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何精品文档20页

更新时间:2023-10-11 23:4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次梁、主梁的计算模型为连续板或连续梁,其中,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为了简化计算,通常作如下简化假定: (1)支座可以自由转动,但没有竖向位移。 (2)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3)在确定板传给次梁的荷载以及次梁传给主梁的荷载时,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按简支构件计算支座竖向反力。

(4)跨数超过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 10 %时,可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一、平面结构布置

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梁格及柱网布置应力求简单、规整,以减少构件类型,便于设计和施工。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这样主梁的受力均匀,弯矩变化较为平缓,有利于主梁的受力。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

4、为了提高建筑物的侧向刚度,主梁宜沿建筑物的横向布置。 5、在混合结构中,梁的支承点尽量避开门窗洞口。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的分类 ― 单向板与双向板楼盖结构中每一区格的板一般在四边都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板。为了设计上方便,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 GB 50010 一 2019 )第 10 . 1 . 2 条规定: (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 2 . 0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 2 . 0 ,但小于 3 . 0 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 3 . 0 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1。 l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401111次梁 hc?(~)L, b?(~)hc。

1218231111主梁 hz?(~)L, b?(~)hz。

81423板厚 hB?80mm,(当h?2、板的计算简图: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度相差不超过 10 %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也就是说,所有中间跨的内力和配筋都按第三跨来处理,如图2( b )所示。

板的受荷范围如图 1 所示,一般取 lm 板带宽进行计算,板的计算简图如图 2 ( a )所示,图中的 L1 为板的计算跨度,注意区别按弹性理论计算和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计算跨度取值的不同。

图1

第 1 页

图2

在计算假定中忽略了支座对被支承构件的转动约束,这对等跨连续梁、板在恒荷载作用下带来的误差是不大的,但在活荷载不利布置下,次梁的转动将减小板的内力。为了使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采取增大恒荷载、相应减小活荷载,保持总荷载不变的方法来计算内力,以考虑这种有利影响。同理,主梁的转动也将减小次梁的内力,故对次梁也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次梁的内力,但折算得少些。 折算荷载取值如下:

连续板:

连续梁:

式中 g 和 q ― 分别为单位长度上恒荷载和活荷载设计值;

g'和 q ' ― 分别为单位长度上折算恒荷载和折算活荷载设计值。 当板或梁搁置在砌体或钢结构上时,则荷载不作调整。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l0?ln 边跨: l0?ln?

11hB?ln?a. (a?120mm) 223、荷载计算: 取1m宽板带计算: 面层 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kN/m 板自重 板厚×γ×1 = kN/m 平顶粉刷 每平方米重×1 = kN/m 恒载:gk?? kN/m 活载:pk?标准值×1 kN/m 设计值总值: 1.2gk?1.3pk = kN/m 4、内力计算: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则M??(1.2gk?1.3pk)l02 5、配筋计算: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第 2 页 M(kN?m) M1 MB M2 0.8M2 Mc 0.8Mc ?1fcbh02 M?s? ?1fcbh02?b (??b) ?s As?M/?sfyh0 选钢筋 实际配筋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2、M3)和中间支座(Mc)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

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板构造配筋如下图:

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当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l0?ln

边跨: l0?1.025ln?ln?1a (a?240mm) 2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kN/m 次梁肋自重: b(hc?hB)×钢筋混凝土容重 = kN/m 次梁粉刷重 2?(hc?hB)×粉刷层每平米重 = kN/m 恒载:gk? kN/m 活载:pk?活载标准值×次梁间距 kN/m

第 3 页

设计值总值: 1.2gk?1.3pk = kN/m 3、内力计算:

α值: β值:

2其中: M??(g?p)l0

4、正截面强度计算:

1) 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f按bf?''1l且b'f?s0?bc考虑。支座截面3按bc?hc矩形截面计算。所以确定b'f? 。并判断是第几类T形截面。

2) 钢筋截面计算如下: 截 面 M(kN?m) 2?1fcbh02(?1fcb'fh0) 1 A B 2 C ?s ?b (??b) ?s As?M/?sfyh0 选择钢筋 实际配筋 截 面 V(kN) B左 B右 C 0.25fcbh0 0.7ftbh0 (=Vc) 箍筋肢数、直径 Asv?nAsv1 s?1.25fyvAsvh0/(V?Vc) 实配箍筋 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6、配筋构造

次梁的配筋方式有弯起式和连续式,一般连续式配筋形式施工方便,应用广泛。沿梁长纵向钢筋的弯

第 4 页

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及剪力包络图确定。但对于相邻跨跨度相差不超过 20 % ,活荷载和恒荷

载的比值酬 g的连续梁,可参考图 6 布置钢筋。

四、主梁设计(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

1、计算简图:

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抗弯刚度比钢筋混凝土柱大得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主梁除承受自重和直接作用在主梁上的荷载外,主要是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可将主梁的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其作用点与次梁的位置相同。

则主梁计算跨度:

11b柱?b柱(支座中心线之距) 22111边跨: l0?ln?b柱?0.025ln?ln?a?b柱

222中跨: l0?ln?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次梁恒载×主梁间距 = kN 主梁自重: bz?(hz?hB)×次梁间距×γ = kN 主梁粉刷重:2?(hz?hB)×次梁间距×每平米粉刷层重 = kN 恒载:Gk? kN

则G?1.2Gk? kN

活载:Q?次梁活载×主梁间距 kN

第 5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z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