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名词解释 简答题和论述题 湘潭大学(王启云)

更新时间:2024-01-11 18: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答题和论述题

1、简述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 其一致性表现在:

(1)本质:两者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路径:货物都是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 (3)过程:进行贸易的过程大同小异

(4)目的:经营的目的是取得利润或经济利益

但由于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二者存在区别: (1)国际贸易的困难大于国内贸易:语言不同 法律、规则不同 贸易障碍多 市场调查困难大

对手资信调查不易 交易技术困难较多 交易接洽不便 (2)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货币与度量衡制度 商业习惯复杂 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 国际汇兑复杂 货物的运输 货物的保险 (3)国际贸易风险大:信用风险 商业风险 汇兑风险 运输风险 价格风险 政治风险

2、简述战后国际贸易主要特点

(1)(总)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科技革命的推动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

(2)国际商品结构向高级化、科技化发展。(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且比重逐渐加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整体货物的出口贸易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出现重大变化;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发展最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3)各种贸易方式迅速兴起。(其中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对等贸易、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普遍采用) (4)国际服务贸易与知识产权贸易急剧发展 (5)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 (6)国际贸易管理趋势在加强

(7)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

3、为什么说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它离开了对外贸易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决定的。马克思提出:“生产剩余价值,赚钱发财,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是攫取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

生产是以全世界为对象的生产,所生产的产品以全世界为销售体系。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过程,但必须通过流通过程(包括对外贸易),才能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4、简述国际分工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前) 2、作用

(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和格局决定了该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地理方向,与此同时,各国对外贸易又是国际分工利益实现的途径和枢纽,各国对外贸易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2)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发达国家的国内分工,扩大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新兴产业的诞生;对于后进国家,打乱了原有的社会分工体系,形成了新的分工体系,出现了新兴产业。

(3)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使各国生产要素得到有效地配置,节约了社会资本,提高了效率,大大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深了国际分工的深度,从而扩大了世界市场。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国际格局中的优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外围,这种地位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主次地位和贸易利益的多寡,从而形成了国际贸易中的秩序和矛盾,推动国际分工的改善和国际贸易秩序的改革与重构。

5、简述商品的国别价值(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异同

同: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都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都与平均劳动强度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有关 异:(1)含义不同:国民价值是一国范围内的社会价值;国际价值是指在世界经济现有条件下,按照世界平均劳动强度和世界平均劳动生产率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范围不同:国民价值是一国范围,而国际价值是世界范围。 (3)主次不同: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国民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4)价值数量不同:国民价值是由一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的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各国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

(5)表现形式不同:国民价值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而国际价值是以世界货币表示的。

6、简述国际价值的意义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是商品国际交换的理论基础,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一种商品同时具有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尺度,并且可以分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获得价值实现。在国内交换时,是以国内价值作衡量尺度;在国际交换时,是以国际价值作为交换尺度。由于尺度不同,会引起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发展相对优势的出口可获取贸易利益。国际交换可能使双方互利,即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则出口容易,反之则进口容易。

7、简述世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前) 2、作用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与产物: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

(2)调节世界各国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在世界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着世界各国资本、技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流向,使其得到合理的配置。

(3)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的基础。

(4)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世界市场上,各国通过竞争和合作,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平等性、规范性和分化将影响各个参与国际贸易国家本身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5)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传递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递。发达国家通过世界市场把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把他们的经济衰退和危机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b.世界市场上,交换内容相互之间的传递在扩大。

c.在市场经济体制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的情况下,传递机制障碍减少,传递

速度加快。

d.在上述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波动,衰退和危机向同步化发展。

8、简述李嘉图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1)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便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对贸易双方都有利。其学说的核心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按此原则分工,则可发挥两国长处,增加产品数量。 (2)李嘉图的学说史由五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 a.贸易双方生产的商品成本存在着比较差别

b.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c.以比较优势原则组织专业化国际分工 d.开展不受干扰的自由贸易

e.国际间商品交换劳动量的比例,不能由国内商品交换的劳动量比例来决定。

9、简述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1、主要内容:①主张经营金银; ②主张保护贸易政策 2、发展阶段:(1)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实为重金主义

(2)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是名副其实的重商主义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都认为财富和货币绝对统一,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一切经济政策和活动的目的是攫取大量金银;认为剩余价值只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强调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强国家财富。 3、主要政策:(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是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保护主义政策) (1)货币政策:早期严禁金银输出;晚期稍放宽,追求贸易顺差实现货币流入。

(2)奖出限入政策:反对进口奢侈品,严格限制一般制成品进口;阻止原材料、半成品出口,奖励制成品出口。

(3)保护关税政策:是限制进口、扩大出口的一项重要手段。

(4)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鼓励本国工业的发展,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保持出口优势。 4、评价:

