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更新时间:2024-04-27 1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导论

一. 知识.学习 知识类型划分1

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知识可分为四大类: 其一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属于描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其二是有关“为什么”的知识,属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 其三是有关“如何做”的知识,属于操作、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 其四是有关“源于何处”的知识,属于寻找信息和知识源头的知识。 知识类型划分2

英国著名哲学家波兰妮(Polanyi)1958年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把知识划分为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两类,其中缄默知识也称隐性知识 。

显性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接触的用文字、语言、或音频、图表、公式等符号记载、表达和传递的知识。 缄默知识(隐性知识)就是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等加以表达、记载和传播的知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许多技能、方法、能力、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是人们通过明确的推理过程获得的,因此也能够通过理性过程而加以反思和批判;而缄默知识则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因此不能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具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和“非批判性” 。

波兰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在波兰妮看来,知识犹如一座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是显性知识,水面以下的部分则为缄默知识。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显性知识有余,隐性知识不足;理论知识有余,实践知识不足。显性知识方面的优势使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与发达国家似乎难分上下,但隐性知识教育方面的劣势则致使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处于明显落后状态。

单纯的书本知识即显性知识的学习,是一种通过文字符号间接获取知识的形式,其缺点是,由于知识的学习脱离知识的应用,且间接习得的知识因没有融入个体亲身经历的心理体验,故难以使知识经个体思维的参与而加工、升值,并且造成了学得快、忘得快的结果。

在成功的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作用远远大于显性知识,因为隐性知识对显性知识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由此,无论是培养能力还是开发创造力都要从隐性知识的获得入手,而隐性知识的积累、组合、转换都是以参与综合性实践活动为前提的。这意味着,隐性知识是与综合能力相辅相成的。 学习类型划分

1965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eber在人工语法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能在无意识作用下获得字母所蕴含的语法规则,他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内隐学习,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把学习区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用Reber早期著作中的话说,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 。在内隐学习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缺乏明确意识,因而该学习表现出自动性、模糊性。

学者们认为,内隐学习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应用到语文、外语、艺术、体育等教学中。 传统语文教育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涵泳”、“吟诵”等教学方法是符合内隐学习规律 。在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的掌握,语感的形成都与内隐学习有关,数学教学中通过做习题来掌握数学公式、定理也内涵着内隐学习的过程。 二. 课程学习 基本主张1 (1)在原点上思考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要从最基础的问题进行探讨,在理论基点处生发学习,围绕元问题进行思考。

- 1 -

在问题中探索;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不要把所学内容加以理所当然的接受,而是要不断进行理论反思。 (2)在阅读中拓展

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中立足课堂而又走出课堂、立足书本而又超越书本,要围绕理论主题进行广泛涉猎,拓展问题域限与理论视野。 (3)在实践中领悟

就是要求大家学习要联系实践加以领悟,要善于把课堂的理论分析与现实的实践观察相结合,以实践领悟学理。 (4)在意境中表达

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本身,作为研究性、提高性学习,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探索,推动理论发展。当我们表达所学所思所得时,一定要有境界的追求。 (5)在逻辑中展开

无论是学习,还是写作,本身有其内在固有的逻辑。在学习中,我们要力图把握所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遵循一定的逻辑进行展开。

基本主张2 (1)宏观把握

课程学习着眼于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建立基本的分析框架,本课程限于时间不可能对所要学习的问题作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探讨。 (2)课程地图

一个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是经历时间沉淀和过滤后剩下的东西,而不是为考试而记忆的内容。

一门课程的学习要达到最终能绘就课程地图(课程内容及其相互关联构成的逻辑图谱)的学习目的。 (3)问题导向

任何一门课程都应着力于探讨本课程研究对象的一些基础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分析逻辑,以问题为线索贯穿具体内容。 三. 学科课程学习

学习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把课程放到学科的整体框架中去考量,明确课程所处的方位。不知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多少了解?也不知大家心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什么形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

1984:学科初创 1984:开办双学位班 1988:硕士学位点设立 1996:博士学位点设立 第一,注意学科名称的变化:本科一直都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曾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5—2005),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后,现称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注意学科归属的变化:门类归属上一直属于法学门类,一级学科归属上经历过由政治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转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的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之下的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属性,不能割舍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家园。

第二,从哲学社会科学群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哲学社会科学群之中的一门具体学科,既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一般的共性,也有其特殊的个性,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中的其它学科构成“学科生态”关系。

第三,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担负着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学科使命的特殊学科,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性。

第四,从人才培养的视野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门二级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其他二级学科,学科固

- 2 -

有的特质决定了它要培养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实践的“懂理论、长教育”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四. 方法论课程学习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科学内涵 2.课程定位 3.历史沿革 4.内容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其体系构建 主要内容

一、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方法的内涵:

“方法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 ——列宁 2、方法的特性:

(1)工具性:不是实体因素,是知识工具; (2)中介性:介于主客体之间; (3)动态性:在实践中、在活动中存在; (4)客观性: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5)辨证性:不断发展变化,彼此相互关联。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客观性、联系性 4、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关系

(1)学问源于生活,学问高于生活。生活是感性的,学问是理性的。 (2)感性是理性之基;生活系学问之母;实践乃理论它妈!

(3)学问学问,学而且问; 学识学识,学方能识。学而后问,方有学问,学而能识,乃有学识。 (4)不是我不熟悉生活,也不是我不热爱生活,而是我少于思考生活。 (5)特点由角度而生,特性乃视角之子。 二、方法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一)关于方法论 1、方法论的涵义:

(1)简单地说,方法论就是“论方法” (2)规范地说,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学说或理论 2、方法论的理解

(1)方法论以方法为研究对象。(2)方法论实际上是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3)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 方法论、本体论、知识论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涵与研究对象

(1)内涵: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体系。或在唯物辨证法指导下,为了认识和解决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采用的由诸种方法所构成的科学体系。

(2)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形成变化发展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互联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运用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的规律。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支撑

(1)哲学理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学科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基本理论;原则方法;目标与内容等) (3)相关知识借鉴: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系统科学、数学等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与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功能:

①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的指南 ②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工具 ③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3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特点:

① 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② 实用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③ 渗透性与交叉性的统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构建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

(一)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教化、修身之分 1、教化方法 (1)思想灌输 (2)化民成俗

