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研究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16 0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结

小学学题

生厌学现报

状研究 告 丹凤九年制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需要培养大批专门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后备军,需要一代代合格的公民,而这一切都需要教育来培养,并且需要从中小学抓起。可是现在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厌学是当今中小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这个现象和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多年来的农村学校教学生涯中,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由厌学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更是触目惊心。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学生上不起学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可是近年来辍学率仍居高不下,而辍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厌学。当前,厌学不仅常发生在学习跟不上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厌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偏远。农民普遍进城打工,孩子大多无人照管,家长对子女学习毫不重视,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把孩子送进学校只是混大、拿个毕业证而已。这样一来,他们的子女也当然无视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甚至达到厌学、逃学的地步。

1

家长比较重视教育或者成绩优秀一点的学生,大都被送进县城了。加上我校处于几个乡镇的中间,校与校之间互相争夺优生,我校处于四面夹击之中,学生流失率大。此种状况导致我校剩下的学生普遍成绩差,优生更是所剩无几,学习氛围一点不浓。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厌学现象显然特别严重。由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我校近10来年走的教师很多,很少进新老师,教师也有厌教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本课题将从我校实际出发,研究如何更加简单有效地调查农村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厌学成因,通过比较和反思沉淀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找出不同的干预对策。本课题的研究势必为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本研究对我校教育教学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也可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二、相关研究现状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一些教育界人士对学生厌学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就研究内容而言,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对策的综合研究。这三者中均有见长于其中一个方面的研究。如周晶晶等在《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描述了学生厌学的某些行为特征和厌学比例,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符秋韵揭示了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2

多项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印证了,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兰靖、张念蒙的《隐形辍学论》所界定的隐形辍学学生群体中,实际上还包括了有学籍但心不在焉的“准辍学生”或“学困生”,两个群体相加,厌学者的人数规模超过七成,而且随年级增高而不断蔓延,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10.4%,高中生4.3%。

刘银元的研究表明,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文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不利的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社会悲剧。方双虎关于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表明,学生的乐学与厌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优劣,厌学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归为智力水平的差异。

着眼于对学生主观根源的一些研究则表明,厌学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过分的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个性缺陷和人格障

3

碍,女生更为突出。方双虎的研究还揭示了学业成就与厌学、乐学态度的高度关联。对某些学科门类的课程学习困难的研究则表明,学生厌学与这些课程的知识类型特征和学生本人的认知风格等有密切关系。

就厌学对策展开的研究,集中于阐述改进学校教学、家庭教育环境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见解,有人提出“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有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的对策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有人倡导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学经验,有人认为需要从网络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就研究方法而言,提出自己的假设和判断并设计问卷展开的调查研究,基本上得到了关于厌学问题普遍性的大体相近的结论。心理学者则自制心理测量量表研究智力水平、人格特征与厌学的关系以及厌学者与乐学者的差异。赵静对厌学学生的个案追踪研究及其中的叙事方法与思辨方法的组合运用,引领我们触及厌学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了许多准确的心理事实判断,而且其饱含人文情怀的笔触更加激发了教育者和成人对处于无助的成长困境中的苦涩少年给予无限的同情和深刻的理解。刘芳通过采用社会价值判断负荷偏低的内隐测量为主,外显测量为辅的研究方式,减轻了被试心理压力,婉转地获取一手材料从而得出了相对准确的事实判断。而刘银元对农村初中

4

生厌学问题的文化视角的研究,不仅结论新颖,而且其视角和研究方法论的独到之处恰好成就了其研究结论的新颖和大气。在更深层次的规律探索和教育价值反思批判方面,尽管直接以厌学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现有成果中找不到范例,但是,与本课题非常密切相关的刘合荣的博士论文《事实与价值——教育哲学视角的学业负担问题研究》从表层现象到深层实质、从事实真相到基本规律、从事实到价值、从教育存在到教育意识不断深化和升华,将科学研究、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溶于一体,以及运用复杂思维、关系思维和整体思维方式达到了对简单思维、实体思维、线性思维等研究范式的超越,使其“学业负担问题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和境界”。

