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综合检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4-01-17 13: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数:150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回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4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他的各项政治主张都是从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明“夷狄”、“诸夏”之别,就是其中之一。孔子这方面的言论虽不多,却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②“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的总称的意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整个华夏族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用不用“周礼”,已成为区分“夷狄”与“诸夏”的主要标志。如楚是南方大国,文化发展程度并不低于周族的姬姓各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可见,“周礼”在区分“夷狄”与“诸夏”时的重要意义。由于当时在“夷狄”与“诸夏”之间还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斗争,这种区分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西周到春秋末,尽管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居主导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如“王畿”附近就有伊雒之戎、陆浑之戎。诸侯大国卫国在卫懿公时,和邢国一起被狄人“残破”。救卫存邢、南伐荆楚、北伐山戎,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所建立的重要霸业。所以,尽管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孔子觉察到当时民族斗争的严重性,从维护周礼到自觉维护“诸夏”的团结统一,充分肯定管仲这方面的功绩,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把管仲的贡献提到了“如其仁”的高度。比起“民族大义”来,管仲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孔子看来,都是可以原谅的。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体现了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③关于区别“诸夏”与“夷狄”,孔子还有一段议论,即“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而“诸夏”哪怕无君,但君臣的等级秩序照样存在。可见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朦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决不能给以过高的、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④孔子的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其历史作用,积极方面,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消极方面,也总有人以此为借口,对内欺压少数民族,变成大汉族主义;对外则以天朝大国自居,流于狭隘的民族主义。

1、下列有关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一生以维护、恢复“周礼”为己任,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就是从

这一总目标出发而提出的。 B.周王朝时,用不用“周礼”,是区分“夷狄”与“诸夏”的唯一标志。孔子认为“夷

狄”虽“有君”,却不行“周礼”,君臣上下的名分有等于无。 C.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他的

君臣等级观念纠缠在一起的,决不能给以违反历史真实的估计。

- 1 -

D.孔子明“夷狄”、“诸夏”之别的政治主张到秦汉以后逐渐以“明华夷之辨”的命题为

历代儒家所继承和发扬,它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2、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是南方大国,只因为不用“周礼”,而被“诸夏”视为“蛮夷”。齐桓公建立霸业时,

还专门以“包茅不贡”为借口对楚进行讨伐。

B.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它的出现应当说与孔子所开始的民族意识的

自觉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关系。

C.从西周到春秋末,一直未从根本上改变华夏诸国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局面,这种杂处的

局面最终导致民族战争爆发。

D.孔子对管仲僭越违礼颇为不满,但对其“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十分称许,

这说明孔子自觉地把维护民族利益作为第一位的大义。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阐述明“夷狄”、“诸夏”之别的言论比较多,都牵涉到“民族意识自觉”的大问

题,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B.“周礼”成为周王朝建立领主制封建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之后,其作为周族的典

章制度的重要意义依然存在,而且被扩大推广到华夏族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 C.孔子明“夷狄”、“诸夏”之别政治主张的积极的历史作用是,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总

有一批民族英雄以此为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挺身而出,伸张民族大义。

D.周礼体现出来某种朦胧状态的民族意识的自觉,这种民族意识的自觉的继承和发扬,

就成为一种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

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 2 -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边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 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 .C. 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 .D. 叩以疑义 叩:询问 .

5.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尽斥锦衣冒滥官 ③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⑥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

而归。

B. 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 C. 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

请求归葬。

D. 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5分)

(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木欣欣以向荣, 。(《归来去兮辞》) (2)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 3 -

(4)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5)外无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陈情表》)

乙 选考题(25分)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选大题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八点档

(台湾)吴念真

直到他医学院毕业、当完兵,然后进入著名的教学医院当第一年住院医师,并且把第一个月薪水拿给她之前,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

他记得那天母亲很认真地看着薪水袋,好久好久之后才自言自语地说:“人家说我这么拖磨,总有一日会出头天??,他们都不知道,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

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妈妈同姓,身份证父亲那一栏之前始终写着“不详”,后来才改成空白。从小到大他从不曾像电影或电视里演的那样,在某个年纪时会问母亲:“我为什么没爸爸?”

他说不懂事的时候不知道要问,到懂事的时候则根本不敢问。

小学的时候,母亲每天得帮三户人家洗衣兼打扫,至于下午的时间,他记得母亲曾经卖过臭豆腐、炸粿、蚵仔面线等,而且放学时刻就会把摊子推到学校附近来卖给学生,所以一下课他就必须赶过去帮忙,生意高峰过后他就在摊子旁边写功课,直到卖完为止,没卖完的母子俩当晚餐自己吃。

每当几个特定的孩子走过摊子前面,母亲总会小声问他:“你考试有没有赢他?”无论他的答案是有或没有,母亲接下来的话永远是:“人家他们的爸爸不是有钱就是在做官,你爸爸是死在路边被狗拖,如果你连读书都赢不了人,那你以后就准备去帮他们做奴才倒尿桶!”

