强招投标监管,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完善和加强招投标保障措施。
2.工程质量监督
省、市重点项目和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优良率达到98%,分项工程优良率达到 95%以上,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 95%以上;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杜绝重大质量事故,不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避免在建工程因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返工,消除或降低返工率。
3.公路养护管理
科学安排公路养护大中修。每年安排的干线公路大中修里程不低于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的15%。
国省干线公路优良率经常保持在96%,其中高速公路平均优等路率保持在100%,农村公路经常性优良率达到80%。
强化养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养护监督、检测和评价制度,进一步规范养护业务管理水平。
— 45 —
正在阅读:
镇江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10-11
(培优密卷)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试题(06-01
那一刻泪水蒙住了我的眼睛作文600字07-1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题 - Microsoft - Word - 文档 -03-26
采矿毕业设计正文 - 图文05-08
半导体材料12-25
会展策划大赛方案jspdoc06-11
落实公务接待规定实施细则11-22
寻找我的妈妈作文700字07-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镇江市
- 交通运输
- 规划
- 发展
- 十二五
- 如何设计人工煤气可燃气体探测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概算+厂区规划)标准方案
- 新闻摄影教程人民大学版课后习题答案
- 控制电机(第四版)(陈隆昌、阎治安版)课后答案
- 《3G移动通信接入网运行维护》课程教学与研究
- 公司增值税转型实施管理办法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 图文
- 专利代理研究实习员岗位实习报告
- 微生物大题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英语试卷
- 红高粱影评
- 3.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 菌种活化步骤
- 竖井相关埋件工程量计算说明书
- Excel高级筛选条件区域设置 - 图文
- 95分公务员、事业单位面试(高大上词句)
- 章太炎研究文献综述
- 西方园林
- 广告学概论试题3
- 2016监理继续教育试卷及答案市政77分
- 装载机液压系统简单分析维护及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