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数据库建设项目 - 技术方案 - V1.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7-04 06: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X项目 系统技术方案

XXX公司

2011年11月

目 录

1 项目概要 ................................................... 4

1.1

项目背景和现状分析 ............................................................................................................................ 4

2 项目需求分析 ............................................... 4

2.1 2.2 2.3

总体需求分析 ........................................................................................................................................ 4 功能需求分析 ........................................................................................................................................ 4 非功能需求分析 .................................................................................................................................... 4

2.3.1 安全性需求.................................................................................................................................... 5

2.3.2 实用性和易用性需求 .................................................................................................................... 5 2.3.3 质量需求........................................................................................................................................ 6 2.3.4 工程渐进明细的需求 .................................................................................................................... 6 2.3.5 培训需求........................................................................................................................................ 7 2.4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 7 2.4.1 用户端安全需求 ............................................................................................................................ 7 2.4.2 服务器安全需求 ............................................................................................................................ 8 2.4.3 网络传输安全需求 ........................................................................................................................ 8 2.4.4 工作网络系统安全需求 ................................................................................................................ 8 2.4.5 网络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 ........................................................................................................ 8 2.5 技术方案概要 ........................................................................................................................................ 8 2.5.1 2.5.2 2.5.3

业务基础平台 ................................................................................................................................ 8 应用系统........................................................................................................................................ 8 系统安全........................................................................................................................................ 9

3 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 ........................................ 10

3.1

指导思想和原则 .................................................................................................................................. 10

3.1.1 指导思想...................................................................................................................................... 10 3.1.2 建设原则...................................................................................................................................... 10 3.2 建设目标 .............................................................................................................................................. 10 3.2.1 3.2.2

数据库建设目标 .......................................................................................................................... 10 应用系统建设目标 ...................................................................................................................... 10

4 设计依据与原则 ............................................ 11

4.1 4.2

设计依据 .............................................................................................................................................. 11 设计原则 .............................................................................................................................................. 11

5 系统总体设计 .............................................. 13

5.1

体系结构 .............................................................................................................................................. 13

5.1.1 系统整体拓扑结构 ...................................................................................................................... 13

5.1.2 系统应用层次结构 ...................................................................................................................... 13 5.2 系统功能框架 ...................................................................................................................................... 13

第 1 页 共 34 页

5.2.1 支撑平台建设 .............................................................................................................................. 13 5.2.2 数据中心建设 .............................................................................................................................. 13 5.2.3 业务系统建设 .............................................................................................................................. 13 5.3 技术路线 .............................................................................................................................................. 13

5.4

关键技术 .............................................................................................................................................. 13

5.4.1 采用多层架构 .............................................................................................................................. 13 5.4.2 J2EE技术框架 ............................................................................................................................. 16 5.4.3 Web Service 技术实现系统跨平台 .......................................................................................... 18 5.4.4 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 .................................................................................. 19 5.5 应用系统开发模式 .............................................................................................................................. 19 5.5.1

X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应用系统设计 .............................................. 20

6.1

网络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 .................................................................................................................. 20

6.1.1 系统运行环境数据。 .................................................................................................................. 20

6.1.2 系统用户信息数据 ...................................................................................................................... 20 6.1.3 系统权限信息数据 ...................................................................................................................... 20 6.1.4 系统工作流程设臵数据 .............................................................................................................. 20 6.1.5 系统日志数据 .............................................................................................................................. 20 6.1.6 系统网络应用数据 ...................................................................................................................... 20 6.1.7 数据库运行管理及维护应用系统 .............................................................................................. 20 6.1.8 数据库安全管理应用系统 .......................................................................................................... 20 6.2 系统接口 .............................................................................................................................................. 20 6.2.1 接口设计原则 .............................................................................................................................. 21 6.2.2 短信接口...................................................................................................................................... 21 6.3 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性能 .................................................................................................................. 21

7 计算机及存储系统设计 ...................................... 22 8 项目实施及运行维护 ........................................ 24

8.1 8.2 8.3 8.4 8.5

前言 ...................................................................................................................................................... 24 系统建设时间地点 .............................................................................................................................. 24 工程实施计划 ...................................................................................................................................... 24 团队组织和要求 .................................................................................................................................. 24 项目组织与管理 .................................................................................................................................. 25

8.5.1 项目实施组织结构图 .................................................................................................................. 25 8.5.2 项目组织职责与人员构成 .......................................................................................................... 25 8.5.3 人力资源安排 .............................................................................................................................. 25 8.5.4 项目经理简历及系统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 26 8.5.5 项目管理措施 .............................................................................................................................. 26 8.6 技术资料交付计划 .............................................................................................................................. 28