化民成俗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统治者的强制训化,即“上化”。

另一种是民间自发养成,即“下习”。通过生活实践,逐渐养成一定的饮食、起居、礼仪、婚姻、游艺竞技等特定礼俗,进而形成民俗文化。民间“百里不同俗”便是明证。 (3)身教示范 (4)践履笃行 2、修身方法

(1)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自省方法: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克己方法: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4)慎独方法: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显性、隐性之分

隐性方法(身教示范、以乐化民、化民成俗、笃行隆礼、熏陶化育) 显性方法:隐性方法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伦理方法政治化: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 伦理方法的传承性:伦理方法在封建社会一脉传承 方法途径的内在性:强调道德内化 (四)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思考

1、古代的“德政”与今天的“德治”

2、古代“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与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 3、古代“教化示范法”与今天“典型示范法”

4、古代“内省、自省、反省、慎独”与今天的“自我教 育、内化、自我批评” 5、古代“修身”方法与今天的“四德建设” 6、古代“化民成俗”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7、古代方法使用的强制性与今天“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沿革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方法

- 4 -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特点 (一)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沿革 1、19世纪前——宗教方法为主 2、19世纪到二战期间——权威方法为主

强调权威教育与管理。赫尔巴特主张把“管理、教学和训练”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3、二战到现在——学科方法为主

从多学科研究道德教育、政治教育,诞生了行为科学学派、人群关系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z理论等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方法 1、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提出,代表人物柯尔柏格。 核心观点:

(1)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识发展水平。 (2)道德判断能力发展与逻辑判断能力发展有关,具有循序渐进的阶段性。

(3)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支配作用,道德发展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 2、价值澄清方法

价值澄清学派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代表人物路易斯·拉思、梅里尔·哈明、西德尼·西蒙等。 核心思想:

人们处于充满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发展,而现实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本人的价值观体系。 具体方法: (1)道德讨论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诱发道德冲突,促成积极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2)公正团体法:

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管理的作用。 此外,还有价值分析法、问题探讨法等。 关键因素:

(1)以生活为中心,解决生活问题。(2)要接受现实。(3)要求进一步思考、反省,并作出多种选择。(4)培养个人深思熟虑地进行自我指导的能力。 三阶段、七步骤:

(1)三阶段:选择、珍视、行动。

(2)七步骤:自由选择 — 从多种可能中选择 — 对结果深思熟虑地选择 — 珍惜爱护自己的选择 — 确认自己的选择 — 依据选择行动 — 反复地行动。 具体方法:交谈、书写、讨论、预知后果的扩展等 局限:相对主义、形式主义 3、社会学习方法

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方法。代表人物班杜拉等。 核心思想:

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认为学习既是反应过程,也是认知过程,还是自我调节过程,人的复杂行为就是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过认知过程运作而不断形成的。 具体方法:

(1)示范榜样方法:榜样对发展道德倾向具有重大影响,示范榜样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2)道德强化方法:直接强化、间接强化、自我强化。

- 5 -

此外,还有行为矫正法、文化传递法等具体方法。 局限:

立论基础拼凑痕迹明显方法缺乏具体操作程序忽视社会物质生产 (三)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特点 1、原则方法的特点:

(1)价值性与学科化的统一 (2)公开化与渗透性的统一(3)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2、具体方法的特点:

(1)宗教方法的传承性 (2)学科方法的多样性 (3)教育方式的渗透性 (4)选择方法的自由性 三.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简单比较

(1) 古代宗教方法是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共同起点,但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方法”比西方的宗教方法更为先进。

(2)中国自古至今注重“自省、慎独”,而西方近代则转向重外在权威。 (3)中国古代重“教化法”,西方古代重宗教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与改革 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与改革的必然性 (一) 对必然性的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内在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并提升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几种错误认识

借口变化而否定传统的观点 无视变化而固守传统的观点 脱离实际谈继承改革的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及其具体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的党史视野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几个方法论文献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的党史视野 1、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 2、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继承 3、继承党的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几个方法论文献

1、《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古田会议决议的一部分)

系统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全面分析了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具体分析了每一种错误思想的表现、根源及纠正办法。

比如,对于主观主义,毛泽东提出纠正的方法是:主要是教育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三)党内批评要防止

- 6 -

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

又比如:关于个人主义,毛泽东指出个人主义表现为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佣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离队思想等。提出纠正的方法是: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纠正个人主义,再则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执行纪律要得当。并要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时机休息整理,以改善物质条件。个人主义的社会来源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当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说明这一点。 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在文章中已经在一定意义上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并且这些都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方法。 2、《反对本本主义》

阐明了坚持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赋予调查研究以方法论理论色彩。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同上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同上,第111-112页 3、《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页。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4、《矛盾论》与《实践论》

这两部哲学著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比如关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辨证性原理等,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系密切。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297页。)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论》(《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页。) 5、延安整风的几篇文章

这几篇文章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熟,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

“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和政治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8页。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7页。

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创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 7 -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思想基本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5页。 (三)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既要承继理论,也有继承方法。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键在于继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 1、基本方针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 2、主要原则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3)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4)依靠群众,齐抓共管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实践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与时俱进。

邓小平立足实践、放眼时代,深刻论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浓郁的时代性、实践性、辨证性、系统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主要涉及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贡献。 1、把善于学习、解放思想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相结合

“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2、说服教育与执行制度相结合

“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透彻说理、从容讨论的办法,去解决群众性的思想教育问题,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不是成功的。”——《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然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3、发扬革命精神与重视物质利益相结合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的需要,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 ——《毛泽东文集》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 8 -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4、依靠群众与以身作则相结合

“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从自己做起。” ——《邓小平文选》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自学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探索。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条件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贴近时代和实践 (3)坚持加强研究与探索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的趋势

(1)分化和综合相统一 (2)社会化 (3)现代化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五讲 思想信息的获取方法(上)

一.思想信息及其获取的有关问题概览 (一) 思想信息的内涵

信息本意为“音信”、“消息”。从本体论讲,信息是指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

从认识论讲,信息是主体所感受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等。

依据现代信息理论,人的认识过程完全可以表现为信息过程。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讲:“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周围世界,在脑和神经系统中调整获得信息,经过存储、校正和选择等过程后进入效应器官,效应器官根据接受信息和已经存储的信息决定将来的动作。”,可见,信息是与人的思想认识、意识行为息息相关的精神媒介。

思想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得到利用,并进行传递、交换的信息。 (二) 思想信息的特点:

中介性:就功能来讲,思想信息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联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其它要素的一种方式。 主观性:就性质而言,思想信息是一种精神信息,是人们思想活动的表现。

