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源外来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05 04: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目:

The use of English and Japanese loan words and its influence

英日源外来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 内容摘要:

Along with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world economy connectingrails, cultural exchanges are also more and more closely, the carrier of culture - text are also changing. More and more foreign words are included in Chinese dictionary, and thorough into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ields,and made an enormous impact on Chines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can make people understand better the use of foreign words in Chinese and its impact 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order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字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被收录进汉语词典,并且深入进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整个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此课题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使人们了解汉语中外来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

Loan words, the English loan words, the Jepanese loan words, culture, influence, college students.

外来语 英源外来语 日源外来语 文化 影响 大学生 目录:

一、外来语的定义

二、外来语引进三大高峰 三、外来语的译法

四、二十一世纪以来英日源外来语的流行语 五、外来语对中国的影响

六、关于大学生对外来语的熟知度的调查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字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被收录进汉语词典,并且深入进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对整个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此课题可以更好的使人们了解汉语中外来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便更好的促进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一、外来语的定义

指从其他语言吸收的词汇或句子,称为外来语。此外,人名(如:马克思等)、地名(如:加利福尼亚等)和商业名(如:好莱坞等)都属于外来语。 二、外来语引进三大高峰

通过外来语引进的三大高峰,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次外来语的引进都会围绕着一个时代主题而展开。

1、第一次外来语大量进入的时期——佛教东来

伴随着佛教的推广产生了许多词汇,其中很多词汇已经完全融进了老百姓的日常口语 ,比如菩萨、佛祖、罗汉等 ,主要还是称谓的译名。还有一些佛教用语 ,比如世界、苦海、慈悲、定力等也已成为人们日常谈话和思考中常出现的俗语。 2、汉语历史上第二次外来语进入的时期——19世纪末开始的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是多灾多难的,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对西方科学技术与新文化的探索与学习。伴随着西学的涌入,大量外来语也悄然“入侵”,其影响犹如“铺天盖地”之势 ,涉及到科学技术、军事、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文学、音乐、哲学、经济、医学等众多领域,如咖啡、沙发、派对、色拉、马克思主义、苏维埃、逻辑、图腾、幽默、浪漫等等,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3、第三次外来语大量进入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全球化时代迎来了第三次外来语的大融合。近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经济上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上政治地位的稳步提高,这些因素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随之产生的社会面貌、社会心态以及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文化观念和语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汉语词汇层的变化和发展。“语汇”是文化的载体,是语言中最敏感的构成部分。展示当代社会特色的科技词语、网络词汇、商业词语以及代表当代人群新思想新概念新潮流的有关语词大量产生。例如:纳米、基因、镭射、黑客、戛纳、曲奇、热狗、寿司等。而像WTO、IT、IP、SOS、CPU、MTV、CD等外来语,也早已成了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熟面孔”。 三、外来语的译法

(1)完全音译型,即把外语词语的音直接译成汉语。

如:三明治(sandwich),卡拉OK(カラオケ),可口可乐(Cocacola) 等。 (2)完全意译型,即把外语词语的意义译成汉语。

如:猫步(cat-walk),败犬女(負け犬)等。

(3)半音半意型,即把外语词的一部分音译、一部分意译成汉语。

如:色拉油(salad oil),迷你裙(mini-skirt),脱口秀(Talk Show)等。 (4)音译+表意语素,即把外语词音译之后,再加上表意义的汉语语素。

如:俱乐部(club),面膜(mask),爱滋病(AIDS)等。 (5)拿来主义:英语——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或英文缩写 日语——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如WC(water closet),IP(Internet Protocol), 达人(達人)等。

四、二十一世纪以来英日源外来语的流行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外来语的传入更多的是围绕着社会文化展开,尤其是电脑网络技的飞速发展使许多网络新用语(主要为美国英语)飞入了平常百姓家,而日本则靠其强大的动漫游戏产业使动漫词汇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语言是社会的投影,通过对当代外来语的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深究到世界发展的走向。 (一)英源外来语

