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3 22:4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标志,通过了解这两种制度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中归纳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某些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政治文化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其中某些制度脱胎于氏族社会,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内容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学情分析

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学中注意通过衔接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高中新课程。因为所学知识比较遥远和枯燥,给学生理解上带来了困难;学生程度差异明显,同学新来乍到,一时不适应,这两点要引起高度重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导入启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创设问题,运用以史料分析、看图论史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

2.学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法。逐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2.识记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3.理解宗法制的内容与分封制间的关系以及推行宗法制的作用。

1

4.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资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

3.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 4.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2.理解宗族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先人的崇敬之情。

●重难点 重点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夏代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及丰镐遗址这些中国早期文化遗址图片展示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引导提问】国家是和人类一同出现的吗?(点名回答)

【教师讲解】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来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远古社会组织发展演变的结果。它演化的一般过程是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况。

【新课学习】

【板书】一、?王?的出现

2

【展示课件】屏幕展示石钺的图片。让学生猜这种工具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用的?象征着什么?石钺前身是作为生产工具的石斧,后来演变为武器,最后成为权力和威严象征的礼器,一般是部落领袖才拥有的器物。

【问题】约五千年前的早期国家出现的条件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早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第一组学生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课件展示小结】 时间 约五千年前 条件 一是远古社会组织发展标志 (1)金属器具的使用;(2)文演变的结果;二是农耕经济字的成熟;(3)城的出现;(4)礼制的进步。 的形成;(5)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 早期政治力量是一种强权。 城的特点:军事防御;权力地位的象征。 政权和神权的结合。 社会不平等现象:贫富分化;政治压迫 早期政制度 治 特征 【板书】二、?帝?的传说 【展示课件】

屏幕展示黄帝、炎帝画像。

3

【教师讲解】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古代社会里的传说是有价值的,值得重视。 注意:此两个标题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均不作要求,所以不能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可以略讲,把问题说清楚就行。《?帝?的传说》一笔带过即可。)

【展示课件】屏幕展示《礼记·礼运》所载孔子所言的两段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身体,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设问】?大同时代?与?小康时代?的区别何在? 【第二组学生总结回答,教师点拨】

从?大同时代?的?天下为公?到?小康时代?的?天下为家?,表明国家形成了,国家是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是跟氏族分不开的,即由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最后发展成为国家,贯穿其里的是宗族血缘关系。

【板书】三、夏、商、西周的政治文化

4

【展示课件】屏幕展示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画像。

【问题】夏、商、西周政治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第三组学生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屏幕展示】

分别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引导归纳出夏朝的政治文化的特点是:从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展示图片?甲骨文、殷墟、人牲?引导归纳商朝的政治文化的特点是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展示图片?鼎的等级图?引导归纳西周的政治文化特点是实行分封制、宗法制;运用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

【教师点拨】夏朝开始家天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商朝则实行了宗法制,但不完备;西周实行的是完备的宗法制。

【展示课件】屏幕展示《西周分封形势图》《大宗小宗示意图》。

5

▲武王之弟康叔封卫,都朝歌, ▲周公长子伯禽封鲁,都奄; ▲成王之弟叔虞封唐,都翼城; ▲贵族召公爽封燕,都蓟; ▲姻亲太公吕望封齐,都临淄; ▲殷贵族微子封宋,都商丘。

【设问】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作用或影响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

6

【学生活动】第四组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小结】 分封制 内容 周王将子弟、功臣、亲周商朝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作用或影响 关系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为各领一方的诸有利于稳定当时侯;诸侯在在封国的政治秩序。 内享有世袭统治 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宗法制 按照血缘宗形成?周天子一诸族关系分配政治侯一卿大夫一士?权力,维护政治联宗法等级。 系。 【教师点拨】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也被称为宗子。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被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课堂探究】请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政治形式的历史演进过程。

【展示课件】 文明初期,出现 夏朝家天下,宗族关系 商朝宗法制,神权、政权结合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王” 【课堂小结】

7

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政治形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宗族血缘关系这根主线来学习、理解本课内容。五千年前,在中华大地上即出现了文明的曙光,中华文明用?源远流长?来形容当之无愧!每个炎黄子孙都应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一、?王?的出现 1.时间 2.条件 3.标志