以上这些研究对我们整体把握我校厌学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中小学生:指在农村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7-15岁,认知、情感及个性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情绪和行为的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的情绪感。其主要表现有:“讨厌学习,被动地或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上课不集中精神听课,走神、发呆;懒得动脑筋思考学习问题,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无视课堂纪律,上课搞小动作、

5

讲话、甚至捣乱、睡觉;如果老师强迫其学习,则有逆反心理,出现紧张、痛苦和焦虑情绪;对学校、老师心怀不满,甚至不学、混学、辍学。”厌学的主要特征: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情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1、分析本校学生厌学的现状和原因何在 2、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

3、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厌学,帮助他们恢复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研究方法及其实施

1.问卷调查法

测查农村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编制了《农村学生厌学问题的调查问卷》,从四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个人的学习态度、家庭对学习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调查范围为本校四到九年级的全部学生,其中159名小学生、95名初中学生,共发放问卷254份。

6

通过《农村中小学生教育问卷调查表》,对三王村(80户)、独耳村(100户)家长进行了问卷。

2.个案研究法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探寻农村中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研究克服厌学心理的对策。访谈了四至六年级每个年级2名学生,初中每个年级学生1名,共9名学生;以及八、九年级学生家长各1名。访谈对象是从调查问卷中筛选出来的,他们都是一些典型的、具有厌学倾向的学生,而且还结合了教师对该生的观察以及平时家访中了解的情况等综合因素。

4.运用对比法来分析研究取得的各种数据和材料,验证研究结果。

六、我校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原因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形态

在对我校教师的调查中,普遍反映小学生有厌学现象存在,但是并不怎么明显。而中学生的厌学情况较为明显和严重,且厌学形态呈现多样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厌学学生的一般表现形态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看小说,不完成作业,成天来学校混,生活态度不积极向上等。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都存在着厌学现象,但小学、初中的学生在厌学的表现形态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小学生厌学一般仅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不按时完成或抄袭家庭作业等,其他方面并无明显的表现。而初中厌学学生除了有以上的情况之外,还表现为课

7

堂上乱起哄,对自己不喜欢的老师采取报复行为,如对老师的自行车、摩托车搞一些小破坏,或故意顶撞老师等,以及放学后或节假日不认真复习功课,成群结对出去闲逛或打游戏。

我们采访了初中三年级的一位老教师,他任该班班主任,他的一番话让我们对初中生厌学的具体表现形态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厌学是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其表现首先就是上课不好好听讲,经常听mp3,看其他课外书,即使是学得好的学生也经常和其他人搭伙上课干别的事。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对于自己喜欢上的课就上得好,不喜欢上的课,一般不会用心去听,而且上课经常睡觉,与别人聊天。还有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比如谈恋爱,打架等。

在对老师的访谈中,不少年轻老师反映从初二开始谈恋爱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不少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开始将兴趣转移到恋爱和电脑游戏上。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

从2013年11月份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依次如下:

1、自身因素:自控能力差,自己不想学。占83.3%;

2、学校、教师方面:学校管理过于严格,活动单调,教师只关心学习,教法单一,上课无趣味,偏爱优生,作业多。占69.4%; 3、家庭教育:家长与孩子交流少,关心不够。占56%。

4、经济原因:家庭收入少,不想上学,不想给家长添麻烦。占18.8%;

8

我们初步认识到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理念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偏远,办学条件较差,近年学生流失大,师资力量严重萎缩,是导致学生厌恶学习的重要因素。

(1)政府投入少,教学楼、办公室还是几十年前的砖混结构,学校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易激发、保持和提高。

(2)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为了留住一些好生源,迎合家长,也不得不搞应试教育,但学生对应试教育没一点兴趣。学生反映“学校管理过于严格,活动单调”,使他们在学校得不到欢乐,这应该是学校管理方面的责任。

2.教师敬业精神和业务水平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厌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学生认为,“教师只关心学习,教法单一,上课无趣味,偏爱优生,作业多”。农村条件差,留不住优秀教师,造成农村师资整体素质不高。其原因有三。

