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更新时间:2024-05-12 2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例:【学习目标】、【背景知识】、【实时演练】、【巩固提高】 容量:A4纸4——5页; 编写人员:标明在专题下

排版:专题用四号,加黑,正文用五号宋体,文本材料用楷体,大写一、二、三等序号后用“顿号”,小写1.2.3.等序号后用“点号”。 专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用法 主讲人 范丙军 范丙军 范丙军 手机号码 13656150175 13656150175 13656150175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目标】结合语境判断实词的具体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

难点: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解释实词的意思。尤其是对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背景知识】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阅读时常常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基本能力。

一般来说,需要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有120个。除了这些,考试中还会涉及一些中学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或古文献中使用率较高的文言实词,这些都要靠平时阅读时积累。其中特别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通假等现象。要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文言实词的一些基本知识,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的理解。 .一、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较现代汉语的词语少,因此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是同学们学习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列出的120个文言实词,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同学们根据一定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那么一词多义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个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从本义引申出多个意义,形成一词多义。如“立”,甲骨文作,像人站在地上的样子,本义是“站立”,如“提刀而立”。把“站立”的动作抽象化,即引申为“站得住”,指立身处世,如“三十而立”。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各当时而立法”。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由“站立”又虚化为副词,引申为“立刻”“马上”,如《鸿门宴》:“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二、古今异义

一个词经过历史演变,词义往往发生变化。词义古今的变化通常有四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现在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又如“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现在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这都是词义扩大的表现。

第 1 页 共 10 页

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劝”古指鼓励,“劝学”“劝农”;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丈夫”古指男子,“古者丈夫不耕”;今指女子的配偶。“牺牲”,古指祭祀所用的牲畜,“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指为正义而献出生命,“流血牺牲”。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爪牙”,古代是褒义词,指有勇力的人,“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今天是贬义词,指坏人的党羽。这都是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此外,还要注意单音词和复音词的不同,不要把古代的两个词当成现代的一个词,如“妻子”、“指示”、“地方”、“至于”等;也不要把古代的一个词当成两个词,拆开来理解,如“布衣”、“社稷”、“左右”、“足下”等。

注意:同一个词,古今意义不同,最容易出现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三、通假字

1.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例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字本义是跳蚤,但这儿借用为“早”,于是,“早”就是本字,“蚤”是假借字,词义应按“早”解,读音按“早”的现代读音读。中学课本里把一些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古今字的“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有“先”、“后”的意思。“莫”,在“至莫夜月明”句里,“莫”是古字,“暮”是今字,词义应按“暮”解。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做“实词活用”。 名词活用的规律: (1)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2)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3)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而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4)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5)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6)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7)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1.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1)时间方位名词常作状语;

(2)动词谓语前的名词不作主语就是状语。

第 2 页 共 10 页

练习9.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⑤而相如廷叱之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练习10.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① 籍吏民,封府库 ② 沛公欲王关中 ③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国贼戾之士哉 ⑤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⑥ 大楚兴,陈胜王 ⑦ 日将暮,取儿稿葬 ⑧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使??臣服的意思。 ① 生死而肉骨

②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名词意动用法(把宾语当作什么)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 稍稍宾客其父 ② 鱼肉缙绅 ③ 孟尝君客我 ④ 君子病无能焉 ⑤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5.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④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⑤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第 3 页 共 10 页

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⑦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6.动词使动用法(动作行为由宾语发出)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③ 以夭梅病梅为业 ④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⑤ 李牧连却之 ⑥ 中军置酒饮归客 7.动词为动用法(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而发出的)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③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8、动词活用作状语 (前后是修饰限制关系,而不是连动关系)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登高而招 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儿惧,啼告母 9、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②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⑤ 险以远,则至者少 ⑥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0、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 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 ③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④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第 4 页 共 10 页

⑤ 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11、形容词使动用法(动作行为由宾语发出)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③ 昂其直,居为奇货 ④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12、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宾语怎么样)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② 予怪而问之 ③ 渔人甚异之 ④ 贵货而易土 ⑤ 患志之不立 13、数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4、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③二三其德 15、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像狗一样)

【小结】应强化积累,否则,一切技巧、方法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有哪些方法? 1.积累是基础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只有脑中储备了足量的文言词语,记住了它们的常见义项,才能在解题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具体措施有二: 其一,记住典型例句。高考文言实词,基本能在中学教材中找到实例。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熟读典型例句,记住常见义项,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仓库。

其二,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可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偏义等内容分类整理,把握其基本特征及类型,提高分辨能力。 2.紧扣具体语境是关键

多义词尽管义项丰富,但一旦进入具体语境,它的意义则变为单一。因此,判别其义项,要在明了其基本义项的基础上,依据其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 (1)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例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第 5 页 共 1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0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