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重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_省略_以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为例_赵万民

更新时间:2023-03-20 05: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164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重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以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为例

□ 赵万民,彭薇颖,黄 勇

[摘 要]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牵涉社会、经济、文化、物质空间形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在强调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及城市肌理的保护与促使社区经济复苏与整合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对街区和谐社会网络结构关系的保护及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在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中,社会网络因子得到了初步运用,有力地指导了街区的规划布局,也有利于街区活力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街区;社会网络;保护与更新;重庆三倒拐

[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2-0009-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Research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City Quarter Based on Social NetworkReestablishment—A Case Study of Sandaoguai Historical Quarter in Changshou District,Chongqing/Zhao Wanmin, Peng Weiying, Huang Yong

[Abstract] The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city quarters is a systematic process involving social, economic,cultural, and physical issues. In its regeneration, we should highlight the conservation of local feature, history, city texture,community network, as well as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utiliz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n the regenerationplanning of Sandaoguai historical quarter, social network elements are fully utilized to guide the layout and also to help theintens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vitality.

[Key words] Historical quarter, Social network, Conservation and regeneration, Sandaoguai historical quarter of Chongqing

“倘不深入民众的大层中,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解剖,分别好坏,立存废的标准,而于存于废,都慎选施行的办法,则无论怎样的改革,都将为习惯的岩石所压碎,或者在表面上浮游一时。”

—鲁迅《二心集 习惯与改革》

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城市历史街区对城市的重要意义,开始注重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对历史文脉的延续。

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现有的开发模式使得显性的历史街区形态急剧消失,城市景观与传统风貌遭到极大破坏,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形势十分严峻。虽然有的历史街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更新,城市景观与传统风貌较为完整,街区活力得到增强,经济得到增长,但街区中原有的隐性的社会网络关系还是会遭到破坏,许多富有地域与历史特色的老街区消失殆尽,城市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品位。与此同时,原有社会网络中潜在的社会

资本也随之瓦解,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增加了街区

1研究背景

1.1新时期中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关注社会网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人们在持续进行新城建设、注重量的增加

年第2期 第2卷20084

9

改造的资金难度,加重了政府的改造负担。为应对这种局面,迫切需要进行城市规划理论与观念上的更新,需要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的支持。

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这些手法通常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机整合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使经济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很难带来整个街区的繁荣兴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街区内部社会网络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太少,一旦居民搬迁则往往导致社区社会结构的解体。

事实上,对任何一个历史街区而言,空间形态、城市肌理是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的改善与发展是其得以复苏的内在动力,而街区内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凝聚了深厚情感的社会网络关系是其珍贵的场所精神,同时也是街区复苏与生长的有利资源。因此,判断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否成功,经济的复苏、空间形态和文化

生活的原汁原味是重要的标准。一个没有了原始和谐社会网络关系的历史街区,经济发展得再好,也不过是打着“历史”招牌的“现代”街区而已,也就不可能有耐人寻味的、原汁原味的历史空间形态和文化生活。正如丽江古城,在不断强化的商业开发过程中,已逐渐丧失了其原始的人情风貌。

因此,实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良好,同时又具有原始而和谐的社会生活形态的街区,生活在街区的居民能有其乐融融的归属感,而非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现代历史街区”。

1.2现行历史街区更新规划研究方法

及其局限性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城市肌理的保护,尤其是街区经济的复苏与整合被认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通常的规划手法主要是从物质形态和经济活力两方面着手,通过对街区肌理关系的梳理、对街巷空间的塑造、对传统建筑的复原、对绿化环境的打造、对景观视线的设计,以及对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对旅游项目的开发等手段来对

1.3历史街区中的“社会网络”概念

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 布朗首次使用了“社会网”的概念[1]。“‘社会网络’

[2]指的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从某种角度说,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为

些关系结构模型,研究这种结构对群体功能或群体内部个体的影响,从而可以将其作为指导街区保护更新物质规划的手段。

型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我们将三倒拐历史街区经济的复苏、活力的再现,以及原汁原味的历史街区文化、生活气息的保护作为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重要目标(图3)。本文主要探讨社会网络对该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的指导意义与直接作用。通常的规划手法主要是从经济、空间及文化的角度对街区的物质形态进行规划设计,但我们希望注入更人本化的社会网络及社会资本这一因子来保留街区原有的和谐社会网络关系,并通过物质规划手法加以利用,使物质形态改造更为合理有效,使历史街区得到更全面、整体的保护。