网络红词“○○客” 黑客

英文名称:hacker 译法:音译+表意语素

定义: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网络进行攻击破坏或窃取资料的人。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网络安全(二级学科)

说起“客”这个字我们不得不先以“黑客”开头。从1993年首次亮相到如今已有18年历史,黑客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虽然二十世纪末已经传入中国,但二十一世纪它才真正走入了普通大众的视线中,成为了当红的网络名词。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也有人译作“骇客”(cracker)。

博客

英文名称: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 译法:音译+表意语素

定义: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

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播客

英文名称:Podcast 译法:音译+表意语素 定义:“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的中文直译。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

「播客」(Podcasting)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 (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于发布音频文件。

掘客

英文名称: dig 译法:意译

定义:网络最新名词。在一个掘客类网站上申请一个用户就可成为掘客,就象在博客网站上申请一个用户成为博客一样。

2004年10月,美国人凯文·罗斯创办了第一个掘客网站。掘客类网站其实是一个文章投票评论站点,它结合了书签、博客、RSS以及无等级的评论控制。它的独特在于它没有职业网站编辑,编辑全部取决于用户。用户可以随意提交文章,然后由阅读者来判断该文章是否有用,收藏文章的用户人数越多,说明该文章越有热点。即用户认为这篇文章不错,那么dig一下,当dig数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该文章就会出现在首页或者其他页面上。

其他的像“试客”“拼客”“威客”“快客”“白客”等网络新词,都是通过“客”所创造出来的流行词。

尼特族

英文名称: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缩写) 译法:音译

定义:最早使用于英国(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18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之后渐渐地在其他国家使用。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尼特族的特性可分为四类“追求梦想型、丧失自信型、自闭型和家庭溺爱型”。 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和经济高增长、生活质量高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阶层中产生。在台湾又是会被媒体当成宅男使用,容易造成与专业的御宅族混淆不清的情况。在香港则称之为双失青年(失学兼失业的青年);在美国称为归巢族(Boomerang Kids),意指孩子毕业又回到家庭,继续依靠父母的照顾及经济支援。在中国大陆称为家里蹲或啃老族。

①注:“族”为类词缀,源自日语汉字词的外来词根

乐活族

英文名称:LOHAS(life 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 译法:音译(直译过来就是“健康永续的生活方式”)

定义:乐活族又称乐活生活、洛哈思主义、乐活,是一个西方传来的新兴生活型态族群,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是乐活的核心理念。” “乐活”是一种环保理念,一种文化内涵,一种时代产物。它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

由于乐活理念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乐活生活方式早已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在中国才刚开始流行。在宁波举行的2008中国青年LOHAS(乐活族)时尚文化论坛上,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力推“乐活族”理念。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辣奢族

英文名称:Luxury 译法:音译+表意语素

定义:指狂热追求名牌的人。对有关名牌的事了如指掌,有明确的品牌偏爱。他们将名牌作为购物的首要标准,省吃俭用,当求之不得的时候,心里就像辣椒辣过一样难受。

秒杀

英文名称:SecKill 译法:意译

定义:秒杀就是以压倒性优势一招致命;在极短时间(比如一秒钟)内解决对手,或者称瞬秒(瞬间秒杀)。

秒杀,最早出现在网络游戏“红月”中,指在玩家PK或者是和怪物打斗时,对方过于强大,在玩家还没有来得及还手/逃跑余地的情况下,就被杀死,一般指用法力攻击。俗称秒杀。后发展到网上竞拍、股票、NBA等很多新方式领域,如秒杀店,代秒服务,秒客等。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PK

英文名称:Player Killing 译法:直接使用英文缩写

定义: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并且用法更加广泛。

PK,乃目前最流行的词汇之一,该词缘于网络游戏中的“PlayerKill”,本为名词,后也可做动词,大约有挑战、杀死、末位淘汰等多意,具体的意思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现在,“PK”一词的使用率急剧上升,甚至出现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