二、?帝?的传说

三、夏、商、西周的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的特点 2.分封制 3.宗法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建议老师必须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时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与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加以对比,把握其特征及影响。

●教材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围绕着秦朝中央集权制确立为中心展开的。教材内容共三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百官公卿,即秦的中央官制。第一目明确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背景,第二、三目让学生理解秦朝是从这两个方面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

●学情分析

8

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显不足,需要花费大量的日间和精力磨合。

●教学建议

1.教法:自学启导教学法。这种方法综合了自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及讲授法的优点,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具体的就是通过设置一些列问题,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思考、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的目的。

2.学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法。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由让学生血变为学生想学,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2.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3.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事实;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概况。

2.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

3.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科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施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

9

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

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难点

1.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2.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新课导入】

【展示课件】秦始皇的画像。

材料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大梁人尉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

提问学生解释一下这句文言文的意思。(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

【问题情境】秦始皇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史学界评价他开创了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评价吗?

【教师讲解】?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新课学习】

10

【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 【板书】1.?六王毕?

【引导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须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统一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看书后归纳】时间:公元前230一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意义: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展示课件】 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引导提问】提到秦的统一,大家必然会想到秦始皇的百万大军。今天我们在哪里能看见秦百万大军的气势呢?

【学生回答】秦始皇陵兵马俑。

【学生活动】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

【过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板书】2.?四海一?

【引导提问】请大家归纳秦始皇开拓疆域的措施。 【学生看书,归纳回答】

(1)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

(2)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3)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 【教师归纳】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教师讲解】在秦始皇等人的努力下,秦朝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抵长城一带,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后回答】

推行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挟书律。

11

【板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板书】1.地方:郡县制 【展示课件】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三 始皇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提问】秦统一之初,有人向秦始皇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

(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可以重点分析学生建议的依据和原因。)。 秦始皇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

【展示课件】郡县制的结构示意图。

【引导提问】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后来历朝基本上也沿用了这一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不仅仅表现在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秦朝以后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12

【引导提问】秦朝在地方的行政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和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学生回答】郡县制,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再世袭。

【引导提问】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汉朝可以说是?汉承秦制,略有变通?。具体是怎么?承?、怎么?变?的呢?我们先来看段材料。

【展示课件】

汉承秦制,略有变通。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誓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剪除异姓王和功臣的同时,分封同姓王。因而形成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诸侯王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有独立管辖一方的权力,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教师归纳】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西汉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现象。我们称其为郡国并行制。

【展示课件】

材料一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引导提问】请大家结合材料思考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有什么弊端? 【学生总结回答,老师归纳展示】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便于地方上的诸侯国壮大自己的力量,并最终造成了?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问题】中国古代历史上周武王始创分封制,维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秦始皇拒绝分封,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实现了大一统。结合这段政治制度史,来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中新、旧制度的?立?和?废?的认识。

(适当提示:历史经验教训、现实需要、实践检验等)

【师生合作探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沿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古代中国如此,当代中国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在曲折中寻找最符合现实需要的制度。

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经历了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以及州郡县三级制多种变化就是现实需要变化的结果。

13

【过渡提问】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呢? 【学生回答】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朝议?制度。 【板书】2.中央

【板书】(1)首创皇帝制度

【教师讲解】创立了皇帝制度,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

【展示课件】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引导提问】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阅读材料,讨论并回答)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过渡】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 【板书】(2)三公九卿制 【展示课件】三公九卿示意图。

14

【引导提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三公中的一人,你对自己的地位、职权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

(阅读教材和三公九卿示意图,由五个小组分别扮演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派代表发言。)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 御使大夫:?掌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掌武事?,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其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始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

他们各有分工,互相牵制,改变了以前执政大臣平时治民,战时带兵,出将入相,军政大权统由一人掌握的传统。这样就可以从体制上防止权臣专横,而只有皇帝才能总揽大权。

【展示课件】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提问】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 【学生回答】

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主管宫廷舆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有可能是郎中令,因为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皇帝出游,他也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引导提问】汉朝时期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历史称之为?汉承秦制?。但到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权巩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5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

