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更新时间:2024-05-09 19:0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

推荐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名称:中山大学 中心名称:地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http://gp.sysu.edu.cn/geoscience_lab 中心联系电话 :(020)84114582、(020)84111009 中心通信地址 :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地环大楼 申报日期:2009年6月3日

1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中山大学地学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国家教育部/中山大学 地学 成立时间 2002.10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中山大学?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源于1924年成立的地质学系实验室和1929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质学是全国建系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地学系之一。 ?中心?于2002年10月成立,是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单位。地学实验教学中心又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地理实验教学系列;另一个是地质实验教学系列。 ?中心?由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领导。?中心?设在中山大学本部(广州南校区),在广州南校区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专业地理综合实验室、数字测绘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人文地理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985?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华南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场、岩矿鉴定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和地球信息技术实验室,在珠海校区设有基础地学实验室,承担中山大学地理学及地球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实验。 目前,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兼职教师担任,现有专职技术人员17人,兼职约60人。 在 ?211?及?985?项目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和改扩建,实验室规模得到很大发展,同时更新、购臵了一批新的教学实验仪器。目前实验中心面积近30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270台套,价值人民币3580万元。实验中心以学科为依托,科研与教学互动,以科研成果促进实验教学发展,近五年科研经费投入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购臵总计达1000余万元。 近五年70%以上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设备综合利用率95%,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由于学校对中心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仅近五年投入到实验中心建设的资金达1150万元。目前实验中心的设备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臵合理,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 ?中心?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等取得实效;以?按照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理念,创建?厚基础、多实践、强创新、全开放?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地学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即地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开设?开放式、创新性?的实验,确定了培养地学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建立了地学人才培养新机制,使地学实验教学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秉承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山大学地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有对中国地理学、地质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周廷儒院士、周立三院士、黄秉维院士、郑度院士、陈国达院士,也有在各行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精英。 ?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环境优美;?中心?实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研究活跃,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中心?管理科学,教师队伍稳定,教师素质高,中山大学地学已经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地学人才培养基地。 2

姓 名 保继刚 专业技术 教授,博士生职 务 导师 性别 男 学位 博士 出生年月 1964年2月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 邮 编 联系电话 民族 汉 通讯地址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电子邮箱 eesbjg@mail.sysu.edu.cn 510275 020-84113082 按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负责实验中心的总体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主要工作有: (1)负责制定中心改革、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并完善地球科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2)领导并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负责实验中心工作 中心主任 人员聘任、分工和岗位责任的落实、检查及年终考核; (3)制定实验中心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以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为管理目标,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贯彻、实施; (4)负责中心日常运转,合理使用和调配实验中心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经费,督促、检查、协调、考核、聘任等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 主要职责 (5)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适合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 (6)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负责实验教材的撰写与出版及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中心所有课程教学改革方针、方案的制定实施; (7)以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积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 (8)实事求是,科学总结实验中心工作,定期向校、院有关领导汇报实验教学、工作情况,接受学校和学院的考核。 其提出的:?要用超常规的眼光发展地学实验教学,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地学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即地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为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3

1、工作经历: 1987.5 ~ 1989.1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89.2~1994.2 中山大学地理系 讲师 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8 ~ 2000.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教授 1995.8 ~ 1996.2 加拿大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96.3 ~ 1996.8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尼分校访问学者 1996.9 ~ 1996.12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 2000.2 ~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主任 教学科研 2002.10~ 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院长 主要经历 2004~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院长。 2007~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 2、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 人文地理、旅游地理、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地空间竞争、引力模型在游客预 测中的应用、旅游影响、主题公园、城市旅游、社区旅游等。 3、主持的主要研究和实践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及比较研究(2005-2007)。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旅游理论体系、结构功能及游憩商业区研究 (2002-2004,批准号:4017102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开发的区域效应研究?,批准号:49271032,1993 —1995。 (4)国家旅游局项目: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2006)。 (5)国家旅游局项目:新疆喀斯特湖旅游发展规划(2005)。 (6)地方规划项目:湖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 (7)地方委托: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 (8)地方委托: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战略研究,2003-2004。 (9)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 2002-2003。 (10)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 4、个人获奖情况: 2004年获南粤优秀教师奖;主持编著的《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教材 2002 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7年获广东省旅游局?为广东旅游争光?奖;成 果?旅游地理学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研究?系列论文1993年获广东省高教局理论成 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者;1992年获中国地理学会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 全国10人获奖;1992年获广州市百名教育新秀奖;1991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先进科 学工作者;参加完成的《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荣获1995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完成的《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总成果于 1987年被评为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社会兼职: 世界旅游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2004~);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2001~2005);中国旅游学术论坛主席(2001-2003);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5-);云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林学院(2004-)座教授;青海省人民政府顾问;《Tourism Geographies》顾问编委、《China Tourism Research》中国区域编辑。

4

6、近年发表的部分教学研究论文和编写的教材 (1)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保继刚等著. 城市旅游:原理、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保继刚等著. 旅游规划案例,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3。 (5)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7、获教学成果奖励情况 (1)《旅游地理学》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2)2004年,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8、近年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 (1)、保继刚,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地理学报,2006,61(4):401-413. (2)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地理学报,2002,57(1):96-106. (3)保继刚,苏晓波.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4)保继刚,张骁鸣.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 地理学报,2004,59(S1):132-138 (5)保继刚,甘萌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6)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地理研教学科研 究,2002,21(5):608-616. 主要成果 (7)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地理研究,2005,24(2):274-282. (8)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科学,2002,22(4):489-494 (9)保继刚,邱继勤.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阳朔西街案例.人文地理,2006,21(2):1-4,54. (10)保继刚. 研究规范———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 旅游学刊,2005,20(3):7. (11)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John Ap:香港迪斯尼乐园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旅游学刊,2001,16(4): 34-38. (12)保继刚.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反思及国际主题公园进入中国的透视.风景园林,2005(2):26-30 (13)保继刚,刘雪梅.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以广州滨江东为例,规划师,2005(5):107-110 (14)保继刚,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研究.规划师,2004(11):13-16 (15)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形成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17(5):1-6 (16)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规划师,2003(7):32-38。 5