阿尔法女孩

英文名称:Alpha Girl 译法:半音半意

定义:也称α女孩,指不受传统的性别角色约束,比男孩子更出色、更有能力的女孩子。她们从出生起就与男孩子受同样教育,在学习、技能、体育等方面都不输给男孩子。由于这些女性精英相当优秀,几乎是“第一”、“最好”,故以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α”(阿尔法)形容之。

200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肯德伦的著作《Alpha Girl》中创造了“阿尔法女孩”(Alpha Girl)这一新词。《Alpha Girl》书中指出,美国约有20%的女生感受不到自己是“女性”,他们在社会上的活动从未因自己是女性而受到限制,彻底打破了女人在社会上生活处于不利地位的传统社会观念。据作者分析,这是由于男女平等思想普及后,这些少女是在完全平等的环境中长大,因而出现了“阿尔法女孩”。80年代以后出生的女性,这种现象较为突出。

粉丝

英文名称:Fans 译法:音译

定义:原本多指女影迷、女歌迷、女追星族等。最初源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原来“粉丝”被称为追星族。但是这个词汇早已被时尚抛弃。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这个新词汇爱不释手,它已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即“○○迷”。

脱口秀

英文名称:Talk Show 译法:半音半意 定义:,“脱口秀”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 在西方“脱口秀”是一个视频节目的栏目,也是一种主持风格。我国的相声艺术就被西方国家认为是“脱口秀”。脱口秀今年来在中国流行开来,如《壹周·立波秀》。

跑酷

英文名称:Parkour 译法:音译+表意语素

定义:亦称作“城市疾走” (香港译作:“飞跃道”),有时简写为PK,常被归类为是一种极限运动,以日常生活的环境(多为城市)为运动的场所。它并没有既定规则,做这项运动的人只是将各种日常设施当作障碍物或辅助,在其间跑跳穿行。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抱抱团

英文名称:free hugs 译法:意译 定义:“抱抱团”活动,崇尚与陌生人自由拥抱。最早向世界推行这个活动的是美国人贾森·亨特。把Free Hugs带到中国的是长沙的年轻人才子豪,他在看到Juan Mann的活动后十分感动,于是和几个热心的网友在长沙组成了中国第一个“抱抱团”。

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二)日源外来语

动漫流行语“○○控” 御姐控

日文名称:御姐——日文写做“御姉”(おねえ)

御姐控——日文写做“シスコン”

译法:御姐——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御姐控——直接引用日文汉字+音译

定义:御姐——本意是对姐姐的敬称,这里引申为成熟的强势女性。一般泛指比自己年龄稍大,性感成熟的女性。御姐是以御姐美德为处世观念,以御姐礼仪为行为规范的女性形象。

御姐控——有强烈的恋姐情结,广义上指喜欢御姐的人。这里指的是信仰,向往,

敬重之爱,有别于普通的“爱”。

除此之外还有“姉御”(あねご)和“姉贵”(あねき)的说法,这两种称呼类似汉语中的大姐,经常出现在黑道题材的作品中,其中的“姉御”一词曾经在MGS2中被引申为女王之意。

御姐的第一标准就是成熟,其他的如要有母性,应该有这个(心理)年龄所应当有的爱好,要博学智慧,要有足够的自信。

萝莉控

日文名称:萝莉——“ロリ” 是洛丽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缩写

萝莉控——“ロリコン” 译法:萝莉——音译

萝莉控——音译 定义:“萝莉”源自英语“Lolita”,即电影《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女主角名称。电影改编自美籍俄裔作家伏拉地米尔·纳波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小说《罗莉塔》。Lolita这个词语传入日本之后演生成“萝莉控”(源自罗莉塔情节、Lolita Complex在日语中的组合字),指对未成年少女有特殊喜好的人士。之后这个名词再传到了台湾,再产成以“萝莉”来形容那些样貌衣著会使“萝莉控”极端喜爱(日语:萌え)的少女。