8.7

质量管理 .............................................................................................................................................. 28

8.7.1 8.7.2 8.7.3 8.7.4 质量方针...................................................................................................................................... 28 质量目标...................................................................................................................................... 29 质量保证关键因素 ...................................................................................................................... 29 质量保证实施原则 ...................................................................................................................... 30

第 2 页 共 34 页

8.8 项目培训 .............................................................................................................................................. 31

8.8.1 8.8.2 8.8.3 8.8.4 8.8.5 单位管理业务系统培训体系 ...................................................................................................... 31 培训的种类.................................................................................................................................. 31 培训方式...................................................................................................................................... 32 前期准备和需求 .......................................................................................................................... 32 培训的流程.................................................................................................................................. 32

第 3 页 共 34 页

1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和现状分析

2 项目需求分析

2.1 总体需求分析

2.2 功能需求分析

2.3 非功能需求分析

项目方案要面向未来,技术必须具有合理性和前瞻性,应当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 可扩展性

系统的技术方案要能将现有各种资源和应用系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系统的结构要合理,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由于IT领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环境,系统硬件及系统软件都会不可避免将被更新,因此系统的可扩充性及版本的兼容性好坏,直接影响着应用系统和用户需求的发展和功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它还要有与其它系统的接口能

力,利用各系统功能之长,进行优势互补。

? 标准化

现有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为了使该系统在未来运行过程中其技术能和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系统应具有备灵活适应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的结构设计和产品选型要坚持标准化,首先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其次采用广为流传的实用化工业标准。

? 可管理性

本系统是一个比较大、较复杂的系统,它包含大量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数据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因此系统的技术方案要提供多层次、方便、有效的管理手段,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技术管理保障。

第 4 页 共 34 页

? 可配臵性

由于整个系统涉及的部门比较多,业务种类比较复杂,因此系统的灵活配臵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系统的可配臵性应包括部门配臵、人员角色配臵、公文样式配臵、处理流程配臵等。

2.3.1 安全性需求

系统对安全及保密的要求非常高,那么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就需要从硬件和系统软件、应用方面都要保证这一点。 ? 防止非法访问

未经授权的用户不允许访问相应权限范围内的系统功能 对非法的入侵行为可以进行一定的跟踪、防御和纪录。 在系统的设计层次上要体现出保证防止非法访问的设计思路。 ? 防止数据丢失、失密

1.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衰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发生错误。 2.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他人用某些手段截获。

3.提供数据安全备份手段,在发生意外后可以快速的恢复建设业务数据。 4.采用安全加密级别高的加密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敏感数据不被泄漏。 ? 防止病毒入侵

1. 部署性能良好的防病毒系统 2. 建立对新病毒的快速反应体系。

2.3.2 实用性和易用性需求

整个平台建设应该坚持实用和易用的原则,这些实用性和易用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 实用的产品和开发平台

项目建设方案在满足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坚持选用符合标准的,先进成熟的产品和开发平台。

? 易用的用户使用界面

为了确保本系统中不同的用户中具有不同计算机应用水平的人员均能够对本系统快速地掌握并进行方便地使用,要重视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和方便性。重点考虑用户使用

第 5 页 共 34 页

上的接受程度等各种因素,要求开发出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易用上手,便于使用。

2.3.3 质量需求

系统的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正确性

系统的运行流程和数据处理必须是被验证为正确的,软件的正确性是最难进行评判的,所以在进行渐进式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在每一个迭代提交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验证,以降低风险。 ? 容错性

系统必须是健壮的,对于非法的数据应当进行良好的错误处理,错误或者非法的数据不应当导致系统的崩溃。 ? 稳定性

系统必须是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稳定的系统才是真正可用的。 ? 效率

系统应当是高效率的,在渐进式开发过程中,应当不断优化系统的性能,以达到效率最高。

2.3.4 工程渐进明细的需求

由于本系统涉及到的软件系统很多,工程浩大,而且关系复杂、需求不清晰。所以,不可能在短期内开发出所有软件系统,而且对于某个具体的应用软件也不可能一次开发循环就达到所终的要求。

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就必然是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总结如下: ? 次序要求

这里的次序应当是主次分明,底层的、基础的、急用的先进行,次要的、辅助的、尝试性的可以放缓进行。整个开发的组织应当是有序的,前后的关系应当是线性的。 ? 整体和局部要求