客观性:就内容来讲,任何思想信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广泛性:就分布来讲,思想信息分布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分布广泛。

载体性:就存在而言,思想信息的存储、传递等需要借助于语言、文字和人的行为,离不开一定的载体。 (三) 思想信息的类型

从思想信息的存在状态看,思想信息可以分为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两种类型。 静态形式(是指在时间序列的断面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

已经形成的信息;正在形成的信息;将要形成的信息

三者关系:时序关系、相互转化关系、连续性关系、相互作用关系 动态形式(是指思想信息在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相对稳定状态;显著变化状态。 两者关系:相互转化、螺旋上升

- 9 -

(四) 思想信息的获取 获取的途径:

(1)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 (2)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 (3)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 (4)从分析社会环境入手

获取的时机:主要在阶段转折、事件交替、矛盾冲突和偶然事件发生的时候 获取的方法(依据思想信息存在的状态): (1)社会调查法——已经形成的信息 (2)观察体验法——正在形成的信息 (3)思想预测法——将要形成的信息 二.思想信息获取方法之一:社会调查法 (一) 社会调查方法的内涵、作用和要求

内涵: 社会调查方法是指人们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认识社会、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总称。 作用: 获取思想信息,为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提供前提 要求:实事求是

(1)敢讲真话,力戒弄虚作假。 (2)相信群众,力戒居高临下。

(3)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力戒偏听偏信。 (二)社会调查方法的类型划分

(1)按调查途径分: 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具体方法是:访问调查法、书面调查法、个别调查法

(2)按对象的范围和选择对象的方法分:普遍调查法、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 (3)按时间顺序分:预测方法、文献调查方法 (三)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 1、访问调查法 ( 询问调查法 ) 内涵:

优缺点:优点:灵活性强,富有弹性

缺点:在于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 具体形式:

(1)开调查会 (①内涵 ② 特点 ③ 要求 ④局限性) (2)个别访问 (① 内涵 ② 特点 ③ 类型 ④ 局限性) 2、书面调查法 内涵:

优缺点:优点:广泛性、独立性 局限性:信度方面、效度方面

具体形式:问卷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发放、问卷统计、问卷分析) 民意测验 略讲:

3、普遍调查法:内涵、优缺点、适用范围 4、抽样调查法:内涵、优缺点、关键、类型 5、典型调查法:内涵、特点、关键 6、文献调查法:内涵、特点、关键 (四)调查的艺术和技巧

- 10 -

在社会调查中,如何有效地走近被调查者,如何有效地访谈调查,既是关键环节,也是困难环节,需要讲求艺术与技巧。 接近被调查者的技巧:

(1)交友式接近方式(2)求同式接近方式(3)自然式接近方式(4)直接式接近方式(5)迂回式接近方式

访谈调查技巧:P70-71 (五)毛泽东论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毛泽东选集》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1页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想地‘想办法’,‘打主意’。”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选集》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我们地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毛泽东文集》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1页 “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

——《毛泽东文集》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调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因为有那么多的花嘛。??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解剖一个‘麻雀’。” ——《毛泽东文集》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详尽深刻地论及到调查研究,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著名论断,也探讨了调查的技术问题:(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4)要定调查纲目;(5)要亲身出马;(6)要深入;(7)要自己做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讲 思想信息的获取方法(下) 一.观察体验方法 (一) 与之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考察、观察、体察

考察是认识主体把握认识客体时常用的一种实践方式,近似于“调查”。 观察是考察的一种具体方式,强调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对象的考察。 体察是考察的另一种具体方式,强调认识主体从客体的角度感知、认识客体。 (2)经验、体验、体认

经验是进行实践的人在实践中对实践的认识,是人类实践的成果之一。

体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对他人经验与自身直接实践成果的一种反思性心理过程。

体认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的某种选择性结果,并且是对这种结果的一种高度认同和确信。(是体验的进一步发展)

- 11 -

(3)观察、体验、实验

观察强调考察的自然性和不受干预性。 体验强调考察的亲为性和反思性。 实验强调考察的人为性和可控性。 (二)观察体验方法的内涵把握

观察方法: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体验方法:观察者设身处地感知现象,并能对现象的因果关系采取正确推理的方法。 观察方法和体验方法是两类有所区别的方法,观察体验方法是其统称。 (三)观察体验方法的具体类型

(1)按方式和途径分: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 (2)按性质与特点分:定性观察法、定量观察法 (3)按目的和计划分:主题观察法、转向观察法 (4)按方法外部特征分:描述性观察法、分析性观察法 (四)观察体验方法的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的原则;实践应用的程序;实践应用的局限 (1) 实践应用的原则 ① 客观性原则 A. 要求:实事求是

B. 问题:主观性 ♀主观方面:德行因素、认知因素(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情绪效应) ♂客观方面:非重复性

② 全面性原则:系统、联系、辨证地加以观察 (2)实践应用的程序

① 循序程序:选题 → 设计方案 → 确定方法 → 实地观察 ② 递进程序:观察现象 → 初步判断 → 深入观察 → 进一步判断 (3)实践应用的局限

表象性、条件性、非控性 二.思想预测方法

(一) 思想预测方法的内涵

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就是人们通过事先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未来某种不确定的东西或未知的情况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设想或判断,以指导人们的方向和实际行动。

思想预测法:就是根据以往的和调查所得知的思想资料,选择科学、实用的预测方法,对人们的思想发展大致趋势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倾向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予以运用的思想信息获取方法。

(二) 思想预测方法确立的依据

① 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 ② 历史依据: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预测实践。

③ 现实依据: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需要、增强科学化和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三)思想预测的条件和步骤 思想预测的条件:

① 主观方面 A. 掌握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 B.具有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能力 C.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 D.具备较强的思想信息驾驭能力 ② 客观方面 A. 丰富的思想信息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

- 12 -

B. 熟悉国际国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发展 思想预测的步骤:

确定思想预测目标 → 收集思想信息资料 → 熟悉形势和环境 → 选择预测方法 → 作出思想预测 (三)思想预测的具体方法 1、方法划分

① 按预测的性质分:确定性预测法、概率性预测法、不确定性预测法

② 按预测的作用分:判断性预测法、因果预测法、规范性预测法、类推预测法、征候预测法 2、几种具体方法

(1)判断性预测法:① 个人判断法 ② 集合意见法:依靠预测者的经验、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 (2)因果预测法: ① 一果多因 ② 一因多果:依据因果之间的联系开展预测