(1)重商主义把经济活动局限于流通领域的认识是错误的。 (2)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物质财富不止是金银,金银也不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3)贸易差额论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没有形成系统理论。

(4)重商主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因此曾起到了进步作用。同时,其禁止奢侈品出口和对一般工业品奖出限入的观点,积极发展出口工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持出口优势的观点,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10、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有何特点(异同)

(1)服务贸易是无形的:它在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没有一个有形的独立的存在形式。

(2)服务贸易具有不可存储性:服务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并要求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存在某种形式的接触。

(3)服务贸易涉及的法律复杂:服务贸易的标的物的使用权、所有权以及作价原则呈现复杂性,服务贸易的当事人关系也呈现复杂性。

(4)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要素的移动和服务机构在境外的设置。 (5)服务贸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调节器: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信息交流

的渠道,并具有世界信息、技术要素的再分配机制,对物质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1、简述西方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为了促进原始资本积累,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的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货币积累。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世界经济进入了商品资本国际化的阶段,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贸易。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的统治加强了对外贸易政策的侵略性和掠夺性,意味着自由贸易的终结。特别是1929-1933年,该时期采取了超保护贸易政策,其保护对象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垄断工业,目的是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垄断。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其他国家实行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12、什么叫商品倾销?垄断企业如何弥补倾销商品时的亏损?

1、含义(前)

主要形式:偶然性倾销、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持续性倾销或国际价格歧视 2、弥补亏损:

(1)在倾销过程中,采取“捆绑销售”,以低价品搭配正价品出售,抬高销售量,从中赚取利润以弥补损失。

(2)借倾销的促销之名,拉长销售阵线,连滞效应。 (3)加快资金周转频率,提高利润。

(4)在倾销过程中,提高了知名度,是无形的资本。

13、资本主义国家征收关税的方法有哪些?

(1)从量税: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2)从价税:按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其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征税价格标准:到岸价格、离岸价格、法定价格。

(3)混合税:也称复合税,是对某种进口商品,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同时征收的一种方法。

(4)选择税:对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有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在征收时选择其税额较高的一种征税。但有时为了鼓励某种商品的进口而选择税额较低者征收。

14、什么是进口替代政策,出口替代政策(前)

15、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有什么区别?

(1)名义关税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2)主要区别:

①名义保护只考虑了关税对某种成品价格的影响,而不考虑对其投入材料的保护;有效保护不但注意了关税对成品的价格影响,也注意了投入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由于征收关税而增加的价格。因此,有效保护率计算的是某项加工工业中受全部关税制度影响而产生的增值比。有效保护率是对一种产品的国内、外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增值部分的百分比。这里所说的国外增值是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商品的增值。

②当某产业的产品进口名义关税率高于原料的进口名义关税率时,该产业所受的有效保护率就要高于名义保护率;当某产业的产品进口名义关税率等于原料的进口名义关税率时,该产业所受的有效保护率就等于名义保护率。

16、试比较“自动”出口配额制与绝对进口配额制的异同

(1)“自动”出口配额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规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超过限额的商品绝对禁止进口。 (2)“自动”出口配额绝对进口配额在形式上略有不同,绝对进口配额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自动”出口配额是由出口国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国家的出口。因此,就进口国家方面来说,“自动”出口配额就像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17、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1)地缘和文化背景。相邻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消费习惯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联系和较强的相似性,具有建立和发展彼此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自然和社会基础。

(2)历史的教训与反思,促使二战后世界各国倡导自由贸易和多边支付,重建国际经济,寻求区域经贸合作。 (3)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多极化趋势增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一国家难以在竞争中立足取胜,更难以发展本国的现代化经济。 a.二战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突变。

b.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变动。 c.二战后发展中的南方国家与发达的北方国家差距拉大。 (4)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国际贸易必须打破疆界,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5)各国自身利益的要求。(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经济集团,也可以形成一个政治集团,来共同维护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18、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职能和基本原则。

宗旨:

(1)世贸组织全体成员在处理贸易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大幅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实际需要,持久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拓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准则。 (2)必须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得到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 (3)通过签订旨在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及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取消这些歧视待遇的议定书和互惠安排,为这些目标作出贡献。 (4)维护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和进一步完成关贸总协定的目标,发展一个综合性的、更加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制度,包括经过修改过的关贸总协定和它主持下达成的所有条例和协议,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全部成果。 职能:(1促进世贸组织目标的实现,监督和管理其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协议的贯彻实施。

(2)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议,为各成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按一体化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主持解决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纠纷。 (3)按照有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负责定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和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经济政策。 (4)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5)组织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兴办世界经济与贸易研讨会。 (6)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 ②贸易自由化原则 ③互惠原则 ④透明度原则

⑤市场准入原则 ⑥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⑦关税保护原则 ⑧公平解决争端原则

19、双边协定规定的最惠国待遇与世贸组织规定的多边最惠国待遇相比有哪些不足?