虽然萝莉这个词最早是英语词,但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日本。华人地区现今多使用由日语简化过的词语“ロリコン”音译而来的“萝莉控”,早期亦多写作“罗莉控”、“罗莉空”、“萝莉空”,但近年来,似乎已经逐渐演变成以“萝莉控”为最多人使用的写法。

正太控

日文名称:从人名“金田正太郎”中得来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正太——起源于日本,标准的正太是指12岁的短发东方男孩,因此,严格来说西方男孩子不能称之为正太。

正太控——是指对8~14岁左右之未成年男孩、少年哥哥弟弟本身及以这两者为对象的绘

画、漫画、小说抱有强烈爱情、感情的人或关爱这个年龄群体的人们。

据说最初是引自日本某杂志制作的“Lolicon”女性版企画,至于为何用“正太”来形容,日本ACG(Animation、Comic、Game)界普遍认为最有力的说法,是源于漫画大师横山光辉的名作“铁人28号”的主角“金田正太郎”,其形象是一个穿着西装加短裤的小男生。

同人

日文名称:同人(どうじん)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原指有着相同志向的人们、同好。作为ACG文化的用词,所指的是,由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作品甚至现实里已知的人物、设定衍生出来的文章及其他如图片影音游戏等等,或“自主”的创作。

有人认为“同人”一词的语源并非来自日本,在五四运动时鲁迅或《现代文学》已曾使用“同人刊物”一词,来指非商业性的创作刊物。更有人上追至《易经》的同人卦,指出这是“同人”一词的最早起源。然而,现在这个同人文化的兴起,是由日本传入,且以动漫文化为主。

现代同人定义:在原创作品中的一些被塑造的虚拟人物在二次创作下,扮演不同的故事。二次创作的作者不是原创作品的创作者。因此二次创作的作品就被称之为同人作品。

御宅族

日文名称:御宅(おたく)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御宅,意指沉迷于某种兴趣爱好中而不可自拔的个人或群体。整天呆在家里,活在幻想自己幻想里的人。 女生叫“宅女”,男生叫“宅男”。

御宅 这个字在日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你的家”。是一种对对方比较尊敬的称呼。到了80年代,当时动漫画迷之间以御宅来互相称呼,例如说“请展示你(御宅)的收藏”。到了现在,御宅是指一些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例如动漫画、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沉迷的事物无所不知,还每天不断寻找新的资料加以牢记,希望把想知道的事情尽量记入脑中,也不会主动去接触其他的事物。因此,他们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且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没有意义,每天过着很满足的生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御宅族会寻找某种特别事物作为媒介从而辅助封闭自己。

现在还泛指从小就好静,不喜欢人多。独生子女(也可为非独生子女),家人不放心在外面跑,所以经常被关在家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亲戚朋友的感情不是特别的强烈,交际圈子小等等 ,宅的原因其实就是指不愿意与外人交流,待在家里。然后发现在网上比较轻松还可以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习惯性的逃避现实生活。

恶趣味

日文名称:悪趣味(あくしゅみ)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恶趣味就是不良的嗜好、兴趣爱好,有时用以自谦,常用以指沉迷于与自身社会地位、身份不大相符的兴趣爱好,多见于动漫同人用语,有时也暗指与同性恋相关的倾向。

但在这个词,已经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意味,词义得到了扩展。现在,某些腹黑的性格的人在称呼自己特殊的趣味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词。这种情况下,是一种打趣的说法,贬义已经基本消失。而往往这种指代的特殊趣味是指观赏别人出丑、搞笑或幼稚

的行为。

腹黑

日文名称:腹黑(はらぐろい)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李宗吾先生于1912年前后撰写了轰动—时的《厚黑学》,厚黑一词后又被日本漫画世引用成腹黑一词。通常用来指表面和善温和,内心却想着奸恶事情或有心计的人。原意为“心地坏的”、“黑心的”、“黑心肝”、“表里不一”的意思,性质偏向正面。