维持或获得更多的资源而有目的地建立的社会结构。一个社会中的资源,绝大多数都是被个体所占有或控制的,包括所谓的“集体资产”。社会网络即是由许许多多、拥有不同资源的个体以各种各样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良好的社会网络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与利用,“帕特南把社会资本看作对社区生产能力有影响的人们之间所构成的一系列‘横向联系’……在该定义中,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是它促进了社会成员相互利

[3]

益的协调与合作(帕特南,1993)。”也就是说,社会资源作为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财产(即社会资本)①,被嵌入到社会网络中,存在于人际关系结构中,因此,可以通过关系网络的建立,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对于社会网络的内涵,在历史街区中可以将其理解为:街区居民(多个点)及居民之间的关系(各点之间的连线)组成的集合②形成了历史街区的原始社会网络;每个居民(社会行动者)都或多或少地占有一定的社会资本,如各种物质财富、权力、信用及人力资源等,且都与其他居民(社会行动者)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通过这

2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社会

网络分析

2.1三倒拐历史街区现状

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图1),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历史街区(图2)。从物质文化条件及经济状况来看,该区自然山水环境良好,街区布局依山就势,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古街文化底蕴深厚,但该地区经济落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居民生存能力较弱;建筑年代久远,危房比比皆是;街巷环境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地势高差大,开发难度高。总的来说,三倒拐历史街区是具有良好物质文化底蕴的经济匮乏地区,是我国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代表性案例。

从街区邻里关系及社会资本角度看,三倒拐历史街区社会秩序井然,治安环境良好,极少发生社会治安问题,即使夜不闭户,也鲜有失窃案件发生,更无黄赌毒等违法迹象;居民之间相处和睦,总体上形成了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同时,现有的社会网络关系中潜存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包括与外界的社会关系、人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等。因此,这种社会网络具有典

2.2三倒拐历史街区中的社会网络研究

2.2.1社会网络结构

我们从社会资本通常的来源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及职缘关系三方面统计该地区的社会资本量,以整个历史街区为研究范围,通过街区内个体资源拥有量的相对比较,对社会资本进行定性分级(通常可根据规划需要及社会资本的复杂程度,将社会资本分为三级或四级,分别为:一级节点即中心节点,是对本地区贡献量最大的个体;二级节点是对本地区贡献量一般的个体;三级节点是对本地区贡献量很小的个体)

;通过链桥节点的确

年第2期 第2卷20084

11

定,得到整个街区的社会网络资本结构模型,如图4(a)。由于该地区的社会网络资本结构相对简单,中心节点自身就可以承担链桥节点的功能,具体结构模型如图4(b)。

其中,我们将对该地区贡献最大的两家作为此次研究的中心节点(分别是位于三倒拐104号的方家和位于八角井31号的黄家,其中方家是属于情感型的中心人物,而黄家是属于工具型的中心人物),希望能利用中心节点在本地区的影响力,结合常规的规划手法在中心节点所在地块形成整个街区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中心节点区域。

2.2.2对社会资本的定性

我们根据社会资本对本地区的贡献方式(即使用功能),从城市规划角度将社会资本重新进行分类,分为情感型、工具型及混合型三类社会资本(表1,图5),从

而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法进行补充修正,使规划改造更为合理。

3社会资本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规划中的应用

将社会资本运用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最主要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形态设计来缩放节点(个体)对整个街区的影响,放大其对本地区的贡献,降低其对本地区的不利影响。同时,结合常规的历史街区规划手法,如建筑现状分析、街巷空间处理、景观视线分析等,使得最终的设计结果更趋合理。在本文中暂且只抽出社会资本这个单因子来加以研究。

(1)指导街区各级中心的形成。

中心人物对当地的贡献和影响相对来说都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中心人

物住所所在地块定位为地区的中心区域,以进一步放大中心人物对街区的贡献和影响,使街区的社会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图6,图7,图12)。