(3)规范性预测法:以社会发展需要和预想的目标为基础,来估测实现目标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思想倾向,倒推至目前的状况,提前打招呼并作好预防。(近似于目标管理)

(4)类推预测法:从共同因素的发觉与类似现象的发展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叫类比法或引申法) (5)征候预测法:通过觉察思想苗头的产生来觉察未来的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讲 思想信息分析方法(上) 一.思想信息分析的有关基本理论问题 (一)思想信息分析的内涵

分析: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思想信息分析:教育主体对获得的思想信息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甄别、剖析、推理和概括,进而把握相关对象的问题的基本特征、内部联系和本质性质的思维活动过程。

(二)思想信息分析的作用 1、承接思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2、把握思想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3、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注意把握地位与作用的关系,及地位与作用在用语上的相互转化。 (三)思想信息分析的条件

1、 客观条件:丰富的思想信息(历史与现实)① 全面 ② 客观

2、 主观条件:① 足够的相关知识准备、② 过硬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 科学的分析方法 (四)思想信息分析的特点

1、动态分析(动态性):思想的能动性 2、深度分析(复杂性):思想的内在性 3、相关分析(参照性):思想的开放性 4、比较分析(求同/异性):思想的多样性 (五)思想信息分析的优化

1、把握思想信息分析的重点 ① 客体(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 ② 环体(教育环境)的思想信息

创设思想信息分析良好的主客观条件 ①客观条件:丰富而真实的思想信息资料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 ② 主观条件:不断提高思想信息分析能力 二.思想信息分析方法之一:矛盾分析法

- 13 -

(一)矛盾分析法的内涵探讨 矛盾分析法:

按照唯物辨证法矛盾原理,依照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分析事物内以及事物间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符合矛盾运动规律的思维分析事物矛盾及其关系的方法。

思想信息的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的学说去观察和分析思想现象的科学方法。

(二)矛盾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是矛盾分析法得以确立的科学理论基础。 矛盾学说: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三)矛盾分析的基本步骤

1、矛盾的一般处理:

发现矛盾 → 认识矛盾(矛盾关系、矛盾性质、矛盾转化)→ 解决矛盾

2、思想矛盾分析

发现思想矛盾 → 区分两类矛盾 → 把握矛盾特性(分析主要思想矛盾、分析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分析思想矛盾的转化)

(四)矛盾分析的主要方式

方式一:坚持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分析思路 第一步:对统一的问题作一分为二的解剖 第二步: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步:进一步分析矛盾性质,提出解决办法

方法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第一步:分析矛盾对立面中的统一因素 第二步:分析对立面统一的条件 第三步:创造条件促进矛盾的统一和修复

方法三:坚持从矛盾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中分析和处理问题 第一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存在的特殊性 第二步:善于将矛盾的个性(特殊性)上升到共性(普遍性) 第三步:在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中解决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讲 思想信息分析方法(下) 一.思想信息分析之系统分析法 (一)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内涵

系统分析法:按照系统原则将分析对象放到系统中加以分析的方法。

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作为一个系统加以分析的方法。 (二)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奠定了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理论之基。 1、系统的内涵及其理解

- 14 -

系 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1)要素——系统的组成部分

(2)结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 (3)功能——系统具有的作用、功效 (4)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 2、系统的特点 (1)整体性/集合性 (2)结构--功能性 (3)层次性和关联性 (4)开放性/环境适应性 (5)动态性/自我调试性 3、系统论的基本主张 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

如何看待“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斯多德)?

基本思想方法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 (三)思想信息的系统分析法的具体运用

方式一:整体分析 方式二:要素结构分析 方式三:相关性分析 方式四:动态分析

1、思想信息的整体分析(系统的整体性)

步骤一: 把分析对象置于与之关联的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之中 步骤二: 分析对象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要素的关联 步骤三: 从整体目标、整体功能和全局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思想信息的要素-结构分析(P90-93) 要素分析

结构模型分析、结构层次分析、结构优化分析 常态模型:思想信息的结构模型分析 最底层:道德教育是基础 ↓ 思想教育是根本 ↓ 政治教育是主导 ↓ 最高层:心理教育是延伸 3、思想信息的相关性分析

步骤一: 对分析对象进行多向度的要素层次分析,把握系统要素的层次性 步骤二: 分析要素间、要素与系统间、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联 步骤三: 立足对相互联系的要素所开展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思想信息的动态性分析 动态分析:

(1)具备辨证、发展的分析思维 (2)及时更新关于对象的信息 (3)注意关注系统终端信息反馈

- 15 -

二.思想信息分析之因果分析法 (一)思想信息的因果分析法的内涵

因果分析法:寻求事物或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认识方法。

思想信息的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思想信息、思想现象的因果联系的方法 (二)思想信息的因果分析法的依据

思想信息之间存在因果联系是思想信息的因果分析法得以确立的依据。 1、一般因果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顺序性、多样性、多层次性

2、思想信息因果联系的特点(与一般的因果联系相比较) (1)共性特点:普遍性、顺序性、多样性、多层次性 (2)个性特点:? 反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② 反映思想与行为的关系 ③ 反映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三)思想信息的因果分析法的运用 1、穆勒五法

(1)求同法 (2)求异法 (3)求同求异共用法 (4)剩余法(排除法) (5)共变法 2、追因法(P96-97) 3、溯果法(P97) 课后自学思考题

1、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有什么区别?

