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服饰鉴赏论文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3 09: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隋唐五代服饰——第三次服装变革 隋代服饰 公园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制,后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依赖分裂割据的局面。隋初厉行节约,衣着简朴,至隋炀帝即位,才下诏完成对汉服饰制度的重新拟定。从出土的文物看,隋的服饰基本上仍保持着北朝的式样,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隋文帝在服饰上没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对等级尊卑也不太重视。至隋炀帝时期,为了显示皇权,隋炀帝恢复了秦汉以来推行的章服制度,由于经济逐渐恢复,致使崇尚铺张华丽的风气日盛并且一直延续到唐代。 一.恢复冕服上的十二章纹样

自周确立的冕服十二章纹样,在南北朝时期曾经有所改变,即将十二章纹样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了旗帜上,而服装上仅保有九章,至隋炀帝时,他取“高挑日月,背负星辰”之意,将日月两张分列两肩,星辰列在背后,又将日月星辰三章放回冕服上。恢复了自西周确立的十二章纹样。自此,十二章纹样在此成为历代冕服放到既定装饰。

二.百官服饰

文武百官的朝服为降纱单衣,白纱中单,降纱蔽膝,白袜乌靴。男子官服,在单衣内襟领上衬半圆形的硬衬“雍领”,戎服五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下绯与绿色,小吏青色 ,士卒黄色。

三.改革冕冠

隋文帝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隋炀帝则根据不同场合戴通天冠,远游冠,武冠,皮弁等不同的冠,并制定了新的规定。冕冠前后都有象征尊卑的冕旒,其数量越多,表示地位越高,反之亦然。冕旒用青珠,皇帝十二旒十二串,亲王九旒九串,侯八旒八串,伯七旒七串,三品七旒三串,四品六旒三串,五品五旒三串,六品以下无串珠。杨广曾借助它取得隋文帝的新人,今儿得到了帝位。隋炀帝做太子的时候,他为了表达自己的谦卑,上书隋文帝要求将自己的珠子改为青色,旒数改为九串,长度也比天子短两寸。因此,文帝对杨广就放松了戒心。

四.女子服饰

隋炀帝所规定的皇后服饰有袆衣、朝衣、青服、朱服,贵妇穿大袖衣,外披帔或小袖衣,所配的小袖衣多为翻领式。侍从婢女及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帔帛,给人俏丽的修长之感。 袆衣:

朝服(长孙皇后)

唐代服饰

唐代的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唐诗、书法、洞窑艺术,工艺美术、服饰文化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域外文化而推陈出新。唐代疆域辽阔,政令统一,物资丰富,对外交流频繁。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问价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使汤底啊服饰呈现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气象,这便是中国服装史上的第三次服饰变革。 一.唐代男子服饰

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靿皂革靴,是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装样式。虽然,唐代男装服饰相对女装较为单一,但是在服色上却有着详细严格的规定。

圆领袍衫,又称团领袍衫,属上衣下裳连属的深衣制,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衣襟处有缘边,前后衣襟下缘各接横襕,以示下裳之意。文官衣略长而至足踝或及地,武

官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多随时尚而变异,有单、夹之别。穿圆领袍衫时,头戴幞头。在唐代官员的袍服主要以颜色来区分等级,在唐以前,黄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人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贵的象征。唐高宗李治初时,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皇帝的象征。 二、幞头

幞头,又名软裹,是一种用黑纱罗制成的软胎帽,相传于北齐,始名帕头,至唐始称幞头。 三、唐代女子服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世风开放,如之城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唐代月妇女服饰,巧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唐代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最流行的有“襦裙服”、“女着男装”和“女着胡服”三种风格的服装。

(一)襦裙服

唐代好的襦裙服主要指由裙、襦、衫、半臂、帔帛等搭配而成的服装样式。 1、窄袖衫襦

初唐的女子服装,大多是上穿窄袖衫或襦,下着长裙,腰系长带,肩披帔帛,足着高跟鞋。这是该时期女子服装主要样式。窄袖的襦、衫、身长仅及腰部或及脐,领子造型比较丰富,应用较普遍的有圆领、方领、鸡心领、直领、斜领、双弧领、翻领,还有许多种异形领,领口开得既大又低,使胸部直接袒露于外;后来,衣领越开越大,直到一字敞开领,使着衣肩、胸、背全部外露,十分自由开放。所谓“粉胸半掩疑暗雪”“长留白雪占胸前”吟咏的就是这种装束,下面所穿的瘦长的裙子往往拖地,裙腰高及胸上或乳部,有时还在窄袖衫外罩穿一件半袖短衫,称“半臂”。这种风格的襦裙装给人的视觉印象是修长动人,衣着轻盈俏丽,再加之帔帛相配,使初唐女子服饰形成了一种轻盈飘逸,仙来神往的风格,这种风格对后世与邻国有较大的影响。并成为后世流行风尚不断转换的风格之一。

2、半臂与帔帛

半臂与帔帛是襦裙服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脱胎出来的服式,因其袖长介于长袖与襦裆之间,故名

半臂。一般为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里面。帔帛,又称“画帛”通常由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

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不时飘舞,十分美观。从传世的壁画,陶俑来看,穿着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穿内衣,而不能单独使用。 3、袒胸裙衫

唐代的袒胸大袖衫,又称明衣,因其薄而透明,故得名。明衣原为礼服的一部分,用薄纱制成,穿于内,至唐代,被当作外衣,肌肤若隐若现,使得唐代女子平添了几分风韵与性感,从唐工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代女子穿裙亭亭玉立的秀美形象,裙的色彩以绯、紫、黄、青等为流行,其中又以石榴红裙流

行的时间最长。李白有“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后来,“石榴裙”就被当作妇女的代称,另外,还有众多间色裙,其中,襕裙,花笼裙和百鸟裙是较有代表性的裙式,襕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裙料互相拼接缝制而成的一种长裙,以幅多为时尚。“花笼裙”是用一种轻软细薄,而且透明的丝织品,即单丝罗,上饰织纹或绣纹的花裙,罩在其他裙子之外穿用。

(二)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软为罕见的现象,女着男装,即女子全身仿效男子装束。唐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九个骑马随行的女子中,有五人穿的是男式圆领袍衫,长裤和靴子头裹幞头。女着男装使本来已经色彩缤纷的唐代女装更加富有魅力,唐代女着男装的服饰现象,是大唐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开放的具体表现。

(三)女着胡服

除了上述服装外,女着胡服也是唐代妇女的流行时尚,胡服的特征是翻领,窄袖、对襟,在衣服的领、袖、襟、缘等部位,一般多缀有一道宽阔的锦边。在陕西长安韦顼墓石椁装饰画中的妇女形象,为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穿翻领窄袖紧身长袍,条纹小口裤,脚蹬透空软棉靴。

另外,唐代还流行一种叫做回鹘装的胡服,在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上,至今还可以看到贵族妇女穿着回鹘衣装的形象,从图像上看,这种服装略似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衣身宽大、下长曳地,多用红色织锦

制成,在领、袖等外都镶有宽阔的织锦花边,头梳椎状回鹘髻,戴珠玉镶嵌的桃形金凤冠,簪钗双插,耳旁及颈部佩戴金玉首饰,脚穿笏头履,回鹘装的造型与现代西方某些大翻领宽松式连衣裙相似,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融合希腊、波斯服饰文化的产物。唐代舞乐空前盛行,西域传入的流行舞蹈,使唐代舞蹈服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0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