整体框架的设计应当和具体的应用系统完全匹配,而且边界清楚,框架完成的功能不应当再在应用系统中出现。整体框架的迭代完善应该为应用提供功能更强的接口,而

第 6 页 共 34 页

不是导致了大量的应用重写,因为应用的升级往往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增补的,所以平台和应用的迭代过程应当是弱耦合性的。 ? 周期要求

这里的周期是指一个完整版本、阶段的提交时间。

这个周期不能太短,因为时间过短系统就没有充分的时间设计和完善,而一次迭代的反馈时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过长将导致系统的过度设计和开发,往往增大了偏离实际需求以及其他的风险。

特别建设政务应用平台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它的迭代过程非常重要。

2.3.5 培训需求

? 明确培训对象

本系统中涉及到的用户有管理人员、建设业务人员、维护人员、领导等等。所以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要点和接受能力以及重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应当让对某培训对象的内容对于这个培训对象来说是最需要和最迫切的。 ? 培训师资力量要强

进行培训的队伍应当是年龄有合理梯度变化的,高水平的有培训经验的人员。培训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过硬的业务能力。 ? 培训方案要合理

培训过程的整个培训方案应当是在时间和课程安排上尽量合理,对于内容的安排应当注意先易后难、由表及里。

在时间的安排上应当讲究理论和实践的交替。

2.4 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安全需求主要分为几类:

2.4.1 用户端安全需求

用户端安全需求包括:

1. 用户身份的确认:防止假冒,非授权的访问; 2. 用户数据信息的保密性:防止非授权读取; 3. 用户数据信息的完整性:防止非授权篡改数据;

4. 用户数据信息的非否定性:防止数据发送方式或接受方式抵赖;

第 7 页 共 34 页

2.4.2 服务器安全需求

服务器安全需求包括:

1. 数据的保密性: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敏感业务数据;

2. 程序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非法修改程序和非授权篡改数据; 3. 程序和数据的可用性:防止拒绝服务攻击;

2.4.3 网络传输安全需求

1. 网络传输安全需求包括:

2. 数据的保密性:防止非法用户中途窃听; 3. 数据的完整性:防止非授权修改数据;

2.4.4 工作网络系统安全需求

工作网络系统平台安全需求包括:

1. 阻止外部用户非授权访问内部网:防止黑客攻击内部工作网; 2. 内部网的保密性要求:防止内部敏感网络信息泄露;

3. 内部网的可控性:防止内部用户滥用资源和非授权访问网络资源; 4. 内部网的可用性;防止拒绝服务攻击;

2.4.5 网络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

网络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包括: 1. 硬件的备份与冗余; 2. 程序和数据的备份;

2.5 技术方案概要 2.5.1 业务基础平台

2.5.2 应用系统

第 8 页 共 34 页

2.5.3 系统安全

安全性包括系统安全性和业务操作安全性两大部分。系统安全性可通过系统架构、设备/软件选型、病毒防杀等措施来实现。业务操作安全性可通过操作权限(包括系统权限、数据权限和角色权限)的授权、分配和管理机制,数据库操作的审计机制,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等身份确认机制,以及日志记录和事件监测机制等措施来保证。

软件方面,对于所有的数据操作,都必须具有权限控制,禁止非授权访问;硬件方面, 局部工作应尽可能不受其他局部的影响,当某部分出现可能故障时,并在硬件故障消除后恢复正常工作。

第 9 页 共 34 页

3 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

3.1 指导思想和原则 3.1.1 指导思想

3.1.2 建设原则

3.2 建设目标

3.2.1 数据库建设目标

3.2.2 应用系统建设目标

第 10 页 共 34 页

4 设计依据与原则

4.1 设计依据

1.招标书

2.

4.2 设计原则

在系统设计、设备采购和项目实施各个阶段始终坚持如下原则: (1)可扩充性

系统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数据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未来应用功能的扩展。功能扩展是以数据库扩展为基础的,因此,数据库的可扩充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合理性

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意味着实用性、可行性,同时合理设计数据库的逻辑关系,保证数据有最小的冗余。系统的合理性是系统能否可靠运行、是否可用、是否好用的基本保证。在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过程中,相关系统资源要能够被管理平台所监控;

(3)规范性

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所有数据库标准及分类代码体系。我们选用当前最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10g作为系统的数据库平台,采用Oracle数据仓库理论解决方案。

(4)可靠性

数据资源的可靠保存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运行是本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采用对关键设备的冗余设计和对数据的备份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5)实用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该面向实际需求、针对应用的特点,促使业务应用人员能够充分、方便、快捷地使用各项系统设计功能,力求充分考虑用户当前各业务层次、各管理环节中信息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第 11 页 共 34 页