后来洗衣机方便了,摆摊子也常被警察抓,母亲只好转业,去一家当时开始流行的地下酒家当内将,那时候他已经念高中。

他的便当和晚餐换成母亲从酒家带回来的剩菜,比起小学时代不仅花样多,而且豪华又丰盛,蹄筋、龙虾、鲍鱼、鱼翅不稀奇,他说:“甚至还经常吃到里头附送的牙签、酒瓶盖和烟头。”

考上第一志愿医科的那一年春节,母亲终于带他回中部的老家“返外家”,听到母亲以那种故作卑微的语气跟几个脸上没什么表情的阿姨和低头抽闷烟的舅舅们说:“没想到这个从小被我用馊水养大的孩子也会考到医生!”

回来的火车上,他终于鼓起勇气问母亲:“你少年的故事到底是怎样?” 没想到母亲闭着眼睛装睡,很久很久之后才说:“免问啦,看电视就知道啦,我的故事??连续剧常常在扮。”

几年后他的小阿姨心脏开刀,成了他的病人,查房的时候偷偷问她母亲的遭遇,没想到阿姨也同样说:“现在想想??,很像八点档的连续剧。”

他说自己想像过无数次,原本以为会曲折离奇、悲情万分的故事,经阿姨一讲果然老套又无趣:母亲小学毕业后先在家乡的裁缝店当学徒,之后也没跟家里讲,自己偷跑到台北,介绍所帮她找到一个带小孩的工作,谁知道没多久却被这家人的大儿子侮辱了,人家是当官

- 4 -

的人,给钱了事可以谈,其他打死不认帐,外公和舅舅们无力对外,只会骂母亲贱,母亲从此一去不回,带着小孩自力更生。

就这样。

“不过,结局还不错。”他说。

两三年前一个夜晚,他被紧急叫进开刀房,救回一个知名官员的命,忙了一整夜,第二天他还主持记者会,跟媒体讲病况。

当他累歪歪地回到家,听见母亲在房里叫他。他走过去 ,却发现门锁着,他敲敲门隔了好久之后他才听见母亲说:“我没事,免烦恼??我是说??我前辈子一定欠那个xxx非常多??让他侮辱没关系,还要这么辛苦替他养儿子,来??来??救他那条狗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结构艺术极为高超,开头部分采用倒序的方式,仅凭借“他”最终“出头天”就形成

了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B.在他小时候,母亲询问他考试成绩时说的话,可以看出年轻时的遭遇是她一生永远的伤痛,

她内心充满对有钱人的仇恨。

C.他念高中时常吃母亲从饭店带回来的剩菜,剩菜中“附送的”东西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

作者对有钱人为富不仁的批评。

D.在他考上医科后母亲第一次带他回老家这一段叙述中,“终于”和“故作卑微”两个词语

流露出母亲压抑多年后的骄傲。

E.小说以“八点档”为题,是因为“母亲”的故事在小说中人物看来,与晚上八点钟的连续

剧故事十分相似,平淡而老套。

(2)小说中有一些文字暗示了“他”的出身与平常人不同,请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 (6分)

答:

(3)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小说的最后两段,有人认为可以删掉,有人认为应该保留,你赞同哪种看法?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孤独者爱因斯坦

王玉新 赵伟

爱因斯坦的人生在我们今天看来称得上是辉煌的,但他却是孤独的,他一辈子生活在常常的孤独感中,他说:“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神奇,不只是宇宙空间的飞行和研究,就是在计算机领域,信息的存储,也都离不开他的理论,但在相对论刚刚创立的时候,他却为了他所追求的真理,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 5 -

由于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物理学,引起传统观念和势力的阻挠。先是物理学界和哲学界,后来又加上政治势力,都对爱因斯坦和他们的相对论进行排斥和反对。科学被卷进了政治。

1920年,更大规模的敌视行动开始了。柏林大学的学生在爱因斯坦讲课时蓄意捣乱,爱因斯坦愤然离校,后来,柏林出现了一个专门攻击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魏兰德组织,他们描写文章,发表演讲,收买科学家,辱骂爱因斯坦,在普鲁士科学院的会议厅里,爱因斯坦身旁的两把椅子是空的,没有人敢靠近他,他被视为危险分子,周围充满了敌意,德国实验物理学家、190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勒纳也对爱因斯坦进行恶毒攻击,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爱因斯坦被迫离开了柏林。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国家元首,从此,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 4月1日,德国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最享有盛名的,堪称国之瑰宝的院士爱因斯坦,5月10日午夜,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书籍被投进柏林国家歌剧院广场中央的火堆里,后来,一位从柏林来的朋友给爱因斯坦带来一本棕色封面的画册,画册的第一页就是爱因斯坦的大幅照片,并附有罗列罪行的说明文字,文字下面的括弧里有4个小字:尚未绞决。