(2)指导开敞空间及公共建筑的分布。考虑将街区的各级广场、绿地、公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与各级社会资本节点结合起来设置,以放大各级节点对街区的优势作用。例如,情感型社会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对街区居民感情的交流功能要求较高,居民之间需要聊天、倾诉、谈心,因此我们可以在这种节点住户所在地块附近适当规划设计一定的不同私密性的广场、绿地等交流场所,方便居民使用。工具型社会资本的主要特点是节点自身从物质形态上能给予帮助的社会关系较多,因此我们可以结合该节点人物及其社会关系人群的兴趣爱好,在其住所附近规划设计一些

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场地及建筑),如棋牌室、茶馆、花鸟市场等,吸引该节点人物及其社会关系人群,从而激发这类资本对该地区的潜在贡献。

同理,在形成街区中心区域的中心人物住所附近,结合中心广场、中心绿化、重要公共建筑等的布局来进行规划设计(图8)。

(3)指导业态分布。

此次规划中,我们将三倒拐历史街区规划为“居民生活特色展示区”,该区以居住为主,适当配套一些商业店铺,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将和平街分成两段,分别为“商文娱政融合区”和“商业开发区”,前者以居住为主,配套商业娱乐及文化休闲功能,后者靠近滨江路三倒拐历史街区主入口则以大量商业、餐饮功能为主;八角井景区以居住功能为主,配套适量商业、餐饮设施及观景建筑。这四个功能区段中,“商业开发区”因改造力度及商业开发量极大,需要大量进行招商引资和政府适当出资;另3个区段可以根据调研所得的街区居民的经济状况及自身意愿来确定街区建筑及功能改造方式,例如,社会资源状况较好、能帮助筹集房屋功能改造资金,并且自身愿意从商的住户,可将其住宅规划设计为商业店铺,避免政府大规模无目的的投资(图9)。

(4)指导建筑拆迁。

结合节点对街区的贡献情况规划建筑拆迁,避免将对街区贡献较大的住户的房屋拆除,而使得其搬迁离开本地区,导致本地区社会资本的减少。在建筑质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先拆除对本地区贡献较小、跟街区居民相处不太融洽的那些住户的建筑,以降低其对该地区的不利影响(图10)。

(5)激活文化形态。

在社会资本情况调研中,我们可能发现一部分居民的某些兴趣爱好代表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生活,如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个戏曲文工团的院子,里面的居民都曾从事过具有当地特色的曲艺表演,在规划设

计中可考虑规划一个街区的居民舞台,使其原有的文化生活得以复苏(图11)。

4社会网络的实践意义

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物质载体,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的表现结果。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研究中,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对历史街区的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体现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重要手段,如它们为保护历史街区原始而和谐的邻里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依据;为个体获取网络中的资源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为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提供了条件;为物质形态规划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为减少政府开支,发挥历史街区潜在的经济资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当然,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个体的参与、实践,以及互动,更需要我们规划设计工作者对社会资本给予充分的重视,以及开展落到实处的研究和实践。

价值的各种资源,如经济资源、政治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②用点和线来表达网络,是社会网络的形式化界定。

[参考文献]

[1]肖 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J].  社会学研究,1999,(3):1.

[2]刘 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4.4.

[3]帕萨 达斯古普特,等编,张慧东,等译.社会  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56-57.

[4]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5.

[5]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M].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5.

[6]史蒂文 蒂耶斯德尔,等.城市历史街区的复  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王景慧,阮仪三,王 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8]张 松.历史城市保护导论[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1.

[9]杨戌标.现代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  兴[J].城市规划,2004,(8).

[10]焦怡雪.英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团体  [J].规划师,2002,(5).

[11]R E 帕克 E N 伯吉斯,等著,宋俊岭,等  译.城市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讨论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要

做的不仅是为人们塑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空间形态,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城市规划手段,创造一个和谐而可持续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本文对运用社会网络的观点来指导历史街区物质形态规划的探讨,仅仅是将社会学方法运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初步探索,在整个规划界,迫切需要开展更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加强实践,以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

(本文所述的项目名称为《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设计单位为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赵万民;项目成员:

黄勇、彭薇颖、周

、左晓舰、方瑜、

何飞、韩云、毛芸芸。)

[作者简介]

赵万民,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薇颖,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黄  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 释]

①社会资源即社会网络中的个体及整体所拥有的有

[收稿日期]2007-09-1

年第2期 第2卷20084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0i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