(6)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高性能价格比的设备,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

第 12 页 共 34 页

5 系统总体设计

5.1 体系结构

5.1.1 系统整体拓扑结构

5.1.2 系统应用层次结构

5.2 系统功能框架 5.2.1 支撑平台建设

5.2.2 数据中心建设

5.2.3 业务系统建设

5.3 技术路线

5.4 关键技术

5.4.1 采用多层架构

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第 13 页 共 34 页

形成所谓3-tier结构。B/S结构。它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脚本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显然B/S结构应用程序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应用程序将是巨大的进步。

Browser/Server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的特征: ? 标准浏览器Browser界面特征

? 数据与应用逻辑分离的特征

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指硬件的体系结构,也有相应的逻辑体系结构对应。在Browser / Web Server / Data Base Server计算模型中,要完成的功能在浏览器、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划分。

硬件的Browser/WebServer/DataBaseServer结构,通常是指某项请求任务在浏览器或Web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进行分配,其中浏览器用来发送请求和前端表示处理,Web应用服务器处理来自浏览器的请求,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数据查询逻辑处理。

对逻辑系统体系来说,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分为表示层、商业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处理层三层。

第 14 页 共 34 页

鉴于两层结构(C/S)在设计和应用的局限性,通过将复杂的业务数据处理提出,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离,形成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结构,运用基于组件的分布式技术,从结构上就避免两层结构的局限性。三层结构具体内涵如下:

1 用户服务(客户层)

用户服务层是应用系统的用户接口部分,是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输出的数据。

如果用户服务层需要修改时,只需改写显示控制和数据校验程序,而不影响其他两层。检查的内容也只限于数据格式和取值范围,不包括有关业务本身的处理逻辑。

该层是浏览器。 2 商业服务(中间层)

崭新的一层是商业服务层,它是应用的主体,它包括了应用中全部的业务处理程 序。除了输入/输出在用户服务层、数据库在数据服务层外,全部的统计、汇总、分析、打印功能全部封装在商业服务层。

中间层一方面起传递数据作用,一方面进行强大的数据处理。该层还承担安全性检查的任务。

3 数据服务(数据库)

数据服务层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负责管理对数据库数据的读写。DBMS能迅速执行大量的数据的更新和检索。一般商业服务层通过发送SQL命令来操作数据库的数据。

B/S结构中数据存取的工作过程

从基于Web应用系统应用功能划分体系结构来看,应用系统的显示和数据表示及用户交互界面等部分在浏览器端完成;应用处理逻辑及表示、解释在Web应用服务器处理,服务器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而数据存取管理、完整性控制及并发控制等部分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完成。

用户需要存取数据库,具体将表示为客户应用中的SQL语句,客户端所发出的请求传输到Web应用服务器一端,由应用服务器进行逻辑处理和网络连接,传到了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由数据库服务器软件执行SQL语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具体的磁盘的输

第 15 页 共 34 页

入/输出再通过应用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来完成。从数据库取得的结果数据,将按反方向送回给浏览器用户。

三层结构技术有如下关键特性:

规则的封装,三层结构软件的中间层是封装了商务规则的组件。商务业务是一种比较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流程,分析其整个过程,可以将不同项目建立成不同的对象,根据其涉及的数据和处理流程设计成属性、方法并独立封装,使工作对象化。这样,又可分析行业的特性,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制定不同类别的对象,如:由于行业的不同,制定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等报表对象,用户可在安装时选择适合的构件。另外,可以根据用户具体的需求设计特定的组件,替换标准件即可为用户量体裁衣。

面向对象编程,组件技术实际上就是实施面向对象的编程,将逻辑对象程序化,无需再次编写程序。

采用高性能的DBMS数据库,三层结构的软件采用高性能的DBMS数据库,DBMS数据库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强大数据库引擎,拥有自己的CPU,管理服务器内存和磁盘读写操作,数据处理功能完善,支持标准的外部查询语言SQL。

三层结构支持市场上流行的DBMS数据库系统,并且软件系统易于在各数据系统之间进行移植,这样真正做到数据和程序完全独立。值得强调的一点,三层结构软件将支持同时使用一种数据源。

可扩展的集成开发能力,三层结构软件由于采用组件化开发,内部结构松散与逻辑紧密结合,将此组件向用户开放,提供简单调用接口,用户或二次开发商可以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调用该组件,就可将现有或正在研发的信息系统与系统连接起来,这一点将证明三层结构技术将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5.4.2 J2EE技术框架