腹黑一词自日本动漫近年的使用,其词义与出处《厚黑学》已有较大出入。近些年国内及网络上对腹黑一词的使用又有了新的理解。大多用来形容表面严肃却喜欢恶作剧或是经常调笑别人(友好型的)的人。应该是对性格或脾性的一个描述词,却又不同于如本漫画中双面性格的描述。与古灵精怪属同义词,但一般用来描述年龄较大的青年人。

怨念

日文名称:怨念(おんねん)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一般出自动漫爱好者,现也是网络常用语,用来表达自己的郁闷以及苦恼心理。

某人对某件事感到怨恨而形成的一股强大的灵念,或用来表示对某件事物的狂热;也能解释为在心中存在的而又不为人知的感情,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感情,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而在心里存在与过多的这种感情,会容易导致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症状,建议一旦不能自拔,向他人(知心好友,老师,一切值得信任的人)倾诉。

达人

日文名称:達人(たつじん)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意思是指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某个领域真谛的人。

古代达人——“达人”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後必有达人。”古代达人有这么几个意思:通达事理的人;豁达豪放的人;显贵的人;指鞑靼,达,通“ 鞑 ”。

现代的“达人”——多受台湾流行用语影响,可能来源于日语“たつじん”,由日语汉字直接翻译过来的。现代的“达人”,意思是指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某个领域真谛的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有所不同。因此,现代的“达人”,多为形容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的俚语。一般用法为“XX达人”。褒义为主,无贬义。水平高于“高手”,通达,专业的人士,有一技之长的人。例:“音乐达人”就是在音乐方面非常杰出的人。

然而,在东方卫视2010年引进的《中国达人秀》中,达人又被赋予 了不同的含义,意为“勇于达成梦想的人”。

败犬女 日文名称:《負け犬の遠吠え》中的“負け犬” 译法:意译

定义:败犬女是30岁以上,高收入、高学历、事业成功,但无感情归宿的女性。

这种说法源自日本女作家酒井顺子写于2003年底的畅销书《败犬的远吠》,探讨未婚女性及其生活,认定年过三十的未婚女性,无论事业上多有成就、在职场叱咤风云,只要未婚就是人生战场上的一只败犬。这本书引发日本社会热烈讨论,“败犬”一词广获关注。

但随著妇女劳动参与率提升,外表光鲜亮丽、职场意气风发却不急著踏入婚姻的女性越来越多,这群人不以“未婚”为遗憾,相当享受单身生活,最近三立偶像剧新创出“败犬女王”词汇,形容这些时代新女性。

干物女

日文名称:干物女(ひものおんな)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 干物女(日文:干物女;又译作「鱼干女」或译作「乾物女」)指的是放弃恋爱,认为很多事情都很麻烦而凑合著过的女性。这个名称源自日语对鱼乾的称呼干物。源于火浦智漫画《小萤的青春》(《萤之光》)的女主角「雨宫 萤」的单身生活。后旨,无意恋爱的二十、三十岁女性。部分女性不出门不化妆不结婚,也被称为“干物女” “干物人”就是像香菇、干贝等一样干巴巴的人。他们不竞争、不交际、不运动、基本放弃恋爱??这个舶来词从日本传至中国后迅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流行。很多职场人士开始过上“干物”生活。工作、生活压力那么大,对年轻人来说过干物人的生活真是很好的放松。

干物女当选为10大2007最流行性新词汇:排名第七。 食草男

日文名称:草食系男子(そうしょくけいだんし)/草食男子(そうしょくだんし)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指性格温文尔雅,异性缘十分好,但又只限于与异性保持些许暧昧的关系而不去作出进一步发展的男性。因其性格与温顺的食草动物有相似之处,故称之为食草男。

“食草男(亦称“草食男”,对应是“肉食女”)”这个名词诞生自日本作家深泽真纪笔下。但这一名词真正流行还应归功于日本市场营销公司总裁牛久保惠,她于2008年出版的《“食草男”正在改变日本》一书曾登上畅销排行榜。