2、系统分析法有哪些具体分析方式,请举例说明。 3、谈谈思想信息的因果联系与一般的因果联系的异同。

★ ★ ★ ★ ★ ★ ★ ★ ★ ★ ★ ★ ★ ★ ★ ★ ★ ★ ★

第九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基本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内涵 1、决策

决策:人们对未来的行动目标及其实现方案进行合理抉择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过程(西蒙):情报 → 设计 → 选择 → 实施 2、思想政治教育决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提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并作出最优选择的过程。 关键词:

(1)目标——确立正确的决策目标 (2)方案——提出决策方案 (3)选择——对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 (4)过程——决策是一个中间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作用

1、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开展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效 4、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特点

1、弱结构性 2、强价值性 3、前瞻性 4、动态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方法体系

- 16 -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原则方法

A. 目标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关联性原则 D. 预见性原则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一般方法 1、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 划分依据:按决策作用范围和影响程度。 ⊙ 战略性决策:解决方向性、全局性问题的决策。 ⊙ 战术性决策:解决局部性、具体性问题的决策。

⊙ 二者关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从于前者,彼此辨证统一。 2、规范性决策和非规范性决策

⊙ 划分依据:按决策解决问题形式的不同。

⊙ 规范性决策:往往解决常规性问题,又称秩序性决策或常规性决策。

⊙ 非规范性决策:往往解决偶发的、新出现的问题,又称非程序性决策、非常规性决策。 3、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 划分依据:按决策所处条件及行动结果的不同。

⊙ 确定性决策: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未来发展和行动结果有确定把握。 ⊙ 非确定性决策: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未来发展和行动结果没有确定把握。 4、集团决策和个人决策

⊙ 划分依据:按决策主体数量上的区别。 ⊙ 集团决策:往往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 个人决策:往往解决日常性、突法性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实施步骤 (一)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内容与目标的确定

确定内容(确定目标)=发现要解决问题(解决要解决问题): 过程:获取并分析思想信息 → 发现并分析矛盾 → 把握主要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可行性方案的提出 确定内容:问题是什么? ↓

确定目标:需要做什么? ↓

提出方案:如何去做?(可行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N) ↓

???

(三)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案的评估与优选

方案评估和优选 → 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符实性状况、方案协同性状况、方案预期性状况、方案风险性状况) → 优选方案

(四)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案的具体实施

提出问题 → 确定目标 → 指定方案 → 方案评估 → 优选方案 → 实施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基本方法(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内涵和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教育者把决策阶段确立的教育要求、内容和安排付诸实践,实现教育要求和内容

- 17 -

向教育对象的思想(主观世界)转化和过渡,变为教育对象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变为内在素质的过程。 简单地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开展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特点

1、实践性(整体) 2、复杂性(整体) 3、要素间的矛盾统一性 4、过程的动态发展性 5、结果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方法及其体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共同采取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向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方法。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特点

1、多因素制约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受制于教育对象,也受制于教育者,还受制于其它要素。(客体制约性?)

2、实践可操作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属于工作方法,表现为一系列的活动形式、措施、方式及操作性的规范,大多由途径、形式、技术技巧、操作步骤等内容构成。

3、多样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在类型、种类上具有多样性。

4、变化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会随着实际情况的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等迅速发展变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

1、按地位作用分:基本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综合方法 2、按特征特性分:显性方法、隐形方法

3、按途径方式分:正规教育的方法、实践体验的方法、宣传传播的方法、人际影响的方法 (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地位和作用 1、是方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方法

2、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3、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之理论教育法 (一)理论教育法的科学内涵

理论教育法(理论灌输法或理论学习法P129):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训、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简单地说,理论教育法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观念的传授、学习、宣传进行教育的方法。 理论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二)理论教育法确立的根据 1、理论依据:

(1)人的自觉能动性理论 (2)灌输理论 2、学科依据: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2)对人们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 (三)理论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1、讲授讲解法

(1)内涵:P130,也称讲解法或讲授法。 (2)具体形式:讲述、讲解

(3)基本要求:①讲解内容正确,具有科学性;②讲解全面、系统,同时抓重点,突破难点;③注重启

- 18 -

发,循序渐进,防止填鸭式和注入式 (4)实践典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2、理论学习法 (1)内涵:P131。

(2)具体形式:读书(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读报、网络文本 (3)具体做法:开列读书目录;读书交流体会;举办知识竞赛

(4)应用原则:其一,学习内容要与实际挂钩;其二,形式上要坚持继承创新。 3、宣传教育法 (1)内涵:P131。 (2)主要媒介:大众传媒

(3)特点:①广泛性;②形象性、生动性;③感染性、渗透性;④即时性、便捷性。

(4)应用原则:①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有的放矢,动员群众②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③客观真实,不弄虚作假。④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形式多样 4、理论培训法 (1)内涵:P132。 (2)途径:培训班;讲习班

(3)特点:①集中;②深入;③高效。

(4)实践步骤:①确定专题,明确目的。②精心准备,选好资料。③进行必要的辅导和讨论。④进行检查培训

(5)实践误区: ① 空培训;②假培训。 5、理论研讨法 (1)内涵:P132。

(2)特点:①层次高;②针对性强;③深入高效。

(3)实践步骤:①提出问题,确立目标。②独立研究,个别探讨。③交流研讨,相互切磋。 6、研究性学习 (1)内涵:P133

(2)特点:综合性与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过程性 (3)实践步骤:①转变观念 ②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③探讨与交流 (四)理论教育法的运用条件

1、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的内容,正确全面地领会和掌握党的路线和方针 2、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 3、教育内容有针对性 4、坚持正面说理,寓情于景 (五)理论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1、灌输式教育的地位将得到新的强化。 2、灌输式教育的内容将偏向政治化。 3、灌输式教育的方式将趋向间接化。 4、灌输式教育的途径将更加隐蔽化。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一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下) 一、实践教育途径及方法 (一)实践教育法的科学内涵

- 19 -

实践教育法:就是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方法。实践教育法也叫实践锻炼法。 (二)实践教育法的理论基础 理论依据:

(1) 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源泉 (2) 社会实践是人的思想发展的动力

(3) 社会实践是思想认识的目的和检验人的思想的标准 (三)实践教育法的方式及发展 1、劳动教育 (1)含义:

劳动教育是实践教育的主要方式。劳动教育就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途径。 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劳动教育? 如何正确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目的与内容:

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劳动的地位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人们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风气,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

(3)主要方式: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义务劳动、实习劳动、家务劳动、科学实验等等。 是否所有劳动都富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首先,受教育者要明确劳动的要求和意义,增强参加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其次,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在劳动过程中总结提高体验、感受和认识,巩固劳动锻炼所取得的成果。 2、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及志愿者活动,在我国最早是由青年发起和组织的,1993年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随后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各大中城市、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纷纷组建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形成了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服务活动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3、社会考察

(1)含义:是一种有目的地观察、认识、研究社会现象,提高 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深入社会实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需要。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深入社会实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需要。受教育者思想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深入社会实际,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需要。

(2)方式:走访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人物;社会热点、难点调查;组织重走长征路等等。 (3)应该注意的事项:P138 4、虚拟实践

(1)含义:指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的计算机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的实践。也就是人们运用虚拟技术,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客观活动。

(2)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虚拟实践的方法? 答:客观现实需要、有其自身优点。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含义、依据和作用