司隶校尉部于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设置,是司隶校尉的管辖地,司隶校尉也相当于一州的刺史,不过因为他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所以在名义上、权力上都异于其他各州的刺史。司隶校尉与州刺史,不是行政官吏,而只是负责监察责任的人员,当然不能算是地方政府的一级。

【板书】(3)?朝议?制度

【引导提问】?朝议?是一种什么政治现象?如何认识? 【学生回答】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最终的裁决者仍然是皇帝。

【板书】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引导提问】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中央官制更为完备,主要职能分工明确;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皇帝至高无上。

【引导提问】秦汉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课堂小结】

秦汉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板书设计

一、?六王毕,四海一? 1.?六王毕? 2.?四海一?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16

1.地方:郡县制 2.中央:

(1)首创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朝议?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根据课标要求,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行政区划的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而这种强化又突出表现在君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和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加强上。

●教材分析

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看,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都占有很大篇幅。它揭示了从汉朝到明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沿革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时间跨度非常大,没有通史知识作保证的话,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讲是有困难的。这需要老师的调控。同时,本节内容形散而神不散?,这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但也为教师个性教学发挥创造了可能。师生要共同?沿制度变革,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知识一般只有在观看影视作品时留下大概印象,对专制皇权的起源、发展等等具体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可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建议

1.教法:课堂教学上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诱思交融?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制作多

17

媒体课件,编写学案,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采用诱思探究、使用学习、导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与探究。

2.学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充分发扬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精神,努力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汉代的?中朝?、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削弱相权的措施;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及州的设置、元朝的行省制度;汉代的刺史制度;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理解:从汉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进特点、从汉到元地方管理制度的演进特点。

3.运用:通过引导学生整理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2.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4.师生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当今社会政治发展的借鉴作用。 5.引导学生分析图示、引文等材料,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曾经有的政治文明,了解我国先人政治上之精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有许多优良的部分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2.通过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实及其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它也是黑暗和腐败滋生的沃土。

●重难点

18

重点

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日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制度心态、历史演进的关系。

难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进的史实来分析、概况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请大家看下面的材料: 【展示课件】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引导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材料精辟地概括了秦朝君主专制政体中皇权的至高无上。事实上这种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为秦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并且不断加以强化。那么君主专制政体到底是怎样得到强化的呢?它的演进和强化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

【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请大家翻开教材,先请大家看一下教材第三节的第一、第二两部分内容。

【教师归纳】?法令出一?这部分属于阅读内容,大家只要了解就可以了。?法令出一?指出了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皇帝最主要的助手——丞相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权成为了皇权独断地位的最大威胁。削弱相权也因此成为历代强化君权的必然措施。

【引导提问】那么秦朝之后的历代都采取了哪些削弱相权的措施呢?请大家根据教材内容简单概括一下。

【学生概括】……

【展示课件】自秦以后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简表:

19

朝代 汉 唐 宋 主要措施 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设参政知事为副宰相,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军权;设三司,分财政。 【教师讲解】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汉朝主要要注意一个人物——汉武帝。 【展示课件】汉武帝像、电视剧照。

【引导提问】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帝王,也是现在的人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历史人物,像电视剧《大汉天子》《汉武大帝》都是描写他的。汉武帝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汉武帝的历史功绩呢?

【学生回答】汉武帝是西汉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一个帝王,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在文化上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

汉武帝又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皇帝,在他执政时期采取了许多强化君权的措施,如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 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

【展示课件】汉武帝时期丞相更换简表。

【教师讲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治标?的方法。对汉武帝来说建立?中朝制度?才是?治本?的方法。这里我们要注意几个概念。

【展示课件】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教师讲解】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由中朝对国家政事先作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的作用。

【过渡】唐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三省六部制。

20

【问题】请大家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机构示意图及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材料,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唐朝三省六部制使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展示课件】