在流行的描述中,貌似“食草男”的人样子年轻而温和,贫贵不分,IT精英到基层小白领都可入围。

肉食女

日文名称:肉食女(にくしょくおんな)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肉食女”主要用于形容那些主动追求男性的女性。这类女性多为白领,她们虽阅人无数,却仍待字闺中,一旦看见中意的男性,会如饿虎扑食一样主动表达爱意,且完全不顾旁观者的诧异目光。

“肉食女”主要集中在80后女生群体中。她们讲究个性,讲究自由,对待爱情更是主动出击,在她们的眼里“爱情面前人人平等”。“主动追求男人”这件在旧时代让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对于80后的女孩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肉食女与干物女完全相反,而她们的对象,正是“草食男”。 量贩

日文名称:量贩(りょうはん)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量贩”一词意为批发商或批发商场。这种做法最早出现于商业竞争惨烈的日本。日语中“量贩”的意思是指“大量批发的超市”,由此引申的量贩式经营,指的就是透明、自助和平价的消费方式。

1983年量贩出现在台湾目前量贩已在上海、武汉、成都、郑州等城市扎根,当地的不少大型百货公司都通过量贩运作获得成功,营销量实现了规模扩张。量贩的核心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容量大;二是自选自助,它兼具大型零售市场与专业批发市场和便民连锁店的某些特征,但又与这些经营方式有所不同。

现在它和KTV一词紧密结合起来,量贩一词也越来越多的进入我们应用写作的领域,成为新时期的新名词。

过劳死

日文名称:过労死(かろうし) 译法:直接引用日文汉字 定义:“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 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2002年1月17日,“过劳死”(Karoshi)一词在英语权威词典《牛津英语词典电子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正式登堂入室,以配合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和最新真实面貌。据报道:日本每年约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都有过劳死流行率记载;而“过劳死”一词是近15年来才被医学界正式命名。

五、外来语对中国的影响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当时社会情况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大体了解那个时代的总体走向。然而语言与文化一样,都是跟着经济走的“势利眼”,经济的强弱影响文化走向的同时也影响了语言的流动。反之语言的流动也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国强民富,文化丰富多彩,此时的中国主要向外输送本国文化,使部分周边国家例如日本、朝鲜等甚至采用汉字作为本国语言。

然而到了近代,由于中国的封建经济日益衰退,加之当时的清政府闭关锁国是中国渐渐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流,最后沦落为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此时,中国主要为文化进口国家,只能被动的吸收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而这段时期也就是第二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期。这一时期,外来语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席卷而来,对汉语体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当时一部分人对外来语的翻译多采用音译,如德先生(democracy)、赛先生(science)等,还有一部分人则搬照日本自造汉语词译为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由于各种版本的译法使语言得不到统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总体来说,第二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极大的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那一时期传入的外来语很多也已家喻户晓,如咖啡、沙发、摩托车、浪漫、幽默等词,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近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上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际上政治地位也稳步提高,这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文化交流创造了很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

这些因素都是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即引出了第三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外来语多围绕网络技术与社会文化方面,如黑客、博客、粉丝、达人、汉堡包、可乐等。这些新词的出现代表了新事物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脱胎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在第三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期中,我要把二十一世纪单独拿出来分析。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这一时期产生或发展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如: 辣奢族(反映了现代一部分人过于追求奢侈的心态) 粉丝(反映了对明星的过于追捧现象) 跑酷(反映了追求极限的运动方式)

正太控和同人(反映了部分青少年对日本动漫的狂热喜爱) 御宅族(反映了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脱离真实社会的现象) 败犬女和干物女(反映现代都市女性的新思想)等。

这些新的社会现象通过语言的方式大大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

话虽如此,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包容力很强的民族,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民族已脱离了当初的模样,渐渐的被其他民族影响,成为了其文化的俘虏。而中华民族却始终如一,不但没有丢失掉自己的民族特色,反而能将外文化吸收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自豪。

六、关于大学生对外来语的熟知度的调查 随机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选词部分

1、请您在您认为是外来语的词上画圈(注:以下皆为外来词)

