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以葫芦文化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8 1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桐庐县莪山民族小学以葫芦文化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桐庐县启动新课程背景下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无教材,二无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六年来我们莪山民族小学一直边学边做边研究。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莪山民族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本民族畲乡为基础,充分挖掘民族风情,让学生走到社会中调查研究,获得亲身体验。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造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以葫芦的种植,葫芦器的制作为主题,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亲历和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展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的思路

2004年莪山民族小学的《弘扬畲乡文化的一个创造性实践》立项为杭州市规划课题,通过二年的专心研究,其成果获得了市二等奖、浙江省三等奖。之后中,“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便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04年桐庐县也正好开始启动新课程,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市课题中的深受学生喜爱的畲乡“葫芦文化”,也便走进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内容。一晃就是六年,现在莪山民族小学的全体师生,包括学校与社区已都离不开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1.学生需要这样的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捉虾,就是跳绳走棋。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这种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文化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开始突现其中了, 2.教师需要这样的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师资建设。

3.学校需要这样的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我校是所民族特色浓郁的学校,要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就应该要立足于学校特色。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4、社区需要这样的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社区不断发展作好准备

不久的将来,小小葫芦为我们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肯定会起很大的作用,许多艺术品加工厂应蕴而生,精美的葫芦工艺品给畲乡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亲身实践,与葫芦有了不解之缘,长大要把家乡人民的这份共同事业发扬光大是不少学生心中的愿望,学生们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认为:依法依规在农村小学中开发葫芦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开展葫芦文化活动教学的涵义、目的及意义,寓教于葫芦文化,寓教于乐,充分利用葫芦文化在思想品德、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中进行辅助性教学,以葫芦文化教学为突破口,一手抓教学,一手抓葫芦文化的普及,拓宽学生知识面,张扬学生的个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正是学校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二、莪山民族小学开展葫芦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亮点

? 活动选择的本土性

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葫芦文化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药筒、虫罐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本活动的选择依托我乡实际,操作可行,资源丰富。而且,我校有多位农村代课教师出生的老教师精通农作物种植技术,还有很大一帮爱好艺术的青年教师。这些都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 活动参与的广泛性

参加本项活动人员为全校学生。从开始学生无意识的自发参与到学校有意识的引导实践,参与活动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到今年参加活动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80%以上。

? 活动实践的综合性

本项活动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收集葫芦的传说、故事,认识葫芦的品种,学习葫芦种植的技能,体验种植的艰辛与快乐,尝试葫芦制作的工艺和葫芦丝的演奏。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整理数据,并形成文本材料,表达出来。

? 活动组织的系列性

从欣赏到播种到收获再到制作,我校孩子们的葫芦课程基本上就穿插在一年的学习活动中。期间,学生经历的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活动。有欣赏葫芦、举行葫芦种植动员大会、种植葫芦、管理葫芦、采摘葫芦、制作葫芦、演奏葫芦丝等等。

? 活动开展的可持续性

很多的科技实践活动往往从开始到得到结论便宣告结束,活动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如果再进行下去,学生会素然无味,也没有任何意义。而我校的走进葫芦文化实践活动却可以年年反复,代代相传。

? 活动生成的教育性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帮助学生形成体谅父母、关心他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 活动反响的一致性

本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自从就葫芦种植学校下发了告家长书以后,家长都能积极配合纷纷划出一块土地供孩子自由安排。而且,很多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播种、管理,参与到整个实践活动中。同时,本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各级到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先后来校参观的有:原杭州市政协主席虞荣仁、副县长周建英、统战部长周媛玉、县教育局局长陆丹平以及杭州市兄弟学校的校长等。浙江教育信息报、杭州日报、今日桐庐报、杭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对本活动的开展作了积极的报道和评价。桐庐电视台少儿频道还专门录制了系列节目。

总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葫芦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想象的空间和场所,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以葫芦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葫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葫芦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葫芦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关于葫芦的诗歌、传说故事,格言谚语、葫芦作品、葫芦字体的演变等无不体现着它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活动研究着重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走进民间艺人的家中,与民间艺人访谈,参观他们的作品陈列室。引导学生通过去图书馆、书店、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赋予葫芦的寓意,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中葫芦文化的渗透研究

研究学科教学中与葫芦文化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在音、美、劳等学科中,积极探索利用葫芦文化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学科教学,兴趣活动,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继承优秀民族文化。

3.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学习葫芦器的制作工艺。

(二)与其他主题并存。(其他内容与主题由各任课老师根据班级学生、老师文化和个性特点、学实际情况自由确定)

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对周围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增长社会的沟通能力。初

步养成合作、分享、 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养学生调查、访问、分析、综合、社交、表达、写作等多种能力。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学会写研究报告。

四、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目标与具体内容安排:

年级 低年级 (一、二年级) 中年级 (三、四年级) 高年级 (五、六年级) 活 动 目 标 教 材 内 容 认知: 第一章 葫芦文化的教学目标 (1)知道葫芦文化是我们畲族的民间艺术,是1.教学的总目标 祖国的民间艺术。 2.低年级的目标内容 (2)知道葫芦的物理特性。 第二章 什么是葫芦 (3)知道什么是葫芦器以及葫芦器制作的工具、1.葫芦的历史文化 材料。 2.认识葫芦 操作: 第三章 葫芦的种植 (1)会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种植葫芦。 1.选种、浸种 (2)会写、会创作关于葫芦的文学小作品(小2.育苗移植 文章、诗歌)。 3.护理采摘 情感: 第四章 葫芦器作品欣赏 (1)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并为自己获得葫芦及作品而感到喜悦。 认知: 第一章 葫芦文化的教学目标 (1)了解葫芦文化历史,以及葫芦的特点和用1.教学的总目标 途。 2.中年级的目标内容 (2)知道葫芦器制作的基本顺序。 第二章 葫芦的种植 操作: 1.选种、浸种 (1)会种植、管理葫芦 2.育苗移植 (2)较熟练掌握用葫芦器制作的方法制作葫芦3.护理采摘 器。 第三章 葫芦器制作 情感: 1.葫芦器的种类 (1)培养学生祖国民族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2.葫芦器制作的工具及流程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竞争进取第四章 彩绘葫芦 的精神。 第五章 烙制葫芦 第六章 葫芦器作品欣赏 认知: 第一章 葫芦文化的教学目标 (1)熟悉了解葫芦历史,以及各类葫芦艺术特1.教学的总目标 点。 2.高年级的目标内容 (2)知道葫芦器作品的创作步骤。 第二章 葫芦的艺术 操作: 1.对葫芦艺术的认识 (1)熟练掌握葫芦器制作的多种技能(彩绘、2.葫芦的艺术特性 烙制、造型等)。 第三章 烙制葫芦 (2)能独立创作葫芦器作品。 第四章 造型葫芦 情感: 1.葫芦造型作品 (1)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2.造型葫芦—绳扎\\罐套\\日光 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第五章 彩绘葫芦系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 葫芦器作品欣赏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操作 葫芦文化源远流长,在建设畲族葫芦文化历史传承的畲乡学校特色文化的研究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有机的操作:

(一)以活动为载体,体现畲乡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多姿多彩

1.有效结合综合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葫芦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葫芦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关于葫芦的诗歌、传说故事、格言谚语、葫芦作品、葫芦字体的演变等无不体现着它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我们主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走进民间艺人的家中,与民间艺人访谈,参观他们的作品陈列室。引导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去图书馆、书店、网上查询、调查、访问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赋予葫芦的寓意,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几年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问卷调查、走访座谈、观察法、实验法等实验形式,探索出了我校开发“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及其实施的基本途径,由于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季节时间的限制性,下面是实验进展的论述,情况如下:

葫芦文化的收集

《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创造性而确定的。学校可以根据“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研究课题或问题”等原则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重视对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重组。我校开展的这一课题研究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并且将研究的成果用于自己熟悉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来,让畲乡校园更具民族特色。

收集葫芦文化【活动目标】:

(1) 通过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葫芦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从而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打下基础。

(2) 通过研究,掌握从选题、方案制定、资料收集分析到成果总结的一系列方法,对研究的全过程有感性的认识和较完整的了解。

(3) 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多种情感体验,培养不怕挫折、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重在让学生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 在研究中,让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个性,使综合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5) 采用小组活动方式,使学生了解分工的依据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精神和集体意识。 (6) 通过调动家长、社会力量参与指导、提供帮助,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活动时间】

为了能让这一活动更顺利、更有效地开展,学校专门规定:每周三下午两节课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

【活动对象】三至六年级 【活动实施办法】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调查了解、整理分析资料阶段;总结展示阶段。 下为本方案操作流程图:

【活动实施的课时安排和具体内容】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葫芦文化”的前期调查准备 指导者:各班班主任 具体目标: (1) (2)

对周边环境中与葫芦文化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形成研究动机。 知道根据教师设计的前期调查表进行活动。

展示成果 形成调查结果 对调查的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根据学生选择的内容进行分组 各小组制定调查计划 进行调查活动(做好活动记录、收集资料) 确定研究内容(确定分课题及各小课题) 确定活动课题 学生选择研究内容 材料准备: (1) (2) (3) (4)

从学校的周边环境引入。

自由谈话:关于“葫芦文化”你们知道哪些?

讨论:如果要进行葫芦文化的专题研究,我们应如何着手?

出示“前期调查表”,介绍可以采用的方法、途径、以及调查的内容。

《葫芦文化研究》前期调查表 同学们: 你们是有畲乡的小主人,关于我们的研究葫芦文化你了解多少?请你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双休日进行初步了解。下面是老师给你们的一些提示: 1. 了解的途径(你采用了什么途径,请在序号上打“√”) (1)调查访问 (2)到书店查资料 (3)上网查资料 2.了解到的内容,请分条填写 我了解到最兴趣的内容是: 我还知道其他的一些知识: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选题设计指导 指导者:各班班主任 具体目标: (1)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周围环境优势在“葫芦文化”研究的大主题下

选择一个具体可行的小题目进行研究。 (2) (3)

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

指导选择同样题目的学生组成小组合作研究。

材料准备: (1) (2)

学生前期调查的问题。 选题设计的相关问题

《葫芦文化研究》选题设计的相关问题 (1) 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研究? (3) 研究这个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 (4) 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是怎样了解到的? (5) 你还想了解什么?打算怎么做?可能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葫芦文化研究》分组合作研究要求 (1) 每组最好不超过6人。 (2) 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 (3) 成员分工要明确,每组将要进行的工作细化,列出每人需要做的工作。 (4) 行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每组将要做的工作按时间或难易程度列出,明确每一步需

