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习(一)(教师版)

更新时间:2023-12-06 05: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练习(一)(教师版)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万历:帝王年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称为“进士”。

C. 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D. 荫: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的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1.A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启用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 高帝,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C. 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 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2.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射包括射箭技术和驾驶马车的技术,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B. 假节,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会收回。 C. 食邑,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因我国古代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 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低于良人,有私财,无独立户籍。 3.A

3.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射包括射箭技术和驾驶马车的技术”错,因为“驾驶马车”是指“御”的能力。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 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 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 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4.C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

5.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 笏:古代君臣在朝廷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后来只有大臣使用。 C. 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赋税、军械等事务,长官为工部尚书。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赴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试卷第1页,总87页

5.C

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赋税”有户部主管,“军械”有兵部主管。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直呼其名。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取名定字。

B. “太祖”是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等。

C. “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是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汉代规定官员五日一休沐,唐朝时改为“旬休”或者“旬假”。

D. “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6.A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此题A项,“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直呼其名。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取名定字”错。应该是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起名,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并取字。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并赐以字,表示已经成人,但因身体还未强壮,故称弱冠。 B. 草书,为书写简便,从隶书演变而来;形成于汉代,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速度快。 C. 司空,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两汉以后曾经几度兴废,职责变化也较大。 D. 黄钺,古代帝王所用,后用为仪仗;文中的假黄钺是指赠给已故的卫瓘以褒奖其贡献。 7.A

7.试题分析:A项,“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不恰当。“弱冠”,古代专指男子。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 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 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 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8.D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文天祥在集英殿应试,被皇帝钦点为第一。

B. 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文中指文天祥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古代还用征、辟、拜、授、察、迁等词语来表示授予官职。

C. 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本文指国家社稷。

D.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建元,指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如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后改元“开元”“天宝”。

9.B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C项说法有误,迁,不表示授予官职,古代称“迁”为调动官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判官,宋代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又称“通判”,负责州郡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即各类犯罪事件的审判和裁决。

B. 台指的是“御史台”,中国古代官署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 团练副使是宋代散官官阶之一,宋代散官专指闲散不管事的官职,共有十等,常授的主要有团练副使、节度行军司马等四种。

试卷第2页,总87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xr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