随着Java语言的日益流行,特别是Java与Internet Web的密切结合,使它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Java语言以其独立于平台、面向对象、分布式、多线索及完善的安全机制等特色,成为现代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良好的应用系统和运行环境。

J2EE 是由 SUN 公司提出的企业级应用规范,该规范已经得到了各大 IT 公司的支持,如 IBM,BEA,Oracle 等,并且已经成为了企业级应用和电子商务的业界标准。

第 16 页 共 34 页

J2EE 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它通过提供企业计算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服务,使得部署在 J2EE 平台上的多层应用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它的优越性在于:计算平台支持 Java 语言,使得基于 J2EE 标准开发的应用可以跨平台地移植;Java 语言非常安全、严格,这使开发者可以编写出非常可靠的代码;J2EE 提供了企业计算中需要的所有服务,且更加易用:J2EE 中多数标准定义了接口,例如 JNDI、JDBC、Java Mail 等,因此可以和许多厂商的产品配合,容易得到广泛的支持;J2EE 树立了一个广泛而通用的标准,大大简化了应用开发和移植过程。

提供这些服务的应用程序必须将已有的信息系统与能将服务分布到一个很大的范围的新特征结合起来。这些服务包括: ? 易访问性 适应如今的全球经济环境 ? 安全性 保护用户数据与企业数据的完整性 ? 可靠性及伸缩性 保证准确及快速的商业事务

由于各种原因,这类服务一般设计为多层的分布式的应用,包括前端的客户端,后端的数据资源,在此二者之间的主要的应用开发的一个或更多的中间层。中间层实现了使用业务功能与数据整合已有的 EIS 新的服务。中间层使用了迅速成熟的 Internet 技术来的优点,最小化用户管理和培训,并且将客户层与企业复杂性分离。

J2EE 降低了开发多层服务的成本和复杂性,并使企业面对竞争压力能够迅速部署和增强服务。

选择Java技术作为我们面向组件开发的首选技术是基于它的跨平台特性和可重用性。JavaBean提供了很好的组件模型,它可以用在任何支持J2EE操作系统和应用服务器上。Enterprise JavaBeans(EJB)标准使开发组可以集中于商业逻辑的开发,将其封装入不同的JavaBean中,由EJB负责所有的企业级服务,如:同步、持久性、事务管理、命名服务、对象分布和资源管理。基于EJB的应用系统具有安全性、机动性、可伸缩性和跨平台性。

其特点为:

? 采用先进的交互式网上应用技术 ? 采用因特网自动发布信息流

? 不采用任何封闭的专用开发工具,避免由此引起的系统不兼容等问题;

第 17 页 共 34 页

? 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稳定性、安全性原则; ? 跟随国际IT领先公司的技术发展路线;

? 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快速的开发出各种新的网上应用系统; ? 整个系统采用组件化设计,为系统功能扩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 适宜建设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以此为基础延伸整个系统的各种功能; ? 可以开发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使政府具有多种网上办公功能;

5.4.3 Web Service 技术实现系统跨平台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将会采用基于XML和Web Service的异构系统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从而解决系统的跨平台问题。Web Service 是在 Internet和 Intranet 上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基本构造块。开放的标准以及对用户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协作的关注产生了这样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Web Service 成为应用程序集成的平台。应用程序是通过使用多个不同来源的Web Service 构造而成的,这些服务相互协同工作,而不管它们位于何处或者如何实现。

Web Service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体系,包括XML、SOAP、WSDL、UDDI等。WebService 是一种新的web应用程序分支,他们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块化的应用,可以发布、定位、通过web调用。一旦部署以后,其他Web Service应用程序可以发现并调用它部署的服务。

使用Web Service技术,系统能够实现自身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功能组件化,这些服务组件可在Internet/Intranet上发布,从而方便的被其它部门所使用,以便应用到跨部门的业务中去。这些Web Service组件的开发并不影响现有内部系统的结构和数据,从而极大地保护了现有的投资。而通过集成原有系统提供的Web Service服务组件,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统一的政府的门户站点,向社会提供闭环式服务,从而形成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架构。

这为有效解决了当前政府信息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 18 页 共 34 页

5.4.4 利用XML作为系统接口的数据交换标准

XML数据传输是不同系统之间日渐流行的标准数据传输方式,由于与平台和编程语言的无关性,因此,通过XML可以有效保证对各种异构系统的数据接口需要,以达到政府各系统数据资源的最优整合。