(1)含义:批评,就是指出缺点错误,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克服的意见。 (2)自我批评:就是自觉公开地对自己的过失、缺点、错误进行剖析和检查。 (3)依据: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4)作用:

1、抵制各种错误倾向

- 20 -

2、克服缺点和错误,纠正思想行为偏向 3、统一认识,增进团结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

(1)直接式批评与间接式批评(进展方式不同) (2)参照式批评与评估式批评(衡量方式和标准不同) (3)监督式批评与揭露式批评(不同职能部门) (4)商讨式批评与警醒式批评(措词不同)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运用的条件

1、目的明确 2、氛围民主 3、结合使用 4、方式恰当 ( 四 ) 批评与自我批评运用的技巧和艺术 1、注重分析把握批评对象的个性品质 2、注意把握开展批评的时机与火候 3、讲究开展批评的语言艺术及方式方法 4、要态度真诚、情感真挚地开展批评 三、基本途径的相互关系和整体作用 (一)基本途径的相互关系

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的方法,是一个互为条件、具有内在联系、不可或缺的方法整体,他们之间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相互脱离。 1、互为条件:

理论教育要联系实际,实践教育要以正确理论为指导,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有正确指导思想,又要以实践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相互融合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知行统一的方法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方法 (二)基本途径的整体作用

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1、理论作用:目标导向、精神激励 2、实践教育:推动发展、检验成效 3、批评与自我批评:调节偏差、矫正错误

理论学习、教育 →指导思想、目标 → 实践活动 → 调节思想和行为,最终取得成功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二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一般方法(上) 一、疏导教育法 (一)内涵

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

导,即引导,开导,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疏导教育法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即“疏”与“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二)疏导教育法确立的依据 1、理论依据

①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理论 ②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2、现实依据

① 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②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当代变化

- 21 -

(三)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1、分导:所谓分导,就是分而导之。 2、利导

所谓利导,就是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要正确分析思想形势,按照人们不同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选择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3、引导

所谓引导,就是启发诱导。引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四)运用疏导教育法的注意点和要求

1、是要创造民主条件,营造民主氛围。 2、是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二、典型教育法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一) 含义

所谓典型教育法,又叫榜样示范教育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对教育对象进行引导和教育的一种方法。 (二)主要类型和特点 1.正面典型

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选取先进的、积极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作为典型示范教育的材料或案例。 2.反面典型

就是通过一些典型的反面教育的人物、案例来对人们进行教育。反面典型主要是警戒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典型教育法的主要特点:1.形象性 2.感染性 3.可接受性 (三)典型教育法的依据及作用

1、依据:(1)符合客观事物发展不平衡性规律(2)符合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2、作用:激励、引导、鞭策、警示 三、运用典型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三)典型教育法的基本类型 1、正面典型 → 树立榜样

(1)原因:符合我国社会生活实际、体现正面教育为主原则

(2) 要求: ① 善于发现典型和推广典型 ② 正确对待典型、实事求是 ③ 注重树立典型氛围 2、反面典型 → 反面教材

要求:① 正确识别反面教材 ② 正确分析反面教材 ③ 慎重选择反面教训 二、疏导教育法的内涵 (一)内涵

疏,即疏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通,是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大家敞开思想,把各自的观点和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

导,即引导,开导,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疏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

疏导教育法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又要善于引导,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即“疏”与“导”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二)疏导教育法确立的依据

1、理论依据

①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理论 ②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2、现实依据

① 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②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当代变化

- 22 -

(三)疏导教育法的具体方式 1、分导

所谓分导,就是分而导之。 2、利导

所谓利导,就是因势利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要正确分析思想形势,按照人们不同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选择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3、引导

所谓引导,就是启发诱导。引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四)运用疏导教育法的注意点和要求

1、要创造民主条件,营造民主氛围。 2、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三、比较教育法

(一)比较教育法的科学内涵

比较教育法是将两种不同现象、事物、理论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的结论,用以提高思想认识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比较教育可根据对比的不同对象、内容和条件,分为不同的具体形式。从 时间序列和空问范围进行比较,有“纵比”和“横比”。 比较:纵比:把过去与现在加以比较

横比:在同一时间把同类人员或同类事物加以比较 (二)比较教育法的具体类型 1、比较鉴别法

比较鉴别是通过比较对照,辨别真伪、是非以及先进与落后,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2、回忆对比法

回忆对比是通过回想过去,对比现在,从中得出有益结论以提高人们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3、类比法

类比是通过某些属性相似的两类教育对象或两类现象的比较,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似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也叫推理法或引申法。 (三)比较教育法的实践要求 1、要注意对象之间的可比性

2、比较不能只着眼形式与现象,更要看重内容与本质 3、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比较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三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一般方法(下) 一、自我教育法

(一)自我教育法的科学内涵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简单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人们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 (二)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条件 条件一:自我意识必要而充分地发展 条件二: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社会条件 条件三:外在教育的充分发展 (三)自我教育法的具体形式

- 23 -

1、个人自我教育 ① 自我修养

所谓自我修养,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 ② 自我改造

所谓自我改造,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批评,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教育方法。 ③ 自我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指的是自觉运用法纪、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自己,调控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④ 自我鉴定

所谓自我鉴定,是指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

(三)自我教育法的具体形式 2、群体自我教育

群体自我教育是指一个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① 集体讨论 ② 批评和自我批评 ③ 典型教育 二、激励教育法

(一)激励教育法的内涵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激励教育法,就是激发人们的主观动机和思想感情,调动其积极性,鼓励人们朝着正确目标努力的方法。 (二)激励教育法的根据

激励教育法是以人们的客观需要和主观动机为根据的,以人的需要理论和人的动机理论作为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人的需要理论、人的动机理论 (三)激励教育法的类型 激励:

(1)物质激励:用实际物质利益所进行的激励(2)精神激励:用荣誉称号等非物质内容进行的激励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应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物质鼓励不能代替精神激励,精神激励也不能代替物质激励。一方面要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关心和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 。 (四)激励教育的具体方式

1、目标激励:通过设置和树立理想和目标,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2、奖罚激励:就是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表现给予肯定、表扬或者给予否定、批评。 3、竞争激励:通过评比、比较造成一种相互竞赛,不甘落后,争取优胜的状况。 三、感染教育法

(一)感染教育法的科学内涵

所谓感染教育法,就是人们在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情况下,受到一定感染体或环境影响、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的方法。 感染教育法也称隐性教育法。 (二)感染教育法的基本类型