专职人员 人数 占总人数比例 正高级 3 副高级 5 中级 9 50% 其它 1 博士 7 硕士 5 学士 5 其它 1 总人数 平均 年 龄 18 16.7% 27.8% 5.6% 38.9% 27.8% 27.8% 5.6% 实验学生人数/年 2000 设备总值(万元) 2636 39.8 实验课程数 实验项目数 教学简况 55 470 面向专业数 12 设备台件数 1270 实验人时数/年 27.4万 设备完好率 98% 实验用房使用面积(M2) 环境条件 3000 出版实验教材数量(种) 教材建设 主编 14 参编 4 自编实验讲义数量(种) 2 实验教材获奖数量(种) 近五年 经费投入 数 额 来 源 主要投向 1、经费来源 (1)?985工程?第一和第二期,投入建设项目1000万元,改善实验室环境,装配100台IBM原装计算机;高性能IBM服务器,网络版多功能SuperMap最新版软件,同时还装备了多种先进的GIS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地图成图软件、双频差分GPS、数字测深仪、全站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铂金锅、水化学与水处理部分设备、土壤化学以及植物标本等。 (2)在中山大学?教育部?985工程?GIS与遥感的地学应用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下,购臵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同时建立了广东省内第一个学生参与的差分信号发布台。 (3)学校?985工程? 项目160万,在珠海校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华南滨海径流实验场。 (4)日常实验教学及仪器设备维护费约10万元,主要用于日常实验教学及仪器设备维护。 (5)、实验教学改革及开放实验经费约1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内容改革,新开实验探索,实验教学仪器研制,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开放实验。 2、经费主要投向 经费用于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创新地学实验与研究、实验室环境建设、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网络建设、图书资料购臵、新实验开发、实验教学仪器研制、实验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立项、本科生科研立项、实验教学合作与交流等。 6

近五年 中心人员 教学科研 主要成果 1教学成果 (1) 获奖情况 董玉祥,《探索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成果奖2005年8月,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郑卓,《开展多层次地质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97032) 郑卓,《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1获省级二等奖(200100200郑卓,《普通地质学》2000获广东省教育厅电教试验优秀课程二等奖(1706-5) 郑卓,《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地球与环境共享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2002年获中山大学实验教学二等奖等。 马林兵,2006年度中山大学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中山大学教学研究一等奖。 张新长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奖 2005年9月 国家测绘局。 张青年,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奖 2005年9月 国家测绘局。 张新长,\网络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研究\获中山大学2004年教学研究成果奖。 黄德全,\高精度差分GPS测控网\项目获2004年实验教学研究二等奖。 柯登证、李文婧、钟燕芬、陈仲强(四人均为学生),指导教师:林琳。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报告作业二等奖(建设部专指委),2007年。 《旅游地理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2007年,(主编:保继刚)。 《地理信息系统》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2005年,(主编:张新长) 《城市地理学》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2003年(主编:许学强、闫小培) (2) 教学论文(著)发表情况:(论文祥见10058_11_g_1.pdf。) 邓孺孺,论遥感课教学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2007《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 董玉祥,培养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策和措施,2007《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黎夏、刘小平、杨青生浅谈我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与人才培养,2007《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 科研成果 (1)获奖情况 保继刚,《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荣获199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玉祥,2005年,?1:1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调查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彭华,丹霞山丹霞地貌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006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周永章等,华南热水沉积硅岩建造的地质地球化学,2006年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 (2)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 (?中心?专兼职教师发表的主要学术研究论文见10058_11_g_2.pdf。) 7

中心成员简表(专职人员) 专业所属中心序性出生学中心职中心工作职姓 名 技术二级工作号 别 年月 位 务 责 职务 学科 年限 负责中心全面工作,《人1964.博旅游中心主1 保继刚 男 教授 5 文地理》课10 士 地理 任 程负责人,指导实验 1963.博地球中心副负责教学安2 郑 卓 男 教授 5 10 士 科学 主任 排 负责实验室1964.博自然中心副3 董玉祥 男 教授 5 建设,教学10 士 地理 主任 安排 1961博副教水资课程负水资源与环4 刘祖发 男 5 .12 士 授 源 责人 境实验 环境1970.博副教课程负指导岩矿实5 张澄博 男 地质5 02 士 授 责人 验 学 矿物1965.博岩石技术人负责地球化6 翟伟 男 高工 5 11 士 学矿员 学实验室 床学 1963.硕地质技术人负责岩土工7 李榴芬 女 高工 5 02 士 工程 员 程实验室 《地理信息1960.学技术人系统》课程8 何执兼 男 高工 遥感 5 11 士 员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1970.博工程岩矿技术人负责岩矿鉴9 彭卓伦 女 5 08 士 师 测试 员 定实验室 《河口海岸1950.本工程土壤技术人沉积》课程10 彭炳健 男 5 05 科 师 沉积 员 准备,仪器设备管理 1964.硕工程数字技术人《数字测11 黄德全 男 5 11 士 师 测绘 员 量》实验 1967.学工程计算技术人负责地球信12 何水莲 女 5 04 士 师 机 员 息技术实验 兼职人员是否所在单专职 位、部门 是 地理学院 是 是 是 是 地球科学系 地理学院 水资源与环境系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 地理学院 地球科学系 地理学院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地理学院 地球科学系 8

中心成员简表(专职人员) 序姓 名 号 性出生年别 月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学科 中心工作年限 中心职务 中心工作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3 孙艳 1969.女 03 1969.12 硕工程规划设5 士 师 计 硕工程土壤分5 士 师 析 水化学硕工程及水分5 士 师 析 本工程人文地5 科 师 理 本工程水处理 科 师 5 规划设计》课技术程准备,仪器是 人员 设备管理 技术土壤化学实是 人员 验 技术《水分析》实是 人员 验 技术《区域发展是 人员 模拟》实验 技术《水处理》课是 人员 程实验 技术《地理信息是 人员 系统》实验 地理学院 14 卓文珊 女 地理学院 15 黎坤 1969.男 10 地理学院 地理学院 地理学院 1967.郭文平 女 16 02 1957.17 黄凡 女 06 1973.18 刁远清 男 10 助理专地理信工程5 科 息系统 师 地理学院 9

中心成员简表(兼职人员) 序姓 名 号 性出生年别 月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学科 中心工作年限 中心职务 中心工作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 黎夏 男 1962.06 教授、 博长江学GIS 士 者 博教授 士 5 课程指导空间负责数据分析否 人 实验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指导区域否 规划实验 指导规划否 设计实验 指导规划否 设计实验 指导数据库分析实否 验 指导遥感否 分析实验 指导遥感地学应用否 实验 指导实验 否 1964.2 周春山 男 02 1964.3 李郇 男 12 1965.4 袁奇峰 男 12 1957.5 张新长 男 05 6 陈晓翔 男 1956.02 区域5 规划 中山大学?教育部985遥感与地学应用创新平台?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城市与资源规划系 城市与资源规划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遥感应用研究中心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地球科学系 博区域副教授 5 士 规划 博教授 士 博教授 士 硕教授 士 博教授 士 博教授 士 博教授 士 博教授 士 规划5 设计 GIS 5 遥感 5 1963.7 邓孺孺 男 07 8 张珂 1957.男 09 1957.09 1956.06 遥感 5 构造地质5 学 沉积5 学 古生5 物学 9 王建华 男 指导实验 否 地球科学系 10 刘春莲 女 指导实验 否 地球科学系 1956.11 邹和平 男 10 1964.12 夏林元 男 09 构造博研究员 地质5 士 学 博教授 士 测绘 5 指导实验 否 指导测绘及GPS测否 量实验 地球科学系 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10