XML适于异构应用间的数据共享。

XML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其可以对不同应用甚至是差异很大的应用间的数据进行描述,尤其是对于那些专用于记录数据的应用。另外,XML具有自我描述的特性,结果是数据可以在不同的应用间进行交换与处理而不必要求相应的应用程序是针对该数据定制的。

用于强大的数据检索,XML属于元标记语言,进一步讲,根据这一特性,用户只要在XML的文档类型定义文件中定义一系列有意义的标记,这样基于该文档类型定义文件所产生的XML文档就可以按照任意的条件进行查询和检索,甚至实现计算机自动检索,而相应的检索引擎可以是通用的而不必局限于具体的应用。

提供多语种支持,XML规范中提供了对多语种的支持,包括UTF-7、UFT-8、UNICODE、GB2312(简体中文)、BIG5(繁体中文)等等,这一特点使得XML非常有利于多语种的应用开发。

5.5 应用系统开发模式

第 19 页 共 34 页

6 应用系统设计

6.1 网络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

6.1.1 系统运行环境数据。

建立系统运行平台和各项数据库信息,通过我方提供的信息录入,最终实现系统运行环境数据的建立

6.1.2 系统用户信息数据

提供用户信息数据录入平台,并最终由我方提供用户信息数据的录入服务。 6.1.3 系统权限信息数据

提供系统权限功能,根据各自工作职责、职务的不同,灵活设臵各项权限。 6.1.4 系统工作流程设臵数据 提供灵活方便的工作流设臵功能。 6.1.5 系统日志数据

提供系统日志管理平台,通过系统日志查询系统的工作状态。 6.1.6 系统网络应用数据

提供系统的网络应用功能。满足客户通过WEB进行一站式登录的要求。 6.1.7 数据库运行管理及维护应用系统

提供后台数据库管理功能。包括备份、删除、数据库安全维护等功能。 6.1.8 数据库安全管理应用系统

提供数据库安全管理应用系统,满足客户针对系统安全的要求。

报表工具在设计期需要Excel支持,在运行期,服务端和客户端均不再需要Excel。 XX XXX的报表设计工具摒弃条带式模型的报表设计,独有的XReport报表模型规范,支持报表的上下或左右或同时被分成多片,每片规则不一致,且又可能同时参与运算。对于上下格式不同的报表,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纵横向多片区分,这些只需要在报表设计器中简单设计就能方便的实现。

6.2 系统接口

第 20 页 共 34 页

6.2.1 接口设计原则

6.2.2 短信接口

6.3 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性能

(1)可扩充性

系统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数据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系统设计必须考虑未来应用功能的扩展。功能扩展是以数据库扩展为基础的,因此,数据库的可扩充性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合理性

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意味着实用性、可行性,同时合理设计数据库的逻辑关系,保证数据有最小的冗余。

(3)规范性

数据库的设计必须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所有数据库标准及分类代码体系,从而保证数据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第 21 页 共 34 页

7 计算机及存储系统设计

多业务系统对于数据库系统及数据仓库的支撑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系统设计建设上应采用高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充分考虑系统的应变能力、容错能力和纠错能力,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系统设计应具一定的前导和超前意识,确保系统在较长时期内先进和稳固,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升级能力,使系统能顺利地实现向更新一代设备、技术平台的平滑升级。

通过采用XXXX服务器,配备了XXXX 热插拔硬盘(最多可支持6个2.5英寸热插拔硬盘)。足够满足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对今后系统的扩容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同时XXXX服务器提供了Raid的支持,以数据的校验位来保证数据的安全的机制。整体增强了系统的容错能力。

第 22 页 共 34 页

第 23 页 共 34 页

8 项目实施及运行维护

8.1 前言

8.2 系统建设时间地点

8.3 工程实施计划

具体实施计划如下表所示: 任务名称 完成内容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8.4 团队组织和要求

第 24 页 共 34 页

8.5 项目组织与管理 8.5.1 项目实施组织结构图

项目实施组织结构图

8.5.2 项目组织职责与人员构成

1)项目领导组

2)调度管理组

3)商务组

5)培训组

6)项目验收组

7)支持服务组

8.5.3 人力资源安排

具体安排如下: 角色 项目经理 商务组负责人 培训组负责人 系统验收组负责人 支持服务组负责人 职责 负责向项目领导组汇报工程状况,调度各项目小组按照项目领导组的决策实施各项工作 负责签订设备的采购合同、按时到货和组织运输 组织人员编写适合软件开发平台项目工程的培训教材;培训计划实施 设计货物和系统验收测试方案、负责督导系统实施达到设计目标,保证系统的质量 负责组织技术专家在工程实施期间向内部技术人员和项目单位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并解决各种重大的技术问题 第 25 页 共 34 页