1、顺向感染:受教育者对感染的情感产生亲和、接受感染体的内容。 2、逆向感染:受教育者对感染的情感产生对立,不接受感染体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在感染教育中产生情感“共振”,促进顺向感染发生,防止逆向感染出现。 (三)感染教育法的具体形式

1、形象感染:指用生动、直观的事物形态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典型事例感化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理解和接受抽象道理的一种教育方式。

2、艺术感染: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的欣赏活动、评论活动和创

- 24 -

作活动给人以影响和感化的。

3、群体感染:也称交互感染,指在一个群体中,受感染体感染的各个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四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特殊方法 一.预防教育法

(一)预防教育与预防教育法的含义

预防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事先进行教育,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发生,或者将思想问题与行为进行引导或转化。即“防患于未然”。或“防微杜渐”。

预防教育法:预测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事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防止和避免思想问题产生的办法。

(二)预防教育法的重要意义 1、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性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3、启示与警示

(三)预防教育法的具体方法 1、普遍预防与重点预防 2、明示与暗示

3、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心理疏导与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心理失衡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神经性心理疾病、精神性心理疾病、人格性心理疾病) (二)心理疏导的内涵特征

1、运用了心理学的沟通方式 2、保持了思想通道的畅通 3、注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心理疏导的主要方式

1、心理疏导: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心理问题,相互理解、沟通、引导,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

2、交友谈心: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解除其心理不平衡和心理障碍的方法。 (四)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心理危机:

1、按范围分:社会心理危机、个体心理危机

2、按类型分: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 心理危机的干预:

含义:对处于困境和挫折中的个体予以关怀和支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状态。

具体做法:1、坚持立足教育、预防为主的原则。2、坚持关注全体、重点干预的面向。3、注重干预方式、讲究干预策略。 三、思想转化法 (一)涵义

思想转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将思想由错误转化为正确,由消极转化为

- 25 -

积极,由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方式,是用于解决个别或极少数人错误思想观念的方法。 (二)思想转化法运用的要求

要求一: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要求二: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要求三:耐心等待,持之以恒 (三)思想转化的具体方式

1、情感转化,打开思想转化的通道(以情感人) 2、事理说服,提高思想转化的效果(以理服人) 3、行为约束,增强思想转化的力度(以行导人) 四、冲突调解法

(一)冲突调解法的含义

冲突:这里讲的冲突,主要是指人们在利益、意见、态度及行为方式诸方面不一致和不协调,相互之间发生的矛盾激化状态。

冲突调解法:针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极化状态,通过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宣泄渠道,调解冲突产生的条件,减少和削弱冲突导致的震荡和破坏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法。 (二)冲突的基本类型

1、按冲突的形式:自我冲突、自我与环境的冲突 2、按冲突的程度:一般性冲突、剧烈性冲突 3、按冲突的时间:暂时冲突、阶段冲突、长期冲突 4、按冲突的原因:直接冲突、间接冲突 5、按冲突的内容:政治性冲突、非政治性冲突 (三)冲突产生的条件

冲突产生的主要条件:矛盾积累 + 偶发事件 1、矛盾积累(根本原因) 2、偶发事件(诱因、导火索) (四)冲突调解的具体实施 1、调解矛盾:

(1)瞄准矛盾焦点,及时疏导分流(2)针对大众心理,理顺对立情绪(3)强化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 2、处理冲突:

(1)“热处理”法 (2)“冷处理”法 (3)隔离法 (4)转移法 (5)调解和限制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五讲 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教育方法

第一节 综合教育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综合教育及综合教育方法 (一)综合教育

思想政治方面的综合教育,就是以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各个方面或各种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具有最大教育合力与最佳教育效果的教育体系。 综合教育的特征:

1.教育空间结构的协调性。各项教育都能围绕统一目标和任务,和谐配合,协调同步,整体推进。

2.教育时间演化的顺序性。各项教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程序,交错配置,有先有后,首尾衔接,承

- 26 -

前启后,成为连续性的教育序列。

3.教育效果方面的整体性。各种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渗透性和融合性,在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方面具有统一性或一致性,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二)综合教育方法

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在把握各种教育方法各自特点及共同取向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整合,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同时或先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综合教育方法系列的建立应考察的因素:

第一,分别考察综合教育的单个方法。第二,根据教育需要,选择结合点,把握结合度。 二、综合教育的必要性

(一)综合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要求

选择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研究、发现和运用方法之间存在的联系,对方法进行综合运用,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二)综合教育是适应人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思想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综合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单一目标、单一方式、孤立分割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既缺乏时代气息,又缺少教育强度,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三、综合教育的作用与条件 (一)综合教育的作用 1.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综合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教育对象的情感、训练思想品德实践技能、协调匹配与智力性与非智力性因素,全面体现对认知、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追求。 2.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合力,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实施综合教育所产生的综合作用。 3.产生综合教育效果

综合教育方法强调优化教育的系统结构,因而能够取得综合效应,其作用不仅表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而且对工作、学习也能直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综合教育的条件

1.综合教育中的各个单项教育的总体目标要一致

目标一致,可以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目标有偏差,教育合力就会减少;如果目标相反,还可能导致相互抵消,甚至可能产生教育的负合力。 2.综合教育中的各个单项教育相互之间要协调

在空间结构上有层次性,其二是在时间结构上有顺序性,努力避免教育在内容、方法、时间、人员上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节 综合教育的主要方式(横向综合) 一、主从式综合方法与并列式综合方式

这两种综合方式是按照综合后单个方法在综合体中所处的地位来划分的。 (一)主从(主次)式综合

单个方法各自保持相对独立,但有的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有的居于从属地位、起辅助作用。两种方法虽有主从之分,但又不能互相代替,相互制约和促进。 主要方式包括:

教育与自我教育、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表扬与批评、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 27 -

(二)并列式综合

各单个方法仍然保持各自相对独立性,并且在地位上平等,难以分出主次。单个方法只能在交互作用中协调、兼顾,在协调、兼顾中实现最佳结合。既不能用一种方法代替另一种方法,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支配、制约另一种方法。 主要方式:

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二、协调式综合方式与交替式综合方式

这两种综合方式是按单个教育方法在综合方法中的关系来划分的。 (一)协调式综合

各个单项教育方法需要协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否则就会发生矛盾,互相牵制,甚至互相抵消,达不到综合教育的预期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 --毛泽东 (二)交替式综合