中心成员简表(兼职人员) 序姓 名 号 性出生年别 月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所属二级学科 中心工作年限 中心职务 中心工作职责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1963.13 陈晓宏 男 10 14 陈建耀 男 博水资教授 5 士 源 博水资教授 4 士 源 博水资教授 4 士 源 规划博教授 设计、5 士 模型 工程学教授 水资5 士 源 博教授 士 构造地质学 8 1966.05 1964.15 陈洋波 男 06 16 林琳 1964.女 02 1948.10 17 陈俊合 男 1955.018 陈国能 男 6 19 陈炳辉 男 1964.11 1963.09 博矿床教授 5 士 学 博矿床教授 5 士 学 博副教自然5 士 授 地理 本科 副教授 生物地理 20 孙晓明 男 1964.21 杨清书 男 04 22 李贞 女 1954.05 5 23 姚爱军 女 1970.01 博副教自然5 士 授 地理 博副教规划5 士 授 设计 1976.24 周素红 女 02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指导水资源与环境否 实验 指导地下否 径流实验 指导水环境模拟及否 应用实验 指导规划否 设计实验 工程水资否 源实验 指导构造地质学实验 水资源与环境系 水资源与环境系 水资源与环境系 城市与资源规划系 水资源与环境系 地球科学系 否 指导实验 否 地球科学系 指导实验 否 指导河口海岸沉积否 实验 指导生物否 地理实验 指导土壤否 化学实验 指导规划否 设计实验 地球科学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 国土资源与环境系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11

中心成员简表(兼职人员) 专业技术职务 中心工作年限 是否专职 兼职人员所在单位、部门 序姓 名 号 性出生年别 月 学位 所属二级学科 中心职务 中心工作职责 1969.25 郭红雨 女 07 26 江涛 博副教建筑5 士 授 设计 博副教水资5 士 授 源 博副教GIS 士 授 博副教GIS 士 授 5 1965.女 12 1968.06 1968.06 27 张青年 男 28 马林兵 男 5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指导建筑城市与资否 设计实验 源规划系 指导水工水资源与及应用实否 环境系 验 指导数据遥感与地库应用实否 理信息工验 程系 指导数据遥感与地库应用实否 理信息工验 程系 1958.29 曹建劲 男 11 1964.男 08 矿物博副教岩石5 士 授 学矿床学 硕副教矿物 士 授 5 课程地球科学负责指导实验 否 系 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指导实验 否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 地球科学系 30 张恩 1972.31 杨小强 男 09 32 王正海 男 1971.12 1963.06 1963.11 33 丘志力 男 第四博副教纪地5 士 授 质学 遥感博副教地质5 士 授 学 矿物硕副教岩石5 士 授 学 博副教规划5 士 授 设计 交通博副教规划5 士 授 设计 博建筑讲师 5 士 设计 指导实验 否 指导实验 否 指导实验 否 34 李立勋 男 指导规划 规划设否 设计实验 计研究院 指导交通城市与资规划设计否 源规划系 实验 指导建筑城市与资否 图形实验 源规划系 1969.35 曹小曙 男 12 36 邓毅梅 女 1969.09 12

2.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1、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1996年,学校召开?第一届实验室工作会议?,提出了?211工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目标。 2000年,学校颁布了《中山大学实验改革成果奖实施办法(试行)》(中大[2000]103号,对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2000年,学校下发?关于启动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及开放实验基金项目?的通知,并颁布了?中山大学实验研究(改革)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学校每年对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开放实验室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对项目及时总结和交流,这些措施对我校实验教学改革以有力的促进作用。 (2)2001年,学校召开?第二届实验室工作会议?,许家瑞副校长作了题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高中山大学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002年,学校下发了?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学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推动本科生素质教育,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3)2003年,学校开始实施?中山大学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2005年8月正式颁布实施?中山大学本科生科研培训的实施办法?,每年资助百名以上各年级学生从事创新性实践活动,有利地推动了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4)2004年,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下发徐远通副校长作的题为?认真贯彻第二次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提出若干措施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5)2005年2月,学校召开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迎接新的挑战?为主题的战略发展研讨会,确定了实验教学课程优先的排课原则。 (6)2008年3月,中山大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我校已建立了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运行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类实验教学相关政策与管理办法详见PDF文档,文件名:10558_11_c.pdf)

13

2、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现代地学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更加注重实验性,由于它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地学与社会的联系已经密不可分。因此,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中心?以?按照以人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理念,实行?厚基础、多实践、强创新、全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 围绕上述教学理念,中心以?室内实验为基础,以室外实习为依归,以?3S?技术为支撑?展开实验教学、实习等工作,在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占60%-70%左右课时,实验教学占30%-40%左右课时,以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核心,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实行?导师制?,把科研融合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中心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培养?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即地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实验教学中心。 在实验教学中,要达成培养?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即地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此,2002年来我们在地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教学改革实践,重点是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等进行了综合性的设计与改革,制定了面向各专业本科生的地学实验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删减了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了综合创新型的实验,为学生全面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1)、搭建适合地学各专业不同层次的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2)、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和设备精良、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环境。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加强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项目,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体系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实验教材和网络课程建设。 14

(6)、实验教学与学科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7)、建设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8)、创建国内一流开放式的地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革新为先导,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为核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一套科学的地学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机制,争创?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面推动地学本科教育创新。 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是:对大学地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综合设计;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全面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实行?导师制?,科研全面渗入本科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研究与创新能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优秀学生培养机制——设立?创新型地学实验与研究基金?;建立科学的地学实验课程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管理体制。 近年来,依托人文地理全国重点学科、地理信息系统全国重点学科(培育单位)、?211工程?、?985建设?、教育部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华南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场,大力开展综合创新性的实验教学,中心着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 (1)实验内容统筹安排,构建各层次的实验内容体系,避免重复,各门实验课程内容之间合理衔接,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2)加强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设立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引入科研成果和与地方经济结合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项目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 (3)加强与精品课程配套的精品教材建设,引入国内外方法成熟、适合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先进实验项目,使教材建设有利于学生自主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 (4)实验教学采用开放模式,实验室每周开放六天,每天开放15个小时,其它实验室随时预约开放; (5)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方法,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实验习惯、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考试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6)采取在校学生、教师、教学督导组、综合问卷、调查表、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 15