要做的事。 活动过程: (1) 总结前期调查情况:(学生汇报)到过何处?了解到什么?怎样了解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

(2) 以“葫芦作用研究”为例,进行选题指导。

(3) 学生根据选题自愿组成研究小组,主要有以下几个小组:(葫芦历史探源研究组、葫芦饮食研究组、葫芦歌舞研究组、葫芦影视与故事研究组、葫芦作用研究组、葫芦手工艺研究组等)

(4) 学校统一安排确定好各组的指导教师。 ★ 第三至五课时 教学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指导者:各指导教师 具体目标: (1) (2)

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制定研究计划。 明确小组合作研究中各成员的分工。

材料准备:小组研究计划表

《葫芦文化研究》研究计划表(小组)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组长: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1.我们的研究内容是: 2.我们选择这个内容的原因是:(兴趣、特长、有利条件等) 3.我们打算采用的研究方法或途径是:(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文献等) 4.我们打算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5.我们的预见成果及汇报形式是:(口头讲述、书面汇报、多媒体报告、作品实物等) 6.我们小组的成员分工: 特别提醒:准备一个资料袋,用来装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 活动过程:

(1) 各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了解学生选题情况及前期所做工作。

(2) 根据学习单,逐项讨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等,形成研究计划。

(3)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合作。 (4) 布置课后研究活动。

延伸活动:走出学校,深入社会,调查访问,查找资料,拍照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收集资料。 ★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研究表单 指导者:各指导教师 具体目标: (1) (2)

在教师指导下能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表、记录单等。 能在计算机上进行表单的制作、修改并打印。

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活动地点:网络机房 活动过程: (1) (2)

指导教师了解本组学生研究进行的状况,查看所收集的资料。

针对学生收集资料和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出要求。建议用表单的

形式使资料收集和研究过程目的性更强、更规范。 (3) (4) (5)

指导学生根据选题讨论设计表单。

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制作表单并作修改,打印输出。 学生讨论如何使用这些表单。

延伸活动:将已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设计制作出的表单进行整理。在此过程中发现表单有不足,可进一步修改。(具体研究表单如下) 表单1:

《葫芦文化研究》——饮食研究

可做什么饮食 表单2: 《葫芦文化研究》——影视与故事研究

影视与故事名称 表单3: 主要情节内容 研究者 如何制作 研究者

《葫芦文化研究》——手工艺的研究

工艺品名称 表单4: 《葫芦文化研究》——歌舞研究

歌曲类别 ★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分析资料,形成阶段成果。 具体目标: (1) (2) 活动过程:

(1)小组内相互交流研究的收获,展示所收集的资料、实物等。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教师根据本组选题特点和研究状况,指导并讨论确定恰当的成果汇报形式。 (3)交流研究过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收获,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第八——九课时

教学内容:阶段汇报、交流、总结。 具体目标: (1) (2) (3)

学习怎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分享。 体验“我也能搞研究”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加深对各种研究方法的认识。

学会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选择适当的汇报形式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歌曲名称 歌词大意 研究者 制作手段 制作过程 研究者 教学过程: (1) (2)

回顾研究过程,放学生研究过程的录像片。

各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回答其他小组提问。

(3) 学生畅谈研究的心得体会,成败得失。

葫芦文化收集活动感言:

教师:第一次,在我们带学生去当地的葫芦知情人家中调查访问时,此时我发现眼前的

学生变得有礼貌了,“爷爷,我们想问问您,我们这儿以前有葫芦吗?葫芦多吗?”“奶奶,您知道葫芦有那些用处吗?”“爷爷,您见过的葫芦都有那些形状呀?”“您知道关于葫芦的说法吗?”┅┅想得多周到啊,我觉得此时我眼前的学生考虑事情更周到,显得更成熟了。按照彼此的分工合作,每个问题都有一个小记者做好笔记,包括问题和答案。回来后,学生的感言多啊,交流时,沸沸扬扬的。从学生的表情上可看出那是一种幸福的微笑,是一种开心的讨论、交流与汇报。后来我就借此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感言写下来。一篇篇发自肺腑的文章、一首首小诗,一个个传奇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我知道了什么是快乐》、《难啊,但我们幸福着》、《原来这么简单》、《谢谢您,爷爷》、《小小葫芦》、《葫芦》、《葫芦的民间传说》等。

学生情感在作品中流露: 作品1——六(2)班 蓝XX 小小葫芦 小小葫芦真可爱,整天呆在绿叶中。 不时探头瞧一瞧,他的模样真可爱! 小小葫芦用处大,他可是个艺术品, 人人都来围观他,人人都会爱上他。 希望大家保护好,千万不要伤害他。 作品2——五(5)班 周XX 咏葫芦 我们把他地里种,葫芦藤上长葫芦。 颜色金黄把他采,他的用途可真广。 拿他做个酒葫芦,再来做个工艺品。 我们这儿随处见,我们都来把他爱。 家长1:我的孩子突然对葫芦感兴趣,每天都对着葫芦瞧来瞧去,开始我真不理解。后来,当到学校看到孩子的作品摆放着展览时,我很激动,真想说:“儿子棒!老师棒!学校棒!”