其一,现在教师压力大,社会地位低,几乎没福利,造成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或者说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爱心和耐心。例如:教师对学生太凶、冷嘲热讽;有的挖苦学生、辱骂学生和不信任学生;有的老师只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违犯课堂纪律的学生不管不问,任凭他们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学习等等。学生不会喜欢这样的教师,也不会喜欢他教的这门课。

9

其二,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教师对“教、学”没热情,学生能有热情吗?学习本应是教师的家常便饭,但有些教师即使能力有限,水平也不高,也不愿学习提高,只是为了“混饭吃”。

其三,教师们学艺不精。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教师跟上时代步伐。有的教师不能更新教育观念,教法陈旧,缺乏灵活性、艺术性、创造性,让学生听了,只能是枯燥无味;导致学生没兴趣,厌学。再加上有时批评学生不讲究场合、方式,不顾忌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讨厌教师,厌烦学习。更有甚者,驾驭不了课堂,控制不了学生。所有这些,只能怪教师们学艺不精。

3.以城市为中心的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的农村教育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应试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同时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都以城市为中心,脱离了农村生活的实际,很多农村学生对这种以城市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顺应不良。在对农户就其子女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农户认为男孩子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深奥难懂、学不进去,其次是贪玩儿,再次之是知识太枯燥,没有兴趣;而对于女孩子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大部分农户认为是知识离生活太远、学了没用。

以上调查数据说明,这种以城市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并不怎么受农村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农村学生对这种教学内容适应并不良好。因此,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学习没有兴趣因而厌学也就不难理解了。

10

4.家庭教育的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到,56%家长与孩子交流少,关心不够。究其原因有五:

其一、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一般不太高,不太关心孩子的成长,也没有能力辅导学生。一般认为有老师教育学生,即使关心,也只关心学习成绩,只问分数和名次。不像城里的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都会全方位支持。

其二、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乃至生活状况。

其三、还有部分家长知道农村学校优秀的教师越来越少了,而自己又没有能力为孩子择校,对学生的学习不报希望。

其四、观念转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认为上学也没啥出路。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高等院校不包分配工作了,老百姓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不知道现在都要凭能力找工作。

再有个别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负面影响,农村的学生家长们更不支持学生上学了。“花那么多钱,也没啥出路,上学也没啥用了。”“能识几个字,不是文盲就可以了。”反正毕业后回家还有地种。

本来就在学习上帮不了学生,再不支持,甚至拖后腿,使许多学生在学习的困难面前退缩了,接受了家长的“混个初中毕业算了”的影响,越混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不想学。学生厌学,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5.学生自身的问题

11

通过调查,有83.3%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不进去,对学习没兴趣,混日子,自己不想学。

学生是厌学的主体、是内因,对学习的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自身存在着诸多不正确的认识和缺点,这也是厌学的关键因素。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许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看不到出路,认为上学也无用。有的学生是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已来学校混日子。还有的学生上学只是为了在学校有伴,能满足自己对伙伴友情的需要,同时又可躲避父母的唠叨、家中的劳动,把学校看作避难所,而不是求知的地方。调查显示,读书是为了应付家长、混日子、弄文凭的占65.2%。在与初一年级一班龙某的谈话中问道:“你对期末考试各科成绩有分数指标吗?你将来打算做什么职业?”他都是摇头,最后勉强说出“等读完初中再看吧”。

第二,学习习惯差。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就不可能好,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老师们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与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厌学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打好基础造成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厌学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由祖父母代为抚养。祖辈对孩子过分的溺爱、迁就。 案例:小学四年级的李某某就属于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从小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由于外公外婆年龄大了也没什么文化,管不住他,李某某放学回家经常骗两位老人说作业已在学校写完了,

12

之后便跑出去玩儿了。而实际上该生经常拖拉、不交作业。 在我们所调查的三王村和独耳村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村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少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和祖父母生活在一块儿了,只有过年的时候能和父母呆几天。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学习的关心也只是电话里的几句问候。