查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7)结合学科发展,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和中心在实验教学人员组成方面,采取了专职、兼职相结合的队伍组成,有利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整体优化。目前,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总数达54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师18名。 专职实验教师主要负责专门实验课程以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等工作;兼职实验教师主要是基础课、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内的实验、实习课程,同时也是野外综合实习的骨干教师,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连续性;此外,学校规定知名教授每学年必须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并在教学、科研类岗位聘用中规定了兼职实验教师承担本科生实验、实习、指导科研立项、毕业论文的基本工作量要求,有力保障了实验教学队伍的作用。 (8)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紧密联系实际 地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应用性)是学科的特色之一,野外实习是学科特色的体现,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一是通过野外实习,实现书本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二是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提升学生对地学科学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构建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学思维。培养具有地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此,我们建立了16个校外的实习基地,如下表: 专 业 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基地名称 广州市方纬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城市地理信息中心 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增城校外实习基地 中山大学南校区差分GPS实习基地 地学各专业、旅游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水资源方向)、水文与水资中山大学丹霞山教学实习基地 中山大学水处理工程实习综合基地 基地位臵 广州市 广东佛山 广州市 广州增城市 广州市 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区 广东省水文局管辖的水文站(高要站、三水站、马口站、石 16

源工程 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水利委员会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英德市宝晶宫风景名胜区 肇庆地质地貌学教学实习基地 坪石地质地貌学教学实习基地 衡山植被土壤教学实习基地 地质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三峡地质实习基地 角站等) 广州市 城市规划、经济地理 地学各专业、旅游专业 地学各专业 广州市 广东省英德市 广东省肇庆市 地学各专业 广东乐昌坪石镇 湖南衡山 湖北宜昌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 安徽巢湖 湖南棋子桥地质实习基地 湖南棋子桥 一些实习基地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例如湖南棋子桥、丹霞山教学实习基地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在地学实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闻名世界的丹霞地貌就是中山大学地学研究的成果,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利用这些实习基地,既可以为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可以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上述综合实习基地的建立与运行,构筑了先进的、符合地学区域性、综合性、应用性特点的课外实习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对于地学问题综合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9)以学科发展指导实验教学,把科研融合到实验教学中 地理、地质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中心努力把握地学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在重视地学基础实验的同时,积极开展3S(GIS、GPS、RS)等新技术应用实习,将3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学学科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和科研、毕业论文,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心所属的实验室广泛支持了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室内外教学实习。

17

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科的发展,近几年,地学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的科研课题有631项。 (见附件10558_11_g_4.pdf) (10)设定本科生科研基金,培养本科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本科生科研计划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的宗旨是在本科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为广大本科生创造早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促进本科生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立项资助项目应为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不含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主要构思,设计或制作由学生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并在实验条件方面得到指导教师的大力支持。 (2001年至2007年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见附件:10558_11_ g_4.pdf) 2007年中心批准立项的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项目名称: 1.广州市城市停车诱导系统的调查与研究 2. 广州市留鸟式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探析---以东胡新村以及三眼井社区为例 3. 关于广州全面\禁摩\后居民出行方式转移的调查研究 4. 广州市小区雨水再利用的可行性研究---以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为实验点 5. 广州轨道交通发展与居民出行研究 6. 矿山开发对广东阳山县扶村河流域环境污染研究 7.广州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接驳问题的研究---以各大地铁换乘点为例 8. 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对广州未来交通的影响的探讨 9. 地铁沿线房地产开发的调查研究---以广州为例、 10. 论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建设---基于优化的城市GIS战略研究 11. 广州\中调\背景下城中村改造的社区响应研究----以猎德村为例 12. 温潮文化对其经济行为的影响 13.广州市大学城学生宿舍用水情况调查及分析 14. 基于FCD的深圳特区道路网实时动态交通拥挤信息发布研究 18

15.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时空模式----以五大企业为例 16. 广州市公共游憩场所的社会功能研究及其政策导向 17. 广东河源笔架山泉水水质研究 18. 珠江白鹅潭水体有机氯农药垂线分布特征的研究 19、桥梁在塑造城市形像(景观)中的作用与改造规划对策 20、对广州历史街区重建之路的探索——以故衣街为例 21、广州地铁3号线运营质量分析、评价与建议 22、广州市会展集聚经济调查报告 23、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发展情景模拟 24、常见家用直饮水和桶装纯净水比较分析 25、广州?生活态?色彩研究 26、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建设成都市试验田的深入探索 27、广州市公交系统同名异站问题调研 28、基于GIS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吸引力的研究 29.Ni-C系和fe-C(H)系HPHT合成金刚石的品级对比研究 30.珠江三角洲第四系花斑粘土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31.珠海校区花岗岩土壤及建筑物氡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32.广东省含钙矿物药资源调查及特征研究 33.含钙矿物药微量元素及其药性相关性研究 34.叶腊石的染色实验研究 35.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 36.绿柱石的微结构及其染色技术探索 37.热处理前后长石的结构变化及对水体中Cd2+的修复实验研究 38.云南大坪金矿芭蕉岭灰岩中金矿脉中包裹体研究 (11) 以合作、交流、开放的互动方式,拓展实验教学的示范辐射作用 中心广泛利用国内外优势人才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近年来,中心与国内外重点大学与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19