家长2:我的孩子从小对什么都感兴趣,学校的葫芦课正合了他的心意,有时我看他认真的样子真觉得好笑。可当他把荣誉证书带回家的时候,我由衷地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因为我从孩子的脸上看到了快乐和自信。

……

领导及友人:真没想到,在这么简朴的学校里竟有如此精彩的作品,太不简单了,相信你们的过程更不简单。这是城市孩子不能体验和感受到的。……

2.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

国际友人参观葫芦作品 原县教育局副局长参观作品 桐庐周县长参观作品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践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单元,在少先队的组织下,我们的活动开的非常成功。

(1)开辟实验基地,探究葫芦的种植技术。

自从我们学校的《走进葫芦文化》课题立项后,我们就在学校附近租用了一块地——葫芦基地,进行葫芦种植。

我们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生机勃勃的葫芦园),激发学生种植葫芦的兴趣。再与学生一起开辟实验基地,开始葫芦的种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葫芦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组织学生进行种植比赛,交流葫芦种植经验。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意志力,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体验到有所付出,才能有收获。动员家长一起参与到葫芦种植的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使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发展。

? 时间上的保证: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去观察葫芦的种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让学

生到实验基地进行种植、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日记。

? 数量上的保证:由于葫芦的生长旺期在暑假期间,每位学生不可能都到学校的实验

基地进行观察,呼吁学生在家也种上几株。葫芦秧苗由辅导老师统一育苗,发放。 ? 质量上的提高:在每个星期上交的观察日记中挑选一些写的较好的,进行表扬。对

一些观察仔细的、感想真实的文章进行展示,以资鼓励。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写观察日记、学会葫芦的种植技术、学会相互欣赏。

? 技术上的指导:每到一定的时期,我们学校的葫芦种植技术员就将告诉学生该做什

么。(我们还特地聘请了退休老师陆佳荣老师作为课外辅导老师)如在刚种植时,指导学生该用怎样的泥土更好,该怎样浇水,该施什么肥等。

经过一期的葫芦种植,好多学生学会了葫芦的种植技术。还给大家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观察日记。如《发芽了,发芽了》、《你瞧,小葫芦长出来了》、《又是一个艳阳天》等。在活动中学生收获的不只是这些,更多的是学会了怎样与人合作,体验到“我收获的,是我种下的”。

少先队活动流程图:

葫芦种植启动仪式

同学们在热火朝天地劳动

同学们在葫芦基地引蔓、护理

采摘收获

(2)成立假日小分队,保障葫芦健康成长。 ? 建立职责

队长职责:1、在活动前召开一个预备会,做好思想工作每位队员都

能达成共识

2、 每次活动前能对自己的队员进行点名、并签到。 3、 假日站队长在每次活动中能做到“四个一”;设计一个小队

方案,聘请一位辅导员,主持一次小队活动写一份活动记录。

4、 活动结束后,要召集队员进行安全教育,并通知队员下次

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的内容。

队员职责:1、准时参加每次活动,在活动中以集体利益为重。

2、 能听从队长的指挥,完成任务。 3、记录好活动情况。

? 建立分组表

莪山小学雏鹰假日小分队分组情况表

(暨暑期葫芦管理小组)

总辅导员:雷丽云 电话:1311672…… 指导员教师: 电话: 村别:山阴岭 队员姓名 X X X X XXX X X 班级 电话 组别:一组 队员姓名 XXX 班级 电话 下面是学生在活动中写的观察日记。 ? 观察日记选(一) 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阳光明媚。班队课时,老师在班级里说:“这节课,我们去种葫芦,男同学负责抬水和提灰,女同学负责播种和施肥。” 我们的葫芦基地在校园旁边的农田里。一到基地,同学们就各自忙碌起来,围在一起的同学都散开了。“嘿呦”,“嘿呦”,到处都是男同学的喘气声,混合着女同学的议论声。由于提前松过土,土质松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轻松松地挖个坑。这时,男同学把水递给老师,老师将水洒在穴中,待到水分被泥土充分吸收,女同学就把化肥施入坑底,接着嵌入三颗葫芦籽,插籽时一定要把头尖朝下。然后盖上草木灰。这样,葫芦播种就算结束了。望着自己亲手种下的劳动成果,老师和同学们笑了。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劳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种下希望的乐趣,还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我国现在的农业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总有一天,农学家会发明出许许多多新的农业产品,培养出新一代农业人才。 [作者:四(2)班 张XX] ? 观察日记选(二)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天气阴 今天,我在爸爸的协助下,把葫芦苗进行了移栽。葫芦苗好象很脆弱,无精打采的躺在地上,连支撑叶子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庆幸今天没有太阳,要不然葫芦苗怕是经不起烈日的考验。我呆呆地望着葫芦苗,希望它能尽快恢复精神。 下午,我去给葫芦苗浇水,发现它又像以前那样的神采奕奕了。在风中,它摇摆着身子,好象在显示自己的威力。它那挺拔的身躯犹如一位健壮的武士在保卫自己的领土。看来,它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噢。 [作者:五(1)班 雷X] ? 观察日记选(三)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天气晴 每天来看我的葫芦宝宝似乎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 今天我来看葫芦苗,葫芦已经长出了第2片叶子。第2片叶子比母叶可粗造一些。瞧那粗造的皮肤上,长着一些白色的毛。听说这些毛有着保护苗的作用呢。那叶脉清晰可见,这网状脉就像一张蜘蛛网罩着叶子。 葫芦芽宝宝一幅娇嫩的样子,看那细细的茎,好像只要轻轻一掐就会掐出水来,就会掐断。可葫芦芽宝宝似乎没有害怕过,春天,阳光明媚,他就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着,将自己的美丽展现在人们眼前。若是遇到大风暴雨,他也没有逃避,而是毅然地挺立在风雨中,坚强地面对这一切。葫芦芽宝宝这种品格让我意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不能微笑面对,也应该勇敢面对,绝不能低头。 [作者:五(5)班 钟XX] ? 观察日记选(四) 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 天气不错 今天,我来看望我的小葫芦。一走进葫芦地,哦,葫芦已经拳头般大小了。葫芦经过