8.5.4

项目经理简历及系统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姓 名 职 务 技术支持经理 性 别 职 称 男 高级工程师 年 龄 学 历 1981年 本科 5年 参加工作时间 2004年 从事技术负责人年限 XXX年~XXX年支持工程项目情况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支持时间 在建或已完 工程质量 系统开发及测试人员: 项目 人员 上岗资格证明 年龄 性别 专业 学位 项目职责 项目数 已承担在建工程情况 项目名称 1、

8.5.5 项目管理措施

软件开发平台项目建设的目标是使整个网络能够连通并具有互操作性、所有计算机系统和设备能够接通并正常运转、所有软件能够在相应平台上正常运行,构筑软件开发平台项目。我们将紧密结合工程实施的目标,采用ISO 9000的标准,组建一支高质量、高效的项目管理与实施队伍。

第 26 页 共 34 页

通过项目管理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从而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完成工程。 1)用户满意

这是项目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如果这个目标没有达到,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就是失败的。

2)按时严格完成所有任务

签订的供货及服务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我们会严格遵守它,不折不扣地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任务,并确保合同按时完成。

如果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任何变化,我们会主动友好地与用户协商讨论,保障用户利益的前提下,双方达成一致,确保合同完成,让用户满意。

3)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项目管理中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正是通过质量控制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确保不会造成任何形式的返工。具体措施包括:

清晰的安装配臵手册 明确验收方式 强化实施方法 监督操作过程

4)降低风险

任何事件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意外,它的发生是不可定的,这种脱离常规的意外称之为风险。如果我们充分重视风险会造成的影响,就可以避免遭受较大的损失。

风险管理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确定风险因素

阻止不可承受的风险发生 制定风险发生的解救方案

风险因素的确定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在软件开发平台项目实施中,存在实施设备种类多、实施时间较长,实施工程量大等风险。

针对关心的风险,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避免风险的措施:

风险事例 避免措施 第 27 页 共 34 页

人员投入不足 人员素质不够 产品质量不高 大量设备分期到货风险 人员能力认证 人员先期培训 建立质量规范 建立项目实施监督计划 控制各点设备按期到货 设备发运无差错 组织安装验收 5)符合预算

考核项目预算是自我监督的重要步骤,目的在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软件开发平台项目实施后能够得到长期的技术服务和支持。

8.6 技术资料交付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名称 提交阶段 需求 需求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测试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提交方式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光盘、加密狗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电子、文本 8.7 质量管理

8.7.1 质量方针

我们的质量方针是:优秀的产品,一流的服务。

优秀的产品:配备高素质的人员;严格的质量控制;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一流的服务:设臵客户服务部和专业的支持工程师,提供专业水准的服务;设有客户服务热线电话,保证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全员具有“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的服务意识。

第 28 页 共 34 页

8.7.2 质量目标

我们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各阶段工作的有效性,把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适时地交付用户。

有效性:阶段成果经过严格的确认,确实成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适时性:指按合同规定的进度或按与用户共同协商的时间。 8.7.3 质量保证关键因素

项目是一个复杂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应该从工程的角度对项目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工程管理的核心是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体制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要素,它们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

1、团队: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为项目的实施组建专门的团队,我们称之为项目组。 2、班子:项目组领导班子是项目组的核心。班子的第一把手(双方公司高层)应从整体上掌控项目的大方向,第二把手(双方项目经理)应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学历、有很强的组织大型项目的经验和能力、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班子中的其他成员亦应有相关的素质和技术、应用开发或质量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领导班子负责确定和细化项目目标,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理顺与项目有关的所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以有效地控制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确保项目的成功。

3、规范:项目的实施决不是个人的成就,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作战的成果。严格的规范则是团队工作的约束条件,是团队作战取得成功的保证。

4、文档:本项目的开发将会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形成相应的文档。这些文档既是阶段成果的体现和阶段验收的标准,又是驱动下一个阶段运作的依据。文档的正确和完整程度是检验项目规范化管理程度的要素之一。

5、监控:任何事务的运作都会受到其对立面的制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不例外地应受到相应的监控。这种监控至少应有进度监控、质量监控和产品化监控三个方面。

6、用户参与:用户自始至终的参与是质量保证中又一重要措施。

以上所述质量保证关键因素适用于干教网项目,为此,在本技术建议书中,我们就以上六个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1、关于团队:干教网项目项目立项时,将为项目的实施组织专门的团队,称为项目组,项目组包括多名专业人员,这支团队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有参与大型应用项目开发和推广的经验和实力,对行业业务有足够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保证,他们有良