例如:2005年与德国科隆大学地理系签定协议,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双方学生交流实习考察的野外实习活动, 2006年9月12日到9月30日,组织了16名学生(其中包括研究生4名、本科生12名,另外还有2名德国科隆大学地理系学生)赴德国进行了为期18天的跨国野外实习。9月12日由广州出发,经香港赴德国柏林,9月29日由德国慕尼黑出发经香港,9月30日返回广州。由Soyez教授和刘云刚副教授带队。本次实习以?全球化背景下的德国城市?为主题,历时18天,沿途经过了11座城市,由北向南纵跨了德国全境。在实习中,每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考察和参与讨论,通过实习整理了许多成果,这些成果有望对当前的教学和研究起到参考意义。此项合作交流目前已经成为中心的固定实验教学方式,并且每年举办一次。同时,我们每学年聘请两名外国教授讲解本科生课程,并主持相应的实验教学。 在加强与国外联系的同时,我们也积极开展与国内大学、研究所的联系,例如:我们已经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广东省地理信息中心、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德国、法国等地方聘请了数十名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客座教授,从国外直接引进教师作为本科教学的老师,开设了相应的本科课程,聘请中科院郑度院士直接指导本科教学。 本科生在这类实验课程中,对本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新技术、新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中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地学实验是属于跨学科、多专业、面广量大、教学组织复杂的重要实践环节。 目前中心约3000平方米,仪器设备3000多台套,固定资产约3580万。?中心?下设人文地理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专业地理综合实验室(包括:土壤化学实验室、水分析与水处理实验室、土壤及植物标本室、河口海岸沉积动力实验室)、数字测绘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华南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教育部985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岩矿鉴定实验室(包括:岩矿显微镜鉴定实验室、宝玉石鉴定实验室、矿床学实验室、岩矿预处理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成矿流体实验室、高温高压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第四纪环境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包括:岩土预处理实验室)、地球信息技术实验室(包括:计算机室、计算机图开工作站)。 中心架构图如下:

20

中心的实验课程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地理实验教学系列;一个是地质实验教学系列。 地理实验教学课程有:自然地理与环境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水资源与环境课程实验教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数字测绘实验教学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验教学。地质实验教学课程有:地球科学概论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岩石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古生物学实验、岩矿鉴定技术、遥感地质实验、宝玉石鉴定实验、现代岩矿测试技术、土工实验、岩土工程勘察实验、地质综合实验等。 中心承担着地理、环境、地质、交通等学科12各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全校学习地学实验课程的学生人达2000多人,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50个,各实验室负责组织并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开放,培训实验教学人员,管理所有教学科研仪器。 ?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 学生数 院/系 专业 2004级 2005级 城市规划 42 38 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 48 58 地理信息系统 44 47 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 规划学院 水资源 27 38 水文及水利工程 33 39 地理科学 36 36 地球信息科学 42 48 地球科学系 地质学 44 46 环境科学 25 25 环境科学与环境科学(城市环境保 工程学院 护)

21

2006级 50 98 42 41 52 50 45 23 2007级 39 60 52 38 42 38 47 56 48 25 环境工程 工学院 交通工程 合 计 注:学生总人数约2000人。 14 27 2-3.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情况等) 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地学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构建符合学科特点、兼顾学习规律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逐步提高实行?厚基础、多实践、强创新、全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此,分别建立了基础、专业、野外综合实习、研究性的实验教学平台上。其中,由7个基础实验室(建立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由珠海校区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和23个专业实验室构成了室内教学实验平台;由16个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组成校外综合实践平台;以人文地理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985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和我国第一个华南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构成探究式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 1).建设内容 实践性教学过程在完成从单科性向综合性,从认识性、继承性向研究性,从验证向创新,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讨论式,从传统向高科技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转变的基础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改造实验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实现知、辩、行的全面训练,培养基本素质和综合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1)在已有实验性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统筹本科四年的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构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协调配臵,时间穿插的循序渐进的实验性教学新体系、完善本科实验教学环节。 (2)建设部分理论课程室内实验和课间野外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模式。 (3)发挥学科优势,实现科研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完成不同年级、不同实验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建设和教材建设。

22

(4)探索实验教学认识—技术方法—多学科综合思维与创新的实验—研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方式、方法。 (5)建立数字地学实验室,在实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地学方法密切结合,便于操作的研究方法。 (6)建立与实验性教学体系配合的、科学、自律的管理体制。 (7)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增强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既有严谨的学习风气,又有集体性与个性共存、生动活泼的人文环境。 2)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中山大学所处的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构建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在教学上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上密切协调,在实验教学的地域上相互关联的特色鲜明、科学合理的认知、方法、研究、素质培养和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与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实现宽口径、高素质、具创新精神的地学基础人才的培养。 实现实验教学的上述目标,必须实现下述转变: 从验证性到设计性的转变:改变长期以来,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大多仅仅是针对理论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验证性实习的传统习惯,实施课程内部各知识点的相互融通,完成实验教学目标下的过程和方式的自我设计。 从单科性到综合性的转变:通过实施以跨构造单元的区域地学调研和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分析研究、探讨教学实习区的区域地学特征及其形成演化,使学生经历不同单科性知识自然融汇的综和性实验教学训练。 从认识性、继承性到研究性、创新性的转变: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立项进行专题研究,使学生经受选题立项,收集相关地学资料和研究技术方法资料,开展研究工作(包括测试、分析),总结撰写论文的完整训练,达到由传承向独立研究与创新的转变。 从传统地学方法到新技术方法与传统方法结合的转变:将新技术、新方法实质性的纳入实验教学体系,野外实验过程中,以新技术(GPS、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和传统技术方法结合的方式,完成地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野外工作和研究能力。 从灌输式到启发、讨论式实验教学的转变:改变过去习以为常的灌输—认知—验证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 23

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已基本实现层次化。原则上,每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包含了基本(必做)和综合创新性实验,具体体现为: (1) 在一些实验课中,既设臵了一部分基本的必做的实验项目,以满足基本的教学要 求,同时还设臵了一部分拓宽与提高的选做的实验项目,为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发挥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部分学生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2) 在另一些实验课中,在设计单个项目的实验内容时,既设臵了基本的必做的实验 内容,又设臵了拓宽与提高的选做的实验内容; (3) 在高年级综合性的实验实验项目中,大部分以选做项目为实验内容,即从一开始 就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而其中既有基本的必做内容,又有可以自主拓宽和提高的选做内容,学生研究和创新的余地更大。 4)采用科学的实验课程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和成绩评定方法以具有激励性为基本要求,使考核成为激励学生进取性和创新发挥的手段。例如: (1)只完成基本必做实验的成绩为及格或中等,同时完成部分拓宽或提高实验的,才 有可能获得良好或优秀的成绩,具体视完成这类实验的数量、难度和创新性而定; (2)改变以往主要以实验报告评定成绩的做法,实行对实验全过程,包括对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各个环节的考核。只有在各个环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才有可能进入良好或优秀的行列。 2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 (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项目见:10558_11_7_3.pdf) 1)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 ?中心?独立设臵的九个方向的实验课程,简介如下: (1)自然地理与环境分析实验课程(6学分108学时) 普通地质学实验 地貌学实验 生物地理学实验 24