他的祖国抛弃了他,他周围的知识分子抛弃了他,他成了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永远不能理解的另一个难题是他的名声,他创立的理论十分深奥,只能使当时很有限的少数科学家感到激动,但是他的名字却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我有过好主意,其他人也有过。但是我的幸运在于被接受了”。社会公众如同洪水似地对他表示关注使他感困惑,人们想会见他,陌生人在大街上会停步向他凝视和微笑,科学家、政治家、学生和家庭主妇写信给他,甚至他身上的东西,哪怕一颗扣子,也成了别人的圣物,以色列人民还请他去当总统,他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他受到这种关注,为什么要把他作为与众不同的人突出出来。

他拒绝著名作家的来访或很有成就的画家为他画像,很少有例外情况,只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位画家请求为爱因斯坦画像,自然被他拒绝:“不,我没有时间” ,画家坦率地说:“但是我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 爱因斯坦回答:“是这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你画”。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包括居里夫人、妹妹玛娅在内的亲朋好友相继去世,爱因斯坦遭受了沉重打击,不时流露出孤独感伤来。特别是他看到自己和一些科学家为了维护和平而建议美国研制的核武器,给人类造也的巨大灾难,他自责不己。

1955年4月18日,76岁的爱因斯坦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在昏迷中含糊又痛苦地用他的母语急促地说着什么,这是他最熟悉、自然的语言,也是心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4期,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孤独的:“我实在是个孤独的旅客,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

是感到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他为了追求关系,把自己置于孤独的境地。 B.相对论的创立触动了物理学界、哲学界和政治势力,引起传统观念与势力的阻挠、排

斥和反对,爱因斯坦被视为危险分子,周围的人对他充满了敌意。

C.希特勒执政后的德国反对相对论的运动更加气势汹汹:普鲁士科学院开除了他,烧毁

了相对论的书籍;附有他的“罪行”的画册注明他是“尚未绞决”者;魏兰德更是疯狂,居然在报纸上说“要杀死爱因斯坦”。

D.爱因斯坦创立的理论,使他的名字在文明世界家喻户晓,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认

为十分深奥,永远能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受到这种关注,与众不同。

- 6 -

E.在画家坦率地说“我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时爱因斯坦可以坐下让他画,这表明

他性格中同情他人,善解人意的一面。

(2) 请就作者对爱因斯坦言行的介绍,简要概括爱因斯坦的特征。(6分)

答: (3) 爱因斯坦在近百年前创立的相对论至今无人企及,作者在本传中为何不重点写他在

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要着意写他的孤独,请你就其原因作出分析。(6分)

答:

(4) 你认为文章结尾写爱因斯坦在弥留之际所说的心里最感温暖和痛苦的东西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

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

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

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

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

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

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15、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

所著。

B.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美国

小说家杰克﹒伦敦并称“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边城》中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其中的天保大老美丽得很,茶峒人拙于赞扬这种

美丽,便为他取个诨名叫“岳云”。

D.王勃少负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传世名篇

《滕王阁序》,被誉为骈体文的经典。

- 7 -

16、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表达的含义。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一位作家曾说过: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②《最幸福的人》中有一段歌词:遇上一个人要多少缘分,茫茫人海擦肩而过多少陌生人,但你的眼神触动我的心,我愿意用所有换你一个转身。 ③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希望变成他人的梦想;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为他人的幸福; 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

读了以上三段有关“幸福”的文字,你对“幸福”有什么回忆、联想、思考

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8 -

云南省腾冲县第六中学2014—2015上学期教学质量综合检测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执:逮捕)

5. B (②是其父杨廷和所为;④为世宗之事;⑥表现他放纵佯狂的一面。) 6. A (“武宗只得称病而归”错,是杨慎称病而归。)

7. (1)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下旨罢免了我们吧。

(大意1分,关键词:“擢”:提拔。“是”:正确。“愿”:希望。“罢斥”:罢免。 各1分)

(2)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

应该从学习中获得。”(大意1分,关键词:“语”:告诉。“恃”:依靠。“日”:每天。“新”使??更新。各1分)

8.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

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9.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

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10.(1)泉涓涓而始流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9 -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11.

