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6:07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重庆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内容
2012年2月23日,重庆市教委出台《重庆市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专项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按照该方案,全市幼儿园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能以举办兴趣班等为名,进行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按照《工作方案》,幼儿园需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要求户外活动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其中户外体育活动时
间一小时以上,户外游戏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两餐用餐时间不低于三小时以上。 《方案》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并禁止以集中授课或变相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汉语读写训练、数学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教育行为,即不准教生字,不准教算术写数字,不准教拼音写拼音,不准让幼儿用本子一排排抄写生字。另外,幼儿园也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禁止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测验和考试。还有,学前教育严禁使用教材,(本期教材是原来已经定好的就只有使用一学期,从下期开始幼儿学前就再也不准统一使用教科书了。)针对幼儿教学材料,《工作方案》明确规定,禁止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而幼儿园也不能要求家长统一购买。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必须严格控制班额,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超额编班。 《工作方案》还对小学招生做出要求,禁止小学提前招收未到入学年龄的幼儿,小学不能以未入本校附设幼儿园为由拒收本学区内的适龄儿童。
市教委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并设立家长举报电话。市教委还将结合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专项督查,对全市各类幼儿园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情况进行抽查。
1
拔苗助长要不得: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才能高飞
拔苗助长的孩子伤不起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从而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拔苗助长的故事也就会重演。
家长观点:起跑线“抢跑”PK静心等花开
为什么会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记者调查的许多家长中,不少人认为,压力都是一级一级传导的,由社会传给父母,父母传给孩子,中学生传给小学生,小学生传给幼儿园孩子。尤其是高考“指挥棒”的存在,让许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如果让孩子输在幼儿园这条起跑线上,那就有可能步步皆输。不少“焦虑”家长,“对于学前的孩子(泛指6岁),老师的教学方式只是利用各种游戏、活动,让孩子学会十以内的加减,并应用熟练。在游戏中、生活中学会数学,也会运用到生活中。但有些家长存在误区,孩子如果在书面上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就觉得孩子很好很厉害,如果不会,就觉得没面子,很着急。记者采访中还发现,很多幼儿园孩子的数学、英语、识字能力都不比小学生差多少,可一旦进入了教学班,随着教学任务的加重,逐渐就吃不消了,于是开始产生厌学情绪,越读越不爱学习啦!有些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小学化”,并没有相关教学内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担心孩子读小学后跟不上,特别另找课余兴趣班培训班,提前学习,周一到周末时间安排得爆满,不是学习画画、音乐就是语文、数学等等,就是怕孩子耍了。而这种“小学化”的主要危害是: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
2
造成厌学、挫败感。教师们反映,在幼儿园粗学过小学教材的学生,上小学时对重复学习就感到厌烦,还有的学生一知半解却自以为“聪明”,因而上课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学习也就出现了滑坡。
在不少家长眼里,孩子会认识多少字、背多少单词、做几道数学题,成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基本标准,但这样的标准到底科学吗? 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其实,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适应环境、建立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幼儿阶段的主要学习方式应是在游戏中学习、体验中学习、操作中学习,而不是端坐静听式的学习。
教育厅发出“十不准”禁令 剑指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好雨应顺应时节 ,教育要循序渐进
杜甫写过这样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我们教育孩子,也应犹如知时节的好雨,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使孩子更加健康成长。幼儿园的孩子生理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骨骼的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让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坐在那里学习、写字,很容易疲劳,造成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长期姿势不正确容易引起骨骼变形。而且幼儿园孩子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的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书写,损害身体健康是一方面,还有可能导致字形不正确,更重要的是,一旦定型,以后很难再去纠正。因此,家
3
长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里健康、快乐地发展。
“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大幼儿家长和各个不同层级的幼教工作者只关注近期的可视结果,而忽视了对幼儿可能带来的长期的、潜在的危害。”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一些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家分析,幼儿园“小学化”是目前幼儿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短视的“小学化”行为还会带来以下的不利:摧毁了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易使孩子只知道死记硬背而未能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学习品质;浅显的多领域知识和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被繁杂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方式所代替,易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出现烦躁、厌学、逃避等不良情绪。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启蒙性教育。因此,幼儿园阶段应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基础性、综合性、非重复性的适宜教育。只要符合这些原则和要求,对幼儿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活动都是可以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并保持自己的专业坚守,才能不因外部急功近利的各种需求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最初目标。 专家建议
着眼长远发展 ,不可急功近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博士、国际学前教育学会委员徐玲说,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但是现在在许多
4
幼儿园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教育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教学形式“小学化”,“排排坐、分果果”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普遍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更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这个阶段,是幼儿园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关键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他们在“玩耍”这种隐形教育方式中认识世界,保持着良好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发展自己的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学化”认知的发展,可能是牺牲其他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代价的,“高分低能”的孩子就是如此培养出来的。
徐玲说,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皮亚杰先生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的。
儿童从2~7岁,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次革命,他们的活动不再以身体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所以他们需要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需要更多的动手操作和体验。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很明显是违背这种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影响孩子将来学习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喜欢做的、有益于长远发展的事情,不要急功近利地追求超前。
5
超前教育遭遏制:6岁会10以内加减即可
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相关专家表示,这个《指南》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记者看到,《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教育部表示,实施《指南》的原则之一和《方案》原则一样就是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合理安排幼儿生活,户外活动时间在两小时以上,其中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5~6岁孩子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多个具体指标。
6
有家长仔细阅读《指南》后发现,自家孩子在认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上存在比较大的“落后”,这和现在家长“包办”孩子日常生活,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理能力不无关系。现在《指南》细化了标准,教师操作过程中就能相对规范,幼儿教育专家表示,《指南》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参照,他们提醒,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 幼儿自理能力落后于认知能力 《指南》部分内容 数学认知
3~4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7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目前,一些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国十条”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何要求?
答: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遵循规律。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二是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必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三是要创设良好环境。加强对幼儿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要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强化监管。国家将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
面对目前的学前教育,我们作为老师也倍感压力大,心里更困惑,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既不能扼杀孩子童年的兴趣,又要让家长觉得满意,既不能放羊式的教学,又要让孩子们玩得快乐无比,既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又要让他们从中学得到一定的知识。总之,教师既要对得起孩子,又要对得起家长,还要对得起国家制定的政策,家长们请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教好每一个孩子,希望你们也和我们一样,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观念。
8
正在阅读:
严禁学前教育小学化03-08
粮食局2016年度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报告03-08
《史记》中刺客与侠客形象分析11-28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12修改版04-26
实验3 Java基本语法练习(下)12-21
第7章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7-25
做感恩的员工02-18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总结03-31
我们的校园作文500字04-01
继电保护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