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八下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更新时间:2023-06-02 17:0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天气与气候

【 课 题 】八下 复习学案二 天气与气候 【 课 型 】复习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阅读世界或某国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或某国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复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重点)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重、难点)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重、难点) 【教学模式】“复习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示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

1

2

3

4

【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指天气的是 (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秋高气爽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 A.12点 B.14点 C.13点 D.11点

4.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洋影响增大 C.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D.各地降水量减少

5.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D.温带地区降水多

读右图分析完成6~8题 6.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 A.热带 B.温带 C.寒带

7.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 ) A.全年高温多南 B.全年低温少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8.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 A.地中海沿岸 B.印度半岛 C.亚马孙河流域 D.澳大利亚中部

9.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气候寒冷。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二、综合题

10.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气候主要通过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反映其特点。 (2)甲图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甲气候多分布于中纬地区的大陆________(东/西)岸,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乙气候多分布于中纬地区的大陆____________(东/西)岸,适宜发展____________(种植业/畜牧业)。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影响乙类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下表中某地部分气候资料,完成各题:

(1)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该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2)该地位于南北半球的 ,判断理由是 。 (3)写出该地的气候类型 。

【教学反思】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能充分地体现新“课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学过程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主要起创设情境和组织、引导与点拨的作用。 本课的不足之处:因学生基础较差;复习内容掌握不够透彻,组织教学没能收放自如。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10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