⑴ E D (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

解析:B项错在“充满对有钱人的仇恨”,语气太重,与母亲的形象不符。 C项错在“对有钱人为富不仁的批评”,“为富不仁”在文中无据。

A项中“仅借‘他’最终‘出头天’就形成了悬念”的说法不完全正确。本开头真正形成悬念的是“他从没看过母亲的笑容”。他最终取得成就这一点,旨在引出下文中母亲对他的养育。不过,如果从“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这一角度设问,也稍有形成悬念的意味。因此,选本项给1分。)

⑵ ①最悲哀的是你,我是在等你出头天。

②他没父亲,没兄弟姊妹,跟妈妈同姓,身份证父亲那一栏之前始终写着“不详”,后来才改成空白。

③人家她们的爸爸不是有钱就是在做官,你爸爸是死在路边被狗拖。 (每点2分。) ⑶ ①隐忍,吃苦耐劳。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

②倔强,自强。没有任何人的帮助,自力更生。

③有宿命观,表现出了对命运的无奈。儿子救了对自己始乱终弃的男子的性命,母亲愤

恨却只能叹息命运的不公正。

④有着深沉的母爱,在艰难的生活努力抚养儿子。

(每答一点给2分,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乎母亲形象特征,亦可酌情给分。) ⑷第一种答案:应该保留。(2分)

①呼应题目,母亲的经历就像八点档的连续剧一样有戏剧性。

②承接上段“结局还不错”这句话,使情节转折,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③深化小说主题,表现小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从选择,无可奈何。 ④对前文形成的悬念进行了解说,点出了“他”的父亲是何许人。 (原因6分,以上四点,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种答案:可以删掉。(2分)

① 删掉这个结尾,使小说更有温情,母亲辛劳一生终得回报。

②如果保留这个结尾,让人感到社会现实的冰冷和残酷,表现了命运对小人物的嘲弄。 ③从情节上看,这两段内容上文没有铺垫,出现得过于突然,衔接不够自然。 (原因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1)EB (E给3分,B给2分,A给1分)

解析:A”为了追求关系”应为“为了追求真理”。C项错在魏兰德的疯狂言行发生在希特勒执政前。D项错在“他对这种现象困惑不解,认为十分深奥”,“十分深奥”应指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5分)

(2)(6分)

①爱因斯坦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给科学研究,为了事业的成功,他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分散精力去注意、从事人际的交往。

②爱因斯坦谦虚、坦率的性格及美德,并且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幸运的成功者。 ③爱因斯坦珍惜每寸光阴、淡泊功名的思想,正是这点成就了他的事业与辉煌。 ④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位成功的幸运儿,不值得人们如此推崇、爱戴;

所以他从来都是无法理解人们如此关注、突出他的做法。 (大意答出3点可得满分)

- 10 -

(3)(6分)要点:

①从精神层面来突出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 ②高度赞扬了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③表明创造科学奇迹需要付出艰辛,历史不会忘记他。

④说明虽然爱因斯坦遭遇了孤独,但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大意答出3点可得满分)

(4)(8分)提示:

“温暖”:①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②成就贡献得到了世人的理解。③爱国的民族情结。 “痛苦”:①被自己的祖国抛弃。②科学成就不能得到理解。③科学成果却被利用给人类造成了灾难。④至死没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每点1分。语言表达1分)

13.B (解析:A项,芝兰玉树:芝兰,香草;玉树,用玉做的树。比喻高尚人子弟,后亦用作对优秀子弟的美称。该成语不用于形容人的外在形态。B项,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此处用于反扒队员,属于感情色彩不当。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使用对象错误。)

14. D. (解析:A项,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既可以理解成弹壳是由两个目击者提供的,也可理解为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数量是两个。将量词“个”更换为“位”或“枚”可消除歧义。B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删除“对于”,或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有困难”。 C项,语序不当,“那些生命依然坚强”可改为“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 15. D. (解析:A项,时间错误,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人。B项,人物错误,杰克﹒伦敦生活在20世纪。应该是美国的欧﹒亨利。C项得到“岳云”这个诨名的不是“天保大老”,而是二老傩送。)

16. ①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制作的;

②它提醒人们,在使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将其送去回收,而不要当作普通垃圾扔掉。

17.例: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你展现天空的高远; 枫叶抹起火红的胭脂,向你绽放山峰的亮丽; 菊花露出芬芳的笑脸,向你传递秋天的精彩。

(解析: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同时考虑内在主旨与句间逻辑

关系以及题目中对修辞手法的要求。本题例句以“春天”为话题,每句写一个春天的典型意象,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三句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春天的画面。自选话题,可以写“春天”,也可以写其他季节或者别的内容,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18. (60分)参照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 11 -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

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

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

- 12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z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