第 29 页 共 34 页

好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贵方也应形成领导、项目接口人、项目执行人多层的项目组织,全面监控、指导和参与项目实施。我们的团队一定能和XXX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同志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取得项目的成功。

2、关于项目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应用经理、质量经理组成的领导班子具有主持大型应用项目实施的丰富经验和足够的技术功底,是一个团结合作、朝气蓬勃、敢于开拓和创新的班子,这个项目领导小组一定能够带好一支团队顺利完成项目实施。同时这样的班子拥有丰富的沟通经验和技巧,一定能够与贵方的项目组进行良好沟通,保证贵方领导班子对项目有全程的掌控。

3、关于规范:我们将制定严格的项目实施、开发、测试、发布、沟通、文档等规范,保证项目组依据统一的规范实施项目。将给出干教网项目所需的数据规范和应用程序接口规范的具体内容,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结合项目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用以指导和约束项目实施工作。

4、关于文档 :将在项目每个阶段输出相应的文档,除此之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产生各种质量记录文件,包括各种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考核记录、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在我们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均有相应的规定和检查措施。我们将文档规范作为重要建设目标,要求项目组成员依据文档规范形成项目文档,并且由专门质检人员对文档进行审核管理,保证文档齐全、完整和规范。

5、关于监控:为保证项目组工作的全面受控和全程受控,需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监控,监控活动包括“日常监控”和“阶段监控”两个部分。公司高层和质检人员会定期检查项目进度、产品进展、项目质量和文档情况,通过项目报告、阶段报告和项目会议等方式与贵方项目组及时沟通,双方均可及时了解项目状况,进行有效监控。

6、关于用户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将会与用户一起进行,并受到项目领导小组的监控。贵方的项目组一直参与项目过程,定期接收我方项目文档,参加项目会议,参与项目阶段产品的验证和试用,在项目实施中了解产品,熟悉产品,逐步具有一定的开发和维护能力。 8.7.4 质量保证实施原则

对于此项目,其质量保证的实施原则如下:

1、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之全过程。必须从项目立项之日开始就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应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之全过程。

第 30 页 共 34 页

2、对质量的承诺应落实到参加项目的每一个成员。参加项目的每一个成员都应接受质量方面的培训,具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和负有相应的质量保证责任。

4、对项目质量保证的策划要充分考虑项目自身的情况。对项目质量保证的策划必须纳入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体系并符合项目自身的情况,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以做到有的放矢。与此同时,通过项目质量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也将进一步验证三级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应性,并对有关文件提出修改和完善方面的建议。

5、重视质量体系的文档化。文档既是工作所依据的标准,又是检验工作的凭证。只有文档化的质量体系,才能保证质量是可控制的。为此,在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做到“写下你所要做的,做你所写下的,记下你所做过的”。

8.8 项目培训

8.8.1 单位管理业务系统培训体系

提供优质的培训,帮助相关人员能够尽快熟悉使用,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针对用户提供一整套多层次,多阶段的教育培训服务。例如在实施初期我们将进行应用产品概述课程;在实施中期将有应用产品标准功能培训课程;在实施后期有对信息管理系统吸引操作者进行技术培训等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我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对于高级管理人员,有应用产品概述课程;对于业务管理人员,有应用产品标准功能课程;对于计算机人员有系统管理和开发技术培训;而对于最终用户有系统操作培训等等。

作为培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在系统实现阶段的各种技术培训中,培训单位中的“培训者”;使用户能在之后的最终上线阶段中,主要由自己的人员来培训最终用户。在最终上线阶段,我们可以协助关键用户编写包含前几个阶段实施内容的培训教材和最终用户培训教材。 8.8.2 培训的种类

8.8.2.1 业务管理员培训

8.8.2.2 学员培训

第 31 页 共 34 页

8.8.2.3 系统管理员培训

8.8.3 培训方式

8.8.4 前期准备和需求

对于平台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客户需要指定开发负责人和/或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公司培训工程师重点解答此类人员的疑难问题。

对参加培训人员,要求:

? 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具有单位级项目实施相关知识和经验; 对客户指定的培训场地,要求:

? 保证培训场地安全,并不受其它因素如噪音干扰;

? 参加培训人员超过3人,或者培训场地超过40平方米,需要配备投影仪器; ? 参加培训人员超过6人,或者培训场地超过100平方米,需要配备扩音设备。 8.8.5 培训的流程

面授培训遵循标准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 32 页 共 34 页

第 33 页 共 3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xn.html

Top