材料一 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即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书;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省的诏书;如果认为不当,可以加以封还和加以驳正;尚书省负责都省职事,总领六部。……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行政中枢,相互牵制。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首先将原来丞相一个人的权力,分配给了三个部门,是相权的分散。此外三省分工明确,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这样就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些措施确实有效地分割了宰相的权力,确保了君权的独断地位,但它也给宋朝带来了官僚机构膨胀臃肿、官员人浮于事的弊端。

宋朝以后仍然有不同形式措施出台以削弱相权、强化君权。而这一渐强、渐弱也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在中央的表现之一。

【展示课件】 唐——道、州、县; 宋——路、州、县。

【过渡】我们重点来看看元朝的行省制度。 【展示课件】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

【学生活动】向学生重点讲解学生?腹里?、宣政院管辖区和澎湖巡检司。 【展示课件】?腹里?:即中书省直接管辖地,包括大都(今北京)及其周围地区。

宣政院:元代中央机关之一,专门为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而设置,西藏地区受其管辖。

21

【教师讲解】除了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域外,元朝行省的设置中还有另外一个对中国行政区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那就是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它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也就是现在的台湾,这是台湾正式归于中央行政管辖的开始。

【展示课件】元、明、清三朝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教师讲解】元代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为明清统治者所沿袭。元代的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在元代得到强化的主要表现。而它对中央集权的强化则是中央各项节制措施的结果。

【展示课件】元代中央对地方行省的节制措施:政治、军事、财政权力节制;定期觐见述职制度;监察制度;省官互迁制度。

【教师讲解】事实上当时不但对地方有监察机构,对中央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并且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作为中央集权的有力保障。监察制度本身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制度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监察制度。在秦朝刚刚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时就有相应的负责监察的官职设置。西汉时期监察制度开始走向健全,有了相对完备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安排。

【展示课件】历代监察机构设置情况。

【引导提问】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监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机器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既然我们今天学了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对当今社会的政治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无定论,可从纪委、检察、反腐、舆论监督等角度来考虑。)

除了监察制度外,选官制度也是历代王朝控制官员,维护皇权的重要制度。官员是古代中国专制统治的真正操作者,是使帝王?令出必行?的关键,因此古代中国的帝王历来重视官员的选拔。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请大家看一下教材选官制度的相关内容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22

【展示课件】有关选官制度的习题,以习题提炼知识点。 【教师讲解】我们来完成这些相关的习题,巩固一下。

【提出问题】我们今天从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这四大方面介绍了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的演进情况。回顾我们介绍的具体史实,你能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呢?大家思考一下,到底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演进有什么特点?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无论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使得权力高度集中。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主要介绍了汉朝到元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其突出特点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主要表现是:一、在中央行政制度上,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二、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控制日益加强。此外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的发展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起了促进作用。

板书设计 一、君权和相权 1.汉朝:中朝制度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宋朝:分相权的措施

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进: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1.汉:郡国并行制 2.元:行省制度 三、监察制度的演进 1.西汉监察制度的概况 2.监察制度的影响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1.世官制 2.察举制

23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内阁、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置及其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同时师生们共同探讨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给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教材分析

本课是历史必修一——政治模块的第一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最后一课。它介绍了中国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对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密折制度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再有,从疆域上,略述了清朝的版图和边疆政策。从内容上看,它上承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期,下启近代政治变革的动荡期,可以说是中国从古代走向近代的转折点。既是中国古代政治成熟形态的代表,也是步入近代后改革的张本。本节内容用专题方式讲述,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古代政治的来龙去脉,鸟瞰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层面。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比较陌生,但是通过本专题前三节课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和掌握了中国古代(明以前)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来学习本节内容,效果就明显了。

●教学建议

1.教法:情境材料导入,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法: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24

2.通过对明清皇权与以往各朝代皇权不同特征的比较,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历史的综合,锻炼对长时段的历史现象和历史特征进行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各种图文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演进过程。通过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对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历代王朝的成败得失,锻炼用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又应当看到当时的具体条件,做出符合实际的客观的评判。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落日辉煌?的折射。深刻体会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的强烈欲望。

重难点 ●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提问】播放诸葛亮和曹操的图片,二者有共同的职务,都是丞相,从而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古装影视剧,知道我国古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什么高官吗?