萌芽、开花,在六月终于结果了。 我细细观察,葫芦上小下大,像一个梨儿。葫芦颜色嫩绿嫩绿,外表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细毛,看上去是那么娇嫩,像初生的婴孩一般新、嫩、亮。当我联想到婴孩变成白发老人,葫芦也会换上黄色的外套,皮肤不再娇嫩,这时候,我就可以把它采摘回家,帮它去皮、磨光,再画上美丽的图案,这时的它将永远年轻,永远美丽。想着这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天格外蓝,云格外白,山也翠,水也更清了。 [作者:五(3)班 王XX] ? 观察日记选(五)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我发现今天的葫芦藤又向架子伸上去了,一根根细嫩的小丝条缠住了架子。我想:“这些攀藤长着眼睛吗?哪里有架子就往哪里爬,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这些不起眼的弱小的丝条吗?”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中萦绕。藤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煞是好看。这时,一阵风吹来,叶子呀,花呀,小葫芦呀,都跳起舞来了,还引来了不少蝴蝶和蜜蜂。 我给葫芦浇水,发现葫芦又多了。我仔细地数了数,一共有十三个了,还有一些正开着花,花下小葫芦若隐若现,在一张张葫芦叶的笼罩之下,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跟主人打招呼呢! [作者:六(1)班 雷XX]

这是市县报刊对少先队活动的报道:

《浙江教育信息报》 《杭州日报》

《今日桐庐》

(二)以课堂为阵地,洋溢出畲乡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生命活力

教学课堂分为大课堂和小课堂,大课堂是走进社会,走进自然,是校外的(调查葫芦,种植葫芦,制作葫芦等)。而小课堂是校内的,是我们学校孩子主要的学习环境。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使大课堂充满乐趣,使小课堂充满生命。

引领学生走进葫芦器的精彩世界

我校开展“葫芦文化”的特色建设,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关于“葫芦”这一事物的一些物理特性和种植方面的知识、会说它的故事传说,还让学生知道自己动手可以制造出各种精美的葫芦器作品,但更多的是通过对这一门“文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的审美、动手等综合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目标,我们确定了教师引领孩子走进葫芦文化的途径,加强学科的渗透: (1) 葫芦丝在音乐教学上的开发研究

《新课标》积极要求乐器进音乐教学课堂。我们在建设实践工作中,采用了乐器葫芦丝进三、四年级的音乐教学。由于葫芦丝的吹奏指法有点类同与我们常见的竖笛,所以教学上也就较简单了。

但在此之前,我们也针对实践对象进行了调查,情况如

下:

调查表: 你认识葫芦丝吗? 100%认识 0%不认识 你想学葫芦丝吗? 92%想学 8%不想学 你喜欢葫芦丝吗? 94%喜欢 6%不喜欢 想用葫芦丝吹奏歌曲吗? 90%想 10%不想 你想用葫芦丝吹奏曲子给别人听吗? 52%会 48%不会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葫芦丝对学生来说有较大的吸引力,学葫芦丝的兴趣就更浓厚了。在认识基本音阶后,学起来相对来说较简单,但也碰到了不少的困难,由于葫芦丝的练习曲较少。对于这,我们灵活地采用书本上的口琴练习曲作为葫芦丝的练习曲,另外到网上、书上等地方收集一些葫芦丝的练习曲。学生学有兴趣,经过了两个月时间的教学,班级中学生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独立吹奏葫芦丝了。每天清晨,走进校园便可以听见悠扬的葫芦丝的声音,在课间也能听见学生在切磋葫芦丝怎样吹奏的声音,整个校园沉浸在浓浓的音乐声中,为学生的课余生活,为特色校园又增添了一笔。

同学在学练葫芦丝 同学在我校的文化艺术节上

表演

(2) 葫芦绘制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开发研究——葫芦器艺术

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手工艺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葫芦制作教学是《美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资源整合的课程。葫芦制作自由灵活,表现方法变化无穷。从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展开,和学生一起探索葫芦制作方法、艺术构思和创艺设计。

? 开动思维 创意设计

葫芦器的造型设计是一种创意的体验,是对学生一种因材造型能力的培养。随手摘下一个葫芦,左看看。右瞧瞧,像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滑稽的小丑……葫芦器制作的优秀与否就是看谁的设计更巧妙,构思更新颖。

例:《葫芦外型设计》教学

学生的思维较为直观、浅显,在教学中应先从适合造型的葫芦开始,因为有些葫芦具备某些事物的外形特征。如:

(这个葫芦的外形很特别,一般的葫芦都是双球形的,但他也是葫芦的一种。它的形状与西瓜、鸡蛋很相似。)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也应有分层目标。如在《葫芦外形》一课中,我就采用如下的分层设计。

A.简单的葫芦图形设计

学生从简单的形状联想

由简单的葫芦设计成坦克。

B.特别的设计: 把葫芦进行切割、联想、打扮。

把葫芦对半切开进行装饰,设计成一艘游艇。

从简单的设计到特别的设计的展开,形成了基本点——过渡——难点延伸的梯度。 在教学训练方法上,也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方法: A.教师讲解示范作品的设计思路。 B.利用电脑欣赏成品(让学生的思维更开拓)

教师示范——师生交流设计——基本图形外形设计 C.学生纸稿设计: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纸上绘画设计。

D.由于葫芦本身长的有点规则,可利用切割、拼贴的方法设计外形。这样又多了许多效果。因此全方位的观察设计就会有开阔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是挖掘、辐射的思维方式,多问、多启迪“像什么?”

? 动起双手 创新粘合

当葫芦器基本外形设计达到一定程度时,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因为葫芦的外形设计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立体感不是很强,于是我们探究更加精美的葫芦。如:

利用葫芦生长的特征,然后进行切割、粘合、组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欣赏葫芦的拼贴作品,储存丰富的表象。引导学生增强直观形象感受。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一幅作

品,并谈谈自己心中的感受。通过比较、讨论,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组学生想用葫芦做茶壶,当时我就鼓励他们做,他们把茶壶所需的各个部位都切割好了,这时发现问题:“怎么才能让茶嘴粘住?”他们尝试了胶水、白胶,都不成功,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办法,一只美丽的葫芦茶壶就呈现在我们的眼中。为了能让茶壶看上去更加美观,于是就添上了底色和装饰的花纹,这样更加精美。

经过师生一起探讨,学生立刻就能举一反三,创意设计的灵活性更大了,作品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用五谷杂粮做的快

乐的熊猫

? 更进一层 烙烫葫芦

葫芦烙烫的材料: 最早的火绘所用的工具甚简单,只火针和香二种。现代火绘者多已抛弃此法,改用电烙铁作画,更为简便,也免去烟熏火燎之苦。电烙铁的瓦数不同,烫出的花纹有浓淡之别。

烙烫工具

烙烫画是以烙痕代替笔墨,在葫芦的表面作书画。烙烫葫芦,宜取皮色较淡的新葫芦,这样烙痕的浓淡变化都能充分显现出来。如果皮色已为深褐色,那么,烙痕就难以显示。 ①图案烙烫

图案设计一般都是把中国画的图案相结合。品质优良的葫芦器,再配以意趣高雅的火绘作品,无疑是锦上添花,会大大提高葫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层次。

先让学生练习烫线条,然后逐步加大难度。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寻找烫画的技巧,《美术新课标》指出:“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我们学生的作品如下:

②文字 (除了在葫芦上烫古典的图案,还可以有其他的表现方法)

在欣赏烙烫的作品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文字烙烫。这就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了。他们也想尝试一下,于是便二话不说就干起来了。

由于葫芦本身很小,文字写上去必定也要很小。孩子们在烫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几个字怎么就没了或者就是笔画不清了等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烫字体虽然有些困难,但必须要有耐心,要不然很容易把字体烫模糊。

字体除了可以烙烫之外还可以拿来书写、阴雕、阳雕等,这样更加有韵味。阴雕、阳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复杂的,且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字体的书写,阴雕、阳雕先要学生了解,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

? 超强创意 葫芦雕琢

葫芦作品的创作,其创意成分与配合材料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材料运用的巧妙会使作品意趣盎然,令人惊喜。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选择、运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制作,也是值得研究并应与孩子们一起琢磨、尝试。

葫芦器制作配合材料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只要能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来,任何材料都可以运用。

? 灵光闪现 葫芦重组

当实践进行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量后,必然要有飞跃。葫芦器的作品在学生创作一定的“小玩意”后,目的也会提高,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会有意识的做一些

有一定意义的画面或者是立体组合的形式,如:

体画面。这样的教学应在学生单独的作品创作到一定的程度后再逐步深入进行。

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应利势引导。以创造出有主题、有思想,蕴涵孩子真情实意的立

葫芦器制作在美术学科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开辟了一番新天地,学生建立了美的形式,传递了审美意识;也让学生在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上获得提高,从而使美育的功能通过美术艺术领域的实践充分实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

(3) 葫芦在舞蹈领域的开发探究

在学生的舞蹈中如果有一只只葫芦作为道具,那该多有意思。为此,我们找来了有关葫芦舞蹈的碟片,电影剪辑,先让学生观看,琢磨琢磨。在教师指导动作后,让学生试着编一编舞。在多次的编舞、排练后,一只由学生吹奏伴舞的《金孔雀轻轻的跳》也在艺术节中闪亮登场。今后还应更多的寻找一些与葫芦相关的题材,让学生多琢磨琢磨。在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水平的同时,让大家感受深厚的葫芦文化。