第一次外来语传入高峰

菩萨 阎罗王 芒果 世界 苦海 慈悲 定力

第二次外来语传入高峰

咖啡 沙发 派对 色拉 幽默 浪漫 沙丁鱼 扑克 摩托车

第三次外来语传入高峰

纳米 基因 曲奇 热狗 寿司 可乐 比萨饼 高尔夫球

二十一世纪后传入的外来语

黑客 博客 辣奢族 秒杀 粉丝 脱口秀 跑酷 正太控 同人 御宅族 腹黑 达人 败犬女 干物女 食草男 量贩 过劳死

大学生对外来语的熟知程度

80

61 605037平均人数40

20 110

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第三次高峰二十一世纪后

传入时间

注:纵坐标是熟知这一阶段的词为外来语的平均人数

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第一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时传入的外来语的认知明显低于二三次高峰;人们对二十一世纪后传入的外来语的认知程度也略低于二三次高峰(注:二十一世纪也属于第三次高峰,但在此特殊分析);人们对第二三次高峰所涉及的外来语认知程度最高。

分析原因:第一次高峰时传入的外来语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成为人们日常谈话和思考中常出现的俗语,慢慢融入了我们的汉语体系中,所以其“外来语”的身份普通人难以察觉;语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被大多数人彻底接受,外来语也同样如此,那些二十一世纪传入的外来语由于其传入时间短,并且应用领域小,所以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第二、三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期是指19世纪末到现在(在此暂不考虑二十一世

纪),由于传入数量大,应用范围广,并经过了一定的适应期,所以人们对这两个时期的外来语的认知程度最高。

(二)选择部分

Q1您对外来语的认知(单选)

A 外来语就是英语单词 B 外来语就是音译词

C 指从其他语言吸收的词汇或句子 D 外来语就是流行语 E其他

大约67%的同学选择了C项,能比较正确的了解外来语的含义;大约30%的同学选择了ABD项(其中认为外来语就是音译词的超过一半),片面的看待外来语的含义;3%的同学选择了E项,不了解外来语的含义。

Q2您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外来语(多选)

A电视、广播 B书籍、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 C网络 D 老师、朋友等 E 其他

72%的同学通过网络了解外来语,其次是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紧接着是电视、广播和老师、朋友等,最后是其他方式。此项调查说明同学多通过文娱活动和自我学习来了解外来语。

Q3您是否经常使用外来语(单选)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不常使用 D不使用

72%的同学选择了经常使用偶尔使用,27%的同学选择了不常使用,1%的同学选择了不使用。(注:此单项小题由于部分同学混淆外来语的含义,存在较大误差。)

(三)总分析

通过本次的调查可大体看出大学生对第二三次外来语传入高峰时---19世纪末到现在(在此暂不考虑二十一世纪)传入的外来语的认知程度最高,能较为清晰的分辨出其“外来语”的身份;而二十一世纪传入的外来语由于其传入时间短,应用领域小,所以大学生对这些新词的认知程度较低,即使用到这些新词也不知道其“外来语”身份的人有很多。另一方面,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中仍有很多人片面的了解外来语的含义,其中多以认为外来语就是音译词的人居多,这一错误的思想极大地阻挠了人们对外来语的认知度。因此,我认为社会以及学校有必要增加外来语方面的教育,例如在中学语文中介绍一下中文中的外来语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外来语有基本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斌华2001《从当前汉语中流行的外来语看语言的变异》

第17卷第2期新疆教育学院学报Vol. 17,No. 2,2001年6月JOURNALOFXINJIANEEDUCATION INSTITUTE Jun. 2001

2、赵爱武2005《从外来语引进之三大高峰看其特征》

2005年第1期语言与翻译(汉文) N o. 1, 2005 (总第81期)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Chinese) GeneralNo. 81

附录:

作者姓名:Li Hui 李慧

单位:Shan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山东科技大学

通讯地址:579 number qianwangang road huangdao development zone Qingdao Shandong 青

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港路579号 电话号码:18753271946 邮政编码:2665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1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