25

【学生回答】丞相(或宰相)

【引导提问】对,从古至今一直这样认为。其实,这个官职开始不应叫?宰相?,严格地讲,应该叫?丞相?。如秦汉的丞相,唐宋的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长官。到后来,丞相权力过重而被称为?宰相?。大家一定知道?宰相?一词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吧?

【学生回答】?宰?意为主宰,?相?意为辅佐。?宰相?就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的人。

【引导提问】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 【学生回答】秦朝。

【引导提问】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对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积极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消极作用: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教师导入】相权的存在制约了皇权的集中和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明清的皇帝各用了一套什么措施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新课学习】

【板书】第一方面:相权与君权 【板书】(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板书】1.背景(废宰相) 【多媒体】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 (明朝)中央官制的最大变化是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削减。洪武十一

26

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十三年,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因而宣布废相之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汉高祖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独至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赵翼《廿二史札记》

【问题设计1】根据三则材料试着从历史背景、现实情况、个人原因归纳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展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权臣篡位,一般都是以当丞相为第一级台阶,曹操、刘裕、陈霸先等人,连同那个篡位未成的董卓在内,都当过丞相。权臣夺权的就更多,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唐朝末年的朱温、北宋第一代君主赵匡胤等等。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功臣和权臣狠下毒手。废相问题上有两次重要的行动,一是诛杀李善长案,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朱元璋借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并规定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至此,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宰相的设立、变革、废除的线索理清。 【问题设计2】宰相废除后,原来宰相的职务归属谁?宰相被废除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归皇帝,皇帝要做的事实在太多了。 【小结】

(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造成了皇帝政务繁多。 (2)内阁制形成 【展示课件】

明朝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皇帝

宰相(数位)

皇帝

废宰相后

27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板书】2.内阁制创立 【板书】(1)形成原因

材料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载洪武十七年九月,给事中;张文辅言:?自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一百六十件,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故君主独裁,非精力过绝人,必不可久。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内阁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朱元璋废丞相职位,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然而又导致丛生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皇帝政务实在繁忙,于是朱元璋委派了一些有才学且办事较稳重的中下级官员,跟随皇帝左右以便随时接受顾问,到明成祖时就专门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可进一步分析它的根本原因)

【板书】(2)时间

【问题】内阁制具体是在什么时间设立的? 【学生回答】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元年(1402)设立。 【板书】(3)地位 【问题】内阁的地位怎样?

【学生回答】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人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板书】(4)特点

【问题】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特点?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展示】

①内阁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②皇帝以司礼太监予以牵制。

③宦官参政,妨碍阁权,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板书】(5)评价

28

【课外延伸】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明朝宦官专权的人物和史实。

【学生活动】学生可从语文知识和课外阅读中了解到魏忠贤和东林党等史实。

【展示课件】

明朝内阁的设立及演变: 时期 明太祖时期 名称 设立殿阁大学士 职权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可以?票拟?对奏疏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特点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正式设立内阁 明宣宗时期 内阁制走向完善和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成熟 更加重要 了 【问题】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可扩展探讨。如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逐步成熟;以及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等。

【问题】内阁制与丞相制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表主张。

【教师归纳】(1)从身份上讲丞相地位尊崇,属于高级官僚,内阁创立之初,都以官职较低的官员充任。

(2)从职能上讲,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助理万机,统率百官;内阁官员虽属于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但职权范围始终并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过渡】明代废了宰相,清代便把此制度沿袭下来,还是用内阁掌理国政。然而到了雍正朝,到底还是嫌内阁权力过大,干脆又在内阁之外另行设置一个机构,这便是军机处。除此外,清廷为加强皇权,还实行了密折制度等。

【板书】(二)清朝的军机处 【板书】1.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目的 【展示课件】读读议议:

29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问题设计】军机处设立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以小组讨论并作答。

【教师归纳】时间:清朝雍正帝设置;原因:(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根本目的:加强专制统治,巩固清朝政权。

【展示课件】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材料三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作用。 【师生互动】同样让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以小组讨论并作答,然后老师总结。.

【板书】2.军机处的职权 【展示课件】

材料一 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清会典》

材料二 内阁亦与机务完全无涉,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z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