同学们在开发编排葫芦舞蹈 艺术节上精彩的葫芦舞蹈

(4) 葫芦在造型艺术领域的探究

小小的葫芦让我们看见了它其实又是变化无穷的。仔细看,其实没有哪只葫芦的样子是完全一样的。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葫芦的生长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人为的加工,让葫芦的造型更与众不同呢?上网查询后,我们也确实发现了很多葫芦的造型,简直妙不可言。让我们也跃跃欲试。

在今年6月份,小葫芦长出来了。我们让学生带着模具到实验基地给小葫芦设计造型。有的用可乐瓶,有的用绳子、铁丝扎,有的还带上了焊烙工具,办法层出不穷。在收获时,我们总共收回了500多只葫芦,其中造型完全不同的就有20多种。收回的葫芦在学生的巧手雕刻下显得更亮丽了。

例:《造型葫芦之——绳扎》

地点 课题 造型葫芦——绳扎 时间 1.初步了解葫芦的另外一门学问——葫芦的造型艺术 目标 2.初步学会绳扎的简单技巧 3.培养造型葫芦的浓厚兴趣 重难点

1.通过幻灯片初步了解造型葫芦艺术

(1)观察幻灯片

学会绳扎的简单技巧。 材料 各种葫芦及部分绳子 2007-04-5 多媒体教室

(2)学生交流看到的感受 2.提出问题

…………

(1)学生质疑:(预设:怎么会有这么多奇特的葫芦? 怎样制作成形的? 有哪些方法? ……) 3.解决问题

(1)简单地介绍各种方法(绳扎、罐套、藤艺、光合等) 4.具体解决方法一——绳扎

(1)绳子的选材:细点、不要过粗;韧性强一点、不易拉断 (2)捆扎的方法 教师作好示范

第一种:绕扎(用一根长点的绳子作有规律或无规律的环绕葫芦捆扎)

第二种:网扎(比较复杂,是整堂课最主要的的部分) 教师示范网扎技术:

文字说明:

主采用塑料绳为易,取长约三十公分的绳子,中间打结,并将此结左右的部分撕分成二至四份。然后将二份为一单位进行编打第一轮;一轮过后,将前一轮的二股绳分开,各自

与邻近的二股中的其中一股进行编打第二轮,以此类推,打到适合实际葫芦大小为宜。

图解:就是打成网袋形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编织,具体操作。

(1) 学会打网技术 (2) 套入葫芦成形 学生网袋成果展示交流。

下图为学生在葫芦基地里进行葫芦造型:

罐套造型 绳扎造型

瞧,这是我们的造型成果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的发展

1.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以增强

在2004年的开发\畲族文化\课题的基础上,我校学生们已深深地、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先辈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现在本课题开设后,我校就开辟2亩多的校园葫芦基地,每年承载学校班级的葫芦种植。在这基础上,学校的葫芦种植也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长的带领下,家家有种植,家家有葫芦。学生光着脚丫站在土地上,抡着锄头,极其认真地在田里播下一颗颗葫芦种子时,其实他们播下自己的希望,播下了更多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学生通过自己的播种、自己的管理、自己的采摘,收获了不仅仅是劳动的果实,而是畲乡学生对这片土地的认识,对家乡的了解。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了解家乡到热爱家乡,再到建设家乡,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这就是课题研究结出的硕果吧!

2.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课程资源开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课程资源开发强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要求课程具有选择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定的空间。课程开发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圈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资源。课题实施过程中很多是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葫芦器制作上,学生可以在原态的葫芦上,随心所欲地张扬自己的个性。烩制的\十二生肖\葫芦精美无比;彩绘的\八仙过海\栩栩如生等,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葫芦器展现在世人面前。

3.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根据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在21世纪必备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们教育的主旋律。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现实条件。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通过合作探究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正像很多学生所说:\课程资源开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是让我学会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中的快乐。

学生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面可能还比较广。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必须还得现场访问,亲自调查和参观,为获得满意的结果还必须到书店或上网查资料。学生资源开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演绎、归纳、想象、创造的过程。调查显示:65%的同学认为通过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学到许多教材上没有的知识,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学会搜集有效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分析、利用信息并表达自己研究成果。

同时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还有同学之间团结协作能力。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所需的乡土知识得以充实

乡土教育是通过必要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生长的地方、了解所处环境的特色与渊源,并进而接受优秀乡土文化的教育活动。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所处学校周围的乡土知识没有深入地了解,又怎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呢!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老师不够乡土,我校也有许多外地的教师,他们起初对我们畲乡的葫芦文化几乎是一无所知,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从畲族民间文化中汲取许多有益的营养,丰富了自身的民间文化理论知识,扩展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全面提升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素养。

2.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以提升

课程资源开发,已经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重大热点问题之

一。但是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提高教师和学校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恰巧此课题研究为本校及本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平台。在开发过程中,教师逐渐树立了\生活世界\就是课程范围的观念,带领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教师成了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进行一系列的的研究性学习,充分挖掘畲乡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了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例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极少劳动的年轻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出更多的理论素材;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写过程,你写第一课,我编第二课,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了起来。

3.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不断提高以下教学能力。

(1)组织教材的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成的、甚至连课程标准也备齐的教科书,而课程资源开发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情况组织教材,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间。

(2)传导、应用信息,组织教学的能力 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经常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在无形中增强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立即进行探究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