另外,据调查,我校学生课外学习1小时左右的仅有5%,大部分学生只学习半小时以内或根本不学习,一天只在课堂上算是学习了。初二年级的向某告诉我,他回家从不看书,在校也只是满足于上课,有时上课还睡觉。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时出现焦虑不安、紧张害怕;不少学生破罐子破摔,说喜欢考试是因为考试轻松不用上课,有学生甚至交白卷,坐在考场上熬时间,考后还戏说:“美女不怕考零蛋,帅哥不怕交白卷”。

第三,注意力不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还不是很稳定,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还比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调查显示:对学习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的占75%。我们观察过初三年级学生叶某的学习状况并与其家长进行交流,他看上去聪明可爱,贪玩喜欢打篮球,一到球场就精神百倍,可一进教室就无精打采,问其原因,回答是:不喜欢上课,对学习毫无兴趣,上次期末的平均成绩只有27分。

第四,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差。有些比较诚实的学生也承认自己学习不好,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强,管不住自己,贪玩。许多学生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但看见别人在玩,自己就心里痒痒,

13

管不住自己就也去玩了。还有少数学生甚至一心只想着玩,对自己放任自流,不加一点约束。

5.社会环境方面

目前棋牌、网络以及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等对学生厌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得知,我校有2%的学生与社会上的闲杂人混日子,有的甚至从此辍学。 七、相应的对策 1.解决教师的问题

应试教育环境下,竞争激烈,压力太大,太苦太累;学生难调、课本难教、考试难以应付、家长要求太高;城乡教师待遇差别悬殊;导致心理极不平衡等,这是造成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原因,从而导致学生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有:

一是切实落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起码做好一定范围内的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留住优秀教师,唤醒老师的工作热情。

二是加强师德教育,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强的教学能力,对工作充满激情;尊重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能与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厌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解决家长方面的问题

这要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下手。

14

学校必须开办家长学校,或经常组织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课,用具体的例子、深入浅出的道理、生动的讲解,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特别是要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例如,针对家长对“大学不包分配工作”的不理解,学校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总之,让自己的孩子多上几年学,会不断提高其在社会的生存能力。学校通过这样的努力,不断对家长进行教育,部分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的。对学生上学有了正确的认识,即使经济有困难,也会支持学生,鼓励学生,鞭策学生;学生有了家长的支持、鼓励、鞭策,学习也就会增加许多压力和动力,学习的主动性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问题

主要对策一是切实落实教育改革,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切实保证教育投入的及时到位,并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搞好教育均衡发展,在师资和硬件上缩小城乡差别,让农村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4.针对学生本身问题的对策

(1)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需要学校的领导、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求学不仅是为了自己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国家的繁荣昌盛是要靠每个国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国民素质都提高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才会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会随之提高。这些虽是大道理,学生一次两次或许听不懂,但我们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而且要经常讲。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联系国内国外时事,讲到学生理解为止。具

15

有明确的求学目的,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才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2)针对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

对策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学校的管理、家长的督促、老师的教育。面对这种问题,只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青少年,管住自己确实不容易。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也是事实,但我们学校老师应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告诉学生:管不住自己的人,一般无所作为:只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才会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消灭城乡差别、校校差别。特别应该提高农村教师们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快乐地学习、工作。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另外再加上社会、家庭、学校,还有学生自己,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较好地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秋韵.中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与对策[J].2006

[3]周晶晶.中小生厌学心理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时代,2003 [4]兰靖、张念蒙.隐形辍学论[J].2008

[5]焦建国.农村教育二元经济社会结构[J].学习与探索,2005(3)

16

有明确的求学目的,才会产生无穷的动力,才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2)针对学生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

对策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学校的管理、家长的督促、老师的教育。面对这种问题,只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青少年,管住自己确实不容易。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也是事实,但我们学校老师应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告诉学生:管不住自己的人,一般无所作为:只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才会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消灭城乡差别、校校差别。特别应该提高农村教师们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快乐地学习、工作。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另外再加上社会、家庭、学校,还有学生自己,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较好地解决农村中小学学生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秋韵.中小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与对策[J].2006

[3]周晶晶.中小生厌学心理的调查与研究[J].科技时代,2003 [4]兰靖、张念蒙.隐形辍学论[J].2008

[5]焦建国.农村教育二元经济社会结构[J].学习与探索,2005(3)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xz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