(1)缺乏长期稳定性。前者由于期限短,关系紧张,而被暂缓执行,后者具有长期稳定性。

(2)涉及范围较窄。前者有非关税优惠,有着具有非关税和关税优惠。

(3)缺乏公平性。力量对比悬殊,力量小的一方必将付出大的代价。

20、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有哪些缺点和优点?

与关税相比,进口限额一类的非关税措施有许多明显的缺点: (1)进口配额等作为一种纯粹行政干预手段(同市场价格机制更加相背离),容易导致经济效率的损失。 (2)其分配机制易于在官员中滋长腐败习气,并助长进出口商中间的垄断倾向。

(3)在通货膨胀时期,它会对通货膨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4)在需求上升的情况下,进口限额可能比进口关税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损失。

因此,就增进效率和福利而言,进口限额一类的非关税措施劣于关税措施。 进口限额等作为一种行政干预手段,其优点在于:

(1)可以明确无误地将进口量确定在限额所规定的水平上。 (2)在经济衰退时期,可防止外国利用扩大出后,转嫁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 (3)限额措施的制定不需经过立法程序,而是由行政当局及时作出,是比关税更为有利的贸易谈判工具和进行报复的武器。

(4)限额不需承担不同国家同等待遇的义务,可以实行贸易歧视政策。 (5)限额旨在消除竞争,完全容不得一点贸易自由的成分。

因此,限额一类的措施比关税更灵活,更具歧视性,打击进口的力度也更强,限制作用更强烈更有效。

21、为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各国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它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22、约翰穆勒对比较成本理论做了那些重要补充?

(1)补充了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问题:

双方得利的范围,在于超出双方国内交换比例这个上下限,超过这个条件国际贸易不会发生,超过本国国内交换比例的部分是国际贸易带来的,如不进行分工和交换,这部分多出的产品不会有。(即,国际贸易为双方带来的利益是指比

国内生产和交换多出来的产品量)

(2)补充了贸易双方在利益分配中,各占多少的问题:

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分得利益越少;相反,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例,分得利益越多。

23、论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

(1)同盟前关税水平越高,同盟后贸易创造效果越大。 (2)成员国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越大,贸易创造效果越大。

(3)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产品成本差异越小,贸易转移的损失越小。

(4)成员国的生产效率越高,贸易创造效果越大,同盟后社会福利水平越有可能提高。

(5)成员国对非成员国出口品的进口需求弹性越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 (6)成员国对外关税越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 (7)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越多,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资源重置的利益越大。 (8)同盟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同盟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经济福利越有可能提高。

(9)一国国内贸易比重越大,对外贸易比重越小,参与关税同盟获利的可能性越大。

(10)成员国经济结构的竞争力越大,互补性越小,同盟后福利水平越有可能提高。

24、简述战后美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及主要特点

地位:

(1)美国式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2)美国是世界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国家。 (3)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美国高居榜首。 (4)美国跨国公司站世界贸易比重最大。

(5)美国的贸易政策与措施对世界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 特点:

(1)对外贸易地位明显下降 (2)外贸依存度较低 (3)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4)进出口均以制成品为主 (5)贸易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 (6)外贸规章制度复杂

25、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提高利润率的主要手段?

(1)对外贸易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变得低廉。

(2)通过对外贸易,可获得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

(3)在国外投资设厂,经营对外贸易,赚取高额利润。

(4)发达国家科技发达,信息灵通,经济机制灵活,管理水平高,有很强的世界市场应变能力,商品适销对路,可迅速获得市场。 (5)通过跨国公司垄断市场获取垄断利润等。

26、论述最惠国待遇适用的限制和例外?

(1)所谓适用最惠国待遇的限制,是指在贸易条约和协定中,最惠国待遇将适用范围限制于若干具体的经济和贸易方面。可分为两种:

①直接限制:明确规定最惠国待遇适用范围的限制,通常从商品范围、地区、和来源上加以限制。

②间接限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采用其他办法以达到限制的目的。

(2)所谓最惠国待遇适用的例外,是指某些具体的经济和贸易事项不适用于最惠国待遇,如:

①边境贸易 ②关税同盟 ③国内法令和规章的规定 ④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行

⑤多边国际条约或协定承担的义务 ⑥区域性特惠条款 ⑦其他例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zn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