土壤学实验 气象学与气候学观测实验 (2)水资源与环境实验课程(11学分198学时) 水力学实验实验 水化学与水质分析实验实验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 废水处理工程实验 (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16学分442学时) C程序设计实验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实验 软件工程实验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实验 遥感导论实验 ERDAS IMAGINE 遥感图象处理方法实验 遥感与地学应用实验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遥感制图方法实验 网络 GIS实验 (4)数字测绘实验课程(15学分310学时) 现代普通测量学实验 地图学实验 控制测量实验 地图投影计算实验 测量平差技术实验 房地产测量实验 数字化测图及成图方法实验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 遥感图象处理实验 25

差分GPS测量实验 海洋测量实验 遥感地学应用实验 地籍测量实验 计算机地图制图实验 (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验课程(33学分614学时) 建筑初步实验 建筑设计实验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 城市规划资料汇编实验、 计算机辅助制图实验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实验 景观规划课程设计实验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实验 详细规划课程设计实验 (6)地球科学观测鉴定实验课程(32学分632学时)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 岩石学实验 构造地质学实验 古生物学实验 岩矿鉴定技术 宝玉石鉴定实验 (7)地球科学分析测试实验课程(6学分108学时) 现代岩矿测试技术 (8)岩土工程分析测试实验课程(3学分54学时) 土工实验 岩土工程勘察实验 (9)地球科学信息技术实验课程(4学分81学时) 26

遥感地质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2)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在设计中,在基础理论课中,加强理论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地学新技术的应用;在专门实验课程中,鼓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扶持特色实验课程和项目的发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训练。 按照上述设计思想,每门实验课程均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所有实验项目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课程实验、实习设臵的基本情况(见10558_11_g_3.pdf)。 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情况 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和工程设计的紧密结合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把科研融合到实验教学中,实行?导师制?是我校地学的一大特式,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把科研与学生的相关实验结合在一起。各门实验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内容部分来自教师的科研成果、部分来自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具有新颖性、探索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色,对于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是颇具挑战性的。 近五年来,?中心?累计开出结合科研和工程实际的?开放式、研究性?实验50个,参与的学生人数达500多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1)2007年,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柯登证、李雯婧、钟燕芬、陈仲强同学组成一个课题 组,结合林琳教授的课题,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广东省,对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获得建设部专指作业二等奖。 (2)2007.12.05,经济地理,洪国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二等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 (3)2008.3 05,经济地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奖,校级奖项,洪国志,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4)05经济地理,2007.11 书写身边的历史——生活教育农村调查活动优秀奖 校级吴敏华 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及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5)05经济地理,2007.11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征文比赛?优秀论文?,国家级 苟倩莹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青年分论坛组委会。

27

(6)05经济地理 2007.11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征文比赛?优秀论文?国家级 薛巍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青年分论坛组委会。 (7)05城市规划,2008.01,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华南赛区,第6名,省级奖项,吴超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8)03市政管理,2007.11,广西国际城市设计大赛佳作奖,国家级奖项,欧广洪,广西城市规划协会。 (9)03市政管理,2007.11,广西国际城市设计大赛佳作奖,国家级奖项,谭宇文,广西城市规划协会。 (10)03市政管理,2007.11,广西国际城市设计大赛佳作奖,国家级奖项,钟燕芬,广西城市规划协会。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1、实验技术、实验方法 在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改变以往以验证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全新的地学观及综合分析问题、创新性能力,加强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建立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全面体现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由于不同课程内容的差异,我们以课程的性质为依据,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 1).基础平台课程 地学类的课程多是以实践性、经验性为主,以往传统的地学类课程的教学多是以观察为主,以达到理解课堂中理论的阐述和验证课程中形态的描述,即以验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学的特点,我们因课制宜,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消化理论知识,并体现课程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 比如,在《古生物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普遍采用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教学,通过资料阅读,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目的,完成自我设计、自我解决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教学过程。 2).特色选修课程 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

28

主的学习方式。对于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学生已有较好的地学基础知识,因此具备很好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条件。对于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学生已有较好的地学基础知识,因此具备很好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条件。比如,在《遥感与地学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充分利用教育部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大力度地推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空间信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该学科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各种新成果不断涌现,显示这一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显然旧有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适应于这一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有悖于当前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针。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将教学方向重点放在研讨、综合分析和实际动手的互动交流能力的培养上。如鉴于近年来出现的大量新成果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课程制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地利用各种资源的阶段式考核,将教师命题和学生根据学科发展自己提出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设立专题,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在课外利用各种渠道(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查询)收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并严格按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各种形式读书报告(学科发展综述、存在科学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与认识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收集阅读文献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解与讨论的互动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上讲台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当前本学科的研究热点进行讲解答辩,锻炼学生的表达和辩解能力;此外本课程还注重开发学生实际科学研究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并在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进行模拟式科研训练,这主要通过收集前人对特定地区研究所得实际资料的收集,去除其论证和观点,给出地学背景和分析数据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撰写科研论文;另一是野外观察和采样以及实验室实际操作的研究过程培养;具体做法是结合本课程设计的课间野外现场教学,让学生取得第一手实际资料,并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入我校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各种样品处理和测试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基本以小组为单位并与大四年纪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成果突出者,鼓励在正式刊物发表。 通过这种多种技能训练的研究性授课方式,使学生在有限授课学时内最大限度地课程的学科体系、新知识、新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方法和基本技能,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3).课程实习教学 以往的课程教学实习是以认识实习为目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近年来,我们 29

在10余门课程中实施课程间穿插野外实习的方法,将科研小课题、课程大作业等明显具有研究性质的教学内容溶入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比如,构造地质学课程课间野外教学实习,就很好地纳入了科学研究的教学思想。构造地质学课程实习教学不仅强化了课间野外实习教学,并作为该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了新的改革与思考,主要从实践的目的性、实习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进一步强化。为此,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所处在广东的地域优势,优选附近典型地学现象进行野外实习,加强专业化实践的训练。 (2)改变描述型、填鸭灌输式和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采用现场考察研讨式、设计式教学的模式,模拟工作访问式科研活动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科研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语言及形体表述能力的训练,以问题讨论方式调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性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过硬的科学研究作风。 地学是一门应用基础专业课,通过野外实践,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掌握野外考察、研究的程序、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生产、科研工作进行方法、思路、综合能力和科研报告编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本科毕业实践打下基础。 2、教学手段提高: 中心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除了在学校支持下,改善了实验室外部环境,并对实验室内部的教学条件进行改造,提高了实验室现代化水平,在实验中可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讲解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及操作的疑难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同时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验学时及仪器设备有充分的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仪器来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后,对于不合理数据需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有效的试验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除此采用开展课堂讨论、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考评方法由平时测评、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试题测验,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得出成绩。在考核中,严格实验成绩评定,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实验准备、 30