(4)新知汲取的能力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学生是向教师提取知识,而非教师给予知识,教师要作为知识资源而受到检索。由于课程资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化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勤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批判反思的能力 课程资源开发是一项探索性的实验,探索过程中教师既会积累成功的经验,也会经历失败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并提炼出实践当中遇到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的专业发展,把教学信念和技巧内化,去研究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加有效。

4.教师的活动设计和指导能力得以增强

过去,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基本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空间狭小,活动形式单一,许多学生也只是配合活动展开而已,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根本无法体现 。教师自身的活动设计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展现。

课题研究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活动舞台,在课题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直接或间接指导和设计了许多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在体验葫芦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调查、访问、参观、劳

动、制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还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各种研究表单,使得活动开展更有效。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教师还设计了大型的展示会和艺术节等体验性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畲乡特色的葫芦文化魅力。除此以外,还有课堂教学活动,课间游戏活动,无不倾注着教师们的心血和智慧。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活动设计和指导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提高了,考虑问题更加全面、细致,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对畲乡葫芦的情感也在活动中与日俱增。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的特色得以凸现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个性,那么就没有特色;一个学校没有特色,那么也就难有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必须首先关注课程资源的差异性。我校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主动接纳,合理利用,积极开发是我们首先做的。我校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努力走出了一条特色化之路。

(1)营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葫芦文化气息的特色校园生活

走进我们畲乡的校园,首先让你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民族气息,校园环境的布置独具匠心,当你欣赏着各种壁画,照片、学生作品时,你定会对我们畲乡的葫芦文化有更深地了解和感悟。校园内学生的课间生活丰富多彩,许多学生都在乐此不疲地玩着葫芦器制作。走进各班,一份份\葫芦文化大餐\,定会让你大饱眼福。每逢我们学校的畲族文化艺术节上,那琳琅满目的葫芦器;现场的葫芦器制作;开幕式上还有一个个关于葫芦的精彩节目,无不在述说着我校的葫芦文化。

(2)走上了一条\全面发展+特长\的特色办学之路

在这条特色之路的指引下,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畲族特色的葫芦文化为主要特色,以音、体、美为特长的办学模式。学校组建了葫芦舞蹈队、葫芦丝民乐队、以及美术上葫芦器制作等兴趣小组。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文艺活动。在县文化馆组织的大赛中,我校的葫芦经常喜获丰收。

(3)开发了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校本课程

课程是一所学校特色的基础与保障,任何学校特色的创建都要有课程作为支撑,没有一定的课程作支持,学校特色是难以形成的。我们学校正是利用了我校独特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与育人的结合点,开发了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葫芦也疯狂》。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2.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提高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尊重师生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的氛围,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原来仅仅依靠教材难以企及的。通过课题研究,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研究气氛,师生之间的合作、支持、激励、成为主题曲。通过课题研究,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体系得以基本形成

建设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畲乡特色的葫芦文化为依托,现已基本形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体系。此校园文化建设也许谈不上高格调、高水平、高质量,但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希望能给其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提供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提倡自主”,莪山民族小学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学校,我们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吸纳传统文化中先进的文化营养,构建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体系。

附:

学生制作的葫芦器作品在县级以上比赛中获奖: 2006、2007学年:

1.桐庐县中小学工艺比赛中沈杭霞荣获县一等奖《葫芦》工艺画 2. 桐庐县中小学工艺比赛中钟水林荣获县一等奖 3. 桐庐县中小学工艺比赛中雷舒文荣获县二等奖

4.杭州市艺术节现场工艺比赛中陈慧聪荣获市三等奖《葫芦》 5.桐庐县妇联“废物利用”比赛中葫芦制作小组《闹钟》荣获县二等奖 2008学年:

1.桐庐县“艺术节”工艺比赛中洪龙珍《小猪笔筒》葫芦工艺品 荣获 三等奖 2.桐庐县“艺术节”工艺比赛 彭洁杭《自行车》葫芦工艺品荣获三等奖 2009学年:

1.2010年5月县艺术节现场工艺比赛中林煌芸《群鱼》荣获县三等奖 2010学年:

1.2010年11月林煌芸在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工艺比赛中作品《葫芦钟》获优秀奖

教师撰写的有关葫芦文化的获奖论文: 07学年:

1.钟彩莲老师的论文《手牵小小葫芦打造特色校园》在杭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市一等奖”;

2.郭媛婕老师的学科论文《用灵巧之手创造美——儿童葫芦制作教学研究》在县学科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08学年:

1.严晓燕负责,吴军伟执笔的市规划课题——《基于畲族葫芦文化历史传承的畲族乡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顺利结题,并在杭州市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 09学年:

1.《基于畲族葫芦文化历史传承的畲族乡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又获得县课题成果一等奖。

2.单振华校长撰写的《聊葫芦》在县非学科评比中获二等奖。

葫芦文化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的身影:

1. 2008年6月3日,国家规划子课题、省立项课题《杭州市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寻绎与课程建构》结题研讨会在杭州市余杭区瓶窑中学举行。我校的葫芦器也应邀参加,会上获得

了专家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和我县其它的剪纸、拼贴、瓦雕艺术文化,荣获美术地方课程资源成果市级一等奖。

2.2008年9月,我校学生制作的各种葫芦器作品参加桐庐县中小学办学特色成果展,受到很多专家领导、社会人士的好评。

3.2010年12月,我校的20位学生葫芦器作品被特邀在县文化馆中展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0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