交替式综合也可以称之为多角度、多侧面教育的结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同时或先后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方式。

可以从多方面为正确思想的形成或错误思想的克服作出论证,加速正确思想的形成和错误思想的克服。 主要方式:

第一,围绕中心内容和同一目标,各项教育从自己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加以综合实施。 第二,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和管理手段。 三、渗透式综合方式与融合式综合方式

这两种综合方式,是按综合后各个单项方法在综合体中的状态来划分的。 (一)渗透式综合方式

各个单项方法还保持相对独立性,其本质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方法之间已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发生了局部融合。 主要方式:

政教与业务工作的渗透;政教与管理工作的渗透;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的结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结合 (二)融合式综合方式

各个单项教育方法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同的方法通过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其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能对人的思想、行为、情趣、能力、知识等发挥综合效应。 主要方式:

校园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军营文化建设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和良性循环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一)思想的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思想的联系性,指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上的思想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着的,前一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总会或多或少地渗透到下一个环节上。

思想的有序性,指人的思想是按阶段或环节的排列,循序反映出来的,各阶段或环节上的思想既不会前后颠倒,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依次连续发展。

人的思想是既连续又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变化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二)坚持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坚持思想教育的连续性,按照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趋势,有计划、连续不断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教育的连贯性。

- 28 -

坚持思想教育的阶段性,按照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有序性。

坚持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实质上就是按思想发展的客观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使教育既有重点,又能前后相接,首尾一致。 二、形成良性循环的综合方式 (一)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实际上要求综合考虑人们的思想基础、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适时、适度地实施教育,使教育有最好的可接受性。 循序渐进实施教育的要求:

1.把握思想基础 2.选择适当时机 3.把握分寸,注意量的界限 4.要反对教育的“急性病”和“慢性病”。 (二)抓好教育阶段的衔接与转变

人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飞跃或出现曲折,这种变化,常常是社会和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发生阶段性转变所引起的。思想飞跃的实现,必须根据客观物质生活条件的阶段性转变,认真抓好教育阶段的衔接与转变。

抓好各教育阶段衔接与转变的要求:

1.要不失时机地解决每一个阶段上的主要问题。2.各阶段的教育要有始有终,构成结构完整的教育环节。 3.掌握相邻两个教育阶段在内容上和方式上的异同。 (三)加强预防教育与反复教育

(1)预防教育,可以不断为教育的后续阶段扫清思想障碍,奠定思想基础,争取教育主动,顺利地推动教育按照良性循环的趋势发展。(2)反复教育,能够根据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曲折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抓,抓反复,进行长期、耐心地思想教育。 加强预防教育与反复教育的要求:

1.正视过去,顾及人们已有的思想基础 2.立足当下,综合考虑现实的思想状况 3.着眼未来

★ ★ ★ ★ ★ ★ ★ ★ ★ ★ ★ ★ ★ ★ ★ ★ ★ ★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特点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兴起的背景 1.互联网的兴起与普遍应用

2.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新领域、新阵地占领的需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从“网络工具论”发展到“网络社会论” 1.“网络工具论” 2.“网络社会论”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 (1)工具性角度

从工具论角度,即从载体角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将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流的平台,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集团、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性角度

从广义上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空领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 29 -

运行的虚拟实践活动”。

从狭义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遵循网络的特点以及人们在虚拟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意识、能动地对网络受众进行有效地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活动。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辨析 (1)联系

第一,教育目的一样;第二,教育功能一样;第三,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第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 (2)区别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同;第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不同;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中介因素的区别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界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根据网络以及人们在网络领域思想与行为的特点,为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采用的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成

(1)原则方法 (2)一般方法 (3)具体操作方法 2.方法体系中各方法之间的关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方法和操作方法要以原则方法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也只有转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方法,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方法技巧、工作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一)网络虚拟性 (二)网络适用性 (三)网络综合性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具体方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 (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主动传播与引导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网络信息引擎方式 (二)网络疏导方式 (三)网络咨询辅导方式 (四)网络自我教育方式 (五)虚拟实践体验方式 三、网络异常行为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异常行为的涵义

网络异常行为,也称网络越轨行为、网络离轨行为、网络反常行为、网络偏差行为等,是指在网络中违反网络规则或社会主流价值和准则,并引发不良后果和引起非议的行为。 (二)解决网络异常行为的具体方法 1.网络成瘾的矫正方法 (1)网络成瘾的涵义

- 30 -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网上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对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现象 。 网络成瘾的实质是人在网络领域中的主体性丧失。 (2)解决的具体方法

第一,网络认知行为矫正法;第二,网络注意力转移法;第三,网络替代延迟满足法;第四,网络团体辅导法

2.网络恶搞的引导与规制方法 (1)网络恶搞的涵义

网络恶搞是指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捷性、广泛性,以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为表现方式,以消解和解构取材对象的传统理解方式及价值观为目的的一种在网络上流行的特殊现象。 (2)网络恶搞的具体引导与规制方法

第一,网络道德教育;第二,网络引导;第三,网络规制 3.网络欺诈与规制方法 (1)网络欺诈的涵义

网络欺诈是指借助互联网网络,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对网络用户实施欺诈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2)网络欺诈的规制方法

第一,网络监管和网络服务商的自律是规制网络欺诈的有效方法;第二,技术手段是规制网络欺诈的重要方法;第三,提高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是有效防止网络欺诈的主要方法;第四,法律强制力是规制网络欺诈必要的方法。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掌握与引导 一、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

网络舆情是网络受众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和现象在网络空间的一种群体性社会心理反映,是网络言论和行为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条件

1.社会热点、焦点、敏感议题是网络舆情的前提条件 2.众多网民参与议题讨论、辩论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要条件 3.网络虚拟空间的自由互动和即时传播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网络舆情的特点

1.直接性与客观性 2.即时性与突发性 3.丰富性与多样性 4.互动性与反馈性5.情绪化与偏差性 二、网络舆情的调控 (一)网络舆情的掌握方式

1.网络舆情前期掌握方式 2.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方式3.网络舆情分析方式4.网络舆情处置方式 (二)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式

1.调控策略:网下事前调控策略、网上调控策略、网下事后调控策略 2.转化办法

(1)情感感化与信息认同的办法(2)双面说理与促进内化的办法(3)行为规范与加强转化的办法 3.网络舆情的引导方式

(1)网上引导方式 (2)网下引导方式

- 3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zc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