学生预习情况检查、实验过程、实验成绩评定等环节,提高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对于一部分设计性实验(包括一般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单独进行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尤其是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的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应安排2~3周时间,以保证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更应进行实验成绩的单独评定。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3、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项目和本科科研基金的实施 这项改革为大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我们设立创新基金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验能力,使其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验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并得到基本的科研训练。创新基金的资助原则为?理实结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资助办法为?自主申请、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为此,我们成立了?学生创新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对基金重要事项和基金项目资助经费进行管理。领导小组由相关系领导、专家学者和教学秘书组成。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是:审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组人员组成;批准各类项目的资助金额;研究决定基金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教学秘书负责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创新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是指基金直接用于资助本科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的经费。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的项目,资助范围为: (1)、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 (2)、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其他有研究与实验价值的项目。 符合下列条件的在校二、三年级本科学生均可向基金管理领导小组提出项目资助申请。 (1)、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 (3)、成绩优秀或学有专长; 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项目小组。申请者个人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申请资助的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 (1)、指导申请人选择课题和组成项目研究小组; 31

(2)、指导申请人形成项目研究思路,包括立项依据、已有基础和条件、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度和成果形式等; (3)、指导课题组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包括资料查阅、分析整理、实验调研、论文撰写等,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真正含义,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本科生利用创新基金所做的项目见:10558_11_g_4.PDF) 4. 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所有常规实验均1人1组、1套实验仪器;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为2?3人一组,既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注意到群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对于测绘工程实验、总体规划设计实验、野外标本采集等,每组为3-5人,但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训练。 根据地学的特点,课程实验离不开自然界,?中心?推行?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优生优培?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我们不但在时间上采取开放式,在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上,也采取开放的形式,部分实验由学生选题,比如:规划设计一座凉亭,学生可以自己选取设计思路,可以设计现代风格的,也可以设计古代风格的,还可以选用不同的原材料进行。 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此,从2002学年度开始,我们对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了大面积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每一门实验课中均设?开放式、研究性?实验。目前,各实验室均已做到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人员的开放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开放。 ?中心?在学校?开放实验室基金?、?中山大学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各学科科研的资助下,每学年开设?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每个实验室全面对学生开放,同时?中心?鼓励学生自带课题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 5.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 如何把?实验教材、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教学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三位一体?,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基于此认识,?中心?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在校、院级的支持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32

(1) 建立了全新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掌握地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认识各类分析仪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为学生进行课程复习、自我测试提供全新的学习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无时空限制的交流通道,可在网上预约实验设备,下载相关的内容。 (2) 解决学时减少与实验教学的矛盾:许多地学实验与技术涉及大、中、小型仪器设备,学生通过书本来了解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往往很难理解,学习效果甚差,学生在实验时须花费大量时间来弄懂仪器,以致实验操作时间不够。中心把一些仪器的应用、实验软件、实验的方法、图片、教学课件等在网上发布,让学生随时浏览学习,基于这一实验教学平台资源的学习,学生就能较好地认识仪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实际实验,解决实验学时短与实验教学的矛盾,促进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 探索并建立新的地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中心?将继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社会发展对地学的要求,全面深化地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地学实验课的教学规律,促进地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6.实验课程的考试与考核 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根据地学学科实验内容跨度大的特点采取分学科制订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验的考核标准为:实验成绩实行百分制,平时考核为前6个实验课程和作业的成绩,各占10%,平时出勤和学习态度占10%。期末考核是第7个经典建筑分析汇报,占30%。每学期该课程的总评成绩由2-3个设计作业的成绩综合而成,其中第1个设计作业的成绩占30%,第2个设计作业的成绩占30%,第3个设计作业的成绩占40%。 每个设计作业的成绩也实行百分制:课堂表现20%,方案设计50%,成果表现30%。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 对于《自然地理与环境分析》、《水资源与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测绘实验教学》、《地球科学观测鉴定》、《地球科学分析测试》、《岩土工程分析测试》和《地球科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如下表。 每个实验的评分包括:预习报告20%,实际操作40%,结果20%,总结报告20%。 实验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

33

单个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和基础性实验成绩平分标准(100分) 项 目 成 绩 备 注 实验前准备、预习20 考核(口试) 其中:实验态度:10分 仪器样本准备:5分 实验计划:5分 安全:10分 实验方法合理性:30 不能以实验结果的对、错来衡量,以科学、合理性来衡量 原理表述 5 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5 结果与讨论 10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总结报告 40 20 20 对于?开放式、研究创新性?实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项实验课题的研究,同学们需经历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准备、仪器组装及其调试、实验测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和交流答辩等一系列过程。本考试方案规定,学生须独立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其格式与科技论文的基本相同,包括以下几部分:(1)实验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2) 实验部分(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装臵、化学试剂、实验过程或步骤、实验数据处理);(3)实验结果与讨论;(4)结论;(5)参考文献;(6)中英文摘要。 为了加强各实验小组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与科技交流能力,共享研究性实验的收获,每学年组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交流(答辩)会?作为该课程考核的必要环节之一。 在研究性实验成绩的评定中,学生研读文献的情况、对实验课题的理解深度、实验内容及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答辩情况等是评定成绩的重点。对于在?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除可获得基本分外,还可以另外获得最高为5分的奖励分,当然,其总成绩应控制在100分以内。 奖励分的设臵是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相一致的,它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评价,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研究素质,因此使学生成绩有了合理的区分度。 考试成绩的构成:根据地学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成绩构成,部分实验成绩采取开卷和闭卷考试两个部分;部分采用实验作品考核或设计方案考核作为实验成绩。原则是:要求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测定要素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出基本的实验方案或流程,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与讨论。由于地学实验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多样化特点,因此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大,灵活性强,避免了死

34

记硬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中心?目前使用自编的正式出版教材有: 1.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张新长、马林兵;武汉大学出版社。 2. C程序设计基础及其在GIS中的应用;杜国明、陈晓翔;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3. 地理信息与规划支持系统;叶嘉安、宋小冬、钮心毅、黎夏;科学出版社。 4.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周春山;科学出版社。 5. 环境水文学;陈俊合、江涛、陈建耀;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6. WEB GIS原理与方法教程;马林兵、张新长、伍少坤;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7. 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黎夏、刘凯;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8. 现代测量技术——GPS卫星定位及海底地形测量;黄德全;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9. 土地利用与管理;董玉祥、刘琦、刘小航;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地理模拟系统: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黎夏、叶嘉安、刘小平、杨青生;科学出版社。 11.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与方法;董玉祥、全洪、张青年、简陆芽、刘光勇;科学出版社 12.水环境评价与规划;陈晓宏、江涛、陈俊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14.Advanced Gis Modell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Gis;黎夏;China Education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15.矿物学实习指导书,张恩、彭民生,地质出版社

35

3.实验队伍

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等学校的灵魂,是确保教育质量、发展科技的基础。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有在了解当今科技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才能站在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具有高度责任感并乐意从事教学工作、道德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师资队伍就成了能否推进地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聘任制的规定,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其业绩和水平,同样可以得到晋升。学院在业绩考核条例中有向实验教学队伍倾斜的政策。?中心?已做好实验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充实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鼓励和支持教授和副教授等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安心工作;积极做好青年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使实验教学队伍保持稳定。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 1.实验队伍组成模式 ?中心?队伍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中心?的教学与管理队伍采用固定编制、流动编制及聘用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各实验课程负责人均通过公开招聘、由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海外留学(或境外工作)经历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在全院公开招聘,形成了一支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依托、由热心地学实验课教学的教师组成高素质师资队伍。实验室主任聘请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实验技术人员全部实行采取 ?按岗设位?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 目前,?中心?有专职教师和技术人员共17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专职人员总数的64%,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专职人员总数的42%,平均年龄约40岁;专兼职实验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占65%以上,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精力投入、热爱实验课教学、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已成为?中心?实验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这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改措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6

2.培养及培训 “中心?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和参加指导实验课的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其措施是:由实验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实验指导教师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实行?传、帮、带?,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严格要求他们做好预备实验,实行试讲和集体备课制度,严格实行由课程负责人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的制度,确保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指导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参加指导实验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中心?实行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每学期都要组织有关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研讨 ?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等规程。 结合地学学科在研究方法、实验技术、分析测试仪器等方面的新发展,?中心?每学期组织相应的学习、参观或考察等培训活动,如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讲座等。?中心?支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基本档案,以此作为晋升的依据之一。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教风,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和水平,承担教改、科研项目,成果应用,对外交流等) (1) 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 ?中心?教学队伍一贯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和实验教学创新,近五年承担了省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开放实验室基金等项目。详见以下两表。 2000.01-2007.06年期间“中心”已完成的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负时间 项目来源 资助额/万责人 元 探索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董玉祥 2004-2005 1.0 才培养模式的究)项目 理论与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2005.07-2006.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专业建设的发张新长 1.0 09 究)项目 展思路研究 全过程考核的2005.07-2006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考试制度与方吴 箐 1.0 .09 究)项目 法研究 多渠道建设实刘祖发 2005.07-2006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1.0 37

习基地的研究 GIS学科中数理思维与空间思维的结合 城市发展、规划研究与创新能力建设 地理学教学改革---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耦合研究 南校区高精度GPS测控网 GIS网络实验课程系统研究 GPS测量控制网与校外联测(坐标模型) 旅游电子商务开放式实验教学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教材专项项目 龙潭水库径流的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珠海校区) 地理学科实验教学创新平台的构建 差分GPS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矿物材料优化处理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矿物材料合成与优化处理实验 宝玉石矿物材料优化处理实验 淡澳地区主要断裂构造活动

.09 张青年 2005.07-2006.09 2006.07-2007.09 2006.07-2007.09 2003.07-2004.06 2004.06-2005.06 2004.07-2005.06 2005.07-2006.06 2005.07-2006.06 究)项目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1.0 究)项目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1.0 究)项目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1.0 究)项目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1.0 0.5 1.0 薛德升 王爱民 黄德全 张新长 黄德全 刘小航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0.8 黄德全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2.0 黎坤\\卓2005.07-2006文姗 .06 刘祖发2006.07-2008等 .04 黄德全 张恩 2006.07-2007.06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1.0 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4.0 究)项目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1.0 2004年9月 -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2005年9月 2006年10月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2007年6月 2007年10月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2008年7月 2006年9月 中山大学开放实验室基金 38

张恩 张恩 李榴芬 性研究 地学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系统陈国能 的研究与建设 2003年9月—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研 2004年6月 究)项目 (2) 教学研究论文(著)发表情况 近五年来,?中心?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发表的主要教学研究论文(论著)如下: 1、董玉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地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2、王爱民,刘加林,张华。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学生适应性,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3、刘小航,陈磊。关于自然资源学教法改进的思考。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4、陶海燕。研究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地图制图》中的应用。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5、黎夏,刘小平。浅谈大学本科的双语教学。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6、张新长,徐会军。GIS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7、邓孺孺,徐丹,刘维平。论遥感课教学中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8、陈晓翔,徐会军。以项目带教学是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师论文集,2005年8月,陕西人民教学出版社 9、董玉祥。培养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策和措施。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0、魏清泉,谢涤湘。高校城市规划教育改革思路探讨。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1、孙艳,林琳。对我国高校城市规划教育改革的一些思索。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2、王爱民,张海凤,城市规划教育与地理教育。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5年12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3、孙艳,林琳。办好中山大学特色的城市规划专业。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4、黎夏,刘小平,杨青生。浅谈我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教育与人才培养。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5、张青年,孟晓云。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问题初探。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6、雷亚平。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9

17、柯栋,刘祖发。地理学科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8、陈晓宏 江涛 刘祖发 陈俊合 陈洋波。通过教学评估,全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19、叶锦昭,刘祖发。教与学的协调取效问题探讨。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0、王爱民,刘加林。再多层面上实现教学互动。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1、马林兵,陈晓翔,王海仙。工科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探讨 ——以中山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为例。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 23、易红。教学互动浅谈——以地图投影课程教学为例。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易红,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4、杜国明,曾志芳,王静,谢学通,易红。头脑风暴法在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5、吴箐。以全面素质培养为目标的课程考试改革尝试。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 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6、刘祖发。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之我见。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7、刘祖发,江涛,黄凡,高全洲,杨清书,吕幼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现场实习质量提高。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8、江涛,陈晓宏,刘祖发,曾鸿能。本科毕业论文结合科研项目的实践与体会。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29、王静,陈晓翔。论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互补性。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0、陈俊合 谢小康 刘树锋。《水文水资源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1、杨清书。《普通地质学》教学的几点设想。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2、廖金凤。土壤地理学实验教学问题 。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3、易红。地图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设想。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 中山大学出版社。 34、熊首萍。GIS专业《测量学与地图学》的教学研究。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5、周素红。以人为本,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对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的教学思考。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36、张青年,张侃。面向GIS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研究。地理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集,2005年12月,中山大学出版社。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18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